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一学期抄写句子
班级 姓名
1、 一群孩子在沙滩上拾到了许多漂亮的、逗人喜爱的贝壳。 2、 风像一个好奇的孩子,悄悄地试穿爸爸的西装和裤子。 3、 只见小民瞪着眼,涨红了脸,脖子似乎比平时粗了一圈,正拼
命地把小容的手往桌上按。
5、 蓝鲸一天要吃4吨虾,它的心脏像一辆小汽车那么大,舌头上
可以同时站50—60人。
6、 再有成就的人也是从小由老师教会他们知识、教导他们做人、
帮助他们成长的。
7、 《溪水和池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永不满足,不断向前,才
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8、 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虽然大海近
在咫尺,但它们却回不去了。
9、 一群飞往南方过冬的燕子,不怕艰难困苦,顽强地朝着目的地
不停地飞行。
11、 真诚发现别人的长处,把称赞送给别人,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自信和勇气。
12、 6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
了鸟的世界。
13、 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京杭大运河像银光闪
闪的丝带伸向天边。
14、 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
欣喜。
15、 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就在我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
奇特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17、 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借口。
18、 丑小鸭飞向湖边,看见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
毛,长长的脖子。啊,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呀!
19、 凶恶的老虎受骗了。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
的。
20、 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在危险时刻,
睡莲救他上来,蜻蜓、萤火虫帮助他回到了家。
21、 狮子宣布:“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
一个星期。”
23、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
盘。
24、 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挨在一起,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25、 听了妈妈的话,小海鸥明白了:“哦,我的妈妈,还是海上气象
员呢!”
27、小松鼠的尾巴真顶用啊!打扫卫生时能当扫帚;从树上往下跳时能当降落伞;冬天来到时,还能当被子盖在身上。
28、野兔机灵敏捷,用巧计踢死了凶恶的老鹰,创下了动物以弱胜强
的战例。
29、水上飞机可用于海洋巡逻、反潜战、布雷和海上救援等。它还可成为在雪上、冰上、泥上、草地上起落的飞机,用于交通、渔业、救援及灭火等。
30、虽然小冰熊被棉被严严实实地裹在里边,可它不会融化。那是因
为棉被会隔开外边的暖空气,替小冰熊保持原来的温度。 31、微波炉是人们的好帮手。用它做饭热菜既节省时间又非常干净。 32、血小板的本领可大呢!当你流血的时候,它能迅速地帮你凝固血
液。它是人体内的“修理工”。
33、天那么高,那么蓝;云那么白,那么多。地上的山、树、房子都
那么小,就像玩具一样,真是太奇妙了……
35、安培是法国杰出的科学家。他研究问题全神贯注,常常达到入迷的程度。
36、宋朝著名学者杨时,他很爱学习,也非常尊敬老师。他冒雪站在程老师家门口,默默地背书,静静地等待。
37、二百多年前,大音乐家贝多芬在维也纳一家简陋的旅馆里,全神贯注地练习弹琴。
38、因为山里地势比平原高,气温低,所以桃花才开得迟。 39、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40、让我们的地球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苍翠的绿茵,清清的小溪,蔚蓝的天空。
41、一群顽皮的白鲸遇险后,人们想方设法全力营救,最后,终于使白鲸转危为安。
42、在丹麦,自觉遵守钓鱼规定、保护鱼类资源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43、初冬的早晨,在一片大雾中,一切景物都变得模模糊糊,看不清楚。雾散后,一切景物又清晰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44、水既能给人类带来好处,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45、早晨,天空现出美丽的玫瑰色。静静的海滩上,三只早起的小螃蟹,挥动着大钳在做体操。
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
1. 数与运算
(1) 表内乘法(课本第8~26,课本第46~55)
(2) 用乘法口诀计算商和除数都是一位数的除法(课本第27~35,
课本第46~55)
在这些章节中,通过学生熟悉的环境和现实情景,建立最简单、最典型的几种乘法、除法的数学教学模型。
乘除法的引入都经历行为阶段、图的阶段和符号语言阶段。 在行为与图的阶段,对于乘法,学生是通过对实物进行连续地添加,及利用摆、圈原片,在数射线上几格一跳等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基
本含义。知道乘法是重复添加。一般来讲,小学中乘法的含义是通过下列形式来完成的:①份数与一份量相乘;②面积(如:长方形面积=长×宽);③倍。在本册教材中,我们是通过“份数与一份量相乘”和“倍”来建立的。
在行为与图的阶段,对于除法,学生是通过对实物进行连续地取走、分发,及利用摆、圈圆片,在数射线上几格一跳等操作,初步理解除法的基本含义。知道除法是重复取走。一般来说,除法的含义是通过①包含②等分来实现的。但在《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对除法含义没有强调“包含”与“等分”,本册教材是通过等量划分(包含与度量)和平均分来实现的。将乘法作为同数连加的简化式而引人,而除法是连续减去相同数的简化。
在符号语言阶段,则是利用几个几、几的几倍构建乘除法的含义;利用乘法口诀、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进行求解。
根据我国乘法口诀重视语言优先的特色,师生通过具体操作等活动,探究、编制乘法口诀。学生在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类推,并通过乘法表,在教师引导下探究表中相邻各项之间的关系,熟练口算表内乘法。
2. 方程与代数
求□中的数——“方框里填几”(课本第6页)
通过把适当的数填到算式的□中,进一步渗透使用符号表示数的思想,初步感受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求解适合下列算式中□的数:a+□=b,□+a=b,□-a=b,a-□=b。
3. 图形与几何
(1)角与直角(课本第65、66页)
(2)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课本第67~70页) (3)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课本第71~73页)
