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碗捞面条
下午忙完,我便决定回趟老家。夕阳余光游走在城市楼房的轮廓中,大街上车来人往。我不喜欢城里的热闹,会吓跑夕阳,家里这时候,风是轻的,田野是静的,夕阳是害羞的。
大巴车只到镇上,离老家还有十里路。一下车就听到有人喊我,是父亲,父亲一手接过我的行李,一手拿着手机说话:“接到了,接到了,我们就回来。”说罢把电话递给我。电话里母亲问我晚饭想吃什么,我说:“妈,我想吃你擀的捞面条。”
门前小土坡在夜色下显得有些陌生而拘谨,似乎把我当成远方客人。得知我要回来,一进门就看到母亲正朝着门口快步走来,她打量着我一直笑,拉我进屋。
“快坐下,坐车很难受吧?”母亲像个得到心爱玩具后的孩子般兴奋,我便坐在沙发上。
“去洗洗手吧,一路上出汗多。”我刚要起身,母亲又赶忙示意我别动,对我说:“我给你端来,你别起来。”不等我回话,转身到院子里了。 母亲端来水,递给我毛巾,转身又小跑着到厨房去了,我知道母亲在给我做擀面。记得初中时一天上午放学,由于母亲忙农活做饭晚了,我一生气准备不吃饭就上学去,母亲也是这样让我坐着,转身小跑到厨房为我做擀面。
吃了无数次母亲做的擀面,但从没认真看过她擀面条的样子。想到这里,我轻轻来到院子里,厨房门开着,我站在离厨房几米远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母亲。
厨房里装的还是以前那种白炽灯,夜色包围加上腾空的水蒸气,白炽灯散发的昏黄光线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母亲就在灯下,正用擀面杖擀面,_______________。
我想母亲以前肯定也是这样擀面条,唯一变化的是她的双手,曾经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布满老茧。母亲突然抬头看到我了,急忙出来,问我是不是饿得受不住了。
我慌忙之间连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只对她摇摇头,不再看她,一个人回到屋里,坐下等着。
不一会儿母亲就端着一大碗擀面走进来,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你别动,碗很烫。”我便又坐下来。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递给我筷子,催着我赶紧吃。
母亲总是这样,吃饭时候总要催促我趁热吃。以前听到她催,心里总是一阵怨气,偏慢吞吞不紧不慢,任由她唠叨。今日我却拿起筷子,夹起面条送到嘴里。
“别那么大口,小心烫着。” 我点点头。
“对对,放点醋,这样好吃,我去拿。”
试卷第1页,总17页
她转身去厨房拿来醋,给我碗里倒。 “怎么样,淡不淡,再放点盐?” 我摇摇头。
“吃肉啊,那是我专门放面里的,快吃!”
我夹起一块肉吃在嘴里,她这才算满意,站在一边看我吃。我没有劝母亲去吃饭,因为我知道,我没吃完,她不肯去。
一碗面吃完,汗水顺着脸颊淌下。这擀面的味道,一半在嘴里,香而纯;另一半在心里,有点酸楚。一小滴液体流进嘴里,涩涩的,咸咸的,不知道是汗,还是我眼角渗出的泪。
在“读美文·学写作”读写活动中,老师推荐阅读散文《一碗捞面条》,并布置了以下两个任务,请你完成。
(1)请你在这篇文章的横线处补写一段话,描绘母亲在灯下擀面的情景。不少于60字。
母亲就在灯下,正用擀面杖擀面,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文章,有的同学认为其细节突出,描写入微;也有的同学赞叹其感情真挚,情味悠长。请你在认真阅读后写一段赏析性文字,赏析角度可以从以上两位同学的看法中选择,也可以另有自己的角度。 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100字。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鹤 陆蠡
