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70年代的童年

70年代的童年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70年代的童年

作者:雪梨

来源:《作文100分》2014年第11期

我是70后的人,不年轻了。

不年轻的人,总爱提起往事,而谈到童年,话总是很多的。 睡前故事

70年代的童年,还未听说过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能滋润和充实我们幻想的,是那些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带着魔幻神奇,也带着诙谐逗乐,这些故事成为我童年生活中一串跳跃欢快的音符。

每天,我盼望着夜晚来临。在睡前,妈妈总给我讲故事。 我头脑中最清晰的一个故事片段—望娘滩。

“一个梳着冲天辫的小孩,冲到缸边喝水,喝完了一缸还不解渴,他又跑去河边喝。喝着喝着,他头上的辫子变成了龙角,喝着喝着,他身上长出了鳞片……最后,他变成了一条龙,再也回不去了。他顺着河向下游去,依依不舍地看他的母亲,每次回头,都形成一块滩涂……”

故事讲完,那些奇幻的场景久久震撼着我,我的思绪停留在故事中,不停地问妈妈:“后来呢?后来呢?”

妈妈自然讲不出什么后来,那些经典的民间故事,原本就是留给人想象的。 有时候,妈妈也给我念街坊间流传的童谣。

“月亮月亮粑粑,里面有个妈妈,妈妈出来买菜……”“荠菜头、马兰头、青菜萝卜洋葱头……”

妈妈一边用很重的老南京口音念出来,一边轻轻拍打着我,听着听着,我就睡着了。 好些时候,妈妈会重复讲起说过的故事。 我当然不答应,让妈妈重新讲一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没有故事了,要么我们自己编。”妈妈提议。 “好!”为了听故事,我不屈不挠。 还有些记得编的那个火龙的故事。

妈妈讲开头:有个小孩,生下来就是红红的皮肤,他从来不怕冷,下雪天也穿着红肚兜,他喜欢吃烤烧饼、烤肉等一切烤熟的东西,他的力气很大。

接下来,是我编:后来,他搬家了,搬到山上,山上的树烤死了;搬到小河边,小河里的水干了……

妈妈一句,我一句,慢慢地,一个小小的故事编出来了。

与妈妈同睡到七八岁,记不清妈妈为我讲了多少故事,我们又编了多少故事,那些故事带给我的喜悦、感动、怀想……就像不同的色彩,为我的心灵铺上了最初的底色。

直至成人,我才明白,善意、坚韧、执着、幽默……这些包含在故事中的意蕴,对于构建一个健康而有意义的人生是多么重要。 瓮城之夏

爸爸陪我的时间不多,他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在出差,但,偶尔也有例外。 小时候的夏天是很热的,家里待不住,许多人便提着凳子,带着蒲扇去城堡纳凉。 那年,爸爸不忙,也带着我们兄妹两个去城堡。

厚厚的城砖挡住了毒辣的日光,城门洞内不仅阴凉干燥,还有从护城河吹来的凉风。 我坐在爸爸腿上,他一手举书,一手为我摇着扇子。

“春眠不觉晓……花落知多少”“松下问童子……云深不知处”“远上寒山石径斜……霜叶红于二月花”……

爸爸念一句,我念一句,一声低沉,一声清脆。

记得那 《唐诗三百首》 上是配着工笔线描画的插图。云彩深处背着药篓行进的长者,半倚在床上听春雨滑落的美人,漫山遍野的红叶……诗句幻化出的美景缥缥缈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城墙边梧桐树的叶儿长得正好,浓密的枝叶像葱茏的屋顶;城门内,有人在地面上铺了席子睡着,凉爽的小风已经熏得他们发出了鼾声;哥哥蹲在光滑的石砖上聚精会神地拍着洋画……

诗景、夏景就这样交叠在了一起。

那个夏天,在城堡的瓮城里,爸爸给我读完了《唐诗三百首》。至今,我还记得他那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如果那些老城砖没有拆,里面一定记录着那个夏天的诗句。

我想,应该是在那时,在瓮城里的那个夏天,就埋下了我深爱文学的种子。 我的小学

回想起来,认字和写字,是从小学才开始的。记得第一册语文课本上是这样的内容:“a,o,e……”;接下来是“小中大,人口手……”;再后来,认的字多了,就开始造句。 有次家庭作业是用“卫生”这个词造句。我在作业本上写道:“小琴小时候讲卫生,长大了也很讲卫生。”

妈妈偶尔检查我的作业,那天正好看到了,说:“一个句子用了两个‘卫生’,不好。” 怎么办呢?我想了想,擦掉了后面三个字,重新补上了“爱清洁”。 结果,老师给了我三颗星!

我心花怒放,从此记住了这个原则:同一个句子中决不用两个相同的词。 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小学里,在语文学习上,我一直是比较轻松的。但某些学科优异并不代表就可以不努力,我作文本上的两个叉叉就是很好的证明。

“月光下,爪地静悄悄的。”这句话被我哥哥嘲笑了很长时间。

“爪”和“瓜”很像,小时候的我很粗心,从来不在意这些微小的差别。哥哥虽然作文写得不好,但是很细心。他会把长得很像的两个字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放在一个小玻璃瓶里。时间长了,瓶子里有很多这样的字卡。“疲”和“废”,“住”和“佳”……后来,我经常向哥哥讨来看。 另一个句子是:我回家的时候,看见爸爸直挺挺地躺在床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看到作文本上的这句话,妈妈气得差点揪我的耳朵。 “‘直挺挺’是形容什么人的?”妈妈问。

我隐约有点感觉到了,但不敢说。哥哥很不知趣,在一边插嘴:“死人。”

因为这事,我生了哥哥好久的气,但也因为这事,我体味到:词语不仅有表层的意思,还有深层的意思,而那深层的意思,往往是关键的。 …………

关于书,关于文字,儿时的故事就像泉涌般总也说不尽。人至中年,与童年越走越远,也越来越感到它的珍贵。

如果你恰好有孩子,请小心地守护他们的童年,散发着书香的文字,是我们能给予他们最好的东西。 【推荐作品】 月心石 雪 梨

在一片荒原上,风吹、日晒、雨刷,一块黑黝黝的石头从地表下裸露了出来。 它光滑、清透,一到夜晚,就映出月影,发出幽幽的荧光。 可是,那一夜,电闪雷鸣,狂风暴雨…… 啪!它被震裂了。

黎明,商人的车队偶经这里。 “看,几块黑石头!”

