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文学常识、作品默写、文学作品赏析 采薇(小雅)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mǐ)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山鬼(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狄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蜀道难(李白)
噫(yī)吁(xū)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diān)。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
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tuān)瀑(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hè)雷。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zhēng)嵘(róng)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ěi)亲,化为狼与豺(chái)。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xiě或xuè),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huán)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
无题(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长恨歌(白居易)名句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3)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歌行体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表现了诗人“宁苦身以利人”的人道主义胸怀。全诗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的是“心忧天下,情系苍生”的“兼爱”精神。 2)充分发回来歌行体舒放自如的特点。
3)叙事脉络清晰,并为抒情作了必要的铺垫 4)善于从具有代表性的场面入手 5)语言朴素、生动
第一讲 《诗经》专题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全集共305篇。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
1)《国风》分为15小类,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共160篇。
2)雅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3)颂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3.赋、比、兴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就是直接地铺陈叙述与描写的一种手法,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或描写出来,给人以完整的印象。
“比”就是把比方,这是将所写的对象形象化的一种手段,通过比方,往往给人以真实感,增强感染力。
“兴”就是托物起兴,先从别的事情说起,引到所要表达的意思上来,并且这两者之间必须有某种联系,产生一定的作用,其中有的起联想、象征、比拟的作用,有的起烘托气氛的作用,有的起协调音律的作用,有的又兼而有之,难以一一细分。 *《诗经》的艺术成就 1)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2)赋、比、兴表现手法
3)灵活多变的句式与复沓的章法结构 4)简洁、生动的语言风格
第2讲 先秦散文专题
1.《尚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的正式形成。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 3.《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 4.《国语》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战国策》从以记事为主转变到以写人为主。 6.孟子的创作特点
1)气势充沛,情感强烈,词锋犀利,势如风雷
2)高超的论辩技巧:一是析理精细;二是善设机巧,引人入彀(gou) 3)精密的结构艺术
4)善用譬如说理论道,辩论是非
7.庄子创作特点 (*金圣叹称《庄子》为“天下第一奇书”) 1)大量运用寓言故事论道说理 2)想象奇特,生动形象 3)语言行云流水,文有自然之美 8.荀子是文学史上最早写作赋的作家
第3讲 楚辞专题
1.楚辞概念:是指一种新诗体的名称,是指战国中后期以楚国人屈原为代表创作的诗歌。又是一部文学总集的名称。 2.屈原的创作特点 1)内容特点
第一,屈原在一些作品中反复叙述自己的高贵出身、高洁品质、杰出才能、生活经历以及自己的美政理想,使得这些作品具有浓郁的自叙传性质。代表作:《离骚》、《九章》
第二,表达与楚王重归于好的强烈愿望和对楚国国是日非的担心和痛心。
第三,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上古神话传说和浓厚的巫风习气。 2)艺术特点
第一,诗歌吸取上古神话浪漫主义精神,注入诗人更浓烈的激情和更奇幻的想象,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
第二,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并将之发展为象征手法。 代表作:《橘颂》
第三,善于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营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第四,诗歌语言独具特色。——“骚体”句式长短不拘、韵散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
3.宋玉的创作特点(以《九辩》为例)(宋玉,千古悲秋之主) 1)内容特点
第一,在萧瑟的深秋季节中嗟悲叹老,伤感垂暮之年的不幸遭遇。 第二,忧时伤国,流露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强烈关注和担忧之情。 2)艺术特点
第一,将抽象的主观情感注入具象的客观景物描写之中,通过客观景物描写来抒情,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使抒情更富艺术感染力。 第二,全诗以“秋”为文眼贯穿始终,将自然之秋与人生之秋、时代之秋、国家命运之秋的描写巧妙结合起来,结构宏大,构思新颖。 第三,是楚辞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回归的杰作。
第4讲 汉赋专题
1.司马相如 生平与思想
司马相如的一生以侍从武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主要以战国策士的纵横思想为主,行动随意、不拘礼节,工心计、甩手腕,是一个挟战国遗风的游士。主要表现:一是改名;二是辞官游梁;三是回蜀后的所作所为;四是用计逼卓王孙分给他们财产。 后期: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行为稳重、儒雅,是一位宫廷文学作家。主要表现:一是作赋始终遵循儒家美刺的标准,以讽谏为旨归。二是忠于职守,不意气用事。三是出使西南夷,谨于皇命。 创作特点
《天子游猎赋》分为《子虚赋》和《上林赋》两篇。 1)采用“述客主以首引”的形式,组成问难对答体
2)确立了铺张扬厉的大赋 3)确立“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 4)以讽谏为旨归
*《天子游猎赋》成为汉赋的奠基之作,标志着汉赋已从藩国走向宫廷,确立了“劝百讽一”赋颂传统,使赋作以歌颂王朝声威和气魄为主要内容;继承发展了荀子赋篇主客问答形式;确立了铺张扬厉的大赋。
2.《归田赋》抒发仕途的失意、牢骚是骚体赋中一贯的思想内容,但在赋中公开表达自己对官场的厌恶与决裂,将田园当作自己的理想所在,并再三吟咏田园生活的快乐,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再加上短小的篇幅,清新的句子,整齐的四六句式,为汉赋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思考题
1.何谓汉赋?汉赋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1)汉赋是汉代流行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继承《诗》《骚》而来,又不同与《诗》《骚》。它“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即以叙述客人、主人的对话来开头,极力描写声音、形貌来显示文采。 2)汉赋兴盛的原因:
① 汉王朝大一统的政治、经济为汉赋的兴盛提供条件; ② 汉王朝的文艺对汉赋的兴盛起着刺激作用; ③ 楚声的传播与文体发展的结果。
2.简述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的每阶段的代表作家、作品。 ① 骚体赋——产生并盛行于西汉初期至汉武帝中期 代表作家作品: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 ② 汉大赋——盛行于汉武帝中到东汉中期 代表作家作品: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王褒《洞萧赋》、扬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 ③ 抒情小赋——产生并盛行于东汉中后期 代表作家作品:班彪《北征赋》、蔡邕(yong)《述行赋》、 班固《幽通赋》、张衡《归田赋》《思玄赋》、赵壹《刺世疾邪赋》(文学最高成就)
3.骚体赋与散体大赋有何区别?
