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煮酒论诗意——关于李白的诗与酒

煮酒论诗意——关于李白的诗与酒

来源:九壹网
煮酒论诗意——关于李白的诗与酒

周艳波

【摘 要】酒,随着中国文化的河流一直流淌着,不断地滋润着华夏的土壤,当中国文化发展到最高峰--唐诗,他们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奇异的化学反应.作为唐诗巅峰的李白更是将酒与诗结合的完美无瑕,发挥的淋漓尽致.本文试图从李白借酒抒发其人生忧虑、政治苦闷、人生快意三个层面来浅探李白与酒的不解之缘,让我们领悟到他别具一格的人生滋味.

【期刊名称】《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11)001

【总页数】3页(P94-96)

【关键词】唐诗;酒;李白

【作 者】周艳波

【作者单位】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160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207.22

李白世称“诗仙”、“酒仙”。自言:“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也曾言李白:“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诗增酒趣,酒扬诗魂。在李白的1050首诗文中,涉及到酒的就有170多首,李白诗中出现的酒字有115处,醉字111处,杯字 18处,其他与酒有关的如酩酊、酌、樽、玉液、酣等 78处,总共322处,占其诗歌总数的1/3。随你信手拈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等等。今天在此探讨李白诗中酒和酒中诗的完美结合。

1 借酒抒发时间易逝的人生忧虑

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从一开始就有很深重的忧患意识。从上古神话到汉代古诗19首的诗作,无不体现出这一点。李白作为浪漫主义的大诗人必然受其影响,再加上酒的催化,对时间易逝的人生忧虑必然通过他的诗作反映出来。如《月下独酌》[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花间”是百花齐放的春天,“明月”是晚上,在春天的夜晚,诗人“独”坐在百花齐放的花园里干什么呢?他在“独酌”、在“举杯”,多么优美的意境。可是这优美中又透着一股孤独的凉意,诗人是独酌,无人相伴,他只好邀请明月陪着,再加上影子,正好3人,看似热闹,可是月与影怎能与真正有血有肉的知己相比呢!月“不解”我,影“徒随”我,可是又能怎么办呢?人生苦短,那就“暂伴月将影”吧。一种无奈之情溢于言表。诗人感叹良辰美景的短暂,没醉时我们一起欢乐,醉后醒来已各奔东西。他知道春华易逝,他知道容颜易老,他也知道人生的终点必然是那一方矮矮的坟墓,但仙人就是仙人,他没有痛苦的悲文,反而给了世人一

个华丽的转身——“相期邈云汉!”让我们相约天上人间!

再如《把酒问月》[1]也是一首表现诗人借酒慨叹世事转移、人生短促的名作: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诗题是“把酒问月”,开篇停杯就问:明月啊,明月!你何时挂在了青天?似是对月亮的发问,实际上包含了诗人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仅仅14个字,一位带着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的李白形象便栩栩如生。古往今来,多少人想飞上玉盘长生不老,可是除了传说中的嫦娥恐怕没有人能如愿吧!可是这月虽无法攀升,却永远的与人相随,真可谓“道是无情却有情”。她每夜从东海升起,拂晓又在云海中渐渐隐没,就这样循环着,在玉兔的捣药声中,在嫦娥的孤栖等待中,人间世事轮回、经冬历春,让人不免产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之感。这两句包含了对人世沧桑的深重感慨,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诗人时空一转,“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现在的人看不到古时的月亮,而现在的月却曾经照着古人啊!这千年的国度就是在这明月的默默注视下慢慢向前,而我们个人的微小生命在这亘古如斯的明月下倏忽即逝,实在是可贵的短暂。每个人不过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飞溅的浪花,自然的法则是无法改变和探寻的,我只愿在我对酒当歌时,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让我享受这有限却美好的人生吧!

