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普惠金融发展实测及经济影响研究钟润涛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为分析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文章使用2000-2016年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构建了普惠金融指
数,考察期内中国普惠金融指数震荡上升,存在区域差异,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且易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冲击。以此为基础,使用SYS-GMM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呈倒U型关系,且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而财政支出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显著。最后研究还就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对外开放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2X(2018)02-0085-05
TheMeasurementofRegionalInclusiveFinancialDevelopmentanditsEconomicImpactinChina
ZHONGRun-tao
渊InstituteofEconomics袁LiaoningUniversity袁ShenyangLiaoning110036袁China冤
Abstract院ToanalyzethedevelopmentofChina'sinclusivefinancialsectoranditsimpactontheeconomy袁usingtherelevantdata
China'sinclusivefinancialindexroseinshock袁therewereregionaldifferences袁thehighestintheEast袁thelowestintheWest袁andvulnerabletotheimpactoftheinternationaleconomicenvironment.Onthisbasis袁theimpactofinclusivefinanceoneconomicdevelo-pmentisfurtheranalyzedbyusingtheSYS-GMMmethod.Theresultshows袁inclusivefinan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isinvertedenditurehasnosignificantimpactoneconomicdevelopment.Attheendofthispapersomeadvisablesuggestionsforthisarticlesresea-rchresultareoffered援
Keywords院Inclusivefinance曰Economicgrowth曰Humancapital曰Openingoutside
for2000-2016yearsasasample袁thispaperconstructedinclusivefinancialindex.Theresultshows袁duringtheinspectionperiod袁
Utyperelationship袁andtheimpactofinclusivefinanceforeconomicdevelopment袁thereareregionaldifferences.Then袁thelevelofhumancapitalandtheopeningtotheoutsideworldcanhaveasignificantimpactoneconomicdevelopment袁whilethegovernmentexp-
一、引言
全球范围内差距的持续加大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016年瑞银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世界“财富金字塔”底层约一半人口仅拥有全球财富的2.4%,而塔尖0.7%的人口却掌控了总财富的45.6%,同上世纪80年代相比,美国最富裕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份额由33%提高到40%,收入前1%人口拥有的收入份额从12%上升到25%。差距的持续扩大已经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遏制差距刻不容缓。为应对挑战,人们不断探寻解决之道,随着全球经济金融化的持续加深,金融成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对于重
大经济社会问题的作用已不可忽视。有鉴于此,联合国于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上正式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并积极倡导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发展普惠金融,希望各国通过改革当下的金融体系,为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群提供有效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将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所有需要的人。受此影响,普惠金融成为全球范围内持续关注的话题。2015年10月,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为实现在2020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普惠金融,将普惠金融定为“十三五”时期金融改革的六大重点领域之一,
收稿日期:2017-10-2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017XJY013)。作者简介:钟润涛(1984-),男,辽宁沈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发展理论与。
窑85窑
2018年第2期
并将普惠金融发展战略提高至国家层面。中国提出普惠金融的发展战略是对国际金融发展问题的回应,也是对中国普惠金融实践的总结与反思。
虽然普惠金融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在特定时期内,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普惠金融实践,容易导致在既定目标下的过度干预和扩张,其结果不仅可能会背离发展的初衷,还可能对经济和社会的正常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印度南部素有“小额贷款之都”的安得拉邦,由于盲目和过度发展,曾在2010年爆发小额贷款危机,一度出现超过九成的贷款违约;泰国出于扶贫和发展经济的目的,大力推行乡村基金计划”,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普遍认为其成本远高于收益;美国次级住房贷款主要是面向社会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其实现美国式的“住房梦”
,因而学者将2008年次贷危机定性为发达国家的“普惠金融危机”。因此,有理由认为,普惠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复杂的,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关于普惠金融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针对普惠金融的界定以及测算展开。在普惠金融的界定方面,联合国资本开发基金(2006)认为普惠金融是“能以合理的成本对所有居民和企业提供适当的金融服务”
。Bebczuk(2008)认为普惠金融就是以合理的成本向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1]。普惠金融联盟(AFI)则将普惠金融定义为“能够覆盖并惠及那些被排斥的人群的金融服务体系”。相较于金融排斥及扶贫的视角,国内很多学者更倾向于赋予普惠金融更加丰富的内涵,周小川(2013)从微观的家庭、企业及金融机构到宏观的金融行业等多个维度对普惠金融进行了描述[2]。曾康霖等人(2016)从经济伦理的角度认为,普惠金融应从“狭义”走向“广义”
