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协作高中作文
【篇一:以人为本 团结协作 共同成长】
作为学校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教研组文化在教师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成长的“小环境”、“小气候”。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同事的态度以及种种教育教学策略,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教研组文化的影响。教研组文化是教师成长的土壤,它在深层次上对教师产生影响,或制约或促进教师的发展。它是提炼全校教师共同的行为规范,能够让所有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具有共同性、持久性和号召力。
一、告别传统,现代教育召唤新型的教研组文化
传统的教研组文化表现为一种强势的、惰性的、竞争的文化,其中也有值得肯定的内容,但它离现代的组织文化已经越来越远。“强势”来源于行政文化的影响。在行政文化影响下,教研组长在日常活动中会或多或少地采用行政方式对教师进行管理,处在一种“专制”的地位上,有错用或滥用自己权力的可能。“惰性”主要表现为对种种企图改造自身的外在因素的抗拒排斥。这种文化具有极大的吞噬性,新进入学校的教师很快会被其同化。“竞争”来源于隔离的工作环境和对教师的考评体系。教师的日常工作通常都是在独立的状态下完成的,客观上难以形成合作关系。
现代的教研组文化应表现为一种民主的、积极的、合作的文化。“民主”是教研组长倡导教研组文化的基石,只有组员之间关系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才能使整个教研组形成合力。组长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力,而应努力让每个组员体验成功、发展潜能。关爱组员、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言行一致的组长更容易得到组员的认同。“积极”是教研组长营造教研组文化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每个教师要积极主动、大胆创新、
勇于探索,成为终身学习者――熟悉学科教材,研究学科知识体系,理解学科基本精神,拥有开阔的学术视野。积极主动、求真务实的教研氛围的营造,更需要组长积极带头,并以自己勤勉进取的学习、工作精神感染每一个成员,从而构建积极的教研组文化。“合作”是教研组长创建教研组文化的方式,合作、交流、对话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二、以人为本,现代教育强调教研组文化的生态发展
以人为本是指新型教研组文化建设要以人为中心,着眼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关注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活动中培养人、塑造人、成就人。教师不要因忙于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忘却了教研过程中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而要真正践行“成事也成人”的教研价值观。
新型教研组文化建设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每一个成员既是教学理念、教学观点、教学建议、教学环境等教学资源的建设者,同时也是这些要素的消费者,他们在教育土壤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保持着多向的教育能量(如教学资源)的输入和输出,彼此之间要不断协调生产、建设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以维持系统的均衡、持续、和谐发展。教研组在学期初正确定位教研目标,对组内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教研组制定的学期研究进程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在备课组内倡导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工、师生共同反思的理念,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
三、乐、引相济,研、训并举,是现代教研组文化建设的精髓
1.建立共同愿景,最大限度地激励教研组成员的积极性,引导教师乐于参与其中。教研组愿景是教研组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与学校文化保持方向上一致性的情况下,了解教师个人发展愿景,教研组应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共同发展愿景。其建立过程可分为
以下几个基本步骤:一是通过调查列出若干个教研组建设的重要问题;二是小组成员分别提出自己心中的教研组愿景并进行研讨,通过商定形成初稿;三是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作修改;四是将修改稿反馈给每个成员,最后定稿,最终确定本组的共同愿景。这样的教研活动贴近教师的生活,更富人文关怀,容易让教师产生亲近感和真实感。
2.把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和研究活动上升到文化层面,真正实现“文化强组”。首先,
要不断强化这样的观念:教研组组长是新型教研组文化创建的第一负责人。教研组组长就是这一文化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都是教研组文化的参与者、创建者、共享者。我们这个时代文化精神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的张扬,是对人的生命自觉的培育和彰显。要将时代文化的核心精神吸纳到教研组文化中,结合本教研组的具体情况,通过共同研讨和协商,形成本教研组成员共建共享的文化。
3.研、训并举,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组”战略。我们知道:一个人平庸不可怕,可怕的是整个组织的平庸。“人才强组”应成为各个教研组文化的核心。我们要从教学教研入手,抓青年教师的成长,做到各类学习跟上,师徒配对效果检测,多压担子,放手让青年教师参与编辑资料、出考试题等工作,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教学教研工作能力;再提供各种平台,培育优秀教师,选取工作肯干、积极进取、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快速成长起来;推荐责任心强的老师到合适的岗位来锻炼,最终为学校锻造出一支有活力、有毅力、有能力的教师队伍。
教研组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现代教研组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推进学校整体建设,丰富学校品牌内涵,提升学校质量效应。学校要不断地丰富和壮大中教研组文化,才能为学校文化建设着上浓墨重彩。
【篇二:话题作文分类素材(十)团结合作】
话题作文分类素材(十)团结合作
【主题引言】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经》中的话道出了亲友间团结的重要性。“上下同欲者胜。”兵圣孙武指出了官兵团结才能无往而不胜的真谛。“民齐者强。”先贤荀子指明了“人心齐,泰山移”的治国大道理。
团结组成集体,集体因团结而产生力量。导师马克思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因此,我们应如大师巴金所言:“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正是靠着团结的力量,我们把大悲大喜的2008年永远定格在我们民族的记忆中:团结使我们战胜了罕见的雪灾,重获温暖;团结使我们战胜了特大震灾,重建家园;团结使我们点燃圣火,惊艳世界;团结使我们打造神舟,一飞冲天??团结,使中华民族众志成城,走向更精彩的明天!