“这并不稀奇,但我们可以带走,没准有什么用处。” 那些碎裂的石头惊恐起来。 “我们是月心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别把我们带走。”

可石头的声音像风的低吟,没人听懂石头的语言,更没有人知道它们的珍贵,他们把石头放进包裹,扔上马车。 石块们互相呼唤着。

“不要忘记,我们共有一颗月亮的心!” “我们终有一天要团聚!” 不一会儿,杂沓的人声远去。

脚步匆匆,马车咯吱,轮船呜呜……月心石散落四方。

在一座宫殿里,美丽的妻子送给新婚不久的军官丈夫一条腰带,上面镶满了宝石。 “这是我父母给你的,”国王的女儿、军官的妻子说,“他们希望你能永远留在这个富饶的地方。”

年轻的军官系上了腰带,眼里露出欢喜,“遵命,亲爱的妻子。”

昂贵的腰带终日系在他腰上,他跟着妻子乘坐着豪华的马车游山玩水,享用天下最好的美食,他几乎忘了过去。

可到了晚上,腰带上那颗黑色的宝石发出了幽幽的荧光,荧光中,他头脑中浮现出一片大海,宽阔的沙滩,海边的礁石,还有……

“我是最有前途的军官,我不想回到过去!”军官甩甩头,“来,喝酒吧!”他对妻子说。 那是一座偏远的城郊庄园,一个穿着破旧的女孩是这家的女仆。喂猪、下田、做饭……她曾想成为一个好裁缝,可不幸,她得了严重的眼疾,再也做不了精细活儿了。 一天,她在田埂上捡到了一颗小黑石头,她摸索着用它做成一枚纽扣,扣在胸前。 夜晚,那枚纽扣发出幽幽的荧光,荧光中,已经有点麻木的她想到了礁石旁的渔村,村尽头的木屋,木屋前的篱笆,还有……

她不想再想,她比以前过得更加辛苦和寒酸,没有脸面回到自己的家乡。 海边的村子里,有个老妇人。她为有钱的人家洗衣裳。洗过的衣裳又干净又挺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钱的雇主一指,“喏,那花坛里的黑石头是我从商人手里买来的,赏给你吧!” “谢谢。”老妇人用棉布包好石头,小心翼翼地带回了家。 到了夜里,那黑石头发出清幽的光。

“多神奇的石头呀!”老妇人捧着石头来到月光下,石头中映出月亮的影子。可是,那月影却不全,像裂开的花的一瓣,流转着奇异的光华。

老妇人开始想念:木屋前,一个木马,一个摇篮,骑木马的声音噔噔噔,摇摇篮的声音吱吱嘎……老妇人泪流满面。

望着黑魆魆的大海,望着天空的月亮,老妇人带着她的黑石头,慢慢走向灯塔。 她登上了灯塔的台阶,一层又一层,一步又一滑。颤巍巍地爬上灯塔的顶楼,推开天窗,她把黑石头摆在了灯塔顶上。

一明一暗,一暗一明,灯塔上清幽的光越过大海,射向四方。

宫殿里,年轻的军官再也睡不着,思念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海,沙滩,在他脑中盘旋。

“我,我不是邻国的王子,我的母亲是渔村的贫民。”他鼓起勇气对妻子说,“我要回去。” 农庄里的女孩怎么也睡不着,木屋,篱笆,在她眼前浮现,“不管怎样,我要回去!” 第二天,女孩辞别了农庄主人,带着简单的行李出发了。

轮船呜呜,牛车咯吱,脚步匆匆……富有的军官和清贫的女孩,回到了小渔村——他们愈来愈思念的地方。 “哥哥,你……” “妹妹,你……”

他们互相拥抱,他们轻轻叩响了小木屋的门。 门开了。

“妈妈……”他俩喊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海边的一个小渔村里,一家人经历了多年的分离,终于团聚了。他们围着火光,交谈了一个又一个晚上。从没有哪一刻像今天这样,让他们觉得心靠得这样近。 “妈妈,我已经是邻国最有前途的军官了……”哥哥说着。

“妈妈,请原谅,我努力过,可仍旧是卑微的奴仆……”妹妹低头轻语。 “唉……”老妇人叹着气,“我只记得你们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 哥哥和妹妹转过头去,是火光晃到了他们的眼睛吗?

“妈妈,我给你带来一样东西。”妹妹取下胸前的纽扣交给母亲。 “我也带来一样东西。”哥哥抠下腰带上的黑石头放在妈妈手心。

捧着两块黑石头,老妇人的手颤抖起来,她望向了屋外那高耸的灯塔…… 三块石头被拼在了一起,完整无缺地摆放在灯塔顶上。

月光下,月心石映出了完整的月影,呼呼,沙沙,石头在说话:“我们终于团圆啦!” 这以后,不管夜有多黑,浪有多大,那摆放着月心石的灯塔始终发出清澈而幽静的光芒,就像一颗母亲的心,指引着远方的孩子归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