,不能仅简单通过转移支付向弱势群体配置金融资源,而应使其参与经济循环过程,增强自身禀赋,实现司马迁“重农不抑商”的思想主张[3]。何德旭等人(2015)认为,虽然初衷是为了解决金融排斥,但普惠金融不同于转移支付和贫困救助,更有别于小额信贷,其本质是效率、公平和包容相统一。李涛等人(2016)认为金融中介及市场总量衡量的是金融深度,而普惠金融衡量的是金融广度[4]。白钦先(2016)认为,所谓普惠金融是引领、规范和实现金融发展的,强调秉持金融的哲学人文发展理念,突出彰显金融为促进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而生,坚持金融为最广泛社会大众竭诚服务的共享的金融发展方式。
在普惠金融的测算方面,多个国际性组织提出了普惠金融的评价指标体系,繁简不一,总体趋势包括以下三点:考量领域不断延伸、考量维度不断增多、考量对象不断扩展,具体情况详见表1。
除国际组织外,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研究,Sarma&Pais(2008)从可利用性、渗透度和使用范围三个维度构建了指数体系并进行了实测。Chakravarty&Pal(2010)参照联合国人文发展指数的编制方法,从服务渗透度、账户使用情况及存贷款密度等维度构建了CP指数,并对印度进行了研究。王靖和胡国
窑86窑
序号国际组织维度指标特点1世界银行银行账户使用情况及储蓄、主要基于人口因素,除银行外,借款、支付、保险覆盖情况亦考虑保险2国际货币基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及使用情金组织况两个维度1.2.同时考虑人口和地理因素;3普惠金融联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及使用情使用仅考“虑至银少行业拥有一个务银行账户”盟(AFI)况两个维度的成年人比例衡量金融服务使用情况4芬马克(FinTrust)Mark信托金融服务使用情况一个维度1.金融仅机构一个服务的使用维度;2.关情注况非正规5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使用情1.量指维度标范;围较2.同时广,关增注加服务质居民和中组织(GPFI)况和服务质量三个维度小企业;3.强调金融知识普及和消费者权益保护;4.集中关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金融晖(2013)从服务范围和使用两个维度选取较为宏观的指标构建指数。焦瑾璞等人(2015)根据GPFI方案,选取了“征信档案建档率”、“支农取款点覆盖率”、“小微企业及农户贷款获得率”等具有我国特色的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雷汉云、张喜玲(2017)使用7个维度的14个指标计算了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他们认为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高[5]。
除此之外,也有学者对普惠金融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如Beck等人(2004)认为,融资障碍一般被认为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普惠金融有助于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这将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激发经济活力[6]。宋汉光等人(2014)认为金融深度和广度共同构成了普惠金融,他们以2005-2012年G20国家的数据作为样本,分析了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认为普惠金融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普惠金融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在发展中国家体现的更为明显[7]。杨燕(2015)将中国分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使用2005-2013年的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法首先测算和评价了四大区域及全国整体的普惠金融水平,然后基于VAR模型分析了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杨燕认为中国的普惠金融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不同区域普惠金融的发展并不均衡,普惠金融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却没有推动普惠金融发展[8]。李涛等人(2016)认为构成普惠金融指数的各指标中,“投资资金来自银行的企业比率”这一指标对经济增长具有稳健且显著的负面影响。杜强、潘怡(2016)则认为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呈倒U型关系。周斌等人(2017)选择2008-2014年数据作为样本,基于多元测算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获取和测算了中国各个省份的普惠金融水平,并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在微观上,普惠金融能够推动经济发展;但长期来看,摩擦因素的存在使得普惠金融对于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冲击[10]。龙云飞、李晶(2017)从金融的地理渗透性、产品可接触性和效用性三个维度选取了7个指标,使用欧氏距离法计算了中国的普惠金融指数,并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他们认为中国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水平最高,西部地区最低,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杜莉、潘晓健(2017)构建了中国各个省份以其总体的普惠金融指数,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他们认为
“中国区域普惠金融发展实测及经济影响研究
虽然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迅速,但存在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从东到西梯度递减。此外虽然普惠金融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推动效果也存在区域差异[11]。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对于普惠金融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尚未统一,有待进一步规范。其二,对于普惠金融发展的测度研究,始终未能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选取及定权方法选择随意性较大。其三,实测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明显不足。就广度而言,研究一般仅到省级,市、序号1234指标名称指标具体含义
银行业金融机构每十万人平均拥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量,网点密度(人口)用以表示金融服务网点设施的人口覆盖程度。银行业金融机构每平方公里平均拥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量,网点密度(空间)用以表示金融服务网点设施的地理覆盖程度。银行业金融机构每十万人平均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量,供给方从业人员密度
用以表示金融从业人员的人口覆盖程度。
(人口)维度(金
融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每平方公里平均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
可得性)从业人员密度
量,用以表示金融从业人员的地理覆盖程度。
(空间)维度
县一级的研究难觅踪迹;就深度而言,大部分实证做的都是截面(含国际间比较研究)并侧重于结构分析,做时间序列分析研究趋势的成果还不多见,而且时间序列鲜见10年以上者。
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如下改进思路:一是基于对金融普惠性的认识,尤其是金融普惠性在不同性质的金融活动中表现程度具有差异性的认识,建议在指标选取和测算过程中应尽可能区分商业性金融、性金融与合作性金融,对于具有较强普惠性的性及合作性金融活动,应探寻一套科学的赋权方法,使其能够与商业性金融加以区分,并合理增加其权重;二是应避免指标选取的泛化,对于具有较高相关性的指标应予以甄别和取舍,进一步体现普惠金融发展测度与一般金融发展测度的差异。