名人名言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 ——毛泽东人道以合群为义,以合群而强。 ——康有为以群而强,以孤而败。 ——谭嗣同巨厦将倾,一木固不能支;黄河将决,一掌固不能掩。 ——恽代英众志成城不可摧,弃之却之终自绝。 ——何香凝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古今贤文》 一朵孤芳自赏的花只是美丽,一片互相依偎着而怒放的锦绣才会灿烂。——冰心 最弱者的力量如果联合起来,那也是非同小可的。 ——荷马
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歌德
巨大的松涛声,是从每棵树上发出来的。——欧洲格言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2、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3、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 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5、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6、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7、民齐者强。——荀况
8、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9、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法国谚语
10、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11、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12、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13、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 洛夫斯基
14、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15、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 权
16、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17、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 起,几乎是万能的。——美.韦伯斯特
18、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英.莎士比亚
19、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 的团结。——英.欧文
20、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 成许多事业。——德.叔本华
21、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 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德.歌德
22、中国的问题,稳定需要团结,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 搞不成。稳定需要团结,才能稳定。要使社会长期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党与人民群 众钢铁般的团结。——邓小平
23、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就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 基本保证。在当前,加强党的团结,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团结,具有特殊意义。 — —毛泽东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独脚难行,孤掌难鸣。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心齐,泰山移。不怕虎生两翼,就怕人起二心。 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 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莫学蜘蛛各结网,要学蜜蜂共酿蜜。 莫学篾箩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墙倒众人推。 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群雁无首不成行,羊群出圈看头羊。 群众心里有天平。 人心齐,泰山移。 人和万事兴。 人多好办事。 人多势众。 人多山倒,力众海移。 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 双拳难敌四手。头雁先飞,群雁齐追。 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城。 团结加智慧,弱者胜强者。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则存,分裂则亡。 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雁怕离群,人怕掉队。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
船。 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 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人难唱一台戏。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一颗星星布不满天,一块石头垒不成山。 一根稻草抛不过墙,一根木头架不起梁。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鱼不能离水,雁不能离群。 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力量从团结来。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
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是一条虫
论据素材
郭子仪、李光弼团结对敌
唐玄宗时,郭子仪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的属下部将。两人之间有矛盾,平时互不讲话。后来安禄山叛乱,郭子仪升任朔方节度使,统兵抵御。李光弼就成了郭子仪的部将。皇帝命令郭子仪率部出征,李光弼担心郭子仪会利用手中权力寻机报复。李光弼硬着头皮对郭子仪说:我过去得罪您,是我的不是,今后不管处置我,我无怨言,只希望高抬贵手放过我妻儿??没等李光弼说完,郭子仪紧紧抱住李光弼,满眼流泪地说:国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我们同心协力,眼下正需要你这样人才,此时,怎能计较个人恩怨?