经历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图形的过程,通过对实物及模型的观察、操作、制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最基本的特征,初步体会到“面”在“体”上。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并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4.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统计(课本第39~44页)
借助学生熟悉的情景,通过对学生喜欢的水果、班级中每个人过生日的人数、游乐场中参加各种游戏的人数等调查活动进行整理、分类及统计。初步认识单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分类计数等统计过程,并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5. 拓展内容
(1) 奇数、偶数、平方数的认识:数学广场——点图与数(课本第
81、82页)
通过点图认识奇数(单数)、偶数(双数)及平方数,并通过点图探
究有关奇数、偶数和平方数的一些简单规律。
(2)三阶幻方的探究:数学广场——幻方(课本第83~85页) 简单了解幻方的历史,通过填龟背上空格的数,初步感受尝试、推理的过程。
(3)实物图形的观察:数学广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课本第86、87页)
通过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初步感知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往往是不同的。 课时总数建议:72课时
章名 一、复习与提高 (5课时+1课时机动) 内容 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 加与减 巧算 方框里填几 二、乘法、除法(一) (20课时+2课时机乘法引入 看图写乘法算式 倍 10的乘法 5的乘法 2的乘法 4的乘法 8的乘法 课时 1 2 1 1 3 1 2 1 1 1 1 1 动) 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分一分与除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 几倍 被除数为0的除法 小练习(一) 1 3 1 1 1 2 2 3 1 1 1 1 1 三、统计 统计表初步 (5课时+1课时机动) 条形统计图(一) 四、乘法、除法(二) (13课时+2课时机动) 7的乘、除法 3的乘、除法 6的乘、除法 9的乘、除法 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九九”——乘法口诀表 看图编乘、除法问题 分拆为乘与加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小练习(二) 1 1 1 2 1 2 五、几何小实践 角与直角 2 3 (8课时+2课时机动)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初步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六、整理与提高 (12课时+1课时机动) 大家来做乘法 乘除大游戏 5个3加3个3等于8个3 5个3减3个3等于2个3 乘与除 数学广场——点图与数 数学广场——幻方 数学广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3 1 1 1 1 2 2 2 2 第一章 复习与提高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法。
2. 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3. 知道“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
和“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差不变”,将一些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问题,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来进行计算。
4. 进一步学习线段图,会看线段图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5. 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能够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求适合下列算式中□的数:a+□=b,□+a=b,□-a=b,a-□=b。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利用‘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和‘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差不变,’将一些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问题,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来进行计算”的过程,学习这种巧算的方法。
2. 经历用线段图来分析简单数量关系并解决加减法问题的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 通过解决a+□=b,□+a=b,□-a=b,a-□=b这类问题,,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数的思想。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各种计算的复习特别是巧算的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
的条理性。
2. 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第二章 乘法、除法(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
的名称。
2. 初步感知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3. 初步理解倍的概念。
4. 通过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会计算
10的乘法,熟记5、2、4、8 的乘法口诀,会用这些乘法口算相关的表内乘法问题。
5. 结合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6.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 会用10、5、2、4、8的乘法求相关除法算式的商,并能结
合除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从实际情景提出计算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解题等活动过
程,积累乘法、除法运算的感性认识。
2. 通过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学习并掌
握乘法口诀。
3. 获得对日常生活与周围环境中简单的数算问题进行计