三、普惠金融指数编制
基于以上分析,文章参考当前主流分析框架,考察维度包括:供给方维度(即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需求方维度(即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和其他因素及矫正项维度,选取15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具体情况详见表2。
需要说明的是,理想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应该是,对每一项具体指标区分不同性质的金融活动,对于具有较高普惠性的金融活动直接赋予较高的权重,但在实际操作中尚难以对每项指标逐项区分不同性质的金融活动,并对其进行合理赋权,而且尚不能在连续时间序列内获得相对完备的分类数据。因此,文章采取相对简化的替代方案,即在“其他因素及矫正项”维度增加能够反映性及合作性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在总体指数上增加其权重,从而间接实现分类考察、重点加权的目的。
目前关于普惠金融的测算方法在如何确定指标权重上存在一定争议,因此文章借鉴Chakravarty&Pal(2010)的“CP编制法”
,对权重进行简单处理,首先使用阈值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无量纲指标dij:
dij=Mxij-mii-mi
其中,xij为j地区i指标的实际值,其最大值为Mi,最小值为mi。然后使用等权重方式计算各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IFIj:
IFIj=1
k其中,r移k
(dr
i=1
ij
)
为表征指标d对普惠金融IFI敏感程度的常数,文章参考杜强、潘怡(2016)的方法,r取0.5。
5ATM机密度(人每十万人平均拥有ATM机数量,用以表示金融服
ATM口6机)间密)度务设备的人口覆盖程度。每平方公里平均拥有ATM机数量,用以表示金融(空服务设备的地理覆盖程度。
7存款深度
人均拥8需求方
维度(金
贷款深度人均拥GDP的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占人均GDP有的比重银,用以行业金融表示机构银行各存项款贷款总体使用余额占情人均
况。9融服务
人均的保比重费收入,用以,用以表示表银示行保贷款险的总体使用情况。10使用
保险密度总体使用情况。
(单位:元/人)
情况)保险深度人均保费收入与人均GDP的比,用以表示保险对
经济的渗透度。
11股票账户覆盖率每万人拥有的A股账户数量,用以表示居民使用证
(A股)券市场进行投资的总体情况。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期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与我国三12
性金融贷款
家性金融机构期末资产总额的人均加权平均
密度
值,用以间接表示性普惠性金融活动对于我
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贡献,从而客观上增加性金融活动相对于商业性金融活动的权重。其他因
人均农信社人民币期末贷款余额,用以间接表示13素及矫合作性金融贷款合作性普惠性金融活动对于我普惠金融发展的重
正项
密度要贡献,从而客观上增加合作性金融活动相对于维度
商业性金融活动的权重。14城镇职工基本医用以表征在社会保障领域内的金融服务活动对我疗保险年末参保国普惠金融发展的贡献。
15互联网上网人数
互联网上网人数除以总人口,间接表示互联网金
占比
融的发展和使用情况,间接反映互联网金融对我
国普惠金融发展的贡献。选取2000-2016年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
)的年度面板地区均值排名地区均值排名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数据北京0.8810.4217上海0.872海南0.4218均来自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统天津0.663四川0.4119浙江0.594湖北0.3920计年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年广东0.565河南0.3821鉴、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区辽宁0.566内蒙古0.3722江苏0.527青海0.3723域金融运行报告及Wind数据库山西0.478甘肃0.3624等。使用以上方法计算得到中山东0.469湖南0.3425福建0.4510江西0.3426国各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如图吉林0.4511安徽0.34271,进一步排序得到结果表3。
重庆0.4412云南0.3028陕西0.4413广西0.2929由中国普惠金融指数测算宁夏0.4314贵州0.2430黑龙江0.43150.1931结果表3和图1可以看出,考河北0.4216察期内,中国普惠金融指数虽
然在某些年份出现一定下滑,但总体而言,仍然呈现小幅提升的态势,这离不开和金融机构的大力建设和支持。2007-2008年和2011-2012年间,普惠金融指数两次出现大幅下跌,这是因为在这两个时间段内,国外经济出现较大震荡,分别出现了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事件,对中国经济形成较大冲击,传导至金融行业则呈现为普惠金融指数的大幅下滑,这表明国内经济受外部影响较大,呈现一定的脆弱性。面对危机,中国出台一系列,使得普惠金融指数迅速回升,但对于国外经济的依赖性仍然值得警惕,中国金融业不应
窑87窑
2018年第2期
0.650.60.550.50.450.40.350.3
0.25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全国
东部
中部
西部
盲目追求做大规模,更应该注重发展效率。
按照中国统计年鉴的标准将中国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并计算得到各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图1)。由图1可以看出,各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存在一定差异,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但2012年以来,西部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较快,和中部地区已经不差上下。这同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一致,也体现了金融是为经济服务,其发展是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这一本质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部分省份的发展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发达的经济对于金融的需求更为全面,需求量也更大,这大大促进了东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经济长期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对于金融的需求较少,金融机构也并不愿意在西部地区投入太多成本,导致西部地区的普惠金融处于较低水平。2012年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快速推进,西部地区获得了更多的和资金支持,普惠金融获得了较大发展。
四、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文章通过设定以下计量模型来分析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PGDPit=茁n
0+茁1IFIit+∑i=1酌itCit+着it
(1)
PGDP表示使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描述的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茁0为截距项;IFI为普惠金融指标,使用前文计算得到的普惠金融指数进行描述;C为控制变量,表示能够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着为白噪音。
由前文分析可知,普惠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可能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在模型(1)中加入普惠金融的平方项得到模型(2),表示为:
PGDPn
it=茁0+茁2
1IFIit+茁2IFIit+∑i=1酌itCit+着it
(2)
如果平方项系数茁2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那么意味着普惠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并非线性关系,而是U型(茁2显著为正)或倒U型(茁2显著为负)关系。
选择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财政支出作为控
窑88窑
制变量,具体描述如下:人力资本水平(HC)。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观点,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把人力资本作为控制变量之一,使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来描述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OP)。对外开放可以影响到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水平,不同经济体的发展水平也会因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文章把对外开放程度作为控制变量之一,用各地区进出口总额与该地区GDP的比值描述;财政支出(GE)。用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进行描述。
文章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通过AR和Sargan检验来验证模型设定的合理性以及
工具变量的有效性。
由实证结果表4PGDP可以看出,四个方程L.PGDP0.473***1234的AR(1)均小于0.05,AR(2)大于0.1,因此IFI0.291***(2.691)0.506***0.302**(3.6)0.398***0.413***0.303***(3.009)0.235**(2.997)回归结果残差项的一IFI2(4.550)-0.591***(2.003)(3.017)-0.615***(2.024)阶序列均存在一定的HC(-3.048)0.337***0.441***(-2.874)相关性,二阶序列则OP0.205***(2.990)(3.555)不存在相关性,这意GE(3.235)0.218***0.082(3.560)0.110*味着文章所设定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合常数项0.981***1.092**(1.003)(1.828)AR(1)(3.603)0.868**0.762***0.003(2.110)0.001(2.128)(4.004)理性,Sargan检验结果均大于0.1,说明SarganAR(2)0.479Ad.R20.5060.6380.0170.0090.5570.6940.6380.6730.669模型不存在过度识别注:***p<0.010.212,**p<0.050.246,*p<0.10.928;括号内0.913为t统计量。问题,研究工具变量
的选择具备一定的有效性。
四个方程中,普惠金融IFI的系数均为正,且通过了1%或者5%统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普惠金融平方项IFI2的系数则均为负,且通过了1%或者5%统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普惠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倒U型关系,普惠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先促进后抑制。究其原因,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细分行业都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了推动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出现和发展壮大的,因此普惠金融开始时会推动经济的发展。但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会出现同实体经济争利的现象,此时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已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因此普惠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
方程2和方程4在方程1和3的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可以看出普惠金融和普惠金融平方项系数的符号和显著性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进一步验证了文章模型的稳健性。从控制变量的系数看,两个方程中,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和财政支出的系数均为正,其中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的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但财政支出系数的显著性不高,方程3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方程4通过了10%统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这意味着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
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财
PGDP东部中部西部L.PGDP0.368***0.397***0.308***政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明显。虽然干预对IFI(5.028)(0.3410.870)(0.354***(4.661)4.207)(0.350***(3.009)2.613)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IFI2但财政支出的效率并不高。(-0.523**-2.115)(-0.501***-4.839)(-0.571***-3.125)这可能是由于财政支出对于HC(0.313***3.225)(0.420***2.7)(0.414***2.579经济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所致,OP0.271***区域的差异导致了整体效果GE(2.682)0.232**)(2.030)0.191***(0.127***3.073)(0.191(3.819)1.9)(0.087*1.907)并不明显。
常数项为进一步分析普惠金融AR(1.021***2.963)(0.818***2.939)(1.078**2.098)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差异,SarganAR(1)(2)0.0010.5240.0260.008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Ad.R20.5060.6390.4920.4870.607部地区的数据代入模型(2),注:***p<0.010.902,**p<0.050.918,*p<0.10.934;括号内为t统计量。
得到结果表5。
由分地区实证结果表5
