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精选】路基级配碎石填筑技术交底

【精选】路基级配碎石填筑技术交底

来源:九壹网


【精选】路基级配碎石填筑技术交底

1编制依据

级配碎石施工技术交底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碎石暂行技术条件》 2 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2.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级配碎石拌和设备、级配碎石摊铺机 2.2施工方法及工艺 2.2.1施工方法

1)验收基床底层,基床表层准备施工。

2)混合料(级配碎石和加5%水泥的级配碎石)拌合采用稳定土厂拌设备集中拌和。准确控制材料配合比,得到质检工程师和总工程师的批准后,正式拌制混合料。拌和加5%水泥级配碎石时,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和灰剂量,考虑到水泥损耗,施工用水泥剂量比设计确定的5%剂量适当增加;拌和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1~2%,以补偿施工中的水份损失。混合料用自卸汽车运输到施工现场。

3)混合料摊铺:分层进行混合料的摊铺,分层厚度和层数根据填筑试验进行确定,大致可分三层进行。分层填筑时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m,具体操作如下:

(1)采用两台国产WTU95稳定土摊铺机摊铺,摊铺机装备双夯锤。 (2)采用两台摊铺机成梯队联合摊铺作业,两机间隔5-10m。单幅全宽一次摊铺,摊铺速度和拌和、运输能力相协调,尽量避免停机待料。并在摊铺机后设专人清除粗细料离析现象,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3)经常检验控高钢丝和调整传感器,防止标示桩移位。

(4)保持整平板前的混合料的高度不变,保持螺旋分料器80%的时间处于

工作状态,防止粒料离析。

(5)减少停机/开机次数,避免运料车碰撞摊铺机,设有专人指挥卸料,在摊铺机料仓中余半仓料时,运输车及时缓慢接上仓,慢速将料卸入料仓,卸完后立即开走。

(6)摊铺机后有专人负责,清除粗细集料“窝”,防止粒料离析。 4)碾压夯实方法详见路基A、B组土填筑施工。对于加5%水泥的级配碎石严格控制生产时间,混合料从拌和到碾压终了控制在2个小时之内,并不能超过水泥终凝时间。

5)检测试验及修整养护

(1)试验人员在拌和厂对混合料质量进行检验控制,合格混合料允许运往施工现场;在现场对混合料进行含水量及质量控制,不合格混合料应清除出场。

(2)随分层填筑碾压完成后进行压实质量、几何尺寸检验,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不合格的地方。

(3)对于加5%水泥的级配碎石采用洒水养生或覆盖草袋、麻袋保温养生。养生期间每天洒水次数视气候条件而定,始终保持表面潮湿或湿润。养生期间,禁止通车。在养生期结束后进行地基系数K30的检测。

2.3、技术标准和检测

1)级配碎石原材料技术性能指标

采用碎石的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碎石道床底碴》和《客运专线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技术规范》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颗粒级配通过级配试验进行确定,级配曲线应圆顺。每2000m3对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黏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大于16mm的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含量等项目作1次检测。

2)填筑压实指标及检测 基床表层填料 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

压实标准 地基系数K30(MPa/m) ≥190 孔隙率n(%) <18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55

沿线路每100m每压实层检验孔隙率6点,其中距路基边1m处左、右各2点,路基中部2点;在面层每100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2点,其中距路基边2m处1点,路基中部1点。采用灌水法检测孔隙率,采用K30检测仪检测地基系数。

3)加5%水泥级配碎石的强度和灰剂量检测按每检验批每压实层抽样检验3处无侧限抗压强度(左、中、右各1处) 项次 1 2 检查项目 强度(MPa) 水泥剂量 规定值 4.0 5% 允许偏差 不小于规定值 +1.0%~-0.5% 检查方法和步骤 压力机 每施工1天,制件1组或满足单独要求 每100m或每作业段至少1次 4)填筑完成后对基床表层路肩高程、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厚度、宽度、横坡、平整度进行检查和整修,检查标准、频率和方法如下表:

基床表层结构尺寸检测指标和频次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检验项目 中线高程 路肩高程 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 宽度 厚度 横坡 平整度 允许限差 ±10mm ±10mm 0,+20mm ≮设计值 -20mm ±0.5% 检验频率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5点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5点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5点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5处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点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5个断面 检验方法 水准仪测 水准仪测 尺量 尺量 水准仪测量 坡度尺量 2.5m长直尺量 ≯10mm 沿线路纵向每100m检验10点 2.4.、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1)一般措施详见路基A、B组土填筑 2)混合料控制

(1)混合料采用级配碎石和加5%水泥的级配碎石。采用级配碎石时,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床底碴》(TB/T27)的有关规定。当原材料颗粒级配不能满足规定时,对原材料进行级配掺配,使掺配的

混合料符合规定范围。

(2)混合料材料的材质、级配必须经室内试验及现场填筑试验确定。 (3)混合料粒径与上部道床及下部填土之间应满足D15≤4d85的要求。 (4)混合料采用集中厂拌。

