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治理 课题 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调查分析① 侯志才,黄婕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344000) [摘 要】以“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调查问卷”为工具,在江西省范围内选择了江西省10所高校的本科会 计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研数据,采用最后回收并有效的1070份问卷,总体揭示了当前高校会计学 专业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状况;对当前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手段进行分析,以揭示 当前学生的“学”与教师“教”存在“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报告围绕“教”与“学”的结构性矛盾。对当前的教学模 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职业判断;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会计 [中图分类号]G647 一[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8)07—0070—02 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加以了无形的影响。 、问题研究背景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从业人员根据自身的会计工作经验结 合现有的会计法律、法规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针对企业发生的会 (三)专业课程及专业相关知识教学 专业课程学习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最直接的手段,任何 计事项作出合规合理处理的过程。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新一轮的 专业的教学开展都对专业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 变革调整期,市场经营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会计理论和实务受到 习也较为重视。问卷统计数据显示,49.19%的学生对专业课程的 环境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社会对传统会计人员的需求不断 学习非常感兴趣,在自由回答的问题中有45.3%对会计实务处理 减少,简单的核算型会计将会被社会慢慢淘汰,具有高素质且具 方法和技巧比较感兴趣。调查结果还显示有多达40.3%的学生对 备管理分析能力的会计人员将会越来越受到青睐。这一新背景 专业课程的学习表示不是很感兴趣,他们认为专业课程太过于 对高校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方式、对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提出了 理论化,对提升会计实务技能的作用有限。 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调查数据介绍 在调查阶段还设置了专业相关知识的教学这一问题,会计 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其实是基于会计人员自身综合素养的基础 课题研究的调研数据主要来自江西省1O所高校的财务会 上进行的。因此高校会计专业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 计专业高年级的学生。这10所高校在江西省具有一定的代表 论,同时还应当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调查数据显示,在问是否 性,能够反映出江西省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整体水平,同时江 需要开设管理、经济、金融、法律方面的课程时,有95.11%的学生 西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教育大省,无论是会计专业的教学水平 认为需要开设这方面的课程,他们认为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助于 还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处在国内同类专业同一水平上,因此选取 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素养,有助于提高会计的实务处理能力。 的样本对反映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情况具有 一(四)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方式方法 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尤其是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与 定的代表性。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问卷星电子问卷进行数据的收集,通过 专业的理论素养有重大关系,同样至关重要的还有教学方式方 问卷分享的形式在1O所高校的高年级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微 法的创新运用。我们知道会计本身就是一门技术含量较高的专 信和QQ进行问卷发放,总共回收1070份。 三、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业,要求学生要具备比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单单是具备扎实 的理论基础。根据调查数据统计,62%的学生表示偶尔会进行案 例教学,表示经常组织案例教学的学生只有14%。在组织参观学 (一)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调查的10所高校财会专业会计有65.47% 习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只有9.12%的学生表示他们会经常到企 的学生只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有些了解,但不是非常了解。甚至 业去参观学习,有49.19%的学生表示他们只是学校最后的实习阶 有32.5%的学生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只是听过说,这部分学生对 段才会安排。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利用这种实践的机会不多,而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根本没有概念。 (二)专业基础知识教学 且自身也不会主动去寻找实践锻炼的机会。由此可见,高校当前 还比较缺乏或者不是很重视这样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专业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最基本的理论基 础,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对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有着 (五)其他方面 其他方面的调查涉及学生对待职业道德、对会计法律法规 重要的意义。调查数据显示,有78.83%的学生只对老师课堂重点 的了解情况及自学能力状况。这几个方面是培养会计人员职业 强调的内容或者要考试的内容会加以重视,10.1%学生表示自己 判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数据显示,有58.96%的学生自己 对专业基础知识不太重视。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和当前高校学 很少去主动学习,只是对老师课堂强调的知识点加以重视;能够 生的学习现状非常吻合,学生只对要考试的内容加以重视,老师 经常性地主动学习的学生只占6.84%。 ①本文系江西省教育规划项目“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研究——基于教学实践的分析”(项目号:14YB040)的研 究成果。 一7O一 精彩语句: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尤其是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与专业的理论素养有重大关系。 四、当前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以上所列问题在当前的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中比较突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可以发现当前高校会计专业学生 出,当然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比如说学生职业道德建设比较缺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在教与学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企业对 乏,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不高等。 