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年江苏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六 记叙文阅读5.考点针对训练——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拓展探究

2020年江苏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六 记叙文阅读5.考点针对训练——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拓展探究

来源:九壹网


考点7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考点8 拓展探究

考点针对训练

外婆的世界 李 娟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

十二、(2018盐城)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19分)

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勒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我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密密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系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的孤独的世界。如蚕茧般的世界。

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⑩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根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9日,有删改)

— 1 —

1. 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2.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词。(3分)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

(2)将句中画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为什么?(3分)

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3. 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上系了布条,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4.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4分)

★5. 发挥想象,在文章结尾加上一段“我”对外婆的真情告白。(不少于40字,4分)【拓展探究(发挥想象补写)】

十三、(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7分)

七十二本存折

麦 家

①朋友姓骆,叫其父为骆父吧。

②骆父瘦,腿长,更显瘦,杆子似的。我见过骆父两三次,骆父不爱说话,爱运动,日日带着干粮上路,奔波于漫山遍野,把力气和脂肪全通过汗水洒在路上。

③骆父年轻时在石灰厂做工,双肺吃足尘灰,年纪轻轻,落下慢性支气管炎,未及中年,已同老人一样虚弱;生产队劳动,评工分,别人家十分,他要打八折,因为身子虚弱嘛。

④大家都以为他寿数长不了,是阎罗王随时要叫走的样子。却一路蹒跚,踉踉跄跄,挺到八十四岁,

— 2 —

全村人当稀奇讲,织出各种故事。故事的配角是朋友,讲他手眼通天,花钱买通了阎王爷。

⑤朋友实是普通人,理工男,嘴笨性平,通人的功夫都不及格,谈何通天?只是做事钻,下海早,挣到钱。朋友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成了大款。却从不款待自己,生活节俭,是标准的“五好男..人”。唯一款待的是病父,把他当虾一样呵着养。

⑥骆父的寿命一半是儿子花钱保出来的,一半是他自己用脚走出来的。医生建议:肺不好,用脚呼吸。他持之以恒,不论严寒酷暑,只要出得了门,绝不在家里,从不懈怠。

⑦但肺病终归不饶他,不时向他报警,2016年终因肺衰竭,撒手人寰。医生说老人家的肺像老透的丝瓜瓤,只剩网状的筋络,这样一对肺能活到这年纪,是奇迹。

⑧整理遗物时,朋友发现父亲房间里,那张他小时候曾做过作业的小书桌,有一只抽屉牢牢锁着:一把明锁,一把暗锁,双保险。父亲是突然跌倒,然后在多家医院辗转、深度昏迷半年之久后走的,没有临终交代,没有遗嘱,儿子不知道“重兵把守”的抽屉里藏着什么宝贝。打开一看,小小的抽屉里塞满了存折,有的黄,有的红,有的蓝;有的新,有的旧,有的破,有的只是一页纸,是最老式的存单。数一数,总共七十二本(张),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大多是一万整数,累计八十三万多。

⑨朋友讲,存折摞起来要排成两列,否则要坍倒。他瘫坐在父亲床上,足足一个下午,都在流泪、心痛,好像每一本存折都是一本令人心碎的书。存折有的已经存放二十多年,变色、发霉,房间也已经空落半年之久,在夏天的高温里,散发着一种酸腐味。

⑩我曾陪朋友去他父亲日日行走的路线走过一趟,走得饥肠辘辘,看见一家野菜馆,便去就餐。菜端上桌,我们举杯。朋友举起又放下,流着泪出门,我追出去,忍着饥饿陪他走,我知道他一定是想起父亲每天带着干粮走在这条路上。

⑪一荤一素一碗饭,按三十元一餐计,一年是一万多,二十多年是将近三十万。八十多万就是这么节约出来的。我纳闷,难道他不知道你有钱?朋友说,知道的,只是苦出身,舍不得花。我母亲也是这样,我给她的钱大多存在银行里,她总是讲,我少花一块,你就少挣一块。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只知道天下父母都这样,宁愿自己苦着、累着、熬着、啼着血,也要对子女道一声岁月静好。 ★1. 文章以“七十二本存折”为标题,有何妙处?(3分)【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标题作用)】

2.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7分)

(1)理解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却从不款待自己,生活节俭,是标准的“五好男人”。 ..

(2)将句中画线内容改成“小小的抽屉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存折”好不好?为什么?(4分)

打开一看,小小的抽屉里塞满了存折,有的黄,有的红,有的蓝;有的新,有的旧,有的破,有的只是一页纸,是最老式的存单。

3. “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 3 —

4. 文章结尾处写“我”母亲将“我”给的钱存在银行,这与文中骆父的“七十二本存折”是否重复?为什么?(4分)

参及解析

考点7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考点8 拓展探究

考点针对训练

十二、(19分)1. (3分)①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②“我”带她出去闲逛;③“我”解开外婆

— 4 —

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④“我”上班时将她反锁在家里;⑤“我”看到外婆系在门上的布条,痛哭出声。 2. (6分)(1)(3分)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期盼“我”回家时的神态,表现了外婆在陌生城市的孤独和对“我”的依赖。

(2)(3分)不好,因为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通过对外婆质朴语言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在面对新鲜事物时的惊奇和童真。

3. (2分)在“我”家生活时期,外婆是为了通过布条找到“我”家;离开时,是为了提醒“我”,她对“我”的爱和陪伴、牵挂和不舍。

4. (4分)①奇异的世界,她出来闲逛,喜欢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②难以想象的世界,她总是糊里糊涂,也记不住回家的路;③孤独的世界,她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她想回到家乡,那里有她思念的食物和人。

5. (4分)外婆,对不起,是我太自私了,我没有能力带你离开这里,却希望你陪在我身边,忽视了你的孤独与无助,忽视了你对故乡的思念,让你受苦了。希望回到故乡,你的世界能够不再孤独。

十三、(17分)1. (3分)标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揭示文章的主要事件;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及朋友父亲的敬佩之情。

2. (7分)(1)(3分)“款待”是“好好对待”“善待”的意思,这里指朋友虽然事业成功,有条件过更好的生活,但他却生活节俭。

(2)(4分)不好。“黄”“红”“蓝”写出存放折的颜色繁杂,“新”“旧”“破”写出存放的时间有长有短,充分表现骆父节俭、不愿给儿子添麻烦、存钱以备儿子不时之需、心疼儿子的特点。表达了对骆父的敬重。 3. (3分)“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既是朋友父子故事的观察者,又是叙述者;文章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见证朋友孝敬父亲的点点滴滴,表现朋友父子亲情之感人;用“我”的口吻叙述故事,使文章更真实可信。

4. (4分)不重复。结尾处以母亲将钱存银行的事与骆父的事进行类比,表明疼爱子女、生活简朴、节约是天下父母共同的特点,他们宁愿自己吃苦,也不给子女增加负担。拓展了文章内容,使骆父的“七十二本存折”更具普遍意义。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