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6期(第14卷第6期) 2016年12月25日出版 锯 全笈 露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广西地方 同 校的发展路径研究 -__ -__一 Ej 蝴匕 靖 【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大基础性战略。地方高校的科技 创新与区域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是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力量源泉。地方高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 仅是学校自身优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文章重点分析了广西高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所存在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 上提出了相关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创新驱动;地方高校;高校改革;广西 【作者简介】姚靖,玉林师范学院学院讲师,广西 玉林537000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6)06—0089—04 动发展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的重大 机遇和挑战,党的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 不仅能使高校成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 推动力量.而且也是实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 选择。 展战略。高校作为国家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 力量.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的推动 作用。地方高校是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结合的重要 (一)有利于推动广西地方高校的创新发展 智力资源和创新力量。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亦担 负着重大的责任,它的创新发展事关地方经济建设 和社会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因此,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依靠科技创新推 动产业转型升级。广西的区域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 常态,在新的增长缺乏动力、经济下行明显、区域产 地方高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是学校自身 优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 要环节 业结构亟待升级的形势下,2016年9月22日,自 治区、召开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出台 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广西科技 创新“十三五”规划》《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广西地方 展实施方案》等系列配套文件,为广西走出一条具 有广西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为应 高校发展的意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当前我国推动经济 社会转型升级的重大基础性战略。2015年 颁布实施的《关于深化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要坚持需求 导向、坚持全面创新,这为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地方高校作为国家创新驱 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高等教育创新驱动的要求,区 域产业结构升级成为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 型本科的内在动力。因此,广西地方本科院校如何 契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及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机 遇,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进创新机制的升 级,将关系到广西高校自身的优化发展,同时也为 广西正在面临转型的应用型高校指明了发展路径 [基金项目】玉林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o16xJJGZCO7) 89 (二)有利于引导广西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 培养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地将科技创新摆在国 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表明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要 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 源驱动。这一发展模式的转变首先带来了对创新型 人才的需求…。随着广西地方院校数量的不断增加, 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高校办学定位模糊、人才培养 模式与社会脱节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构性 矛盾突出等问题,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因此,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高校教育提出的新 需求,迫切需要广西地方高校以综合改革为契机.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产业升级输出一批 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使其成为产业升级的攻坚 力量。 (三)有利于促进广西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与 区域发展结合 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在基础研究和 前沿技术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提升国家原始创新 能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21。地方高 校的科技创新与区域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是区域 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目前,广西地方高 校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但是缺乏原创性成果:在专 利申请及授权数量方面快速增长,但科技成果转化 率长期偏低。因此,广西地方高校如何在推进源头 创新、原始创新过程中。积极发掘地方重大基础研 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可能性,将科技成果变 成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将是地方高校服务创新 驱动发展的关键。 二、广西地方高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的制约因素分析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广西地方本科高 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地方高 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指以高校中从事知识创新、 技术研发的教研人员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 和服务重点,通过整合高校、企业、等各方资 源,发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 大功能的集聚优势,大力推进科教结合,产学研合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以加快转变区域经 济发展方式为目标,通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助推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式发展方式[31。