(5)对进入拌和厂的混合料原材料材质、粒径要进行严格控制。不加水进行混合料试拌,对拌和的混合料进行筛分检测,调整拌和参数,使其混合料颗粒符合规定要求,当原材料发生变化时,重新调试拌和设备。混合料级配符合规定后,加水进行试拌,测定含水量,拌和后的混合料含水量,视天气情况,如果气温较高应比最佳含水量高1%~2%,以补充混合料的运输和摊铺过程中的水份散失。拌和好的混合料堆放时间不能过长,当天拌成的混合料必须铺筑完毕,以免含水量发生变化。

(6)在混合料拌和生产过程中,随时检查混合料级配,在拌和加5%水泥的级配碎石时必须严格控制其灰剂量,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3)运输、摊铺控制

(1)由于级配碎石材料的特殊性,容易在装料、运输、和卸料过程中产生粗细料离析,因此装料时,拌和机的出料口距离车箱的高度应尽可能的小;如车辆载重量小,可按一层装料,载重量较大时按二层装料,以避免装料和运输途中发生粗细料离析。

(2)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混合料失水过多,含水量发生大的变化。 (3)混合料的摊铺、找平、碾压三道工序区段不宜拉得过长,尽量控制在100m范围内。施工中随填随压,避免过度作业。摊铺完成的混合料及时进行静压封面,避免高温时水分散失,避免因遇到降雨而污染、破坏混合料。

(4)根据混合料含水量,合理选择作业时间。含水量稍高时选择在日照较强的时间碾压;含水量稍低时选在夜间碾压。

(5)机械施工完成后,采用人工对局部凹坑和集料窝进行处理。 (6)严禁压路机及运输车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表层不受破坏。

《测量学》模拟试卷

得分 评卷 复查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人 人

1.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A )。

A 180° B 0° C 90° D 270°

2. 1: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 D )。 A 5 m B 0.1 mm C 5 cm D 50 cm

3. 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 C)。

A 高差测量 B 距离测量 C 导线测量 D 角度测量

4. 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D )。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A 220° B 40° C 南西50° D 南西40°

5. 由一条线段的边长、方位角和一点坐标计算另一点坐标的计算称为(A )。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导线计算 D 水准计算

6. 闭合导线在X轴上的坐标增量闭合差( A )。 A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 B 与导线形状有关 C总为0 D 由路线中两点确定

7. 在地形图中,表示测量控制点的符号属于(D )。

A 比例符号 B 半依比例符号 C 地貌符号 D 非比例符号

8. 在未知点上设站对三个已知点进行测角交会的方法称为(A )。

A 后方交会 B 前方交会 C 侧方交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会 D 无法确定

9. 两井定向中不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C )。

A 投点 B 地面连接 C 测量井筒中钢丝长度 D 井下连接

10.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C )的铅垂距离。

A 坐标原点 B任意水准面 C 大地水准面 D 赤道面

11.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是错误的是:(A ) A. 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等高线上

B. 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即使本幅图没闭合,则在相邻的图幅闭合 C. 等高线不能分叉、相交或合并 D. 等高线经过山脊与山脊线正交

12.下面关于非比例符号中定位点位置的叙述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错误的是(B )

A.几何图形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图形中心 B.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则该点即为定位点 C.宽底符号,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底部中心 D.底部为直角形符号,其符号定位点位于最右边顶点处

13.下面关于控制网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 国家控制网从高级到低级布设

B. 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A、B、C、D、E五等

C. 国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D. 直接为测图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

14.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各等高线高程如图所视,A点位于线段MN上,点A到点M和点N的图上水平距离为MA=3mm,NA=2mm,则A点高程为(A )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A N 35

36

M

37

A. 36.4m B. 36.6m C. 37.4m D. 37.6m

15.如图所示支导线,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AB12530'30''CDD ,转折角如图,则CD边的坐标方位100°100°130°B C A 角为( B ) A.

7530'30'' B.

1530'30'' C.

4530'30''

D.2529'30''

16.三角高程测量要求对向观测垂直角,计算往返高差,主要目的是(D ) A.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球差和气差的影响 B.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仪器高和觇标高测量误差的影响

C.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垂直角读数误差的影响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D.有效地抵偿或消除读盘分划误差的影响

17.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 C ) A.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 B. 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 C. 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D. 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

18.水准测量时对一端水准尺进行测量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D )。

A 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A 整平----瞄准----读数----精平

C 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D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19.矿井平面联系测量的主要任务是( D ) B 实现井上下高程的统一 C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A 实现井上下平面坐标系统的统一

作为井下基本平面控制

D 提高井下导线测量的精度

20. 井口水准基点一般位于( A )。 A C 得分

21水准测量中,为了进行测站检核,在一个测站要测量两个高差值进行比较,通常采用的测量

和 。

22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地面工业广场井筒附近

B 井下井筒附近

D 井下任意位置的水准点

地面任意位置的水准点

评卷 复查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人 人

_____磁北方向____________和坐标纵线方向。 23地形图符号一般分为比例符号、_半依比例符号_________________和不依比例符号。

24 井下巷道掘进过程中,为了保证巷道的方向和坡度,通常要进行中线和____________的标定工作。

25 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_偶然误差______________。 26 地物注记的形式有文字注记、 ______ 和符号注记三种。 27

