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来源:九壹网
2010年第l0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No.10 201O 总第198期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seria1.No.198 我国硕 ̄-&-- 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于鹰宇 ,高伟涛b (北京理工大学a.研究生院;b.基础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研究生招生实践中不断努力尝试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理论进行了 深入的总结和研究。其中,如何确保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科学、高效、安全”,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文 章介绍了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程序,对目前研究生招考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的 几点构想。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10)10—0102—03 我国研究生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选聘相应领域的顶级专家对公共基础科目制定完备 研究生规模从1978年的1万余人增加到2010年的 的考试大纲,并集中对其进行统一命题和阅卷,充分 47万余人,共招收培养各类研究生近350万人。研 考虑了考试科目的科学性。全国统一考试有利于提 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招 高试题的安全性。教育部招生主管部门对命题和考 生考试是研究生教育的首要的也是重要的环节,直 试工作都有一整套严明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来保证试 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 题和考试的安全,统一考试的试题考前属于绝密级 从尝试进行到逐步规范,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材料。国家统一考试涉密人员较少,印制、交接等环 不断改革和完善,逐渐形成了现行考试选拔制度。 节保密措施到位,有利于提高考试的安全性。 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 目前考试制度也存在着诸多需改进之处。首 初试采用笔试形式并由国家统一组织,复试采用笔 先,每年的招生计划下达比备单位制定招生简章的 试加面试的形式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随着招生 时间晚,学生报名考试之后,国家的招生计划才正式 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质量要求日渐提高,招生考试 下发,造成个别招生单位要重新调整招生计划,可能 制度-rE显现出诸多问题。总结研究生招生发展规 会造成招生单位公布的招生数存在部分调整,这会 律,研究和构想科学的考试制度对研究生教育具有 对考生造成专业间的不公平竞争。其次,招生周期 重要意义。 长、程序烦琐、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一 般的招生周期为每年的6月研究生招生目录编制至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现状 次年9月份新生报到,时间跨度大约为15 A'-月。随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 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工作的特点也日益突 革,已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的管理体制,招生考试分 出,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要求紧、工作量大、社 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但实践证明,现行制度在 会影响力强,也使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的压力 具有一定合理性、优越性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日益增加。另外,现行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不 和弊端。 合理、命题及评分标准不统一。初试中还存在着各 全国统一考试制度从整体上维护了招生考试的 招生单位自行命制的试题,各单位之间没有统一的 公平公正。初试阶段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公共基础 命题、评分标准,国家划定分数线时按照包含自命题 科目全国统一命题、全国统一划定录取分数线,是体 成绩的单科和总分划定,这也影响了考试成绩的科 现公平、公正的有效选拔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学性、公平性。最后,目前的研究生招生制度也对本 了招生考试的工作效率。全国统一考试、集中统一 科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很多学生最后一学年专 阅卷、统一划定复试分数线及允许考生在不同招生 注于考研,有的甚至从入学后就准备考研,x,-t ̄应该 单位之间进行调剂的政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节 学习的一些考研不考的专业课采取应付态度,甚至 约社会成本,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全国统一考试的 有的学校也会专门减少课程设置来鼓励学生复习考 命题方式在更大范围内保征了命题的科学性。国家 研,个别学校还以考研率作为学校间攀比的指标,这 收稿日期:2010—07—22 基金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一五”研究课题。 作者简介:于鹰宇,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助理研究员,硕士;高伟涛,jE京理工大学基础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lO3 些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本科教学质量。 二、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革构想 (・)合理制定招生计划,着重提高培养质量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全面落实科 学发展观,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 模。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是要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好研究生培养数量与质 量的关系,着重提高培养质量,完善与改革研究生培 养机制和管理体制,努力促进我困研究牛教育的协 州t JI持续发展。 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时, 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考虑建设创新型国家战 略,顺应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需要,加大拔尖创新人 才的选拔力度;二是考虑现实和未来的经济发展水 平,结合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增长需求和研 究生教育经费的投入;三是考虑各地区、各学科门类 对研究生教育的不同需求;四是考虑劳动力市场中 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变化;五是考虑学术型、应用型的 比例分配;六是考虑学科建设尤其是新型学科发展 的需要,向能够占领国际尖端的科研领域倾斜。 各招生单位应当制定符合自身研究生教育发展 的招生舰模,一是充分考虑国家宏观招生规模政策 和社会需求,二是考虑招生单位的科研投入、学科建 设、导师力量、办学条件等因素,三是考虑国家中长 期需要,让一螳暂时需求不大、理论性偏强的专业能 够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设置考试科目,完善初试、复试制度 自I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后,我国全¨制硕士 研究生入学考试笔试科口基本上为以F 5¨:政治 删论、外圈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0多 年的实践证明,这些考试科目的设置是比较科学合 理的,为选拔创新型高科技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已凸现出一一些需要改进和涮整 之处 近些年,教育部也尝试对初试考试科日进行 改革 2003年起,教育部将初试科目由5门改为4 ¨,分别为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逐步按照一级学科设置考试科目,把专业课放在复 试阶段进行。