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
〖教学目标〗
1.感受周围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美。
2.加深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
3.关心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发展变化。
4.学习讨论,能和同学很好地交流。
〖活动准备〗
物质资料准备
活动过程中需要一封致家长的信,小红旗,小喇叭,实物投影
〖活动时间〗
2周。
〖活动过程〗
(一)激发学生参观的欲望
1 / 5
为了让学生获得直接体验和亲身的感受,并能使学生的安全得到保证,我们需要获取家长的支持。我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和学生一起设计了致家长的一封信,由学生带回家给家长看。
(二)我们去参观
长假过后,我调查到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没时间带孩子参观。我和班主任老师联系后,带学生参观了附近的几个旅游景点,照了相,指导学生作了记录,画了画。
(三)讨论交流
在获得充分的直接体验和亲身感受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讨论交流这个步骤,使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萌发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情感。在交流中学会讨论。
1.讨论导入。
播放参观录像,唤起学生们的回忆,进入情境。
师:录像中的景物在哪里?谁知道,谁能上讲台来介绍一下?
生:
看到有些学生急于对旁边同学说,我引导他们认真听别人讲话。
师:能不能把你的相片让同学们看看?
2 / 5
学生走上台在投影上展示相片。
师:你能给大家说说里什么地方最好看,最好玩吗?
生:小溪,小溪里有鱼,春天有蝌蚪。
师:谁还知道里面有什么好看的景物,好玩的地方?
看到学生们脸上的急切表情,我让他们在小组里先说,说完后再交流。
师:谁能把小组里其他同学的想法综合起来,根据自己的经验,做个小导游,来给全班同学详细介绍一下?
学生踊跃举手,教师挑选同学发给小红旗,小喇叭,让学生给全班介绍,并展示自己的资料。教师及时引导,同学给以评价。
2.小组交流
师:你发现我们生活的地方还有哪些美景?
生:
教师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能不能把自己了解的景点,像刚才的小导游那样在小组里给小组同学说一说?
3 / 5
学生表示愿意。
师:小组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别人讲话认真听。
学生交流。教师参加小组讨论,对讨论及时指导。引导学生评价谁说得好,资料收集得好。
3.全班交流。
师:现在请小组的代表到讲台上来说。
学生介绍美景,说感受。教师帮学生把照片、图片贴在黑板上。
(四)展望美景
师:听了这些介绍,看了这些照片、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生:真美!
教师板书: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
师:建设我们生活的地方的叔叔阿姨说,要让咱们这个地方半年一小变,一年一中变,三年一大变!让我们想一想,我们这儿将来会变成什么样?
4 / 5
播放音乐。学生们听着音乐想象后发言。
生:明年我们这里会有……我们这里会更美!
师:我们能不能把未来的美景画下来。
学生画未来的新区。教师及时小声指导、评价,并把画好的图画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1.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体现学生主体性与生活性。在活动中教师应努力转变角色,作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在活动中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获得直接体验和亲身感受后有话可说,在参观讨论中获取了知识,而不是在教师的讲授中获取知识,并在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2.开放地使用教材。根据教材的开放性原则,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我们生活地区的景点上,培养了学生对所生活地方的热爱。
注意点:
1.学生会准备很多资料,等待上课展示,教师应该给学生充足的展示时间,提高学生积极性。
2.在讨论中,有些学生不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抢着说,会使课堂秩序混乱。要加强引导,建立良好的讨论秩序,使学生学会讨论。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