基于价值的投资者如何看待江恩
首先我得承认,除了几条基本的原则外,我无法掌握江恩的这套理论。这一方面源于基于价值的投资者和基于趋势的投资者之间的投资观念之分野;另一方面,主要是悟性不够。事实上,基于价值的投资和基于趋势的投资,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投资方法,除非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否则两者几乎无法对话。
最近总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在某个价格水平上买入某只股票?我当然会用价值投资的标准告诉他,这只股票每年有20~30%的稳定增长,但市盈率只有11倍,从性价比看,值得长期拥有。
然而,这些朋友往往会认为,我买的这些股票莫名其妙,从技术形态上看,短期内根本就不可能快速上涨,为什么还要买呢? 面对这样的分歧,我只能说,大家遵循的原则不同,谈不上孰优劣孰。与其争吵个不休,不如互相多了解一点点对方擅长的领域。这样一来,既可以更好地理解别人所说的话,也可以从别人的方法中汲取一些营养,补齐自己的短板,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种种,正是促使我下决心研究技术派主要理论的原因。重读江恩之前,我重读了艾略特波浪理论,在判断大趋势方面收获良多。 而江恩给我的启示,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最宝贵的财富是时间,对时间最好的利用是获取知识,这比金钱更可贵。”(P172)
“只要时间循环显示上升趋势,那么什么都不能阻挡这种趋势。
而只要时间循环显示下降趋势,那么什么都不能阻挡市场的下跌。”(P3)
“一个上升的市场持续在主要的摆动中形成更高的底部,而一个下跌的市场持续在主要的摆动中形成更低的顶部。但有时市场会保持在一个狭窄的交易区间内,既不跌破先前摆动的最低点,也不穿越先前顶部的最高点。在平均指数或个股没有突破交易区间以前,你不应认为大势已经有变。”(P71)
“时间周期最重要。市场穿越顶部或跌破底部的时间越长,上升或下跌得越大。总是要考虑市场已经从极限最低位上涨了多久,或从极限最高位下跌了多久。通常,在任何行情的末期,指数或向上运动进入新高位,或下跌至略低的位置,然后止步不前,因为时间周期已经耗尽。”(P72)
“利文摩尔的一个弱点是,他除了学习如何赚钱以外,什么都不学。他从不学习保住钱的方法。他贪心,有权力欲,所以当他赚了一大笔钱时,就不能稳妥地交易。他试图让市场跟着他的意愿走,而不是等待市场准备要顺着自然的趋势。”(P155)
“事实是很难对付的东西,但我们必须面对事实,任何想要在股票和商品的买卖中取得成功的人必须消除希望。一个人必须记住,市场的趋势会变化,而他必须在趋势变化时变化。”(P157)
我承认,我永远也无法学到江恩和利文摩尔在交易方面天才般的感觉。但我知道,在大的趋势上,也就是一个大牛市和大熊市的判断
方面,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至于短期的波动,既然不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所以便不做更多的考虑。
基于价值的投资者还有另外一个工具用来判断低与顶,就是一只股票的性价比。如果过去多年的数据证明一只股票具有持续的高速成长能力,而估值上尚有足够的安全边际,那么,持有一只股票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股票的长期平均盈利能力远远不能支持估值,那么,撤离就是最好的选择。
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市场正因重启IPO而先抑后扬,我给自己写了一个签名:大盘飞流直下,我自岿然不动。
是啊,趋势才刚刚形成,哪里有那么容易就改变。最重要的是,自己手里的股票性价比依然相当合理。因此,即便会出现一次深幅回调,也不过是提供了更好的买点,断没有卖出的理由。
我们仍将持续不断地观察这个市场,但我们不会频繁地操作。说到底,我们的知识和智慧只够得上看清楚一个大的趋势,尚不具备把握每一个波段的能力。
那种能力,属于江恩和利文摩尔,以及极少数才华横溢的交易者。而我们,宁愿做巴菲特一样笨拙的投资者。
2009年5月25日于耐烦斋
今天晚上在鸿光楼下陪女友吃饭的时候,又重看了这本所谓记录江恩47年市场经验以及判断分析心路的书。当然,对于江恩生平、技术
分析方法及能力、实际操盘能力等,不同的历史资料以及研究者,会有不同的论断,我觉得不应该把重心放在江恩是否赚到钱了。
作为出版人的江恩在书中写到,“最宝贵的财富是时间,对时间最好的利用是获取知识,这比金钱更可贵”,此话不免有为其著作促销的嫌疑,但是比当今许多开博的股评家忽悠以及培训授课要实在很多。
上豆瓣网,重新把该书的讨论看了一次,最喜欢的还是“老钱”的评论。本评论的作者“老钱”同志已经转回新浪博客了,比较遗憾,不过他在新浪的博客还是值得关注的。
题归正传,本书的重点其实在前4章和14章,另外的内容看看“老钱”这篇评论就差不多了。评论中涉及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争论,一般来说我都不介入的,不过就评论来看,似乎其中没有真正研究透江恩的人发言,所以可以一看了之。当然我也并不是偏袒一方,只是觉得不了解的时候,尽可能表示价值中立,持有怀疑。
因为,同样的技术分析的书,在不同的读者眼中看到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同样属于技术分析的一个流派,无论是主流或者细枝末节,对不同的交易者来说,可能都有实用的交易方法和系统原则。
也许江恩的这些个分析技巧可能并不适用于我们大多数人的交易系统和规则,但不否认也可能对某些对江恩研究有佳的人会产生帮助。
所以,许多评论提到的种种缺陷,这些并不是我们否定或者极端肯定一种分析思路、逻辑的理由和原因。
不知道读过的朋友是否还记得,江恩在书里面说过,大多数交易者都倾向于按照自己的预期来寻找对自己预期有利的材料。
那么不同分析方法的读者,在看过之后,是否都按照自己习惯的思维、预期和逻辑来判断本书对自己的适用性和价值,值得反思。
交易的习惯不仅反映在我们的交易中,更反映在我们日常的其他生活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