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规定,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 )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A) A、责任追究 B、调查 c、行为追究 D、举报
2、《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 )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C) A、不安全 B、危险 c、较大危险 D、重大危险
3、《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 ),并告知从业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A) A、登记建档 B、制定整改方案 c、制定安全措施 D、制定处置方案
4、《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 )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B)
A、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 B、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C、安全管理人员 D、从业人员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等级可分为( )。(D) A、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恶性事故 B、一般事故、较大事故、很大事故、特大事故 c、一般事故、较大事故、恶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D、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 )。(C)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 )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的为重大事故。(B)
A、5人 B、10人 C、15人 D、20人
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A) A、l B、2 C、12 D、24
9、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 )的原则,对企业各级领导和各类人员明确地规定了在生产中应负的安全责任。(D)
A、谁主管谁负责 B、人人管安全
C、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D、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
10、《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制定( ),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A)
A、应急预案 B、安全提案 c、处理方案 D、安全方案 11、《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 )报告或者举报。(B)
A、部门 B、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
C、安全中介机构 D、主管机关
12、《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应当( ),并由有关人员签字。(C)
A、同时进行 B、统一安排 c、作好记录 D、签字
13、对未依法取得批准或者验收合格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 )部门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予以取缔,并依法予以处理。(B)
A、有关部门 B、负责行政审批部门 C、负责行政许可部门 D、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14、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 )。 (C)
A、本单位负责人并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B、上级主管部门 C、本单位负责人
D、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15、生产经营单位主管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 )的处分。(D) A、降级、撤职 B、降职、开除 C、撤职、开除 D、降职、撤职 16、危险物品,是指( )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A) A、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 B、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 C、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剧毒物品 D、易燃易爆剧毒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
3
17、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负责。(C) A、主要 B、全部 C、全面 D、协调
18、企业所设置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指( )。(A) A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 B、负责设备管理、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员 C、负责技术、设计工作的人员
D、专门负责环境卫生、职业保护的人员
1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A) A、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B、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允许生产经营
C、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批准后可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D、可以生产经营
20、《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命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命安全的( )。(A)
A、工艺、设备 B、工具 C、原材料 D、设施
21、《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C)
A、安全宣传标语 B、安全宣教挂图 C、安全警示标志 D、安全说明书 22、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 )和管理能力。(C)
4
A、生产经营 B、安全技术 C、安全生产知识 D、专业知识
23、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保证上岗的从业人员都经过( ),否则,生产经营单位要承担法律责任。(C) 24、生产经营单位对新录用的从业人员,要制定详实的教育培训计划,培训经费由( )安排。 (A)
A、生产经营单位 B、从业人员 C、财政部门D、行业主管部门 25、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 )。(A)
A、建议 B、批评 C、检举 D、通报
26、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工伤保险费应由( )由缴纳。(B)
A、从业人员 B、生产经营单位 c、地方财政拨款 D、行业主管部门 2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中存在的( )、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A)
A、危险因素 B、事故隐患 c、设备缺陷 D、环境因素 28、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逃匿的,由( )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A)
A、机关 B、检察机关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 29、《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规定,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 )三种。 (A)
A、民事责任 B、财产责任 C、其他法律责任D、赔偿责任 30、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违法行为的自然人、法人或者行政组织。行政处
5
分的对象则是( )。(A)
A、有关责任人员 B、生产经营单位 c、有关部门 D、监督管理部门
31、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查验收,所需费用( )解决。(B)
A、由接受审查验收的单位赞助 B、由财政拨款 c、由审查、验收的单位自筹 D、由管理者自筹
32、不依法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 )处分。(C)
A、降级 B、降职 c、撤职 D、警告
33、《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强调,当前,我全生产管理坚持的方针是( )。(B)
A、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c、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34、《通知》要求,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格查处( )的“三违”行为。(C) A、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 B、违章生产、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c、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D、违章生产、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
6