综上界定, 地方高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组成创新体系的资金、人才、机制等诸多要素 90 的统筹与协同。因此,分析广西高校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中的制约因素尤为关键。 (一)广西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偏低,科技创新基 础整体薄弱 近年来。广西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在全国高校的 综合实力排行中没有得到实质的提升,广西目前没 有985高校,也没有中科院直属科研单位,仅有广 西大学一所211高校:至今没有一所高校的实力排 名进入全国高校100强,也没有一个学科能进入学 科排名前20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全国平均水 平低8个百分点,由广西高校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 极少能进入上海、深圳的证券市场,服务地方经济 发展的能力仍比较低141。 广西的区域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 阶段,要得到长足发展,提高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 的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攻关能力是关键。但是,同 许多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本科高校一样,广西高校也 面临着创新资源匮乏、创新产出质量不高、创新环 境仍待优化等困境。目前,广西高校科技创新基础 整体薄弱。广西本科院校不多,其中近几年才升本 的院校占到三分之一,除了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 学等几所高校致力于“研究型”大学建设外,绝大部 分高校从建校始就定位于“教学型”大学.基础学科 研究较弱。应用学科建设起步较晚。技术研发能力 弱,这导致广西的大多数企业缺乏与广西高校开展 科研合作的积极性。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不够。缺乏系统的 创业教育模式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广 西各高校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人才培养的数量取 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却存在极大差 距。2013年,广西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 为16%,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R&D投入占GDP 比重仅为0.75%,远低于全国2.08%的水平。人才 培养模式落后成为了输送面向广西产业升级急需 人才的瓶颈。据2015年12月召开的广西地方本科 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总结交流会获得的信息来 看,广西转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受制于传统教学模 式,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专业设置趋同,人才培 养与社会、行业脱节,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构性 矛盾突出的问题明显。以广西北部湾地区为例, 2015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总量达到168 万人,尤其是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加工、铝加 工、海洋产业、高新技术、物流和现代服务等九大支 柱产业面临着巨大的人才需求,但现有的人才储备 却严重不足。 拥有大量整体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是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关键因素。只有具备成规 模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才能形成集聚优势, 产生知识溢出效应,转变成巨大的创造力。实践证 明,高等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 重要途径。近年来广西高校也一直把创新创业教育 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挑战杯”创业大赛 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活动都得到了各高校 的重视和积极响应。但是,目前创业教育在我国高 等学校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多高校在发展创 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上存在偏差,从诸多高校实施创 业教育的实践过程看.教育形式大多以课堂讲授为 主.以实习实践活动、创业讲座、创业竞赛等第二课 堂活动为辅,倾向于创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创业 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发展,没有形成系统的创业教 育模式。这体现在大学生创业实践或者在各种大学 生创业设计大赛中的项目往往缺乏专业知识支撑. 专业技术含量不足,没有形成对学生专业创新意识 和创业实践的引导,也没有上升到人才培养目标的 高度。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国家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的初衷。 (三)科研机制不健全,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以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等为代表的科技成果是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备要素。科技成果的产 出、转化,不仅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还需要相应的 运行管理机制、反馈激励机制作为条件保障[51。目 前,广西高校科研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以 下方面: 1.广西高校科研管理落后。由于受传统计 划经济的影响。教育行政化色彩浓厚,现行的 科研管理还基本上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行政性 管理机构,高校受制于地方的现象较为明显。 在高校科研项目的申请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等方 面.地方对高校的干预过多,尤其是对本地区 重大科技项目的垄断,使得高校缺乏科研的自主权 和灵活性 2.广西高校科研运行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 为:一是高校科技成果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高 校内部科技成果评价主要以论文的数量、期刊级 别、专利的数量、获奖级别等来衡量高校的综合实 力和教师的科研业绩,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经济贡 献度等缺乏有效的具体考核措施。这种评价机制使 科研人员片面追求成果数量,而不会关心科技成果 是否有技术含量、市场潜力、推广价值以及是否适 宜转化。二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顺畅。广西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缺乏公共服务平台.目前仅有为数不 多的高校设立校内技术成果转移中心.大多高校只 是单一设置科研管理处,职能比较模糊。 3.广西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广西各高 校近年来逐步建设和完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服务 地方创新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目前广西 各大高校的科技创新平台偏重于硬件的建设,忽视 了平台机制和管理制度的建设,在全区层面的整体 规划上有所缺乏。这导致广西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建 设流于形式,尚未形成真正有效的整合联动机制和 运转顺畅的资源整合共享平台,缺少长期、全面、深 度的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广西地方高校 的发展路径 在广西的创新驱动发展中,广西地方高校应主 动融人国家的创新体系。主动承担起建设地方经济 和发展地方特色科技产业的重任。综上对广西高校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分析中可以看 到,提高广西地方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 力和水平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议题。