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及对策

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及对策

来源:九壹网
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及对策

叶逸筠

摘要:经济社会日渐发展促使普惠金融指数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普惠金融指数能够深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这就需要构建科学、合理普惠金融指数,实现统计数据数量化以及具体化,这样能够明确普惠金融发展特点,为普惠金融发展指明发展方向。本文对普惠金融指数构建作了分析,提出了普惠金融指数构建对策,为提升普惠金融指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普惠金融指数构建对策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23.157

1前言

所谓普惠金融,又称作是包容性金融,是INCLUSIVEFINANCESYSTEM的意译,目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性关注。普惠金融更加注重金融相关基础设施完善共组,在可承担成本范围内,有效扩展金融服务工作范围,这样能够促使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社会收入较低生活人群能够享受到普惠金融,为其提供更为优质、更加便捷、更为有效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有效性。根据目前的调查来看,已经在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普惠金融工作项目,我国需要结合实体经济发展实际需求,重视金融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升消费者的保护工作力度,尽可能扩展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积,促进普惠金融有效发展。普惠金融发展有利于构建多层次资本发展市场,有利于促进股权的融资,促进我国金融改革,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额信贷与微型金融理念对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小额信贷最初主要针对普通农户,结合自身国家发展情况来创设特色化信贷方式,微型金融则是针对低收入的群体,通过提供金融业务来促进金融机构的有效发展。普惠金融有效整合了二者之间的特点,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以及理论支持。2普惠金融指数构建分析2.1选取有效的模式指标

作为全球范围内唯一的,能够提供国际实例比较的普惠金融数据库,FAS数据库包含了全球180多个国家以及地区金融数据材料,涵盖了近十年的数据,采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式。在普惠金融指标数据库中,需要重视数据考察工作,根据数据可获得性角度着手,构建有效的普惠金融工作体系,从使用情况以及实际服务范围等角度进行分析,为普惠金融发展指明发展方向。从服务范围的角度分析,需要从人口纬度以及地理纬度的角度分析ATM数量、保险公司数量以及商业银行的分支数量,ATM普惠程度能够有效衡量居民ATM的排队成本以及交通成本,并且呈现出反比,也就是说,ATM数量若少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加大排队成本以及交通成本。由于ATM具有转账、存取款等业务,实现金融服务渠道的电子化,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有效性,有效弥补由于物理网点不足而造成的问题,有效弥补金融服务的缺失问题。从使用情况的角度分析,借款者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以及借款者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存款业务与贷款业务所占的总比重,这样有利于考察商业银行借款人数比例,同时也能够有效分析银行贷款工作深度,促使商业银行能够明确贷款业务与存

款业务普惠程度,FAS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数据发展可计算性,通过有效的筛选提升数据准确性、科学性,对普惠金融经济意义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2.2重视实证结构的分析工作

在普惠金融指数分析过程中,可以有效排列国家以及地区工作指标,利用专业化软件来分析普惠金融主成分。在检验过程中,需要保障检验有效性,提升主成分的分析有效性,同时还需要根据数据累积的贡献率来提出主要成分,精确特征向量、贡献率等等,提升综合排名。在主成分分析过程中,首先需要分析原始指标影响下的ATM机数量,ATM金融服务实际情况,保险公司的数量以及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数量等等,通过有效分析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数据支持。由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着落后性,这就需要重视实证结构分析工作,提升分析有效性。2.3充分利用原始数据

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来看,我国的普惠金融得分相对较低,这就直接的影响了主成分,这就需要详细分析原始数据内容,构建对应有效的普惠金融指数核心原则,从地理纬度以及人口纬度来分析保险公司的数量、ATM机的数量以及商业银行的分支数量等等,明确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始数据,明确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劣势,认识到服务范围内容的普惠金融弱势,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为了能够构建更加有效的普惠金融评价体系,这就需要扩大衡量普惠金融服务的人群范围以及区域范围,从商业银行分值结构、商业银行存贷款、商业银行ATM等多项指标分析商业银行实际发展情况,及时掌握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在原始数据计算过程中,可以采用权重计算方式,提升数据可靠性以及客观性,有效掌握各个维度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此外,还需要重视保险指标的数据分析,采用主成分的分析方式来分析原始数据,通过各项工作指标来进行客观性赋予权重计算工作,充分利用世界各国之间的数据进行对比,进而有效掌握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为普惠金融发展速度提供数据支持。3普惠金融指数构建对策3.1坚持正确的原则指向

在构建普惠金融指数过程中,对于实用性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保证普惠金融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以及客观性,有效简化普惠金融指数,构建实用的普惠金融指数指标体系。在关于普惠金融指数核心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保证采集工作的简单