2 借酒抒发怀才不遇的政治苦闷

李白的仕途比较特别,他没有走科举的道路,而是由天子直接召到朝中做官,可谓平步青云。在未入世之前,李白也是一腔豪气的好儿男,如其《赠崔侍御》:“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的豪气。然而,他的仕途是失败的。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三月,李白被赐金放还,名作《行路难》便是作于此时[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即使是仙人李白,也逃不过俗世的命运,李白表面上放荡不羁,鄙弃世俗,访仙求道,然则这所有却都是为了积极入世而穿的外衣。李白曾这样表白自己的政治理想:“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宇大定,海县清一。”[2]可以想见,有着八斗的才学,有着那么宏伟的政治抱负,却在入世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被赐金放还,这对本就性格桀骜的李白来说是何其重大的打击。此时,酒,这位老友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又是借酒浇愁吗?这一次却恰恰相反,用“金樽”盛酒,用“玉盘”盛馐。诗人却“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他拿起了酒杯又放下,举起了筷子又撂下。诗人用酒的难以下咽来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极度苦闷,更能体现出诗人的痛苦心境。在四顾徘徊中他忽然想到历史上两位开始不顺后建功立业的人物:一是90岁在溪边钓鱼的吕尚,终遇文王;二是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的伊尹,终受汤用。想到了他们,诗受鼓舞。但想到现实,诗人毕竟现在是被变相撵出了京城啊,是正处于仕途的低谷期啊!“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仕途艰难啊,仕途艰难!这么坎坷的人生路,我的前途到底在哪里呢?此时诗人的心在纠结,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反复煎熬。诗人的秉性决定了他岂是唉声叹气之辈,长剑一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知道尽管前路困难重重,但是他有乘风破浪的勇气和决心,相信自己终有大有作为的一天!

出离京城后,带着失意的心情,一路走来,自然也写下了不少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将进酒》,题目便带有酒字,短短一篇乐府诗,12句中就提到了8个与酒有关的物品:金樽、杯、酒、醉、饮者、斗酒、沽取、美酒。可见,诗仙亦酒仙,真是名副其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光的流逝就如那滔滔的黄河之水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而苦短的人生就像这水,瞬间苍老流逝,而我们在这短暂又渺小的生命中该如何度过呢?喝酒吧,唯有金樽美酒才能不辜负我们这短暂的一生。诗作从表面上是在感叹人生易老,实则是在借酒浇愁,感叹自己政治抱负无法施展的苦闷。同时又能以豪迈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自信和不羁,这便是李白的诗性酒性,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3 借酒抒发得遇知己的人生快意

李白是一个重视友谊的人,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写友情的,虽然不是每一篇都有酒,但却不可能没有酒。在李白的友人中,最受世人传诵的怕是要属李白与杜甫的友谊了。《梦李白》让世人都知道杜甫对李白的情谊,而李白何尝没写过这样的诗作呢,现在公认的是两首:一是《沙丘城下寄杜甫》,另一首就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这里且看第二首[2]: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作开篇即以醉字开头,意思是:曲阜这里的亭台楼阁都被我们游览遍了,没几日就要分别了,那就一醉方休吧!接着又写道:“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石门是曲阜东北的一座山峦名,这里表面上的意思好像是说在石门这个地方何时才能再与你把酒言欢呢?其实并非一定要在石门这里,诗人只是表达此次与杜甫同游的欢乐,说明两人智趣相投,在一起游玩非常开心,以此表现出对下次相逢的热烈企盼以及对即将分别的不舍。第三联描写了他们分别

时的景色:秋季清澄的泗水之滨,苍绿的徂徕山旁,真是景美情美,情景交融。在这样的美景之下,两位友人依依惜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我们各自离去后就好比随风的飞蓬,身世飘零……(哎,不说了)千言万语尽在酒中,喝干这杯中的酒吧!全诗以酒开头,以酒结尾,话语、情谊尽在酒中。这里,酒不再只是诗中的只言片语,而化作一种情感的液体,将两位诗人的友谊溶解其中。读完全诗,我们仿佛也喝了一杯醇美的佳酿,口有余香!

除了这首名作,李白还有很多借酒写友情的诗歌,如《金陵酒肆留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叙旧赠江阳宰陆调》等等。

4 结束语

诗人正是在酒的保护下吐出真言,我们才能看到那么多掷地有声的佳句;诗人正是在酒的催动下产生灵感,我们才能看到那么多妙笔生花的文字;诗人正是在酒的陶醉中抒发胸臆,我们才能看到他们真挚的情感。而这所有对中国文学产生的影响,从内容到风格都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衡塘退士.唐诗三百首[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2]王 琦.李太白全集[M].上海:中华书局,1977.

[3]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