①一个初冬的薄暮,弟弟气喘吁吁地从外边跑进来,告诉我邻哥儿捉得一只鸟,长脚尖喙,头有缨冠,羽毛洁白。“大概是白鹤吧。”他说。他的推测是根据书本上和商标上的图画,还掺加一些想象的成分。我们从未见过白鹤,但是对于鹤的品性似乎非常明了:鹤是清高的动物,鹤是长寿的动物,鹤是能唳的动物,鹤是善舞的动物,鹤象征正直,鹤象征淡泊……鹤是隐士的伴侣,帝王之尊所不能屈的……
②当我们看见它的时候,它的脚上系了一条粗绳,被一个孩子牵在手中,翅膀上殷然有一滴血痕,染在白色的羽毛上,他们告诉我这是伤。瞧它那种耿介不屈的样子,一任孩子们挑逗,一动也不动,我们立刻便寄予很大的同情。我便请求他们把它交给我们豢养,答应他们随时可以到我家里观看,只要不伤害它。大概他们玩得厌了,便毫不为难地应允了。 ③我们兴高采烈地把受伤的鸟抱回来,放在院子里。复拿水和饭粒放在它的面前。看它不饮不食,料是惊魂未定,所以便叫跟来的孩子们跑开,让它孤独地留在院子里。
④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起来观看这成为我们豢养的鸟。它的样子的确相当漂亮,瘦长的脚,走起路来大模大样,像个“宰相步”。它的头上有一簇缨毛,略带黄色,尾部很短。只是老是缩着头颈,用金红色的眼睛斜看着人。
试卷第2页,总17页
⑤昨晚放在盂里的水和饭粒,仍是原封不动。鹤是吃什么的呢?人们都不知道书本上也不曾提起。“从它的长脚着想,它应当是吃鱼的。”弟弟也赞同我的意见。我们把鱼放在它的前面,看它仍是趑趄踌躇,便捉住它,拿一尾鱼喂进去。看它一直咽下,并没有显出不舒服,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对的了,便高兴得了不得。而更可喜的,是隔了不久以后,它自动到水盂里捞鱼来吃了。
⑥从此我和弟弟的生活便专于捉鱼饲鹤了。它渐渐和我们亲近,见我们进来的时候,便拐着长脚走拢来,向我们乞食。我们时常约邻家的孩子来看我们的白鹤,向他们讲些“鹤乘轩”“梅妻鹤子”的故事。受了父亲过分称誉隐逸者流的影响,羡慕清高的意思是有的,养鹤不过是其一端罢了。 ⑦我们始终不曾听到它长唳一声,不曾看到它做起舞的姿势。它的翅膀虽已痊愈,可是并没有飞扬他去的意思。一天舅父到我家里,在园中看到我们的鹤,他皱皱眉头说道:
⑧“把这长脚鹭鸶养在这里干什么?” ⑨“什么,长脚鹭鸶?”我惊讶地问。
⑩“是的。长脚鹭鸶,书上称为‘白鹭’的。唐诗里‘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白鹭。”
⑪“白鹭!”啊!我的鹤!
⑫到这时候我才想到它怪爱吃鱼的理由,原来是水边的鹭啊!我失望而且懊丧了。我的虚荣心受了欺骗。我的“清高”,我的“风雅”,都随同鹤变成了鹭,成为可笑的题材了。舅父接着说:
⑬“鹭肉怪腥臭,又不好吃。”
⑭懊丧转为恼怒,我于是决定把这骗人的食客逐出,把假充的隐士赶走。我拳足交加地高声逐它。它不解我的感情的突变,徘徊瞻顾,不肯离开。我拿竹帘打它,打在它洁白的羽毛上,它才带飞带跳地逃走。我把它一直赶到很远,到看不见自己的园子的地方为止。
⑮次晨踏进园子的时候,被逐的食客依然宿在原处。好像忘了昨天的鞭挞,见我走近时依然做出亲热样子。这益发触了我的恼怒。我把它捉住,越过溪水,穿过溪水对岸的松林,复渡过松林前面的溪水,把它放在沙滩上,自己迅速回来。心想松林遮断了视线,它一定认不得原路跟踪回来的。果然以后几天内园子内便少了这位贵客了。
⑯几天后路过一个猎人,他的杆上挂着一只长脚鸟。我一眼便认得是我们曾经豢养的鹭。这回子弹打中了头颈,已经死了。它的左翼上赫然有着结痂的创疤。我忽然难受起来,问道:
⑰“你的长脚鹭鸶是哪里打来的?” ⑱“就在那松林前面的溪边上。” ⑲“鹭鸶肉是腥臭的,你打它干什么?” ⑳“我不过玩玩罢了。”
㉑“是飞着打还是站着的时候打的?”
㉒“是走着的时候打的。它看到我的时候,不但不怕,还拍着翅膀向我走近哩。”
试卷第3页,总17页
㉓“因为我养过它,所以不怕人。” ㉔“真的么?”