35、《通知》要求,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 )“五到位”。(C) A、结果 B、瘟点 c、预案 D、验收
36、《通知》要求,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 )进行一沃安全生产风险分析。(A)
A、每月 B、每半年 C、每年 D、每两年 37、《意见》强调,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事故的原则是( )。(C)
A、督促检查、行政问责、区域联动、加强执法。 B、切实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严格问责的惩治措施。 C、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D、严厉查处事故背后的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和处理结果 38、《意见》指出,大力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重点在于( )。( A ) A、持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强产业引导,加强安全人才和监管队伍建设。
B、对重点行业领域当前必须突出抓好的重点工作,如煤矿瓦斯治理、道路交通领域的长途客运和校车安全、城市地下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等进行重点整治。
C、建立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和长效机制,把安全生产纳入依法规范高效运行的轨道。
D、把加强安全生产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 39、下面哪一种危险源属于第一类危险源?( )( A )
A、有毒物质 B、集聚性人群 C、高速公路上浓雾茫茫 D、压力容器
7
40、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包括定期安全检查、经常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 )和不定期职工代表巡视安全检查。( B )
A、指令性安全检查 B、综合性安全检查 C、防火防爆安全检查 D、预防性安全检查
41、安全检查重要从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 )等方面进行。( C )
A、制度 B、违章 C、事故处理 D、档案
42、应急响应是在故事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 )。( A )
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 B、应急队伍的建设 C、事故损失评估 D、应急预案的演练
43、“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机制、( )。( B ) A、法规 B、法制 C、体系 D、法律
44、制定《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是针对地方主要领导人和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对特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有( )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而制定的。( A )
A、失职、渎职 B、违法 C、滥用职权 D、玩忽职守
45、对未依法取得批准,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负责行政审批的部门或者机构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予以( ),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属于经营单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吊销营业执照。( A )
A、查封、取缔 B、停止营业 C、罚款处理 D、吊销营业执照
8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
1、下面哪些危险源属于第一类危险源?(ABD)
A、有毒物质 B、压力容器 C、高速公路上浓雾茫茫 D、活性化学物质 2、下面哪些危险源属于第二类危险源?(BC)
A、有毒物质 B、集聚性人群 C、高速公路上浓雾茫茫 D、活性化学物质 E、压力容器 3、风险控制的技术性方法有:(ABC) A、排除 B、降低 C、保护 D、管理 4、危险源的控制途径有:(ABC)
A、技术控制 B、人行为控制 C、管理控制 D、环境控制 5、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包括的文件体系是:(ABCD)
A、总预案 B、程序文件 C、说明书 D、记录表 E、法规 6、应急救援行动的优先原则是:(ABC)
A、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 B、防止事故扩展优先 C、保护环境优先 D、防止或 损失优先
7、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ABCD)
A、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B、迅速控制事态,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C、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D、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序 E、处理事故责任人
8、《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
9
下简称《通知》)强调,以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ABC)行业(领域)为重点,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A、交通运输 B、危险化学品 C、冶金 D、民航
9、《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安全生产事关(ABD)。 A、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B、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C、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强产业引导。 D、党和的形象和声誉。
10、《规划》的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ABCD)。 A、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 B、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 C、以规范生产为重要保障 D、以科技进步为重要支撑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一般在90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下超过120日。 (√) 2、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对企业各级领导和各类人员明确地规定了在生产中应负的安全责任。(√)
10
3、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的人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 (×)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的,也可以先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但须后补办手续。(×)
5、《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职责之一。(√)
6、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由班组负责人组织制定。 (×) 7、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8、《通知》规定,企业在年度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 9、《意见》强调,企业用工要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一些特殊岗位的职工需要进过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10、《意见》要求大力开展企业全员安全培训,重点在于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员工安全培训。(√)
二、专业知识
第一章 道路运输企业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
1、客运班车驾驶人员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 )个小时。(A)
11
A、 4 B、6 C、7 D、8
2、申请从事客运经营的驾驶人员,应在( )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C)
A、5 B、 2 C、3 D、6
3、申请零担货运经营,车辆技术状况须达到( )级以上。(B) A、一 B、二 C、三 D、四
4、申请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经营的,应具备( )辆以上经营检测合格的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设备。(C)
A、8 B、6 C、5 D、3
5、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 )应当包括企业蛀牙负责人、运输经营、安全管理、车辆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及分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B) A、分支机构 B、领导机构 C、管理机构 D、领导小组 6、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在道路客运行业( )以上从业经历,掌握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生产相关和法规,经相关部门统一培珈且考核合格,持证上岗。(C)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7、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参加相关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且每年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少于( )学时。(A)
