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来源:九壹网


2016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

高二期中联考 历 史 试 题

命题学校: 命题人: 审题人: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及其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反映了先秦时期( ) A.许多名臣出身比较微贱 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

B.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 D.天下大同仍占主导地位

2.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可推断出当时佛山 ( )

A.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C.铸造业比较兴盛

B.矿冶手工技术有较大进步 D.百姓安土重迁的观念依旧

3.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 ) A.产生于儒家“仁爱”思想 C.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B.使先秦血缘政治瓦解 D.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4.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理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 ) A.否定“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B.反对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C.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谱系

D.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

5.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

廷议的监议御史。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决策失误的需要 C.为防止宦官专权乱

B.提高机构的行政效率 D.君主权利强化的需要

6.《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这说明此时的中国( ) A.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C.集权制度确立

B.开始实行分封制 D.土地仍归贵族所有

7.顾亭林,明末清初人,想排满,但深感社会没有力量无可凭借。他曾跑到山西,看见一个裴村,祖先在唐代是大门第,做过好几任宰相,直到明末还是几百几千家族聚族而居。他看见这样的村庄,认为要“封建”才得有力量。这说明顾亭林认为明朝时期应( )

A.加强宗法制与分封制 C.分权给与地方

B.加强封建 D.恢复宰相制度

8.他们所到之处,文化受到无法弥补的破坏。沙皇趁清朝与他们作你死我活的搏....斗,东北与华北兵力空虚,侵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清„„无心与外敌对抗,英、法联军轻易地攻占天津、北京,大肆抢掠,火烧圆明园。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 A.英法

B.日本

C.太平军

D.义和团

9.下表是《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一书中关于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 对上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城市化整体上发展缓慢 C.城市化的主因是商品经济发展

B.手工工场的兴办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D.长江下游、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最高

10.国际指示中国党:推翻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一切帝国主义的民族

战争的先决条件,必须发展罢工运动,领导学生运动,号召士兵与民众,联合反对帝国主义与。该指示应出现在( )

A.国民初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阶段

C.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11.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遭遇灾荒,组织妇女纺织换取粮食,组织灾输赚取脚费,

产药材的地区组织民众挖药材向合作社换取必需的生活用品。据不完全统计,共生产线一万八千七百五十二斤,产布六百二十九匹,灾民在一个月总收入达八万五千元。这反映了当时边区( ) A.为抗战提供了物质保障 C.社会救助实行以工代赈

B.经济因灾荒而得到发展 D.农村经济遭受巨大打击

12.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南京国民之下的文官制度,仅按官阶分为若干等级,并无

所谓“职位分类”。而海关人员的编制,既有纵的等级之分,又有横的职类之别。赫德早年把海关职员分为税务、海务两大部门,前者又分内班、外班两系,每一部门、系别内部又划分许多不同的等级。由此可以判断( ) A.海关关员权责明确,保证工作效率 C.当时的南京国民

B.海关关员能力强,行政廉洁、高效 D.外国人更加胜任当时我国海关职位

13.对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当时中国的《东方杂志》在1934年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评价说:

“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结合背景理解,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①国共即将合作之时,知识分子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②罗斯福新政之初效果不明显使中国人对罗斯福新政产生怀疑 ③作者认为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解决问题 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吸引了先进的中国人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14.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

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 A.雅典民主政体公民参与广泛 B.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

C.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D.雅典公民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15.公元2世纪初,罗马贵族以自己的房屋作抵押,向埃及富商借款100第纳尔。到期时贵

族因故没有能够偿还借款,富商将贵族告上法庭。法官在查看了借据并听取了双方的陈述后,做出如下裁判:罗马贵族的房屋归埃及富商所有,但是在贵族找到新的居住地之前还可以暂时居住。法官做出裁决的主要依据是( ) A.万民法,纠纷发生在罗马贵族和埃及富商之间 B.万民法,罗马贵族和埃及富商因财产发生纠纷 C.公民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公民法,法官在裁决时重视借据和双方陈述

16.“美洲的殖民地为欧洲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初级产品,从而扩大了英国的土地基础。在十