用人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程度整体不高 方面能解决工作碰到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适应未来会计的 五、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的途径分析 针对当前高校在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所存在的问 (一)合理设置相关课程和安排教学时问 一 作为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比较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一发展变化。但是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总 名合格的、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是集多种能力和知识 不但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其他人文知识;不但 体不高,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什么是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程 于一身的人员,还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高校在 度不高,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未曾听过这一概念。这样会导致 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学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 识的选择性不强,对从事工作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认 识不清。其次,会导致学生对教学要求的需求性不高,学生知道 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就会对老师教学方式方法提出要 求,从而会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果学生自身 的要求不高,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学生还只是停留在为了考试而学习这样一种认识层 面上,缺乏一种主动学习的能动性。专业基础课是会计技能培养 的基石,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如果单纯从应付考试的角度出发,势 必会影响专业知识的汲取。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一方面会导 致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另一方面会导致不能从深层次领悟知识 的内涵。 (三)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高 会计专业的专业属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是根据目前的调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高校的会计专业 学生缺乏相应的锻炼机会。高校会计专业在校学生锻炼自身的 实务操作能力主要来自高校实践实习基地以及自身投身于社会 实践。但是目前这两个方面都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1)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比较难,我们知道由于 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一个单位很难大规模接收实习 生;(2)学生自己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不高,企业对高校未毕业 会计专业学生的接受程度不高,而且学生的实践实习质量很难 得到保证。 (四)教学手段和师资力量的缺乏 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除了依靠学生对专 业知识的认真学习,还在于高校会计专业师资力量和教学手段。 不同于社会学的纯理论教学,会计专业的学生除了专业理论知 识还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验证所学理论知识。但 是目前来看,绝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还是偏重于理论,而且教学方 法基本上还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这种灌输式教 育。从师资配置情况看,大部分高校的会计专业老师缺乏一定的 会计实务工作经验(职业院校情况会稍好),基本上都是从学生 角色直接转变到教师角色,从“校门到校门”,这样导致教师很难 从会计实务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很难从会计实务角度去教授知 识,学生也很难理解特殊会计业务的处理。 设置课程时应当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认识。在公共基础课程方 面可以设置英语、数理统计、经济数学、计算机、马克思主义、毛 泽东思想概论、gpt],平理论、逻辑学等;在专业主干课程方面可 以设置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管理会 计、审计学、国际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在相关专业课程方面,可 以设置一些拓宽学生视野的课程,比如说开设经济、金融、法律、 管理等相关方面的课程。在教学时间方面,尽量在每个学期末 安排1 ̄3个星期的社会实践课程,提高社会实践课程的学时比 例,尤其是在大三、大四高年级中实践课程学时比例要高于理论 课程。 (二)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进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解决学 生的学习质量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改变当前单一 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要更多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要采用学生更 加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比如当前较为流行的案例讨论教学、企 事业单位参观、课堂情景模拟和翻转课堂等,这些不但有利于提 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改善师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高校的会计学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当前本科 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会计学教师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实践操 作能力。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鼓励教师到企 业中顶岗工作。高校可以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寒暑假时间 轮流派出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工作,如有必要可以不安排教学 任务轮流派出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一段时间,以达到提高教师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师积累丰富的实务 经验,并能够解答会计循环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2)由于会 计知识在不断的更新发展,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持续充电, 鼓励教师参加会计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参加会计职称考试,使教 师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知识,及时了解会计发展的前沿问题,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3)在派出去的同时,也需要请进来。高校 可以聘请企业的高级会计师、会计师、相关的会计专家等到高校 兼职任教,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知识来培养学生的 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言生,陆启光,陈礼.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前提的工学结 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 [2]孙永军.会计职业行为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 一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