㉕“它左翼上还有一个伤疤,我认得的。” ㉖“那末给你好了。”他卸下端的鸟。 ㉗“不要,我要活的。”
㉘“胡说,死了还会再活么?”他又把它挂回头。
㉙我似乎觉得鼻子有点发酸,便回头奔回家去。恍惚中我好像看见那只白鹭,被弃在沙滩上,日日等候它的主人,不忍他去。看见有人来了,迎上前去,但它所接受的不是一尾鱼,而是一颗子弹。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2)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个题目。
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一个初冬的薄暮,弟弟气喘吁吁地从外边跑进来,告诉我邻哥儿捉得一只鸟,长脚尖喙,头有缨冠,羽毛洁白。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⑭段中画线词语。
它不解我的感情的突变,徘徊瞻顾,不肯离开。我拿竹帘打它,打在它洁白的羽毛上,它才带飞带跳地逃走。
(3)结合内容,谈谈你对第㉙段画线句“恍惚中我好像看见那只白鹭,被弃在沙滩上,日日等候它的主人,不忍他去。看见有人来了,迎上前去,但它所接受的不是一尾鱼,而是一颗子弹”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理解。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喊 魂
从我记事起,湖村人爱有意无意地跟我说:“你是你爹捡的!” 他们说:“那日潘河上跑水,鱼跟着泄洪道往潘河下溢,你爹拿着鱼叉在河下叉鱼,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你爹当时就扔了鱼叉,鱼都顾不上要,把你抱回了家。”
这个版本初时我并不相信,我们村的大人最爱吓唬细伢时说那个谁是从哪儿哪儿捡来的。但说的人多了,说的次数多了,我忍不住问我娘:“我当真是我爹捡来的?”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神情很不自然,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娘接着又说,“你爹当时叉了一天的鱼,累得很,一路抱你回家时手都酸了。”
我姐大丫此时靠在门外捂嘴偷笑。
娘见我嘴巴翘得高高的,停了笑,对我说:“二丫你真是个傻丫头,我都生了你大丫姐,还捡你这丫头片子作甚。”
试卷第4页,总17页
我立时破涕为笑。
但大丫从此没事时老爱冲我喊:“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嘻嘻……”
我很生气,几次找大丫打架,但每次都输。
那个卖冰棒的跛子再来湖村时,我偷偷把大丫的新凉鞋提了出去。然后在大丫哭着找新凉鞋时,我伙同娟子躲在屋后吃冰棒,笑得不亦乐乎。 娘找到我,盯着我红彤彤的嘴,又看到屋后那堆冰棒纸,脸色铁青。在她转身找扫帚时,我赶紧和娟子一起从后院门溜了。
娟子说:“二丫你别难过,我悄悄听到我娘跟人唠话时说,你爹把你捡来时,你娘哭了很久!捡了你,她就不能再生儿子了。”
我很难过。整个下午,我躲在潘河里,玩水、摸鱼……到娘找到我时,天都黑透了。
晚上娘还没来得及揍我,我就发烧,说胡话。连着几天打针吃药都不见好转。娘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哭,最后在奶奶的劝说下,娘提了一大堆礼物背着我去村头找神婆“三相公”。
娘从前不信“三相公”,一向都绕着她家走。
“三相公”把我放在椅子上,手指头在指节上点点掐掐,最后说我被潘河中的淹水鬼缠了身,丢了魂。
娘信以为真,就和“三相公”一起去潘河,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娘的声音从潘河传来:“二丫!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迷糊中我也听到“三相公”的声音:“回来了呀!” 听见娘又叫:“二丫!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唤声越来越近,娘走近我的床头,轻轻地把怀中的什么东西放在我的心口,掖紧被窝,轻拍着:“我的二丫在这,我的二丫回来了喽!” 我在迷迷糊糊中,眼泪却淌湿一大片枕头。早听别人说:细伢子在野外失了魂,只有亲娘唤才能把魂魄招回来,别人喊,会把魂魄吓跑,而细伢子也就没命活了。而我,是爹从潘河上捡来的野伢子!
潘河边又传来娘的声音,二丫!你在潘河里吓了回呀——
那一夜,娘的沙哑的声音在潘河边来来回回响起,直到天亮,直到我迷迷糊糊睡熟。
因为这场突来的病,我逃过了一通海揍。但大丫从此记上我偷她凉鞋兑冰棒的仇,更频繁地冲我喊:“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那天,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叫二丫,嘻嘻……” 我不甘示弱,也冲着她喊:“大丫,大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爹那天在潘河下游叉鱼,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嘻嘻……”
娘在院中里听到,边作势找扫帚,边比比划划地打着手语——娘自那晚为我喊魂后,声带就拉坏了!因为娘听“三相公”说,就算不是亲娘,只要娘心在,魂魄都是能喊回来的。
(有删改)
试卷第5页,总17页
(1)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相关情节及二丫的心情。
村人告知身世时不信→_______________→得到娘确认后高兴
→_______________→娟子告知后难过→娘为“我”喊魂时感动。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叫二丫”“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
(大丫、二丫的话内容大致相同,但出发点不同,请作具体分析,并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3)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二段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4)文章为何以“喊魂”为题?谈谈你的理解。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②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③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④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⑤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⑥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⑦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
试卷第6页,总17页
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眨巴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度。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
⑧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⑨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飞驰的车轮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⑩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⑪母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易的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⑫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⑬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⑭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一定是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⑮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贴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
(1)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
(2)结合语境,品味句中加横线词的表达效果。
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3)有人说第⑪段不可或缺,也有人说纯属多余,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
(4)文中的“雪”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试卷第7页,总17页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天鹅的故事
①访俄期间,我在莫斯科认识了来自贝加尔湖畔的俄罗斯老人斯杰潘,他请我到他家去做客。
②落座以后,一抬头,看到一个特制的大玻璃柜,占去好大的空间,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起身走近细看。原来里面是个天鹅标本。主人见我十分好奇,便给我讲起了一个天鹅的故事。
③“这是很早以前的事,发生在贝加尔湖畔的沼泽地。这一年,春天来得比往年早。冰雪开始融化,天气逐渐暖和。一些候鸟陆续从南方飞来。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寒潮突然降临,北风呼啸,湖面又上冻了。有些刚飞来的候鸟又只好飞走,再找暖和的地方。我背着鸟去打野鸭,在湖边转悠了好半天,一无所获,感到十分扫兴。突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清脆的啼叫声:‘克噜——克哩……’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大群天鹅。它们像一朵大白云似的在黄色的芦苇滩上空移动着。我感到奇怪,几乎所有飞来的候鸟又都走了,为什么这群天鹅要留下来,这不是要挨冻挨饿吗?
