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现代战争的指导意义

来源:九壹网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现代战争的指导意义

内容摘要:概括叙述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内容以及它的形成、建立和后期的丰富发展,并通过的毛泽东思想的透析分析对现代战争的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发展 联系 现代战争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至此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同时也奠定毛泽东军事思想基础的时期。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崭新的革命道路。从秋收起义到1929年底毛泽东先后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走什么路、如何建军、如何作战等三个根本问题。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初步形成。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到1945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论述、报告以及在斗争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指导原则,全面地、系统地、深入地阐述了关于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关于建设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的理论原则,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军事思想理论体系。至此,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科学体系已经建立起

1

来了。抗战胜利后,经历了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了全面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列宁在俄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且发展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但是中国与俄国的实际情况完全不同。中国在经历了殖民战争以后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且中国的主体为农民,所以沿着俄国采取从城市中心突破的道路是行不通的,此时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造性的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了中国的武装斗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长期革命战争的实践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毛泽东在长期亲身参加和领导战争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实践经验并使之上升为理论,同时又反过来用所总结的经验和理论指导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如此循环往复,逐步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毛泽东兼革命家、军事家、理论家、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和诗人于一身,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革命活动中,总结撰写了大批的军事著作,对我党的军事理论作了最集中、最深刻的概括。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创造性地引入军事领域,系统地阐明了战争指导者认识战争运动的辩证过程,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军事辩证法。在现代战争中,战争的形式越来越向高科技的方向转变。真正兵戎相见的战场局面已经在逐渐消失。所以认识战争运动的过程是极其重要的。

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建军学说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一整套无产阶级政党以军队的统治、思想和组织为核心的建军原则,系统地解决了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军队的问题。军队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战争虽然越来越注重高科技的应用,但是军队依旧是必不可少的。

2

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提出了人民战争的伟大战略思想,系统地总结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它不仅正确地反映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还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在当代战略战术依然重要。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在今天依旧如此,现在作战要对斗争的形式有了解,才能制定合理的作战计划,从而取得战争的主动权,赢得战争的胜利。毛泽东思想还提出要坚决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其实质是在革命战争中实现彻底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坚决依靠人民,充分动员人民,把人民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人民战争。革命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现在战争应该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参加,一定能取得最后胜利。

毛泽东思想也阐述了战争观和方法论。就无产阶级的战争观,毛泽东精辟地概括了战争的根源、实质和形式,科学完整地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准确地说明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指出了人与武器的关系,阐明了战争的目的。这对现在战争有着极大的借鉴与实际意义,对现在战争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增强了现在的国防力量,提升了国际地位,使中国走上了世界强国之列。同时毛泽东思想也阐明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要解决如何认识和运用战争规律,正确指导战争,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首先提出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还要认识和掌握战争规律的基本方法,尊重战争的客观规律。这也是对现在军事家、政治家的考验,要求他们有足够的经验与能力去分析现在战争的规律。制定严密的作战方法与计划,发挥主观能动性,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取得战争的胜利。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创造了高超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艺术。古今中外的战争各不相同,但战争指导艺

3

术的高低具有可比性。一般说来,在力量上拥有一定优势,或势均力敌的条件下赢得的胜利,虽然也来之不易;但战争艺术的最高荣誉,从来属于那些以弱胜强的统帅。近几十年来,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国际上广为传播,毛泽东军事著作成为不少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军政要人的案头读物,被许多国家列为军事院校的研修课程,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世界地位。

(二)所揭示的军事规律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在毛泽东以前,中外众多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在探索军事规律上作出过各自的贡献。但是,在世界军事史上,还难以找到第二个像毛泽东那样对军事领域的种种问题既进行过长期而广泛的实践探索,又亲自从事勤奋而深入理论研究的人物。从国内革命战争的指导原则到国际反侵略战争的指导原则,从建军路线到作战方略,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从游击战到运动战和阵地战,从小规模的战斗到指挥百万大军的战略战役运筹,从持久胜敌的全面战争到速战速决的边界自卫还击作战,从“小米加步枪”条件下的建军、作战到建设国防现代化,从如何赢得战争到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这里面既包括了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发展的特殊规律问题,又包含军事领域的大量一般规律问题;既广泛涉及到军事科学的应用理论,又深刻地触及到军事科学的基础理论,可以说覆盖了军事理论的各个重要层次和各个基本方面。所有这些,毛泽东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武装斗争的直接经验和前人进行战争的间接经验,作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和精辟的理论概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不能不是一座内容博大精深、结构系统完整的军事理论大厦。毛泽东对军事规律的理论揭示,就其丰富性、系统性和真理性而言,都达到了前人未能达到的程度。

(三)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具根本意义的,是它的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包括研究、解决战争和军事问题,无不受一定认识论和方法论

4

的指导和制约;一切理论也只有被用作认识论方法论意义的工具时,才能进入实践过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长期发挥指导作用。在非军事方面,毛泽东军事思想所揭示的能使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军事哲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融通性。无论是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各条战线,还是思想、文化、体育等各个行业,总之凡一切存在矛盾斗争和开创性活动的领域,毛泽东军事思想都能从立场、观点和方法等多方面,拨动、启迪人们的创造智慧,从中总结、抽象出科学的指导原则和实践策略。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