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网络为平台创新教研模式
“网络教研”是一种通过网络开展教研活动的新型教研方式。 根据“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试点工程的规划,甘肃省在未来的5年内将实现区域内所有中小学宽带接入互联网,这为“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目前甘肃省各县区基本都有自己的教育信息网,为利用信息网开创教师研修平台提供了可能。
一、网络教研的优势
⒈不受时间的
传统教研活动需要统一时间,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就突破了这个。教师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这些信息在网络上都是及时呈现的。
2.不受人员数量和空间
传统的学科教研活动,由于空间的,不可能让全部教师参加,教师的参与面不广,其效果往往会打折扣。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学校参与活动,这样参与活动的教师人数会大大增加。
3.信息容量大且更新快
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不仅是倾听者,还是活动共建者。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上传到网络,与同行共享。网络教研让教学资源变得相当丰富,而更新速度更快。
4.方便快捷
速度快是网络一大特点,网络教研能够使教研室或学校所开展的各项研究活动的资料和信息,在第一时间被教师获取,极为方便快捷。
二、利用网络平台创新教研模式
1.以网络为平台,创新备课方式
传统的集体备课是将教师集中起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集体交流研讨,而利用网络进行集体备课,就可以采用“一人主备、多人参与”的方式。2009~2011年,我校与兰州市秦安路小合开展了“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城乡互动教师专业化能力协同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在研究活动中,选定备课内容后,研究组的教师们结合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和新学习的理论知识,按照统一的教学设计模板,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目标、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分析,
选择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两校研究组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到网络平台,其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线研读,参与网上研讨活动,发帖提出修改意见。负责教师将各个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他人的修改意见进行归纳梳理。在个人设计出具体教学活动后,小组成员就教学任务的设置、信息资源的运用、教学管理、过程性评价等方面再次讨论,补充修改,形成较完善的教学方案,作为最终的教学设计。这种共同生成的教学设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合作完成教学设计后,各研究小组推选一人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实施教学,组内成员全面翔实地记录教学过程,填写课堂教学观察表,制作教学录像盘。
教学实施后,教师从以下方面进行自我反思: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成功之处;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技术运用方式;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差距;实际教学活动与教学理念之间的差距;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与预期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等等。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再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设想。
2.以网络为平台,创新“研”的模式
利用网络还可以创新“研”的形式—“同课异构”网络评课活动。一般操作方式是,学校确定“同一”授课内容,平行班教师“设计”教学实施,在“同一”时间内,教师依次晒课,在听评、评课中比较、学习、借鉴先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理念。如 “面积与体积”的同课异构教学,学校采用教师设计,各班分别授课,教研组教师网上在线评议的方式开展。网上评议时,数学组三位骨干教师先发主帖,其余教师围绕三位主评的意见展开讨论,主讲教师可以浏览或发帖参与讨论,最后,主讲教师对帖子中的观点进行整理,汲取其中有益的部分,从而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这种网络环境支撑下的“同课异构”活动,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
3.以网络为平台,名校教师和专家互助教研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会有许多困惑,这些问题或困惑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影响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我校和兰州市秦安路小合组建了名师工作室。教师针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向工作室中的名师请教,及时化解问题与困惑,提高教学研究的层次与水平。同时依托网络还可以通过论坛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专家及名校名师建立联系,邀请名师对自己上课的教学视频进行评议和指导,这样教师足不出户便得到了专家和名校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结束语
网络能给予我们无穷的信息和资源,它能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利用网络可以促使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吴怀军.利用网络开展教研[J].教育,2009(8):47-48.
[2] 伍海云.网络教研的基本模式:以海南省网络教研实践为例[J].新课程:综合版,2012(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