④“这时,天鹅群刚好落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我瞪着眼睛,想看个究竟,只见天鹅在冰上行走着,互相呼唤着,聚集在一起。它们可能在谈论:这春天的冰层有多结实,这晚春的寒流会持续多久,冰封湖面,没吃的,怎么办……
⑤“突然,一只个儿特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扑打,第三次……你看,它盯住一个地方一次又一次地扑打着,那样的认真,顽强。 ⑥“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行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工人’。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出现了第二条裂缝……冰面终于塌陷了,琥珀色的水珠冒了出来,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工人’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扩大。有一只天鹅也来帮忙了,接着第二只,第三只……很快整整一群天鹅,大约有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弟兄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⑦“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块很大的水面,就好像听到谁的命令似的,所有的天鹅都同时结束了工作。它们抬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噜——克哩!’”
⑧说到这里,斯杰潘老人停住了,喝了口茶,然后深情地说:“多么可爱的鸟儿啊!我当时离它们才三四十米,双手端着上了霰弹的猎,可是我却把猎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从此以后,这支猎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飞禽走兽也和人类一样,有自己的生活啊……” (1)阅读文章③~⑦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① 地点 贝加尔湖畔的沼泽地里的一个湖上 试卷第8页,总17页
主要事件 ②
(2)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一次又一次”有什么表达效果?
(3)你从该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表哥驾到 秦文君
我真想掌握一句呼风唤雨的咒语,假如现在念上一句,来一场特大风暴,表哥一行就得改变来这儿做客的计划。
可惜,艳阳高照。
妈正激动地忙着杀鸡煎鱼煮肉,一边隔一分钟催我一句:“快洗澡,快理发,快换衣服。”仿佛我也是一道要隆重推出的大菜。
我懒洋洋地应付着。换上那种体面的衣服,我就变得不像我,像个乖乖兔。妈却为此满意,她说:“这样,跟你表哥站在一起,反差能小一点。” 她每次在夸奖表哥时,总是带点嫌弃我的口吻。有什么办法!表哥虽然我没见过,可早从妈那儿知道他是个世界少有的人。他只比我大一个月,可优点大大小小合起来至少有一百条,什么孝顺,整洁,聪明,会弹钢琴,参加过模型小组,打电脑快如飞,写作文得过奖,等等,包括吃饭很文雅,呷汤没声音……总之,妈出差去过表哥家,回来后就如数家珍。
与那样的表哥见面,让人提心吊胆。
表哥果然相貌堂堂,但太 fat。他一见面就对我问好:“Cood afternoon!”
妈欣喜地推推我:“用英文回答呀,听见表哥的话了吗?他英语很标准!”
其实在班里我也是个英语尖子,甩几句不成问题,可万一对方再滔滔不绝地出来长篇英语怎么办,所以我果断地对妈说:“又不是举行英文比赛!”然后对表哥说:“你好!”
表哥的妈妈,我的大姨拍拍我的肩。
妈恨铁不成钢地白了我一眼。真扫兴。我回小房间做飞机模型去了。心里想着,有这样高档次的表哥真让人觉得自己矮了一截。
一会,表哥推门进来,我怕他对我做的飞机模型不屑一顾。不料,他倒挺和蔼可亲,点着那小东西说:“太棒了!”我看他不像是讽刺我,就送他一个。原本想让他帮我提些改进意见,不料,他很抬举我,拿着它去对大姨说:“表弟送我的。”
人家姿态那么高,放下架子称赞我,我还能不对人家好?我俩一会儿就称兄道弟了。我建议在小房间布置个模拟篮球场,在那儿玩投篮。我这
个主张把他这位天才听得一愣一愣的。不过他平易近人,微笑着答应下来。
大姨饶有兴致地来当观众。
试卷第9页,总17页
我弹跳好,投篮动作又帅又准,只是太热了,只能脱了体面的上装。妈进来找东西,立刻骂我是猴子投胎,天生的粗鲁。我看看表哥,人家到底是文雅。虽然他的投篮技术差,动作笨拙可爱得像毛毛熊,可人家跳一下捋平衣服,理顺头发。学生精英的仪态一点不变。
你能要求爱因斯坦会打网球,托尔斯泰会驾驶飞机?人家表哥,有那么多优秀品质,体育差一点是小事一桩。况且,他还挺谦虚,老说:“表弟,你很全面。”
大姨为我计算着投进多少回。
我在家,还从来没受到过这种规格的鼓励。我现在仍想学会呼风唤雨的咒语,仍想让老天爷刮暴风下暴雨。这样,今晚表哥一行无法回旅馆,得住在我家。
天,万里无云,一如既往。
到了吃晚饭时,表哥和我已是勾肩搭背,亲如一人。
能与那种伟大的表哥成为密友,也许我有点不凡,是“挺全面”。 只是吃饭时,妈的一句话又让我瘪头瘪脑。
饭桌上,妈不停地给大家搛菜。她给表哥的碗里搛了三块排骨两个鸡腿,堆得像丰收的小山;她也给大姨搛,然后搛了两块排骨给我。
“谢谢!”表哥彬彬有礼,一边不负众望,吃得文静而又迅速。 “多有教养!”妈妈由衷地说。
我瞄了下饭桌,发现排骨盘子空了,妈妈一块也没有。我有点生气地说:“我吃一块排骨够了,另一块你自己吃得了!”