象限角的取值范围是:

0-90 。

28 经纬仪安置通常包括整平和 对中 。

29 为了便于计算和分析,对大地水准面采用一个规则的数学曲面进行表示,这个数学曲面称为 参考托球面 。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30 光电测距仪按照测量时间的方式可以分为相位式测距仪和 差分 。 5分,共20分)

得评复三、名词解释(每小题分 卷查人 人 31.竖盘指标差 竖盘分划误差

32.水准测量

利用水准仪测定两点间的高差

33.系统误差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具有统计规律性的误差

34.视准轴

仪器望远镜物镜和目镜中心的连线

得分

35.简述测回法测量水平角时一个测站上的工作步骤和角度计算方法。

对中,整平,定向,测角。观测角度值减去定向角度值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评卷 复查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人 人

36.什么叫比例尺精度?它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有何意义?

图上0.1毫米在实地的距离。可以影响地物取舍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37.简述用极坐标法在实地测设图纸上某点平面位置的要素计算和测设过程。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38.高斯投影具有哪些基本规律。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得分

39.在1:2000图幅坐标方格网上,量测出ab = 2.0cm, ac = 1.6cm, ad = 3.9cm, ae = 5.2cm。试计算AB长度DAB及其坐标方位角αAB。

1800

d b a

1600

1200

B

A

评卷 复查 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人 人

c

e 1400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40.从图上量得点M的坐标XM=14.22m, YM=86.71m;点A的坐标为XA=42.34m, YA=85.00m。试计算M、A两点的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

测量学 标准答案与评分说明

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 A; 2 D; 3 C; 4 D; 5 A; 6 C; 7 D; 8 A; 9 C; 10 C;

11 A;12 D;13 B;14 A; 15 B;16 A;17 C;18 D; 19 A;20 A

二、 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21 变更仪器高法 22 磁北方向

23 半依比例符号(或线状符号) 24.腰线 25.偶然误差 26.数字注记

27 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或[0°, 90°])

28 对中

29 旋转椭球体面 30 脉冲式测距仪

三、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31竖盘指标差:在垂直角测量中,当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指标并不恰好指向其正确位置90度或270度,而是与正确位置相差一个小角度x, x即为竖盘指标差。

32 水准测量:利用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于水准尺,测量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进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的测量工作。

33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34视准轴:望远镜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或交叉点)的连线。

四、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35

(1)在测站点O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 (1分)

(2)盘左瞄准A点,读数LA,顺时针旋转照准部到B点,读数LB,计算上半测回角度O1=LB-LA;

(2分)

(3)旋转望远镜和照准部,变为盘右方向,瞄准B点读数RB,逆时针旋转到A点,读数

RA,计算下半测回角度O2=RB-RA; (3分)

(4)比较O1和O2的差,若超过限差则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测量,若小于限差,则取平

均值为最终测量结果 O = (O1+O2)/2 (5分)

36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图上0.1mm对应的实地距离叫做比例尺精度。 (3分)

其作用主要在于:一是根据地形图比例尺确定实地量测精度;二是根据地形图上需要表示地物地貌的详细程度,确定所选用地形图的比例尺。 (5分) 37

要素计算:从图纸上量算待测设点的坐标,然后结合已有控制点计算该点与控制点连线之间的方位角,进而确定与已知方向之间所夹的水平角,计算待测设点到设站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3分)

测设过程:在设站控制点安置经纬仪,后视另一控制点,置度盘为0度,根据待定方向与该方向夹角确定方向线,根据距离确定点的位置。 (5分) 38

高斯投影的基本规律是:

(1) (1)子午线的投影为一直线,且投影之后的长度无变形;其余子午线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的投影均为凹向子午线的曲线,且以子午线为对称轴,离对称轴越远,其长度变形也就越大;

(2) (2)赤道的投影为直线,其余纬线的投影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

(3) (3)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相互正交的关系,即投影后无角度变形;

(4) (4)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相互垂直。

评分说明:答对一条得2分,答对三条即可得满分。

五、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39

bd = ad – ab = 1.9cm, 因此△X = -38m;

ce = ae – ac = 3.6cm, 因此△Y = -72m; (3分)

(或由图根据比例尺和距离计算A、B两点的坐标)

因此距离为:81.413m (6分)

AB的方位角为:242°10′33″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10分)

(方位角计算应说明具体过程,过程对结果错扣2分) 40

△X = XA – XM = 28.12m, △Y = YA – YM = -1.71m (2分) (5分)

方位角为:356 °31′12″ (应说明计算过程与主要公式) (10分) 可通过不同方法计算,如先计算象限角,再计算方位角。

说明:在距离与方位角计算中,算法公式对但结果错各1分

距离d = (△X2 + △Y2)1/2 = 28.17m

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