A、24 B、48 C、72 D、96
8、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例会应当有会议记录,会议记录应建档保存,保存期不少于( )年。(C)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12
9、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按照《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按不低于营业收入的( )的比例提取、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A) A、O-5% B、0.7% c、1.O% D、1.2%
10、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为营运车辆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及为旅客投保( )。(B)
A、意外伤害保险 B、承运人责任险 c、乘座险 D、三者险 11、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安全生产的( )。(C)
A、主要责任 B、全部责任 c、全面责任 D、监督责任 12、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组织实施和综合管理及( )的责任;(C) A、主要 B、全部 c、监督 D、全面
13、对三年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违法记分有满分记录的;以及有酒后驾驶、超员20%、超速50%或(p)内有三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驾驶人,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不得聘用其驾驶客运车辆。(D) A、1个月 B、3个月 c、6个胄’ D、12\"~J
14、客运驾驶人岗前理论培训不少于( )学时,实际驾驶操作不少于30学时,并要提前熟悉和了解客运车辆性能和客运线路情况。(A)
15.客运驾驶人应当每月接受不少于( )次,每次不少于l小时的教育培训。(B) A、1 B、2 C、3 D、4
16、客运驾驶人教育与培训考核的有关资料应纳入客运驾驶人教育与培训档案,
13
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 )年。(C) A、1 B、2 C、3 D、4
17、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设立负责车辆技术管理的机构,配备专业( )管理人员了(c)
A、车辆维修 B、车辆管理 c、车辆技术 D、车辆档案
18、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在安排运输任务时应当严格要求客运驾驶人在( )小时内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特殊情况下可延长2小时,但每月延长的总时间不超过36小时)。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每次停车体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C)
A、12小时候 B、36小时候 c、24小时候 D、48小时
19、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配备和完善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设施和设备,定期更新宣传、教育的内容。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应予以记录并建档保存,保存期限应至少为( )年。(C)
A、5年 B、4年 C、3年 D、1年
20、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内部评价机制,每年至少进行( )次安全生产内部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培训、从业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生产安全监督与检查、应急响应与救援、事故处理与统计报告等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适宜性、充分性及有效性。(B)
A、3 B、1 C、2 D、4
21、道路货物运输站(场)(以下简称“货运站”),是指以场地设施为依托,为社会提供( )的具有仓储、保管、配载、信息服务、装卸、理货等功能的综合货运
14
站(场)、零担货运站、集装箱中转站、物流中心等经营场所。(A) A、有偿服务 B、无偿服务 c、运输服务 D、方便快捷 22、县级以上地方( )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货物运输和货运站管理工作。(A)
A、交通主管部门 B、城市交通主管部门 C、交通主管部门 D、建设主管部门
23、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其重型货运车辆、牵引车上安装、使用行驶记录仪,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驾驶人员连续驾驶时间超过( )个小时。(B)
A、5 B、4 C、6 D、2
24、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重点在( )对道路货物运输、货运站经营活动实施监督检查。(B)
A、公路路口 B、货运站、货物集散地 B、C、公路路口、货运站 D、公路收费站
25、《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所称危险货物,是指具有爆炸、( )、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在运输、装卸和储存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和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B)
A、燃烧 B、易燃 C、可燃 D、闪燃 26、罐式专用车辆的罐体应当经( )检验合格。(A) A、质量检验部门 B、生产厂家 c、道路运输管理机构D、交警部门
27、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经所在地设
15
区的市级( )考试合格,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B) A、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B、交通主管部门 c、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D、门
28、禁止使用报废的、擅自改装的、检测不合格的、车辆技术等级达不到( )的和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B)
A、特级 B、一级 c、二级 13、三级
29、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者单位应当聘用具有相应从业资格证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和押运人员、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和押运人员上岗时应当随身携带( )。(C)
A、公路运输通行证 B、道路运输证 C、从业资格证 D、运输经营许可证
30、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在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并作出记录;检查记录应当至少保存( )年。( B ) A、1 B、2 C、六个月 D、三个月
31、运输危险化学品途中需要停车住宿或者遇有无法正常运输的情况时,应当向当地( )报告。( B )
A、交通部门 B、门 C、运管部门 D、环保部门
32、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当地负责危险化学品( )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环境保护、质检部门。( B )
A、工商行政 B、安全监督 C、环保行政 D、治安 33、我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在每年的( )份开展。(B)
16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34、“四不放过”原则是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收到教育不放过。(C)
A、事故 B、行政职业 C、责任人员 D、当事人
35、事故发生应逐级上报,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 )小时。(B) A、1 B、2 C、3 D、4
36、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负责人应当于( )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B)
A、半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3小时
37、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A )
A、30,7 B、20,5 C、15,3 D、10,2
3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条例》规定,( )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A )
A、事故发生单位 B、事故责任人员 C、事故处理人员 D、事故受害者 39、《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对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的事故为( )。(A)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处 D、一般事故 4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条例》规定,( )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