妈妈不高兴了:“看这孩子,多不知好歹!” 大姨说:“这孩子懂事,知道心疼人!那是真孝顺!”
妈则推让说:“别安慰我了,他的气我受多了,也习惯了。古怪呀,这孩子。”
我觉得吃饭没胃口。连汤也咽不下。看见表哥端坐在那儿,很正规地进餐,我确实觉得自己是个小傻子。
天突然暗得出奇,还闪电打雷。我敢对天发誓,这次可不是我念咒语呼来的。我有点像掉了魂,坐在窗前托着腮,活像个小书呆子。
其实什么也没想,脑子让什么东西塞住了,谁能帮我校正一下? 唉,表哥驾到,一切都复杂了。 突然,我听妈叫我,我过去。
妈在洗碗,水龙头冲得哗哗响。她不看我,看着水盆,问:“刚才你不吃排骨,真是为了省给我吃?”
我也没朝她看,转身走了。
路过客厅,听见大姨正和表哥说话,而且,是一句让人心跳的话:“你表弟,够你学一阵的。”
别是把我当反面教材!我得证实一下。
试卷第10页,总17页
“你别看他不会弹琴,没学过电脑,那些一学就会的。你看人家那灵活样,诚实,孝顺,做的模型多漂亮,你做的那叫什么?还有,明天起,你得跟他那样练弹跳……”大姨说得头头是道。
“唉,天天听你说表弟的好话!”表哥好没劲地说,“说得我好没信心!” 我一拍脑袋,这回真像孙猴子那样一蹦老高。而且,我立即冲了进去与表哥握手,告诉他:我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彼此彼此,相见恨晚。
不知怎的,我只叫道:“表哥驾到——”就涌起一种男儿掉泪的悲怆。 (选自《秦文君作品选》)
(1)与“咒语”相关的心理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结合文章内容,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2)结合最后一段,说说你对标题“表哥驾到”的理解。
(3)本文语言幽默风趣,请结合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①仿佛我也是一道要隆重推出的大菜。
②她给表哥的碗里搛了三块排骨两个鸡腿,堆得像丰收的小山。
(4)从选文两对母子之间的故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试卷第11页,总17页
参
1.
【答案】
(1)示例:擀面杖很粗大,她似乎要用很大的力气。面团在前后滚动的擀面杖下由粗糙慢慢变得平整。她不时昂起头,用袖口随意地沾一下额头,便又俯身用力擀起来。终于,面团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
(2)示例:这篇文章感情真挚,情味悠长。从母亲在“我”吃面条时对“我”的嘱咐里就能看出母亲对“我”的关爱至极。她生怕自己的面条做得不香,让“我”吃肉,而且“我”知道,“我”不吃完的话母亲也不会去吃,可见母亲很爱“我”,很怕“我”吃不掉这碗面条。而“我”吃完面条后流泪是因为看到母亲那么辛苦,自己却不能每天陪着她,这都体现了浓浓的亲情。
【解答】
(1)根据文章内容,结合题干要求,描写母亲擀面的情景。根据前文“白炽灯散发的昏黄光线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的暗示,围绕母亲很用力地擀面,用细节描写来表现母亲的吃力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2)解题时,根据题干中的两种看法,选取文章中的相关语句来分析。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忙完工作决定回到老家,父亲前来迎接“我”,到家后,母亲为“我”煮了一碗面,让“我”内心非常温暖。同时看到母亲日渐衰老,“我”却没能常伴左右,所以自责难过。作者选取典型细节,“一进门就看到母亲正朝着门快步她打量着我一直笑,拉我进屋”“母亲像个得到心爱玩具后的孩子般兴奋”“我给你端来”“急忙出来,问我是不是饿得受不住了”“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递给我筷子,催着我赶紧吃”等句子细节突出,描写入微,生动地展现了母爱的质朴和伟大。这篇文章也写得感情真挚,情味悠长,例如:“你别动,碗很烫”“对对,放点醋,这样好吃,我去拿”“吃肉啊,那是我专门放面里的,快吃”;再如,写“我”的心理活动,“我知道,我没吃完,她不肯去”“一小滴液体流进嘴里,涩涩的,咸咸的,不知道是汗,还是我眼角渗出的泪”,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 2.