-216-

的阅读水平和75学时的培训,并通过一个简单的护理技术考试,取得一张证书即可工作。中级的具备的技能更专业一些,而高级家政人员拥有医疗、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是精通十八般武艺的“杂家”,知道如何与老人交流,知道如何给老人治疗,知道如何教老人养生,让老人在养老院继续承担社会人的角色,参与社会分工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发展兴趣爱好,尽可能让老人有尊严地享受养老生活而优雅地老去,这属于高端市场的需求。虽然,现在愿意进入养老护理行业的年轻人仍然不多,为应对养老护理员的缺口,许多地方已经行动起来。2012年,广州市提出有关院校要建立养老专业。2014年,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开办了第一个养老专业校企合作班;2015年开设全日制三年制中级班。如今,2014级学生已经全部在养老院工作,月薪达5000元左右;2015级学生还没毕业,已被预订一空。

让职校学生有更多出彩机会。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围蔽打通,譬如普通学校与职业院校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学习者可以通过考核在两者之间转学、升学;普通高中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共享师资和教育资源;普通高等学校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等等。一些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采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轨的教育模式。学生想做学术研究可以到大

学深造,想学更多的劳动技能,职业教育的大门也将向他敞开。如德国职业教育实现模块化课程与教学,学生所学课程、所得学分、所获证书与文凭,无论职业教育体系内外,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互认。这些举措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教育要求。当职校学生对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人生发展路径可以预期、有更多选项的时候,就为他们的人生提供了更多出彩的机会。我们需要提高养老护理教育的层次,让这个行业也可以是高大上的,让行业从业人员也可以成为专家、教授。参考文献:

[1]李琼.养老问题,“两难”不等于无解[N].广州日报,2016-03-30.[2]夏振彬.家政职业化,国外怎么搞?[N].广州日报,2016-02-22.[3]陈小雁.规范管理,为网上养老院护航[N].广州日报,2016-02-12.

[4]夏白桦.互助养老,破解养老难题[N].广州日报,2016-03-02.作者简介:魏萍(1972-),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助理馆员,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

性,提升可行性,促使信息传递渠道可靠性更强,取得较为便捷。但是在普惠金融指数数据的控制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准确性,进而为普惠金融指数评价质量提供保障,提升数据控制可靠性以及准确性。

3.2明确普惠金融指数工作纬度

在普惠金融指数测量工作中,银行服务供给以及银行服务需求之间的测量有利于提升普惠金融指数准确性。银行服务供给包含了银行服务便利性以及银行服务的覆盖率两方面的内容,而银行服务需求则是涵盖了银行账户的开立、银行存取款情况等等,这对普惠金融指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普惠金融指数测量过程中,需要明确核心指标,确定单位面积或者是单位范围内的普惠指数,根据所占比例来提升普惠金融指数准确性。3.3有效规避普惠金融指数不稳定因素

从目前普惠金融指数研究来看,实际的研究工作更加侧重对银行针对弱势生活群体或者是低收入人群提供的金融服务,再加上无法有效保险行业、证券行业等金融机构相关数据,数据缺乏完整性,这就需要选取银行相关测量数据来有效测量普惠金融的发展。以央行为代表的银行集团针对普惠金融指数服务已经形成了发展共识,提升对经济贫困地区的金融知识宣传工作以及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特别是金融教育日渐开展促使金融知识的普及效率不断提升,有利于完善普惠金融指数核心指标。在普惠金融指数完善工作过程中,需要充金融服务的多元化水平、金融消费者对服务满意程度以及保险行业、证券行业等相关服务也成为衡量普惠金融指数的重要考核指标。4结语

通过金融接触调查相关数据,从普惠金融服务范围以及普惠

金融使用情况着手,构建普惠金融指数评价工作体系,准确定位我国普惠金融指数发展情况。从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来看,我国普惠金融指数居于世界前列,但是普惠金融服务范围却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我国人口总数大,再加上保险行业发展较为落后,使得我ATM数量、商业银行的分值数量、保险公司服务数量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这就需要重视金融服务渠道电子化建设以及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开拓电子支付以及电子征信等相关内容,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有效性。此外,还需要不断加强对保险市场发展力度,为保险行业发展提供保障。在普惠金融指数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数据的有效性以及精确性,有效筛选数据样本,构建有效的普惠金融指数发展效率。参考文献:

[1]马彧菲,杜朝运.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及国际考察[J].国际经贸探索,2016,(1):105-114.

[2]刘明,刘震,郭峰.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实证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4,(12):54-59.

[3]肖翔,洪欣.普惠金融指数的编制研究[J].武汉金融,2014,(9):7-11.

[4]庞晓飞.县域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渭南大荔县为例[J].西部金融,2015,(7):75-78.

作者简介:叶逸筠(1984-),江西九江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报关国际经济与贸易,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九江332000

-2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