骚体赋从楚骚演化而来,继承楚辞、《离骚》抒发个人感情,特别是抒写忧愁和悲哀情感的特点,抒写着贤人的失志之悲,宫廷女子的失宠之怨,或寄寓失偶的哀绪。清人程廷祚《骚赋论》云: “宋玉以瑰玮之才,崛起骚人之后,奋其雄夸,乃与《雅》、《颂》抗衡,而其土壤,由是词人之赋兴焉”。
散体赋是古赋,亦是汉赋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有大赋和小赋之分。篇幅巨大的称为大赋,篇幅短小的称为小赋。散体赋的代表,是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的鸿篇巨制。大赋多用于铺陈京都、宫室的巨丽以及郊祀、田猎的壮伟场面,而较少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
4.简述司马相如前后期变化及其大赋的特点。 1)司马相如前后期的变化:
① 前期:主要以战国策士的纵横思想为主,行动随意、不拘礼节,工心计、甩手腕,是一个挟战国遗风的游士。主要表现:一是改名;二是辞官游梁;三是回蜀后的所作所为;四是用计逼卓王孙分给他们财产。
② 后期: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行为稳重、儒雅,是一位宫廷文学作家。主要表现:一是作赋始终遵循儒家美刺的标准,以讽谏为旨归。二是忠于职守,不意气用事。三是出使西南夷,谨于皇命。
2)司马相如是汉朝有名的辞赋家,他的赋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特点。
①结构宏伟,富丽堂皇。司马相如的赋讲求场面开阔,层次分明;由外及里,由上及下,由近及远,有空间的转移和时间的流动;有多种生活、场面和气氛构成了广阔复杂而又极其统一和谐的艺术画面。他的作品正是他自己“赋家之心要包括宇宙”主张的最好体现。
②讲究绘声绘形,有声有色。声音色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穷形极相,动魄惊心。他的赋在总体气氛上又是富丽、欢娱、热烈而又庄严的,与东汉以后的词赋大不相同。
③极大程度地利用了中国方块字在字形构造上的突出特点,排列上给阅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司马相如直接继承了枚乘《七发》中用字方法,并将之推到了顶峰。一排列几十个山字头,几是个水字边,几十个鱼字旁,几十个草字头……给人造成了一种扑面而来的气势感。
5.试析张衡《归田赋》的内容及其特色。
1)内容:总观全篇,可以看出这确实是一篇言“志”之赋。其“志”就是对宦海浮沉、仕途坎坷的深沉悲哀,就是对人生怎样摆脱这种悲哀的深刻反省。而这种“志”又是他一生的总结,所以不但思想深刻,而且感情凝聚得也相当深厚和真实。话虽不多,但句句发自内心,且句句闪现着他生活遭遇的折光。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不断跳跃变化的感情曲线,更增加了表情的生动性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性。这一切都使这篇小品化的抒情小赋在言志抒情时获得了真实性和个性化的永恒价值。
2)特色:一改汉赋作家抒情喜用骚体的习惯,全文不用语气词“兮”。除最后一句七言外,全赋以四言、六言句式行文,两两相对,十分工整,开骈赋之先河,并且句式与感情的表达相得益彰。第一自然段全是六言句,在舒缓中与作者悲愤之情相宜。第二、三自然段改用四言句,在明快中显快乐。第四自然段主要又改用六言句式,似乎是对眼前这种生活的强调与肯定。全文押韵,韵脚在偶句的句末,读起来朗朗上口。
第5讲 两汉史传文学专题
1.司马迁《史记》具有感情饱满、抒情酣畅的特点。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班固《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第6讲 魏晋南北朝诗歌专题
1.建安诗歌(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1)悯时伤乱的现实内容
2)建功立业的豪情 3)个性与创新 2.曹植的思想
1)前期主要以任性为特征,在他内心中激荡着两股思想。一是放纵本我的享乐思想;二是自强不息、平治天下的儒家思想。
2)后期,面对曹丕父子的猜忌,他的思想性格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顺从而不失自我。其顺从表现为:一是对曹丕奉迎称颂,加以讨好;二是深深自责,以明心迹。其不失己表现为:一是不管处境有多恶劣,他始终没有放弃建功立业的抱负;二是表现在向道家靠拢,用庄子人生哲学来安慰自己,表现对生命与自由的渴望。 3.曹植的创作特点
曹植是建安时代成就最高的作家,钟嵘以“建安之杰”评之。美誉“五言诗一代宗师”。 1)情感丰富,个性鲜明 2)题材多样,不拘常格
3)结构奇特,注重藻饰 4.陶渊明(田园诗鼻主)
思想: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著文自娱、嗜酒、安贫乐道 创作特点:真切情怀、怀古情结、田园情结 钟嵘认为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5.谢灵运是山水诗鼻主
第7讲 魏晋南北朝骈文专题
1.徐陵、庾信既是梁、陈时的骈文高手,亦是中国古代骈文史上成就最大的作家。 2.徐陵的思想
1)刚毅正直,敢于直言 2)重义气,轻名利 3)轻财好施,善良大方 4)谦逊自持,辅助后生 3.庾信的思想
为官正派、自尊心强、有气节操守、天性孝顺
4.《哀江南赋序》是庾信的压卷之作,也是整个骈文史上最优美的作品,堪称骈文写作的典范。
第8讲 唐诗专题(上)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山水田园诗:以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对象,来表现闲适隐逸的情趣,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和五言古体。 代表作家:王维、孟浩然