从此,郭李同心,将帅协力,在平息安史叛乱中,战功卓越著。
维勒与李比希亲密无间
维勒和李比希都是19世纪德国杰出化学家。他们两人的性格迥异,李比希激烈,爽朗,风风火,像一团烈火;维勒平和、沉稳、文文静静,像一盆冷水。但两个感情很好,亲密无间。他
们密切配合,致力于科学研究。共同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作出了贡献,同是有机化学的创始者。
李比希在自传中写道:“我的最好运气,就是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年来我和这位朋友真诚合作,毫无隔阂??手携手地向前,这一位行动时,那一位已经准备好。”
由于两人的真诚合作,因此,才创造出科学研究上的辉煌。
合作与否的不同结局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 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合作才有希望,各行其道的结局是可悲的。人生不是一次独舞,即使自己能跳出最优美的舞姿,也需要有人给你提供场所。生活中你握有鱼竿,可能别人就拥有一篓鱼。走上合作的金桥,即使前路不是坦途,也能彼此扶持走出困境。
“人和”希尔顿
合作赢得生存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董事长松下幸之助,早年对电灯泡着了迷,为实现其改进电灯灯头的构想,不惜倾资从事改良工作,并组成松下电器公司。时值经济危机,为摆脱困境,他亲自前往拜访冈田干电池公司的董事长,商定双方各免费赠送1万只电灯泡和1万个干电池,合作进行产品宣传,以此举发挥了最佳的宣传效果。很快,电灯泡的销路直线上升,干电池的订货单也像雪片般飞来。
巴别塔
上帝害怕的不是巴别塔的高度,而是人类合作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人类前进的步伐。我们只要有了这种合作的力量,前面的路即使不是一路坦途,也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凝聚产生力量 团结诞生希望
曾经有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哲学家说:“把它放到大海里。”简单的话语却揭示了一个时刻的道理:一个人离不开集体,只有团结互助的集体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反之如果没有团结,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会枯竭。
团结产生力量,凝聚诞生希望。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个道理行之四海而皆准:是由于周武王有姜尚为师父、有周公旦为辅佐,君臣一心;有士兵一鼓作气,众志成城。商落周起。是由于蔺相如忍辱谦让,廉颇负荆请罪,后同舟共济,成刎颈之交。赵壮秦退。是由于
民拥友助王匡掀起“绿林赤眉”,一片刀光剑影,留下壮烈沙场。王莽卧倒。
【篇三:话题作文分类素材(十)团结合作】
话题作文分类素材(十)团结合作
【主题引言】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经》中的话道出了亲友间团结的重要性。“上下同欲者胜。”兵圣孙武指出了官兵团结才能无往而不胜的真谛。“民齐者强。”先贤荀子指明了“人心齐,泰山移”的治国大道理。
团结组成集体,集体因团结而产生力量。导师马克思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因此,我们应如大师巴金所言:“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正是靠着团结的力量,我们把大悲大喜的2008年永远定格在我们民族的记忆中:团结使我们战胜了罕见的雪灾,重获温暖;团结使我们战胜了特大震灾,重建家园;团结使我们点燃圣火,惊艳世界;团结使我们打造神舟,一飞冲天??团结,使中华民族众志成城,走向更精彩的明天!
名人名言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 ——毛泽东人道以合群为义,以合群而强。 ——康有为以群而强,以孤而败。 ——谭嗣同巨厦将倾,一木固不能支;黄河将决,一掌固不能掩。 ——恽代英众志成城不可摧,弃之却之终自
绝。 ——何香凝
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歌德
巨大的松涛声,是从每棵树上发出来的。——欧洲格言
论据素材
郭子仪、李光弼团结对敌
唐玄宗时,郭子仪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的属下部将。两人之间有矛盾,平时互不讲话。后来安禄山叛乱,郭子仪升任朔方节度使,统兵抵御。李光弼就成了郭子仪的部将。皇帝命令郭子仪率部出征,李光弼担心郭子仪会利用手中权力寻机报复。李光弼硬着头皮对郭子仪说:我过去得罪您,是我的不是,今后不管处置我,我无怨言,只希望高抬贵手放过我妻儿??没等李光弼说完,郭子仪紧紧抱住李光弼,满眼流泪地说:国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我们同心协力,眼下正需要你这样人才,此时,怎能计较个人恩怨?
