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卷第5期 2014年5月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Chifeng University(Soe.Sei) V01.35No.5 May2014 浅析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建议 解雨 合肥230000)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摘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促进乡风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鲜明时代特征。是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农业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智力支 持和精神动力,是广大农民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促进乡风 文明,不是简单的、片刻的实践行为,而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不断抓好五项措施,坚持五个结 合,才能卓有成效。 关键词: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043—03 一、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 . 他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扫清思想观念上的 障碍。 (四)加强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促进乡风文明,是广大 农民实现民主管理的重要基础 作用 (一)加强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促进乡风文明,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鲜明的时代特征 总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必须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 文明的协调发展。其中,物质文明建设是基础,政治文明建 设是保障,精神文明建设是精神动力,三者相辅相成,共同 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精神动力,从意 识层面指引着新农村全面发展的方向,以此促进乡风文明,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能够不断 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而有效 地增强他们的民主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积极 性和热情,并在长期的实务管理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办事民 主的作风和依法办事的习惯,长此以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加强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促进乡风文明,是广大 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鲜明时代特征。 (二)加强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促进乡风文明,是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 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新农村精神文明 进入21世纪以来,不管是农村的面貌还是农民的思想 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走上小康生活的农民 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物质文化生 活水平的重要工作内容,是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 明建设的目标,使乡风文明得到根本好转,才能从真正意义 群众,早已不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他们强烈希望能分享 到现代化的精神文明成果,渴望能够生活在和谐、安定、有 序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 文明,才有可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这一迫切的愿望。 二、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上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加强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促进乡风文明,可以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和精神动力 虽然党和国家制定出了很科学的方针、,但在具体 执行过程中,并未完全按照预期的方向进行,众所周知,目 前的农村还面临许多问题,比如“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 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促进乡风文明,就是要创建精神 文明活动。发展农村的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综合素 质,以形成良好的乡风文明、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用 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凝聚人心,使发展经济、脱 贫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并且主动摒弃与经 问题”“土地抛荒问题”等等,这些都把农村从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中拉了下来,违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性、持续 性、长久性。学者对湖北省黄梅县新开镇下属的宝兴村、邓 湾村、汪庙村、郭窑村等村庄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新农村建 设的过程中,具体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投入得不到保证 、一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陈规陋习。这些都为经济建设和其 43— 目前乡村两级财政十分困难,无法筹集到资金建设文 化阵地,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以 “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 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这一点汪庙村可以作为典型。 (二)阵地建设滞后 边远乡村大多缺乏文化基础设施,就连一些原本已经 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也因缺乏足够的运营资金,无法发挥 作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部分乡镇没有专职的宣 传委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 充分发挥。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使农村文化活 动失去主,很多村社文化活动室因缺乏活动主体名存实亡, 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巨大反差。 (三)陋习仍占市场 由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严重不足,乡、村抓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导致一些地方不良风气 蔓延,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格格不入的现象屡见不 鲜:封建迷信开始抬头、办酒风盛行泛滥、风越刮越烈。 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错位,崇尚科技 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农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热情不高。 (四)领导不够重视 一些经济和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村庄,还不同程度地 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 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 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干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 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 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 成了“两张皮”。 (五)农民参与度不高 调查发现,较多农民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 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还有一部分人 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文化人干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 一方面固然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 设的重要性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基层对精神文明建 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机 构,没能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对加强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在加强建设新农村精神文 明,促进乡风文明的进程中,必须统筹兼顾,不断抓好五项 措施,坚持五个结合,只有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卓有 成效。 (一)加强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要切实抓好五项措施 1.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 素养 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 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促进乡风文明的关键环节和核心环 一44一 节。要培育新型农民,必须立足于“育民、富民、智民、塑民”, 以培养“有文化、有技术、有道德、有生活质量”的新型农民 为目标,以定期开讲座、研讨会的形式,不断引入专家、学 者,深入到农村内部,把先进、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全 面地传授给广大农民,把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当作一项长久 的工程来好好落实。 