算、检验的经历,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初步运用所
学知道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
1. 在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
习的意识,并知道到我国语言的优势。
2. 逐渐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培养簿本整洁、书写工整、
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习惯,并在用乘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加法和乘法,感受乘法
极其口诀的简便、高效。
第三章 统计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根据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整理有用
的数据。
2. 初步学会收集数据,初步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行数据的记
录。
3. 初步学会数据的整理。
4. 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数据统计。 5. 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呈现统计数据。
(二)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经历数据的手机、分类计数、数据整理、描述和分析等统
计过程。
2.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统计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第四章 乘法、除法(二)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会编制7、3、6、9的乘法口诀。
2. 能熟记乘法口诀。并以探究、编制乘法口诀为媒介,体验、
探究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3. 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
系。
4. 能够使用乘法口诀口算除数与商都是一位数的除法。 5. 能够解答简单的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编制7、3、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3、6、9的
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和除法计算。 2. 在从实际情景提出计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对乘除法运算
的感性认识,通过尝试,探究计算方法。
3. 在对日常生活与周围环境中简单的数算问题进行计算、检
验的过程中,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利用乘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 通过编制乘法口诀,体会我国语言的又是,激发爱国的情感。 3. 通过对乘除法的学习,初步体会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除
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第五章 几何小实践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接触生活中的角与直角,知道
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判断角与直角。
2. 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面、棱、顶
点。通过搭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的活动,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知道长方形、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4.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边长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自己动手操作折出直角,并用所折出的直角去判别给出的
角是否是直角的过程,加深对直角的感性认识。
2. 经过自己动手制作正方体与长方体,形象地认识正方体、长方
体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并通过对正方体与长方体的
比较,进一步加深认识。
3. 经历从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盒子上剪下一个长方形(正方
形)的面的过程,初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进一步体会到“面”在“体”上,并经过折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际操作活动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正方体、长方体、长方形、正方形的学习,初步
建立空间的概念。
2.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搭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观察比较正
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形体的直观经验。
第六章 整理与提高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认识奇数、偶数和平方数。 2. 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3. 能正确进一步一位数的乘除法计算,并能够使用乘法、除法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通过实际操作,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观察到的形状
往往是不同的。
5. 能够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想想相应的物体,
能根据示意图,想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6. 了解有关幻方的来源和计算规则,并能正确计算。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点图的观察、计算,探究奇数与偶数之间加法的简单规律、平方数之间的关系、连续奇数的和与平方数之间的关系。
2. 3.
经历观察、列表整理,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实践活动,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观察到的形状往往是不同的。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学习培养观察能力,初步建
立空间观念。
2. 通过对幻方的来源的了解和学习,感受中国古代数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