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方程中,普惠金融IFI的系数符号为正,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普惠金融平方项IFI2的系数为负,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东部地区方程中,普惠金融项的系数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普惠金融平方项的系数通过了5%统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这意味着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普惠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均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但东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处于倒U型顶部的转折点,东部地区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同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普惠金融处于较低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由控制变量的结果可知,三个方程中,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的系数均显著为正,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均能对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但只有东部地区模型的财政支出系数显著为正时,研究结论才得以验证。东部地区财政支出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财政支出的效率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结论及建议
为分析中国的普惠金融建设情况及其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文章从供给方维度、需求方维度和矫正项维度出发,选择2000-2016年相关数据构建了中国普惠金融指数,并进一步分析了普惠金融对于经济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考察期内,中国的普惠金融指数呈现震荡上升的态势,在2008年和2012年出现两次回调。第二,中国普惠金融呈现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最高,西部最低。第三,普惠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先促进后抑制,二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此外,二者关系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第四,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对于经济发展能够产生显著影响,而财政支出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明显。
针对以上结论,文章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制定差异化的金融发展战略。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情况来制定适宜的金融发展规划。东部地区可通过
中国区域普惠金融发展实测及经济影响研究
增加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门槛来扩大金融市场规模,通过开发新产品、新服务,使普惠金融的受众更广,参与方式更加便利。中部和西部地区则更应注重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增加金融基础设施,使得更多受众能够享受到应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此提升金融普惠度。通过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使得不同地区的金融发展均能有效推动经济的增长。第二,鼓励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多元化发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于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创新给予一定的鼓励,使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够惠及到更多的企业和人民,切实发挥其普惠的作用。大力发展金融再保险业务,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保障,并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金融创新面临着一定的风险,通过再保险业务可在降低普惠金融风险的同时,推动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持续增加教育投入。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是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各地区应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各级应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有计划的逐年提高教育支出;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使高校科研成果能够及时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进而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活力。第四,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减少财政支出及补贴的中间环节,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加强财政支出资金的监管力度,切实做到每一笔财政资金用途的公开透明;还可建立财政支出效果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BebczukRN.FinancialInclusioninLatinAmericaandtheCaribbean:Re-viewandLessons[J].CedlasWorkingPapers,2008.
[2]周小川.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J].求是,2013(18):
11-14.
[3]王颖,曾康霖.论普惠:普惠金融的经济伦理本质与史学简析[J].金
融研究,2016(2):37-54.
[4]李涛,徐翔,孙硕.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J].金融研究,2016(4):1-16.[5]雷汉云,张喜玲.边疆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差异的阶段性评价—与我国
中、东、西部地区的比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8):119-123.[6]BeckT,Demirguc-KuntA,PeriaMSM.Reachingout:AccesstoandUse
ofBankingServicesAcrossCountrie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7,85(1):234-266.
[7]宋汉光,周豪,余霞民.金融发展不均衡、普惠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
[J].金融发展评论,2014(5):122-133.
[8]杨燕.普惠金融水平的衡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
区域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J].金融与经济,2015(6):38-44.[9]杜强,潘怡.普惠金融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
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6(3):178-184.
[10]周斌,毛德勇,朱桂宾.“互联网+”、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基于面
板数据的PVAR模型实证检验[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7,38(2):9-16.[11]杜莉,潘晓健.普惠金融、金融服务均衡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中
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57(5):37-44+203.
(责任编辑:TianYuan-H)
窑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