3.边塞诗派:描写边地奇异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物人情,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大气磅礴,慷慨豪迈,充满昂扬进取的精神,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其作品气象博大、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 4.王维的思想
1)奉儒在先,事佛在后 2)中隐的人生选择 3)集多才于一身的才俊之士 5.王维的创作特点 1)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2)以禅理入诗 3)“诗中有画”
*唐代宗曽誉之为“天下文宗”,被誉为“诗佛”。 6.李白的创作特点(诗仙,青莲居士) 1)强烈的主观色彩,极具个性化的抒情方式
李白的诗歌大多数都是抒情诗,其诗重在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以抒写激荡的情怀为主,而不注重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琐碎的描述,往往通篇一气贯注,以气夺人。即使描写自然景物,也不是通过精雕细刻以追求形似,而是重在表现自然景物带给自己的主观感受。李白的抒情是“爆发式”的,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
气势。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2)大胆奇特的夸张、腾挪变化的想象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大胆的夸张、新颖的比喻、瑰丽的想象,为他的诗歌涂上了一层光怪陆离的色彩,从而造成瑰丽动人的意境。
李白或对描写对象的某些特征加以夸大和凸显,或通过夸大了的数字来突出被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3)充分发挥了歌行体杂而无方、疏而不滞的特点,淋漓酣畅、气势飞动
歌行体篇幅较长,形式自由,抒情叙事不拘声韵,故自由灵动,挥洒淋漓,适于表达诗人奔放恣肆的才情。李白的七言歌行大开大合、跳跃跌宕。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变化多端,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化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其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神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4)语言清丽明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诗歌语言的巧夺天工,纯任自然,一本天籁。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雕琢之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他诗歌语言最生动恰当的概括,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清新如同口语。他的七言古诗,不拘声律,近于散文,语
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 7.杜甫的创作特点
杜甫以“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和非凡的艺术造诣,赢得了“诗史”、“诗圣”的美誉。 1)忧国悯时,忧叹黎元
在安史之乱前后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杜甫的仁政爱民思想是通过忧国忧民的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在杜甫的大量诗篇中,都表现了诗人讽喻时事的勇气。杜甫的诗歌具有较强的人民性,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典范。 2)善于概括,以小见大
杜甫的叙事诗,善于对生活典型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集中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和社会面貌。他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并通过一人一事反映出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本质。 3)融情入景,兴象浑融
杜甫的抒情诗,善于随物兴感、寄情于景,景物之中寄托深远,却又信手拈来,不着痕迹,兴象浑融,无迹可求。 4)老成凝练、准确传神
杜甫主张诗歌语言以老劲浑成为佳,宣称“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十分注意锤炼字句。杜甫十分注意锤炼字句,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此外,杜诗语言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
*杜甫被许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
义精神哺育万千。
第9讲 唐诗专题(下)
1.韩孟诗派:韩愈、孟郊
在创作上追求奇险怪异的美,注重表现主观感受,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
2.孟郊:与贾岛齐名,以“苦吟”著称,人称“郊寒岛瘦”。 3.元白诗派:白居易、元稹
主张诗应有为而发,注重发挥诗歌的美刺功能,认为诗歌创作应有益于政教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