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汉东湖的写景散文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简称东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武汉东湖的写景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武汉东湖的写景散文:东湖醉秋
此刻的东湖,便有俄罗斯秋天的况味。
高大挺直的落叶松,叶子黄绵绵,一层层往上披挂,若叶的天梯,橼云凌空,直看得人有些眩晕。绿荫如盖的樟树、槐树、雪松、鹅掌楸,如巨伞一般,盘根错节。阳光很费力地在枝叶间爬进来,漏出一道道光影。视线触落地面,你便惊讶,这绿毯地上布满了小花--白色野菊花和薰衣草紫色的小朵,贴近地面开得正欢。顷刻,你便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荒废了这满地馨香。躺在这温软花丛里,看远的近的黄绿相间的层林,看古树虬枝上翻飞嬉闹的灰雀,看高远天幕下低低游走的流云。你甚至可以听见树与树之间悄悄的对话,花与草柔柔的低语,一种无法言述的惬意涌上你心头。
醉了吗?不,你不能醉!才躺一下你便起身,因为你的视线透过树丛缝隙看到了更远一处,你迫不及待爬起来,慌忙拾起相机,仓促间,你甚至遗落了一瓶水。你来不及向那你刚亲吻过的美丽花朵道别,你几乎是小跑着穿过这片丛林。
愕然间,你的视线停留了,两唇间似含了鸡蛋般难以开翕:宽远的湖那边,沿堤起伏着大片大片的绛红,如燃烧的火龙,在水天间灵空舞动。是谁,将舞者的红绸带遗落在东湖?是谁,将红色的五线谱散在水中,让跳跃的音符一层层扩散,把倒影漾成激情澎湃的
秋的畅想曲?又是谁,将一湖幽蓝打碎,将半湖红,滟潋于水天一色?白鹭也仿佛受了蛊惑,扇动刚劲的翅膀,在红与蓝的湖面穿行,它是来秀一把健美风姿的,却不曾想在这光与影里迷了眼,怎么也飞不出这湖面了。近处的残荷,孤零零地将几枝瘦瘦的杆伸出水面,几片残叶温情脉脉地浮于水面,不远不近地伴在左右,干巴巴的叶片浸满水也不肯下沉,浅浅低眉间,她在深情守望干枯的杆。颓废?败落?不,不是的!残荷是秋的眼,它不是受对岸那片红的怂恿,而是用自己的风骨在秋风里吟唱最后的爱情。那是一首不屈的离歌。
哦,东湖秋天的魂。
此刻,你的魂,仿佛也遗落了,遗落在那一片燃烧着的法国梧桐林里。你很想找一片红叶安放自己疲惫的灵魂,只是那一片叶子,太迷茫,它一会在远处向你招手,一会又沉入水底不见踪影,却把希望的火苗,一点点放大,如禅在牵引着你的思维。
湖边,有位身穿白袍,手捋白须的披发长者,伫立水边吟哦: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清瘦的面容,如炬的目光,正昂首观天,举步欲行。是他,屈子!你在这里意外地邂逅了楚辞的创始人。看着一湖清波,你不假思索地回应:东湖之水清兮,可以濯吾肤;东湖之水净兮,可以解吾渴。他点头,含笑不语,阔步昂首穿过朱红亭台,踱过白色长廊,闪身进了行吟阁,不知所踪。留下一尊高大石像,在参天古木的苍翠中永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是屈子流芳千古的《离骚》啊,是中华民族之魂的绝唱,依然在上空回响。他不屈的灵魂,还在衍生真理与正义,不惜以死殉节的爱国情操为世人景仰。他在秋色里把一个禅字渐渐放大,那一瞬,你便找到了灵魂的皈依。
屈子是东湖的魂。他是不会投东湖的,他舍不得玷污这灵性的山水。行吟阁是他吟诗作赋的灵魂栖息地。他把魂留在东湖,东湖知道这份厚重,一直崇敬地收藏和推广。那数
千年楚文化的精髓,在这秋色里凝重、厚实、深邃。
正午,秋阳煦暖。你走累了,将草坪当餐厅席地而坐。几碟烧烤,一盘武昌鱼,三五瓶行吟阁啤酒,伴着屈子畅饮。不嗜酒的你饮少辄醉,迷离间,把天当幔,把地当床,把千古绝唱当斜阳,醉了。
但愿长醉不醒。
关于武汉东湖的写景散文:东湖恋情
撩开一缕如发的柳丝,东湖,我来看你。
来看你,因为久寓武汉的友人常跟我谈起你。他说你的清晨美丽呵!那雾的帐幔遮掩着你羞答答的梦境。垂柳依依串着露珠,闪悠着湖风捎来的清新。风很柔,雾很柔,你的微波细澜也很柔。就连那红脸汉子似的珞珈山,在薄雾里也变得柔情似水。他说你的夜景迷人呵!风息波平,你倒映着灯光月影。月儿由你看到了自己的容颜,泛浮着洁白的得意。你虽不能从月镜上看到自己的倩影,但你不因此而邀微风,荡一丝埋怨的涟漪。哦!这就是只想奉献不图索取的你。
可惜,我既看不到你如画似锦的早晨,也看不到你诗意浓郁的黄昏,但我相信,在这风和日丽的傍晚,你也会有美的馈赠。不是吗,湖边的柳丝摇曳着,摇曳着你的绿色的宁静,不远处的珞珈山却又使你漂浮一朵羞涩的红云。无论是那翘栏画栋的房子,还是那波光粼粼的湖面,移步换景,都使人难尽游兴。白鸥在水面自得其乐的翔舞,呢喃着它们发现的秘密。湖滨上,也总有孩童嘻逐柳丝,幸福的不亚于白鸥,而那些情意绵绵的恋人们呢?交给你的,该是他们对未来的许诺和对青春的解释。山情水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面对你,我总有种被净化的感觉,所有烦恼,所有不快,须臾间便释然、怡然,我真愿来看你!