从此,郭李同心,将帅协力,在平息安史叛乱中,战功卓越著。
维勒与李比希亲密无间
维勒和李比希都是19世纪德国杰出化学家。他们两人的性格迥异,李比希激烈,爽朗,风风火,像一团烈火;维勒平和、沉稳、文文静静,像一盆冷水。但两个感情很好,亲密无间。他们密切配合,致力于科学研究。共同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作出了贡献,同是有机化学的创始者。
李比希在自传中写道:“我的最好运气,就是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年来我和这位朋友真诚合作,毫无隔阂??手携手地向前,这一位行动时,那一位已经准备好。”
由于两人的真诚合作,因此,才创造出科学研究上的辉煌。
合作与否的不同结局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
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 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合作才有希望,各行其道的结局是可悲的。人生不是一次独舞,即使自己能跳出最优美的舞姿,也需要有人给你提供场所。生活中你握有鱼竿,可能别人就拥有一篓鱼。走上合作的金桥,即使前路不是坦途,也能彼此扶持走出困境。
“人和”希尔顿
合作赢得生存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董事长松下幸之助,早年对电灯泡着了迷,为实现其改进电灯灯头的构想,不惜倾资从事改良工作,并组成松下电器公司。时值经济危机,为摆脱困境,他亲自前往拜访冈田干电池公司的董事长,商定双方各免费赠送1万只电灯泡和1万个干电池,合作进行产品宣传,以此举发挥了最佳的宣传效果。很快,电灯泡的销路直线上升,干电池的订货单也像雪片般飞来。
巴别塔
上帝害怕的不是巴别塔的高度,而是人类合作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人类前进的步伐。我们只要有了这种合作的力量,前面的路即使不是一路坦途,也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凝聚产生力量 团结诞生希望
曾经有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哲学家说:“把它放到大海里。”简单的话语却揭示了一个时刻的道理:一个人离不开集体,只有团结互助的集体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反之如果没有团结,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会枯竭。
团结产生力量,凝聚诞生希望。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个道理行之四海而皆准:是由于周武王有姜尚为师父、有周公旦为辅佐,君臣一心;有士兵一鼓作气,众志成城。商落周起。是由于蔺相如忍辱谦让,廉颇负荆请罪,后同舟共济,成刎颈之交。赵壮秦退。是由于民拥友助王匡掀起“绿林赤眉”,一片刀光剑影,留下壮烈沙场。王莽卧倒。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了血淋淋的近代史。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血的教训,也不会忘记“火烧圆明园”后的废墟。是八年抗日救人民于水深火热,是中国共产党挽救了如一盘散沙的中国。而艰难的八年抗日之所以成功,也是国共两党合作,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了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后,才可以实现的。团结给了中国人民共同抵抗外敌的力量,凝聚诞生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希望。
汽笛呜咽,警报齐鸣,天地同悲,山河动容。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们把这一刻作为永远的记忆,定格在心灵深处。我们看到,在残酷的自然灾难面前,人的生命就像风中摇摆的芦苇。灾难会放大生命的脆弱与命运的无奈,同时也会放大人心的善良和团结的力量。我们也看到:共和国总理疲惫的身影,沙哑的声音,动情的泪水;子弟兵冒着生命的危险,支撑着身体的极限;义务献血车前长长的队伍;全世界人民的慷慨解囊??团结是中国人民抵抗死神的力量,凝聚是全民抗震与时间赛跑的希望。这让我想起温总理的一句话:“每个人献出一点爱心,乘以十三亿,就变成了大爱;再大的灾难,除以十三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从洪灾到非典,从罕见雪灾到超强台风,从西藏事件到圣火护卫,众志成城的力量一次次让人如此感动。
民族团结
黄沙漫扬,驼铃婉转,黄昏里,王昭君抚动琵琶奏响和鸣,几许悲壮。正是这朔漠里的和鸣,才有了汉藩共一家的大汉。正是这紫台外的和鸣,传颂千载,让人在月夜里感受汉藩融合带来的欣喜,感受民族团结的强盛。
白雪皑皑,危峰林立,阳光下,布达拉宫闪烁着汉藏融合的金光,文成公主的面纱脱落在山顶,覆盖着白雪,飘扬着藏曲的高亢,传递到大唐的古都。布达拉宫是民族团结的凝结点,文成公主奏响又一曲历史的和鸣。
多少怨,多少泪,又多少感动,民族的和亲马队在历史的古道里消失,却留给我们如今这广大一统的中华民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