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南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湖南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湖南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祖鹏 邓梅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年第11期

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拥有文化底蕴和内涵的旅游才有生命力。湖南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湘楚文化为湖南文化旅游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在正确理解文化旅游含义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湖南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探析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湖南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文化旅游;湖南;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文化旅游是旅游者切身体验和了解异质文化的行为,强调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体验。学者们倾向于文化旅游是相对于自然观光、疗养、度假等而言的一种旅游类型。[1] 湘楚文化博大精深,湖南理应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是湖南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文化旅游就是一种很好的诠释湖湘文化的传载方式。

一.湖南文化旅游资源历史悠久,品精质优

湖南自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栖居,湘楚文化古朴深厚。湖南文化旅游资源特色突出,知名度高。中国时代最早的、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澧县的城头山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的传说时代中华始祖炎帝和舜帝的陵墓;中国十大名陵之一的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国古代文书的第五次大发现——长沙吴简;明末农民领袖闯王李自成的归隐之地石门夹山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名闻天下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号称“江南第一村”和“中国第一古屋”的张谷英村;源远流长的龙舟文化;独树一帜的湘菜;千年之前就已打开国际市场的长沙窑釉下彩瓷;领袖、刘少奇故居等一大批文化旅游资源驰名中外。[2]这些旅游资源品质优良,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巨大的吸引力,是湖南旅游业打开国际、国内市场的王牌。 二.湖南文化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好、资源的组合理想

湖南文化旅游资源不仅特色明显,知名度高,而且区位条件良好,资源组合理想。湖南毗邻黄鹤楼,井冈山、庐山,桂林等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有利于发展过境旅游,也有利于旅游热点间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湖南诸多人文旅游资源与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的组合较理想。比如,郴州的苏仙岭与东江两个景区,是将宗教旅游与自然风光旅游组合在了一起;岳阳的岳阳楼和君山将人文旅游与自然风光组合在了一起;武陵源风景区将森林风光与民族文化组合在了一起。[3]这些理想的组合有利于各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互相促进,互相利用,从而达到省钱省力、降低旅游产品开发经营成本的目的,也有利于发挥旅游产品的群体效应、增强拓展旅游市场的力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湖南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湖南旅游资源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突出表现为名山、名城、名人的特点,发展潜力巨大。湖南文化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众多湖湘文化的遗址得到保护和重修,其文化内涵得到挖掘。兴建了一些集中体现湖湘文化特色的新景点。贾谊故居作为湖湘文化源头的见证,得到了重修。岳麓书院作为湖湘文化的中心,在80年代大规模的修复,成了全国现存书院中保存最好的一座,修复后成了长沙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门票收入解决了维护经费的问题。现正筹建中国书院博物馆,使岳麓书院不仅成为湖湘文化的中心,还要成为中国书院文化的中心。曾国藩、左宗棠是湖湘文化中兴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墓地在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现在发展文化旅游均得到了重修。韶山是故居所在地,是湖湘文化的另一个圣地。滴水洞、纪念园、诗词碑林、烈士陵园、韶峰景区、铜像广场相继开发和兴建,韶山已经由一个单纯的政治参观景点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旅游城市。湖南文化旅游的发展虽然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湖南的文化旅游开发还只是浅层次的,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层次偏低,与湖南文化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地位极不相称。像南岳这样融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于一身的景点太少。比如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东北部的潇水两岸广泛流行的女书是世界上珍贵的文化遗产,但其生存处境艰难。享有“丹霞之魂,国之瑰宝”、“桂林山水甲天下,莨山风景赛桂林”之美誉的新宁虽然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非常薄弱。高层次开发人才的缺乏是湖南文化旅游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湖南西呼重庆,南邻桂林,东连井冈山,北接武汉,却难以截留客源,均因湖南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旅游产品缺少特色,缺乏文化内涵。 四.湖南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一)明确发展思路,确立湖南文化旅游形象主题