八世纪后期,美洲的土地还成为欧洲过剩人口的接收地”。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欧洲完成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换 B.促使英国于北美殖民区域的急剧扩大 C.美洲的殖民开拓了新市场促进新分工 D.北美取代西欧占据世界市场中心地位

17.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自耕农大量减少,几近消失。而欧洲上其他国家,如

法国、、德国等国家,他们在本国的农村或是建立起资本主义小土地所有制,或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英国工业的发展是以忽视农业发展为代价的 B.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的制度基础 C.工业化推动英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D.资本主义大农业为英国工业奠定了基础

18.“个体小农业没有也很难使用大机器、无力抵御自然灾害等。„„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

工矿区的发展,国家对商品粮和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日益严重。”为此( ) A.苏俄颁布了《土地法令》 B.苏俄实行了新经济 C.中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进行了三大改造

19.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伏尔泰说:“天狼星的光始终如一,对我们来说,道德哲学亦始终如

一。”“一切关于显灵或奇迹的说法,一切认为上帝干预自然秩序的信仰,都是假的,„„人类要了解上帝,只需要有理性就够了。”对以上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

A.伏尔泰是无神论者,主张以科学取代宗教

B.伏尔泰认为如果上帝无法显灵,无法干预自然秩序,上帝的存在就很可疑 C.伏尔泰相信自然神论,认为宗教的精粹在于尊敬宇宙的合理性和完美性 D.伏尔泰认为研究天文学有助于了解上帝的存在

20.“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

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这一群优秀的人物”是指( ) A.古希腊先哲 C.启蒙思想家

B.人文主义者 D.宗教改革家

21.钱乘旦曾说:“(光荣)是以维护议会的权力为出发点的,由此才引申出“议

会主权”与“人民主权”的思想;但是当最终以“人民”的名义把权力放回到一个人手中时,那么又如何解释它的合理性呢?于是,王权在英国重建,而且恢复王权的人正是那些多多少少都曾投身的人„„这样,一方面是王权重现的危险,另一方面是对深刻的疑惧。英国人不得不试图找寻解决的方法„„”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光荣” ( ) A.以避免为主要目标 B.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权所在 C.没有改变英国王权 D.只是反对并不反对王权

22.20世纪20年代,郑贞文的独幕话剧《爱之光》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剧中有4位人物:

理学博士、泰谟(Time,男)、石佩姒(Space,女)和光神。全剧描写理学博士借“光神”(实为光速)之助,撩开了泰谟和石佩姒面纱,发现他们二人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话剧创作的最主要历史背景是现代物理学( ) A.提出了光量子假说 B.解释了光电效应问题 C.创立了相对论

D.创立了量子力学体系

23.19世纪80年代末,在石油、采煤、榨油、烟草、制糖等部门都出现了托拉斯组织。托

拉斯的形成,给垄断资本家带来超额利润。但美国国会在10年7月2日通过《谢尔

曼反托拉斯法》,该法主要为禁止性贸易作法及垄断贸易的行为。此法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A.托拉斯的形成导致中小企业主、农场主的破产 B.托拉斯的形成导致广大劳动群众生活的恶化 C.托拉斯的形成破坏了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 D.托拉斯的形成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24.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决经济大危机:过剩与秩序,过剩与价格,

信用与保障,温饱、就业与保障;这四个方面所解决的问题对应最恰当的是( ) A.农业危机 工业危机 金融危机 民生危机 B.农业危机 金融危机 民生危机 工业危机

C.民生危机 农业危机 金融危机 工业危机 D.工业危机 农业危机 金融危机 民生危机 2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简称(如右图所示),自倡议以来就引发了国际社会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以下哪个理由不能印证此观点( )

A.两者都以输出资本作为提升政治影响力的手段 B.都由行为主导,都有相应的地理政治布局 C.两者输出资本都是以遏制潜在敌国为政治动机 D.两者都是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资的重点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6题20分,27题18分,28题12分。) 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前期常设的科举考试,有进士科,武举,还有诸科(包括九经、五经、三传、明经,明法等科),„„所谓“九经”,即唐朝定下的九部儒家经典,“五经”则是西汉时确定的五部儒家经典,„„“明经”指全部经书的统考,“明法”是法学考试,所有举子都是每年秋季参加乡试,中乡举者冬末会集到京城,次年开春,由礼部主持国家统一会试,其中举子们最看重的是进士科,“凡进士、试诗、赋、论各一首,(实务)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