【答案】
(1)文章记叙了白鹭一直被“我”当做高贵的鹤来豢养,得知后“我”恼羞成怒,它被赶走最后却为人所害的故事。讽刺了人类的伪善、自私、虚荣、可笑。以“鹤”为线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①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气喘吁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弟弟见到“白鹤”后的激动、欣喜,以及向“我”报告的迫切心情。
②才:刚刚。白鹭在被“我”暴打的情况下,不得不“带飞带跳”地逃走,写出了“我”气急败坏的愚蠢可笑,表现了白鹭的不解和委屈。
(3)这句话是写“我”想象被抛弃的白鹭焦急等候“我”出现的情景。由此联想到依恋“我”的白鹭,错把猎人当做曾经悉心喂养自己的主人,欣喜若狂地“迎上前去”,却被残忍猎杀。表达了“我”对猎人的愤恨以及对被杀白鹭的愧疚之情。
(4)示例:对比的写法。文章将“我”对“白鹤”前后的态度进行对比,由最初的钦慕、怜爱到后来的厌恶、嫌弃,再到最后的愧疚,深刻剖析了“我”附庸风雅的虚荣和始怜爱终舍弃的残忍。
试卷第12页,总17页
【解答】
(1)以“鹤”为标题,点明了故事内容。故事的主角虽是“白鹭”,但它一直被“我”以“鹤”的身份来豢养。“鹤”贯串全文,起着线索的作用,使故事情节出人意料,既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又能引起读者对人的行为进行反思。通过自己养“鹤”的回忆以及“鹤”的遭遇,委婉地流露出作者对人性的召唤和对世间生命的爱恋,也深化了对人因崇尚高贵品质而伪善(附庸风雅的虚荣心)的批判。
(2)①“弟弟气喘吁吁地从外边跑进来”运用了动作描写,“气喘吁吁”形容弟弟从外面跑来时的状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弟弟见到“白鹤”后的激动、欣喜,以及向“我”报告的迫切心情。
②“才”是“刚刚”的意思。结合“它不解我的感情的突变,徘徊瞻顾,不肯离开”分析,“才”写出了白鹭对“我”态度的突然变化感到不解,在被“我”暴打的情况下,不得不“带飞带跳”地逃走,“才”字表现了白鹭的不解和委屈,凸显了“我”气急败坏的愚蠢可笑。
(3)根据“恍惚中我好像看见”可知,这句话描写的是“我”看到被猎人打死的鹭鸶时而想象出的画面,鹭鸶看到人来,不但不避开,反而迎上来,认为自己可以从人类手中得到“鱼”,这里的“鱼”是鹭鸶对人类的信任,但是迎接鹭鸶的却是“子弹”,这“子弹”代表的是人类的残忍。鹭鸶对人类的信任和人类对鹭鸶的残忍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人性的丑恶,突出了“我”对猎人的愤恨;结合上文来看,因为“我”对鹭鸶的饲养让鹭鸶对人类产生信任,而“我”丢弃鹭鸶这一做法导致了鹭鸶后来的悲剧,所以“我”的想象中流露出懊悔和愧疚;作者把这个放在文章的结尾是想引起人们的思考,希望鹭鸶不要遭受悲剧,希望人类能充满慈悲。
(4)本文以“鹤”为线索,贯串全文,主要写了自己养“鹤”的回忆以及“鹤”的遭遇,委婉地流露出作者对人性的召唤和对世间生命的爱恋,也深化了对人因崇尚高贵品质而伪善(附庸风雅的虚荣心)的批判,使文章浑然一体。同时,本文将“我”得知“鹤”其实是鹭后,对它的厌恶、驱逐,与它对“我”的信任、依恋形成对比,突出了“我”的虚荣,委婉地流露出作者对人性的召唤和对世间生命的爱恋,也深化了对人因崇尚高贵品质而伪善(附庸风雅的虚荣心)的批判。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3.