因此,广 西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区域特色,进行一 体化的设计和改革,科学确立服务创新驱动的发展 路径。 (一)全面落实高校的综合改革。夯实科技创新 驱动的人才基础 在高等教育领域,创新改革是推动经济转 型升级、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贡献教育力量的必要 举措。2o15年广西区教育厅确定广西大学、广西师 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和玉林师范学院为全区4所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其中,玉林师范学院 成为广西唯一的应用性大学改革试点的新建本科 院校。因此,为了提高广西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高 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紧密结合高校内部的 综合改革、完善内部治理、提高教育质量等当前重 大任务展开。同时,以此为牵引,深化内部学术治理 和人事制度改革,使高校真正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 有机组成部分。 大量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得以实施的关键因素.广西高校必须根据时代 发展需要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把创业教育作为培养 创新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来加以建设。首先,合理 定位,改革课程设置。按照出台的《关于地 91 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进行分类改革, 区分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路径。尤 其是对正在转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重新定位, 引导其重点培养面向产业升级急需的人才:专业设 置围绕高校定位进行改革.进行市场和行业调研, 避免高校专业趋同化。其次,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 教育相融合,完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多 种方式将创业教育的理念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 终。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创业教育的扎 实开展。 (二)建立完善的协同创新模式。凝聚创新资源 党的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 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更加注重协同创 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 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61。因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 施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协同力量的聚合效应。 广西作为欠发达地区,办学条件有限,科技创新基 础整体薄弱,广西高校可根据自身发展要求、办学 规律、自身面临的发展瓶颈以及区域可供利用的社 会资源,建立完善的协同创新模式,凝聚各方创新 资源,以提高自身的原始创新驱动力和竞争力。(1) 注重广西高校在创新驱动中的载体作用。广西高校 需要从实际出发,以基础研究为牵引,提高高校原 始创新能力;以协同创新为纽带,加强服务企业的 技术创新;以深化改革为保障,促进科技成果资本 化。(2)加强广西地方在创新驱动中的宏观管 理职能。应从制度上发挥广西地方在协同创新 中的主导作用,引导高校、企业和三方建立良 性互动关系,平衡各方利益,为协同创新营造适宜 的环境。(3)发挥广西地方企业在创新驱动中 的主体作用。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要发挥 广西企业对地方高校进行资金以及教学科研条件 等方面的反哺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从而形成 双向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三)健全科研机制,构建多层次的科技创 新平台 广西高校要促进研发能力对接产业需求,推动 科技成果转化,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源头支 持,破除科研机制障碍是关键。同时,广西高校 要成为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中坚力量,真正发挥为地 方经济服务的作用,就必须强化现有优势,整合科 研力量.因地制宜地构建多层次的高校科技创新 平台。 1.深化广西高校科研管理改革,改革高校 科研评价体系。一是加快推进广西高校的科研管理 92 机制改革,赋予承担学校开展重大科学研究更大的 自主权,调动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改 进科研评价与考核制度。建立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 的科研评价体系,增加科技成果转化考核的权重, 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关注科研成果的 可推广性,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三是建立健全科 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广西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 革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理顺激励、收益和 知识产权等机制。 2.构建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一是构建广西 区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良好的、科技资源、融资 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集成高校、、企业、科研 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的管理、信息和技术资源优势, 积极协调平台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建设广西高 校科技创新的投融资平台。为缓解广西科技创新经 费紧张的局面,可通过性金融的导向作用。吸 引商业银行和民间资本投入,逐步建立、完善多层 次的资本市场。 3.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广西 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推动作用,完善科技成果 转化的体系,保障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有序。二 是完善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推动重大关键技术引 领行业市场发展,建立成果有偿转让机制:完善成 果转化风险投资机制,促进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 化。 是构建完善的广西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不断优化知识产权服务,引领知识产权文化.进而 使高校知识产权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 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视角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 考[JJ_教育研究,2015(1). I2】朱恬恬,艾洪山.高校教育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 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6(9). 【3】刘克勤地方普通高校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探析【J】.教 育发展研究.2014(7). 『41黄初升.增强广西高校综合实力大力提升服务地方经济 能力IN】.广西政协报,2015-07—24. 【5】王晓锋.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N】.新华 日报.2015—04一O8. 『61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EB/OL].http://www.wenming.cn/specials/zxdj/xuexshibad/ quanwe/201212/t20121218988500.shtml,2012—12—18. 【编辑责任: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