每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旅游产品,都需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主题明确是开发的前提,只有主题明确才能明确开发目标,才不会导致低水平开发而造成投资和资源浪费。主题典型集中,有利于分层次、多视角的进行展示和设计,使其内涵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选准主题、表达主题、对文化旅游产品建设至关重要。开发过程中应选择个性主题,不能人云亦云,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湖南省旅游局推出的4条精品旅游线路是:长沙——张家界——猛洞河名山风情游;长沙——屈子祠——岳阳楚湘文化游;长沙——韶山——花明楼名城名人故里游;长沙——南岳——郴州宗教文化与湖南风光游。[4]这四条旅游线路以文化旅游为主,主题鲜明,形象清晰,明确了发展思路。同时在对具体旅游景点的建设过程中还要注重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第一层次,应优先开发长沙、武陵源、南岳衡山、岳阳楼、洞庭湖等国家级文化旅游资源,为发展国际旅游奠定基础;第二层次,大力开发省区级文化旅游资源,拓宽国内旅游业市场、以增强吸引力;第三层次,逐步对地市及以下级别的旅游资源进行非产业界开发,并将其纳入城乡建设范围以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湖南传统文化及其生存环境,随着工业社会的进程遭受破坏,文化资源的遗存减少,传统手工艺品正在消失。生存于民间的手工艺诸如湘竹编织、土家织锦、制陶、菊花石雕等,以及传统生活用品、生活工具、交通运输工具等正遭受着自然的破坏和人为的丢弃,这些文化资产转化为旅游纪念品有着光大大的市场前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内涵,提升文化旅游档次,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旅游界,重视文化底蕴和文化含量逐渐成为共识。各地的文化旅游都在争打特色牌,云南省提出建立民族文化大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艺术事业,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旅游者。北京每天上演晚宴剧——“大中华”,通过中国传统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杂技、曲艺、服饰等艺术形式,来展现中华上下五千年,纵横多民族的文化艺术和历史的发展。湖南文化旅游的开发建设应突出地方特色,突显个性,以增加吸引力,湘中旅游区要突出历史名城的特点,修复古迹名胜;湘北旅游区要突出“水”(洞庭湖)和“古”(岳阳楼)的特色,开发名胜古迹,名人故居等;湘西地区以武陵源为中心,以大自然的原始风貌为主要特色,并突出少数民族风情与传统文化;湘南旅游区要突出道教名山和山水风光的特色,重点开发道教遗址、奇特地貌,古瓷都(醴陵市)等具有吸引力的游览胜地。

(三)增强文化旅游的参与性,营造文化旅游氛围

崇尚参与和亲身体验是现代旅游重要特征。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去调动旅游者亲身体验和参与。可以让旅游者参与一些人文的民俗活动,参与有代表性的手工艺的制作(如湘绣、土家织锦等工艺)和艺术审美活动,这样既提高了游客的兴致,同时对传统的手工艺文化进行了延续和发展。设计开发融入湖湘特色的旅游产品,如以湘绣、织锦为主题的服装、各民族的手工艺品等。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开发,应该坚持用传统工艺生产,力求在品种和题材表现上,不断翻新;对现代纪念品的开发,则应在本土性、传统性文化的基础上,更注重时尚、小巧、精致、奇特的特点;对土特产品的开发,注重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品质与包装。[5]在选择销售点上,采取设立文化品牌专卖店的形式来进行,应采用无柜销售,通过灯光、展柜、文字引言、让作品的内涵和附加值表达出来,把旅游商品的购物过程变成一个精神享受过程。旅游部门还应加强与学术界专业旅游规划人士的对话交流,这样旅游商品行销人员可以加深对旅游商品文化的理解、把握与消化,有助于向旅游者阐释其文化内涵。除此之外,还应提高文化旅游中的科技含量。加强高科技手段在产品宣传和行销方面的应用,给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给游客带来方便,同时也可以使文化旅游中的旅游文化更好的表达,并被旅游者理解和接受。在选择宣传方式上,可以充分利用每年在湖南举办的“金鹰电视艺术节”、湖南卫视在岳麓书院开设的“千年论坛”等主题活动来宣传湖湘文化,以营造文化旅游氛围。 (四)实施人才战略,加大对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文化旅游业的经营管理者都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较高文化素养,才能正面引导、科学管理;再次,要想将历史文化传播给旅游者,让游客们耳目一新,甚至产生思古幽情,仍需要有高素质的导游解说者。湖南缺乏的不是文化旅游资源,而是高层次的文化旅游人才。文化旅游规划者与经营管理者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远远不能满足文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来,湖南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就整体来说,水平较低,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需求。因而,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是培育发展湖南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实施文化旅游人才工程建设,一是大力培养文化旅游人才,二加大引进文化旅游人才力度。 五. 结语

湖南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开发与保护并重,充分挖掘湖湘文化内涵,实施人才战略、品牌战略才能促进湖南文化旅游业的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芳.黔桂湘侗文化区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1999(2):133-138.

[2] 向小辉,李晓丹,周杰.湖湘文化对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J].产业经济.2006,(5):38-40

[3] 游碧竹.全力提升湖南旅游文化品位[J].湖南社会科学.2003,(3): 129-130

[4] 刘冰清,陈国生.论湖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经济地理.2006,(5):534-536 [5] 何智能.试论湖湘文化与湖南旅游之关系[J].经济地理.2006,(5):534-536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湖南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BZZ99)资助。

作者简介:祖鹏(1979—),男,汉族,硕士,湖南长沙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旅游企业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