【答案】
(1)众人多次说后疑惑,大丫取笑时气愤
(2)二丫偷了大丫的凉鞋兑冰棒,大丫为了报复才取笑她;二丫的话除了回应大丫,也表明自己感受到了母亲深沉的爱,并且放下了非亲生的思想包袱。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亲生也罢,非亲生也罢,在家中、在父母眼里,“我”与大丫地位完全一样,受到的关爱完全一样。
(3)这个场景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引出了“我”的身世之谜;为下文“我”探寻是不是娘亲生这一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与结尾部分相照应,使文章结构自然而圆润。
(4)因为“喊魂”是小说的关键情节,不可或缺;“喊魂”是一种民间习俗,使小说具有神秘色彩,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同时,借助母亲喊魂表现对待非亲生子女,“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母子情深;另外,作者借文中娘为捡来的野伢子的“喊魂”,歌颂中华文化伟大的包容心及人世间博大的爱。 【解答】
试卷第13页,总17页
(1)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语句加以概括即可。小说情节围绕“我”是不是娘亲生这个问题展开:村人告知身世时,“我”不信;根据“但说的人多了,说的次数多了,我忍不住问我娘:‘我当真是我爹捡来的?’”分析可知,众人多次说后,“我”疑惑;得到娘确认后,“我”很高兴;根据“但大丫从此没事时老爱冲我喊:‘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嘻嘻……’”“我很生气”分析可知,大丫取笑时,“我”很气愤;娟子告知后,“我”难过;娘为“我”喊魂时,“我”感动。根据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本篇小说情节围绕“我”是不是娘亲生这个问题展开,结合文章情节“那个卖冰棒的跛子再来湖村时,我偷偷把大丫的新凉鞋提了出去。然后在大丫哭着找新凉鞋时,我伙同娟子躲在屋后吃冰棒,笑得不亦乐乎”分析可知,大丫说这句话的出发点纯粹是玩闹取笑,为了报复二丫偷自己的凉鞋兑冰棒;二丫的话除了玩闹取笑,另有深意,经历喊魂情节后,尽管“我”已经知道自己并非娘亲生,但是也知道了娘待自己如亲生一样,放下了非亲生的思想包袱,所以在大丫同自己开玩笑时,才这样回答。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亲生也罢,非亲生也罢,在家中、在父母眼里,“我”与大丫地位完全一样,受到的关爱完全一样。
(3)解答时,要根据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来分析。画线句子写出了父亲当时捡到“我”时的情景,引出了“我”的身世之谜,从父亲当时的情态可以看出对“我”的喜爱,与结尾部分相照应,也为下文“我”探寻是不是娘亲生这一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根据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小说情节围绕“我”是不是娘亲生这个问题展开,但主体情节却是娘为“我”喊魂,通过这一情节深化了文章主旨,表现母亲对待非亲生子女,“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母子情深;歌颂中华文化伟大的包容心及人世间博大的爱。另外“喊魂”是一种民间习俗,使小说具有神秘色彩,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根据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
【答案】
(1)①母亲做好早饭,等待“我”和妹妹吃饭。 ②母亲在家门口迎着风雪等候迟归的“我”。 ③年迈的母亲张望、等待春节回家的“我”。
(2)“胡作非为”本是贬义词,放在此处却生动地写出“我”和妹妹的淘气,以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嬉戏的快乐;同时表现出母亲的温柔及对“我”和妹妹的宠爱。
(3)我认为第⑪段不可或缺,理由:这一段交代了母亲得风湿病的原因,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丰富了母亲的形象,为下文进一步抒情作铺垫。 (4)①“雪”是纯洁的母爱,是母亲对儿女的牵挂。 ②“雪”代表着“我”童年的快乐和少年的轻狂。 ③“雪”还代表着儿女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恩。
【解答】
(1)解答此题需通读文本,找出事件,然后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阅读文本可知,本文以“雪”为线索,主要写了母亲的三次等待。根据第⑥段中“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
试卷第14页,总17页
的”可概括出母亲做好早饭,等待“我”和妹妹吃饭;根据第⑦段中“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可概括出母亲在家门口迎着风雪等候迟归的“我”;根据第⑨⑩段内容可概括出年迈的母亲张望、等待春节回家的“我”。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在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胡作非为”本义是不顾法纪或,任意行动,在句中指的是“我”和妹妹在雪地里尽情的玩耍,是贬词褒用,生动地写出了“我们”无拘无束嬉戏的快乐,同时也表现出了母亲的温柔以及对“我”和妹妹的宠爱。
(3)解答此题关键是在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通读第⑪段可知,本段讲述了母亲得风湿病的原因,突出表现了母亲勤劳的形象,同时也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故第⑪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通读全文可知,作者通过在雪地里发生的三件往事的叙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无私之爱,所以“雪”是纯洁的母爱,是母亲对儿女的牵挂。同时,雪中打闹、雪中堆雪人都表现了作者童年的快乐,这是让作者念念不忘的,所以“雪”还代表着作者童年的快乐和少年的轻狂。另外,结合文章第⑫段中“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第⑬段中“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第⑮段“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贴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等可以看出,“雪”代表着儿女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恩。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5.
【答案】
(1)①很早以前的一个春天,②一只个儿特大的老天鹅用身体带头撞击冰面引发其他天鹅齐心协力破冰成湖
(2)强调老天鹅一次接着一次不停地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使劲扑打冰面,没有丝毫间断,表现了老天鹅的坚持、顽强、执着。
(3)示例一:做任何事情,只要认准一个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示例二:团结协作是战胜困难的法宝。
【解答】
(1)细读语段,根据第③段“这是很早以前的事,发生在贝加尔湖畔的沼泽地。这一年,春天来得比往年早”分析可知,时间是很早以前的一个春天。根据第⑤段“突然,一只个儿特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扑打,第三次……你看,它盯住一个地方一次又一次地扑打着,那样的认真,顽强”,第⑥段“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出现了第二条裂缝……冰面终于塌陷了,琥珀色的水珠冒了出来,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工人’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扩大。有一只天鹅也来帮忙了,接着第二只,第三只……很快整整一群天鹅,大约有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以及第⑦段“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块很大的水面”等内容分析
试卷第15页,总17页
可知,文章③~⑦段叙述了一只个儿特大的老天鹅用身体带头撞击冰面引发其他天鹅齐心协力破冰成湖的故事。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解答此类试题,要联系上下文,从含义、手法、内容、情感态度等角度进行分析。画线句“接着是第二次扑打,第三次……你看,它盯住一个地方一次又一次地扑打着”描写了老天鹅用身体撞击冰面的情景,“一次又一次”强调了老天鹅无惧寒冷与疼痛,一次接着一次不间断地用自己的胸脯和翅
膀使劲扑打冰面,表现了老天鹅的坚持、顽强和执着。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谈谈自己获得的人生感悟,言之成理即可。文章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用身体带头撞击冰面的行动的感召下,齐心协力破冰成湖的故事,赞扬了天鹅坚持不懈、团结拼搏的精神。由此可见,团结协作是战胜困难的法宝。除此之外,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准一个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6.