我知道,你不是童话中的魔镜,但是你是武汉拥有的一面镜子,一面能映照人们心迹的镜子。东湖,原谅我姗姗来迟,我庆幸能结识你。等着吧,我会常来看你……
关于武汉东湖的写景散文:走东湖
父亲年青时在武汉读大学,后来,从他的闲谈中听到过东湖的名字,那时,我只知道杭州有西湖。
早几年到过西湖,我惊诧她的美丽,那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文化积淀使她享誉中外,“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而东湖是什么样子,这心思我已萦绕多年。
有一次路过武汉,匆忙间只去了黄鹤楼,登高眺望长江,大桥尽收在眼底,“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景色已难寻觅,放眼看到的是躁动的大武汉。
急着离开时,直遗憾没能去看看东湖。
文友们聚在一块侃大山,讲起了武汉大学作家班,几个“半疯子”曾醉卧东湖,连手表也掉进湖里的趣事,说后来再摸,只有湖泥,那手表只得付于东湖了。
命运之神往往爱帮人实现他最诚挚的心愿,在一个阴雨的冬日,我终于来到了东湖。不看它春的斑斓,不看它夏的热情和秋的爽朗,只看它严冬里像不像个“男子汉”。
过了“国立武汉大学”的校门,倏忽间汽车已将人送到了东湖的怀里。
沿湖大道两旁排列的是直挺挺的松树,像是孪生,个个一般粗细,一样俊俏。不知何故,这松树是落叶的,褐色的针叶垂挂在树枝上,铺落在道路旁,层层叠叠,让人读去,觉得天也苍茫,水也苍茫。
簇拥在树下的夹竹桃却是另一番景色,冬季里桃叶竟也深绿肥厚,枝枝杈杈都围护在松树四周,风不甘寂寞,惹得枝条起起伏伏,像要扑上去抱住那松。可以想象:春暖之日青松下的夹竹桃花,该是何等多情,何等灿烂。也许,那时连湖水也被染香了。
路在水中,两侧尽是湖水,左侧有风,波涛涟涟拍打湖岸,几只水鸟被湖水托起又放下,仍能稳稳当当地浮在水上,大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意味。而右侧,水平如镜,风被高耸的松树挡着,被密密层层的夹竹桃隔着,水鸟三两只,却像静止在画里一动也不动。路边、山坡,时而杂夹着棕榈、垂柳或叫不出名字的树木,枫香山是绿的,猴山、磨山也是绿的,大江两岸、南北风光在这里交融汇集。
……柴枝参差作篱,青瓦斜铺是房;一缕炊烟在屋脊缭绕,几洼菜蔬于院中吐翠。远处的高楼广厦已退作淡淡的天幕,这里是东湖农家。我们歇歇脚,在湖边点了道鱼,那鱼块端上来竟是一颤一颤地,只好轻轻夹起,尝尝鲜嫩无比,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这东湖水养育的鱼也是名贵的。
告别店家,见远处有人垂钓,不是独钓寒江的蓑笠翁,但那身姿想必是相似的。再前走,又见机器船在拉网,垂网围了一大片,足有里把地的样子,岸边、船上都是忙碌的身影。还有几个套着皮裤在冷水里,他们分别在网的两侧用力拢着鱼网,缓缓向大船靠去。抓着网绳的大手粗糙而泛红,那倾斜的身子、伸张的胳臂无不透出一股男人粗犷的力度,
瞬间的静止无不定格成雕塑般的美感。机声隆隆,人语鼎沸,那大网似越来越沉,收网时,必是一网跳跃、一网欢笑。寒风吹过,鼓荡着鱼;喊声四起,搏击水浪。壮哉!东湖渔人。
东湖,质朴、粗犷、博大。记不清是谁的诗句:最爱东湖行不足。
东湖,我匆匆地走一趟,还没有看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