2.深化开展生态文明活动,营造和谐的农村生存环境 虽然农民是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脏、 乱、差”的生存环境仍然存在,必须对其加以整治。为此应当 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改善农村的发 展环境和人居环境,进而推动新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 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全面进步。具体来说,可以深入开展移 风易俗活动,倡导和树立文明新风;建立“农民诚信档案”, 推进新农村诚信建设;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各种文体宣传 活动,整合新农村文化设施资源;扶持培育新农村家庭文化 中心户,引导新农村建设一批别具特色的“图书、书画、剪 纸、曲艺、灯谜、雕刻、收藏、集邮、园艺、健身、摄影”等家庭 文化中心户,并把他们视为本村的“精神家园”,为村民提供 交流学习的平台,加快乡风文明的传播。 3.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展中国特色新 农村文化 总结漫漫历史长河的经验,可以看出文化具有整合、凝 聚、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在当今的乡风 文明建设中,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完全无法取代的地位 和作用。在不断充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必须 将丰富多彩、健康和谐、有科技含量、实用的社会主义新文 化、新技术深入传播到新农村的千家万户,构建“新农村大 文化”框架,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 需求。为使农民更快融入到精神文化生活中,可以“以娱教 学”,发掘农村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潜能,调动进城务过工 农民的积极性,运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方法,引导 他们自编自演、自我教育,打造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农村特色文化,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4.发挥先进模范的影响作用,带动乡风文明建设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的 先进模范,他们的个人品质或者事件性质,具有示范效应、 教化效应、凝聚效应和名牌效应,是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和效 法的榜样,正确对该影响作用加以运用,可以使乡风文明建 设事半功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 立足农村实际,从农民群众身边选模范典型,注重农民群众 公认性,拉近模范与农民群众距离,建立一支有人格魅力、 时代特征、群众基础的,含不同层次人员的先进模范队伍, 使群众在对模范的可敬、可亲、可学、可比中收获感动、触动 思想、见诸行动,激发他们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激情,进而在整个农村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追 随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建设文明乡风提供强大的精神 支撑和动力。 成浓厚的社会氛围,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懂得明是非、识美 5.完善长效机制,保障乡风文明建设的持久深入开展 丑、辨善恶的界限,自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规范自己的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 行。 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发展和安定有序,不是一朝一夕能完 3.与发展集体经济结合起来 成的任务,也不是心血来潮、如发奇想的工作安排,必须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证明,集体经济 善管理、运行的长效机制,以保证其持续的效力。为此,应当 发展好、实力强的村屯,精神文明活动开展相对较多,且内 完善领导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群众组织作用、建 容更为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人民群众从中受教育的程度也 立健全制度,解决谁来抓、抓落实、合力抓以及保障工作。各 越深,各项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因此,各地在推进乡风文 级要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把工作责任 明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增强农民的 落实到人,并加强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评比和表 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共同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只有这样, 彰,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加实效;搞好 乡风文明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才有坚实的物质保障。 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党支部、村委会的建设,使之成为能 4.与完善村规民约结合起来 够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勤劳致富,进行两个文明建设的坚强 村规民约与乡风形成密不可分,其具有时间上的长远 领导核心;同时,充分各种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形成在村 性、行为上的高度自觉性和上的广泛性。随着我国工业 党支部领导下的各基层组织协调运行,民主管理新,形 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民的就业渠道、居住区域、生活 成强大合力,共同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另外,在 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沿用已久的村规民约已不符合新农 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立足长 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有必要组织各村屯群众对已过时的村 远,制定各阶段的规划和实施步骤,及时总结各地的先进经 规民约进行讨论。同时结合新时势的要求,在总结提炼的基 验,不断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常规程序,制定较为完备 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使新的规约更突出时代性,力求针 的指标体系,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 对性,把握规律性,体现合法性,从而给广大村民树立新的 依,逐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文明标杆,向新标杆看齐,充分发挥其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 (二)加强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要坚持做到五个结合 导向作用,不断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和村屯的整体文明品 1与农村党的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 位。 党章中有关党员义务的规定,对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 5.与不良社会风气作斗争结合起来 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一个地区的乡风文明程度与该地区的治安状况是紧密 提倡主义道德;在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因此, 联系的,在南宁市一些农村,封建迷信、偷盗等现象还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与农村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 比较普遍,这是与乡风文明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抵制“黄 来,充分发挥好党员同志在带头遵纪守法的作用,提倡讲文 赌毒”等丑恶现象,依法打击违法乱纪行为,消除不文明行 明、移风易俗,党员应当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协助解 为,大力弘扬好人好事,打击歪风邪气,祛邪扶正,以正压 决农村矛盾、纷争,影响并引导农民提高综合素质,抵制和 邪。而文明的乡风正是源自于对文明行为的弘扬和对不文 摆脱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的影响,以使爱 明行为的压制和修正。此外,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还 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健康、文明、进步的风尚 必须在整个农村营造“人人有责,人人有份,从我做起,从现 占领农村阵地,逐步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 在做起”的意识和氛围,从而让广大农民自觉远离一切不良 的生活情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步伐,保持农村社会的繁荣 习气和不文明行为。 稳定。 2.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总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 [1]闫秀丽.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DJ.浙江 义荣辱观,是以人民群众的思想水平和共同利益为根本出 大学.2013.4. 发点的,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 [2]王柏.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要求,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 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5. 期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集中体现。因此,推进精神文明和乡风 [3]李欣.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 文明建设,必须与广泛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 2011.6. 起来,使之走进农村的每个角落、深入每个农民的心田,形 (责任编辑徐阳)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