【答案】
(1)①希望来一场特大风暴,以此来阻止表哥的到来,②表哥太优秀,来了会给“我”带来巨大的压力,③想让老天刮暴风下暴雨,以此来阻止表哥的离开,④大姨懂得欣赏“我”,从中“我”得到了鼓励,得到了快乐,⑤照应前文,否认天气变化是自己影响的,⑥为表哥能留下感到庆幸
(2)“驾到”是对尊贵的客人到来的敬语,这里用在表哥身上语义丰富,既有讽刺意味,表现出“我”对母亲的不满与无奈;也有“我”对表哥及自己的同情,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味道。
(3)①这里采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成一道“大菜”,进行自嘲,写出“我”的可怜与无奈。
②“堆得像丰收的小山”采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表哥碗里的菜很多,写出妈妈对表哥的钟爱与热情,表现了“我”对妈妈偏心的不满。 (4)示例:①优秀的衡量标准应是丰富多样的,父母要多看到自己孩子的个性与优点,不要盲目地与别的孩子作比较,否则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②孩子的成长都有着自身的规律,应依据孩子的兴趣、特点去发展,父母不应根据自己的喜好而为孩子强行规划。
③父母与孩子之间要多沟通,多理解,如此,父母才能真正了解、关心孩子。
【解答】
(1)根据“来一场特大风暴,表哥一行就得改变来这儿做客的计划”“他只比我大一个月,可优点大大小小合起来至少有一百条……”“与那样的表哥见面,让人提心吊胆”可知,①可以填“希望来一场特大风暴,以此来阻止表哥的到来”,②应该填“表哥太优秀,来了会给‘我’带来巨大的压力”;根据“我现在仍想学会呼风唤雨的咒语,仍想让老天爷刮暴风下暴雨。这样,今晚表哥一行无法回旅馆,得住在我家”“大姨为我计算着投进多少回”“我在家,还从来没受到过这种规格的鼓励”可知,③应该填“想让老天刮暴风下暴雨,以此来阻止表哥的离开”,④应该填“大姨懂得欣赏‘我’,从中‘我’得到了鼓励,得到了快乐”;根据“我敢对天发誓,这次可不是我念咒语呼来的。我有点像掉了魂,坐在窗前托着腮,活像个小书呆子”及后文“我”听到大姨和表哥的对话后“一拍脑袋,这回真像孙猴子那样一蹦老高”的表现可知,⑤应该填“照应前文,否认天气变化是自己影响的”,⑥应该填“为表哥能留下感
试卷第16页,总17页
到庆幸”。
(2)“驾到”是敬辞,称客人来到。根据“他只比我大一个月,可优点大大小小合起来至少有一百条,什么孝顺,整洁,聪明,会弹钢琴,参加过模型小组,打电脑快如飞,写作文得过奖,等等,包括吃饭很文雅,呷汤没声音……总之,妈出差去过表哥家,回来后就如数家珍。与那样的表哥见面,让人提心吊胆”可知,“驾到”用在此处指称表哥的到来,有讽刺的意味,表现出“我”对母亲的不满与无奈。根据“你别看他不会弹琴,没学过电脑,那些一学就会的。你看人家那灵活样,诚实,孝顺,做的模型多漂亮,你做的那叫什么?还有,明天起,你得跟他那样练弹跳……”“我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彼此彼此,相见恨晚”可知,“驾到”还表达了“我”对表哥及自己的同情,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味道。
(3)①“仿佛我也是一道要隆重推出的大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作招待贵客的“大菜”,运用自我解嘲的写法,表现了“我”的可怜与无奈。 ②“她给表哥的碗里搛了三块排骨两个鸡腿,堆得像丰收的小山”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表哥碗里的“三块排骨两个鸡腿”比作“丰收的小山”,形象地表现了表哥碗里的菜很多。表哥碗里的“三块排骨两个鸡腿”和“我”碗里的“两块排骨”形成了对比,写出了妈妈对表哥的钟爱与热情,也表现了“我”对妈妈偏心的不满。
(4)解答此题可根据选文中两对母子之间的故事,围绕“优秀的衡量标准”“孩子成长的规律”“亲子关系”等角度,表述出自己的感悟,言之成理即可。
试卷第17页,总1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