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摘要: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决定着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本文先分别介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类型及其对应的操作要点,再通过做好基坑前期开挖控制、规范开展降排水施工、合理选择支护施工技术和做好深基坑支护施工监测等四方面论述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综合控制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建筑施工
引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速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这对建筑行业来说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建筑基础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就必须做好。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施工的目的就是借助支挡结构保证地下及基础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所以相关施工人员要做到明确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确保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能够安全开展。
一、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介绍 (一)土层锚杆施工技术
土层锚杆技术主要是指利用锚杆的一端与挡土桩或挡土墙相连,另一端与土层连接固定,借以维持构筑物与其所支护的土层的稳定性。在利用土层锚杆施工技术完成作业的过程之初,应该先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打孔的位置及孔与孔之间的距离,形成科学可行的执行方案,确保方案无误差后就可以开始执行施工流程了。首先要基于现场情况对需要插入锚杆的地点进行测量,测量出相关数值后根据测量结果确认锚杆插入点的定位。施工人员要严格遵照施工标准,尽量缩小测量误差。位置确定工作完成后,可以请经验丰富专业性较强的安全质检管理人员对测量结果进行再次检验,避免倾角、标高以及位置等关键因素出现误差。完成定位作业后就可以进行钻孔作业的实施。钻头会因为在钻入过程中遇到密度较大的物体而受到阻碍,这样不仅会耽误施工的正常进度,还会对钻头造成损害。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遇到这种情况时施工人员应该马上停止当前工作,切忌强行钻进,然后对钻孔内部进行检查,确定阻碍钻头前进的原因,再根
据实际情况采取更换钻头或改变钻孔方式等手段解决该问题。要想使锚杆扎得稳,就要做好灌浆工作,在进行灌浆准备的过程中要合理分配灌浆原料的比例,在正式开始灌浆之前,还要对调配好的浆液进行检查,清理出其中的杂质,以免对后续工作产生影响。
(二)土钉支护施工技术
土钉支护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边坡加固的稳定性,其主要施工原理就是借助机械钻孔,再在孔内放置钢筋、注浆,在坡面安装钢筋网,喷射厚80到100mm的混凝土,使土体、钢筋与喷射混凝土面板结合,成为深基坑,以此提高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施工者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控制拉力及弯矩之间的协调性。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实施土钉抗拔实验,以确认其承载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在检测的同时要不断地加强对注浆体积的控制,这种检测一般会交由第三方进行,以示客观公正。其次要根据钻机的长度确定土钉支护的深度,可以在其上明显处标记数值以方便后续工作的完成。最后,在土钉支护期间,要按照深基坑支护设计要求选取外加剂。在外加剂的调配过程中应注意平衡水泥与砂浆材料及水灰之间的占比,在补浆阶段要利用重力进行实施,以免影响施工建筑结构的整体性。
(三)重力式支护施工技术
重力式支护结构是指利用结构本身的重力来维持在侧压力作用下的自身稳定,也是在重力式挡土墙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创新形成的重力式支护结构。利用这种技术建成的重力式挡墙可以极大程度地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质量。这种技术的施工重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增加挡墙的密度,因为这种技术主要靠重力支撑,而其密度越大,能够产生的重力就越大,其受力性能也就越强。截至目前可以用来对墙体进行检验的方式有两种,为核子密度仪法与灌砂法。前者便于操作,可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对操作者的身体造成巨大伤害,这是因为利用前一种手段对墙体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放射性物质,操作失误就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且利用核子密度仪进行检测还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利用灌砂法对重力式支护施工成果进行检测的结果误差较小,对检测者的技术要求也偏低,又因其很难受外界因素所影响,所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二、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综合控制要点 (一)做好基坑前期开挖控制
深基坑施工的开挖量通常较大,但不能因为开挖量大就缺乏对精准度的关注,在施工过程中,要想合理控制开挖精度,可以利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在大面积的挖掘中可以利用挖掘机,在需要细化精度的施工处要以人工挖掘辅助。在施工过程中应遵循“分段分层、自上而下”的施工原则,采用随挖随护的施工方法,而具体的开挖方式与支护手段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等因素来决定。在开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包括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弃土的处理、渗水情况的应对、塌陷事故的处理等多个因素。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挖出的土方进行及时处理,以免废土堆积在工作面上造成施工现场基坑坍塌。开挖前要对地下管道等因素进行提前调查,避免在挖掘过程中不慎造成管道破坏,在挖掘过程中若遇到地下的异物或管道等阻碍要及时停止挖掘。请工程负责管理人员与专业人士查看商讨后才能开始施工。开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误差的产生,在接近设计深度时,应改用人工挖掘对坑底进行细化。
(二)规范开展降排水施工
在施工开始后,无论是由于天气原因出现降水,还是由于地下水位的上涨造成渗水,这些都会为深基坑施工带来安全隐患。部分地区正值雨季,降雨量较大,又或者该地土壤地下水含量较高,这就会造成导致坑底渗水、积水严重。土壤经由浸泡渐渐变得结构松散,造成基坑失去其原有稳定性,这不仅会阻碍施工的顺利进行,还容易对施工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损害。所以在基坑支护施工之前应结合地下水位探测与土壤条件及施工地在工期内的天气状况制定降水、排水、防水的应急预案。要求预案以堵为主,以排为辅,尽量避免基坑积水,要在最快时间内将水清理出基坑。例如设置排水夹心墙或者在基坑内修建排水井,又或者利用水泵,都可以达到迅速排水的效果。
(三)合理选择支护施工技术
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技术手段不胜枚举,各种手段都具备各自的优势与缺陷。随着我国建筑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许多支护技术也在进行着改进与升级,与此同
时其施工方式日渐简单,施工效果也日渐良好。所以为了充分保证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完成效果,工作人员不仅要在施工前对施工区域的土壤性质、土层状况、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进行调查与研究,还要结合该施工内容的实际状况与要求,权衡各种支护施工技术的适用性、经济性和安全程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可行的施工计划,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支护施工技术的适配性与工程完成的总体质量。
(四)做好深基坑支护施工监测
根据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要求,在常规工作开始前,首先要排除一切影响施工正常进行与施工人员安全的不利因素。所以就要做好深基坑支护施工监测工作。在基坑开挖前,应科学合理地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出预测,并积极制定监测方案,确定监测范围、方式、对象、频率与指标预警值等。借助监测结果对施工过程进行及时调整,这样不仅能保证工程质量,还能确保施工的顺利推进,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结束语:在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在开展深基坑支护施工时不仅要做到利用合理标准的建筑施工技术,还要借助严格的监督管理来达到确保建筑质量、安全控制目标的目的。而且还要结合施工现场环境、土壤形状等因素综合考虑。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任国斌.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10):92-94.
[2]任庆伟.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控制[J].散装水泥,2022(02):81-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