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的童年生活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又如约而至。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水平稳步提升,孩子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回首望去,在这个看似平常却又承载幸福的节日,您还记得属于自己的儿童节吗?时代的过往是否也勾起你美好的回忆?以下我的六一故事,或许只是平凡人的平凡故事,却是一个时代的情怀,是社会进步的缩影。
节日气氛不浓厚,快乐很单纯
我是60后,那时每到六一,我们细巷小学总要举办春风吹、战鼓擂的文艺演出,现在已经不叫细巷小学了。我记得有一年演的节目是小白兔,同学的妈妈给我们几个表演的同学亲手缝制了白兔耳朵的帽子,耳朵长长的,中间的红色特别耀眼。我非常珍惜地抱着它睡觉,第二天早晨用心地完成了演出。
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是一名从事37年教育工作的六零后。回到70年代初我上小学时,每到六一,班级都会举办艺术活动。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六一那天,我们都会心怀激动的等着老师们表彰优秀学生。虽然那时候活动并不多,可是学校也给我们举办各种文艺体育形式的庆祝活动。那个年代的我们劳动意识很强,不仅在六一,平时我们也会
给农村送肥,帮农民挖洋芋。学校都有校办工厂,在我印象里最深刻的就是我们每周会去做黑板擦,流程就是,先去找棉花,然后做个小长方形木块,再把棉花做成毡,最后用铁火柱把木块钻出无数黑洞,用毛线穿棉花做出成品……在我们那个还有点动荡的年代,六一给我们的感觉比较严肃,少了些天真烂漫。在以后多年的从教工作中,我慢慢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快乐,但那些属于我自己的六一却是不可复制的。
充满期待的六一节最精彩
70后虽然小时候玩的东西少,但是绝对可谓“精彩难忘”。到了六一节,学校就会组织我们搭着红旗,排队带着小板凳去细巷小学表演节目。那时候小学门口有一片空地,来自各个学校的孩子们围成一个大圈,都把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表演出来很是开心。表演完节目我们要去坐小学里的电马,电马有“活马”“死马”之分,会上下跃动的是“活马”,男孩子都坐这种。四年级的一位同学,妈妈给他和大哥一人五毛钱,去买时下最流行的“奶油雪糕”,这种雪糕比504还早一些,一根两毛钱,在掏钱的时候我发现口袋破了,钱丢了。顿时觉得昏天暗地。大哥给他买了雪糕,可他一整晚都不开心。第二天早晨穿裤子时,发现钱掉在了裤子里,把他高兴坏了,急忙去村级商店买了一大包黑焦糖。那时候的糖是这样吃的:用铁丝烧热,卷一块糖变成棒棒糖。吃糖是有技巧的,不能一直含着,要拿在手里偶尔吃一下,这样又有面子还可以吃很长时间。童年的快乐实在说不完,同学们还用竹签做风筝,用烧火的钳子夹弯三角铁套脚上当旱冰鞋。
一80后小时候的深刻记忆:每到六一节爸爸就带我去镇里吃美食买裙子。我们乡里有个大戏台,那天我们就穿着白色颜色的健美裤和白球鞋表演准备好的腰鼓。现在想起来那是非常热闹,来自周边的乡亲都回来捧场,爸爸妈妈会带着亲戚朋友来看我的表演为我照相,想起来非常自豪。
90后小时候爸爸妈妈很忙,在节日到来的提前一天就会给他们准备好礼物,收到过狗熊背包、汽车模型、变形金刚等。其实节日前几天他们是更快乐的,学校会组织联欢会还会去春游。去南百大楼买各种零食,印象很深刻的那时候有挂在脖子上的水壶,瓶盖就是一个杯子,孩子们都会把当个宝,会互相要一杯饮料喝。前一晚我就会把所有的零食收拾好,放在小包包里摆整齐,然后开心地睡觉,等着第二天去小学或者参加联欢会。这种期待的心情,让我们觉得六一节妙不可言。
00、10后生活丰富多彩每天都像六一节
六一节就带孩子在附近的地方玩耍,有时候去商场的娱乐中心,有时候给孩子买一份礼物。现在物质条件优渥,想给孩子一个深刻难忘的六一好像很难,孩子们随时都能感受到新时代带给他们的福利。
现在的六一节,孩子们的校内活动更加规范且丰富,家长的参与度也更高。就比如一个80后,那时候孩子的成长很多父母的参与度都很低。因为家长都很忙,孩子很多的时候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成长。而现在的孩子更多的有了父母的陪伴,学校的很多作业都邀请家长共同完成。曾经的孩子们在六一节分批加入少先队,这一时刻对有些孩子们是荣耀且难忘的,但对于没有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孩子就会感到失落。现在的孩子们已经是全童入队,且在入队的时候邀请家长们参与。老师们都普遍有着这样一个感受:这个时代的孩子更加开朗,遇事不恐惧,都是争先恐后。这就是好时代的作用,给每一个孩子一个平等和进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