材料二 早在16、17世纪,一些来自东方的传教士和旅行家就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有所

著述,到19世纪上半叶,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都认为“它是值得推崇并仿效的。”这对西方文官制度的改革起了不可无视的影响。

中世纪的英国,主要由国王和权贵遴选,私人关系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随着工业的完成,1853年英国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包括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和法学等,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些考试制度及原则与中国古老的科举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摘编自《西方文官制度起源》、《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况宋初完善科举制度的主要成就。(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19世纪中期英国建立近代文官制度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宋代科举制度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相似之处。(12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立的早而且比较完备。在16世纪以前,英国社会普遍认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场所,父母是儿童的最佳照顾者,儿童问题是个人私事,儿童照顾主要是家庭责任和父母的义务”……然而伴随工业的到耒,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失业率增加,城乡差距加大,贫困人口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使传统的儿童救助工作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此时,儿童福利工作的重任转交到手中。……第一部涉及英国儿童权利保护立法为《大宪章》。而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权益的法律则为18年颁布的《儿童法案》,此后截止到2011年,英国共通过40余部与儿童相关的法律,构建了全面立体的法律体系。

——摘编自庞媛媛《英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嬗变及特征》 材料二 中华建立初期,有识之士引入了西方的儿童福利理念,并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实行对男女灾童的福利救助。同时把儿童的培养方向和城市发展相结合,积极培养商业、技术等城市建设急需的人才,确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儿童培养方向。1927年 ~ 1937年是上海发展最快的十年,社会转型加快,大量人口聚集,劳动方式也由手工生产向机器大工业转

化。城市中激烈竞争和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人口的生育率下降,儿童的教养成为了当时社会关心的问题。上海市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截止到1936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医院已经超过40家。其中公立和私立医院都有涉足妇幼保健领域的,在超过40家医院中,设有儿科和产科的医院超过30家。

——摘编自翟旭丹《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1927 ~ 1937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及英国儿童福利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两国制定儿童福利背景的相似之处。(6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延续了孔子“礼”的思想,强调的对等级社会秩序的尊崇,逐渐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维护君主的工具。

材料二 儒家思想的现实精神与乌托邦性格,使之与君主既结合又存在着深刻的紧张、摩擦与冲突,从而造成了对君主的某种内在的制约调节机制。

结合汉代至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与君主的关系,探讨以上两种观点。(说明:任选以上一种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高二历史参

一、选择题 题号 1 答案 A 题号 14 答案 C

2 C 15 A 3 D 16 C 4 C 17 D 5 D 18 D 6 A 19 C 7 C 20 B 8 C 21 D 9 B 22 C 10 B 23 D 11 C 24 D 12 A 25 C 13 D

二、非选择题

26.(1)成就:明确规定科目;明确各科目考试内容;实行层层分级考试;规定了各级考试的时间。(8分)

(2)因素: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杰出人士呼吁学习借鉴中国科举制度);传统的官吏任用存在弊端;工业的推动。(6分)

相似:有利于选拔人才(打破阶层的政治垄断),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素质,提升行政水平;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6分,任答三点6分)

27. (1)中国:受西方影响;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和民间力量合作;直接救助和长远培养相结合。(6分,任答三点6分)

英国:建立早且比较完备;主体由家庭变为;制定走向法制化。(6分) (2)背景:相同点: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2分) 政治:民主政治进步和重视(2分) 思想: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2分)

28. 同意观点一,儒家思想维护了君主。(2分)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思想,融合了道家、儒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维护了君主;宋代儒家的程朱学派进一步宣扬“三纲五常”,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为维护君主提供了理论武器;明清时期,儒家的“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从而控制了人们的思想,成为维护君主的工具。因此,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明显起到了维护君主的作用。(10分,言之成理即可)

同意观点二,儒家思想对君主起到了制约作用。(2分)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思想,劝诫君主实施仁政,不要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南宋朱熹提出“正君心”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明清时期,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抨击君主,并提出一些制约君主的措施,发展了儒家思想中的民主因子。因此,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对君主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10分,言之成理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