2007年,教育部依据“总体规划、分类 指导、稳妥推进、逐步完善”的原则对初试科目进行 改革,教育学、历史学、医学三个学科门类的初试 科H由4门改为3门 、2008年起。农学门类初试科 }={的基础谦和专业基础课由国家统一命题,分别命 名为农学基础和农学综合。2009年起,计算机应用 技术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由国家统一命题,科目 名称为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经研究发现,这些改 革的实质是怎样将政治理论、外罔语、綦础课、专业 耩础课、 业课合理分布在初试、复试l{J以及初试科 日逐渐向由困家统一命题的方向发展。下面着重讨 论一下考试科目的确定原则及如何完善初试、复试 制度。 1.初试、复试考试科目设置原则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初试侧重考查考生 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学科基本素养,复试则进一 步考查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专业素质、发展 潜力、创新精神和能力等综合素质。国家统一命题 考试是由教育部统一发布考试范围和要求,统一命 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由于教育部可以集中各学 科各领域顶级专家来进行上述行为,保证了试题的 信度、区分度及效度,从而使考试公平、公正、科学、 安全、高效。 在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 课考试科目的框架下,依据初试、复试考查原则,面 向不同学科范围,考查的知识点共性会有区别。如 果基于学科门类进行初试和复试科目的设定,政治 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可放到初试并统一命题考试; 如果基于一级学科,政治理沦、外国语、基础课、专业 基础课可统一命题考试;如果基于二级学科,则政治 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5门课 均可统一命题考试。目前使用的《授予博士、硕士 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学科门类分 为12个,一级学科分88个,二级学科为381个。依 据这种庞大的目录群中,全面实现依据二级学科专 业基础课、专业课由国家统一命题基本不可能实现。 政治理论和外国语由国家统一组织命题的形式被实 践证明是可行且高效的。在目前初试统一考试命题 的依据cf1_学科门类(如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和一 级学科(汁算机科学与技术)足共存的。 现有考试模式下,复试由招生单位统一组织,要 求有笔试和而试,笔试科目一一般为专业课,面试为专 业综合 试、外因语听力和口语考试等。复试的笔 试为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由于招生专业目录逐渐 向一级学科靠拢,自行命题的科目数逐渐减小且趋 予稳定,这也有利于各招生单位的考务组织。考试 的形式根据学科特点殳加多样化,有笔试、面试、实 践或实验能力考核和心理测试等,复试对高等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一定导向作用。 2.完善复试过程,增加复试成绩权重 近几年,随着向一级学科招生的推进及统一命 题科目的增多,复试的考查作用也日益增强。复试 I作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生 源质量的基础环节。教育部也要求提高复试成绩占 总成绩的权重,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在 30%~50%。 专业课考试在复试中进行,学校可以按照二级 学科或者一级学科的研究生方向组织命制专业课试 题,专业课命题逐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考查考生 的专业素质。各学院(系所)由教授(或副教授)组 成复试面试小组,面试要x ̄N-lf=_的教育背景、科研潜 力、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学术思想、相关实验技能及 对科技前沿的了解程度、大学本科的学习成绩、政治 思想素质全面考查。 lO4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试分为全国统一考试、联合考试、单独考试以及推荐 免试。初试和复试都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组成 部分。 在目前的统一考试中自命题与国家统一命题并 行,不能简单地增加复试成绩权重,应该充分考虑到 学科、生源情况等实际情况。初试考查的知识越广 泛、越基础,复试成绩越应该占有较高的权重,按学 科门类统一命题的复试应该比按一级学科统一命题 的复试占有更大的比重。我们认为在全部实行统一 1.进一步完善“推荐免试”制度 选拔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进入复试,可以 减少考试成本,加快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 命题考试的学科下,在复试各环节都有良好保证及 生源充足时可以直接参考复试成绩录取,增加招生 单位和导师的自主权。 3.成立全国性研究生入学考试机构,转变考试 方式 目前,初试和复试的定位更加清晰,初试侧重考 查考生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学科基本素养,复试 侧重专业素质、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能力、思想政 治素质和品德等综合素质的深度考查。我们可以借 鉴美国GRE考试制度的成熟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 况,成立全国性研究生人学考试机构,独立进行研究 生入学考试初试工作。 该研究生入学考试机构在教育部的主管和领导 下,开展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工作,推进初试按照 学科门类或者一级学科(群)统一一命题工作,负责研 究和改进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内容。此考试的主要 目的在于甄别考生的基本素质,保证入学质量。考 试科目应该考查考生是否具有研究生学习所应具有 的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新能 力。如政治理论科目可以改名并增加人文素养、哲 学美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外语可以作为选择 性考试,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需要决定是否进行。 此考试机构可以在全国各地区设立若干考点, 统一试卷、统一阅卷、统一公布成绩,考生可以通过 全国网报系统在规定时间申请学校,可以凭此成绩 到拟报考院校去申请复试。这样的考试组织,大大 降低了招生单位的工作量,避免了往返邮寄试卷的 烦琐,节约了考试成本,提高了组织效率。初试成绩 可以有2~3年的有效期,在有效期内,申请者可以 中请参加全国任何一个研究生招生单位举行的招生 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参考现在的复试严格进行。这 种考试保证了考试“公平、公正、科学、安全、高效”, 也符合“德、智、体全面发展,择优录取,确保质量, 宁缺毋滥”的原则。 (三)坚持多元化选拔方式,注重知识和能力考 核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实践,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多 种途径选拔创新人才的研究生招生机制,目前,我 国硕士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 的培养过程。改进“推荐免试”制度,一是要逐渐改 变推荐免试生人数和应届本科毕业生挂钩的计算方 法,应当把推荐免试生和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培养 质量等因素结合起来。二是要逐步扩大推荐免试生 的比例,对于研究生院、“985工程”高校、“211工 程”院校,依据其培养质量和学科特色,按学科扩大 推荐免试生比例。三是可以发挥推荐免试制度的调 节作用,向一些统考生源报考较少的专业(如艰苦 行业、基础研究等)倾斜名额,对于报名人数较多的 专业可以适当限制推荐免试生人数,这也有利于营 造公平竞争的考试环境。  ‘2.开展专业特长生的录取备案制度 对于具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考 生,即使没有达到规定的复试分数线,招生单位可以 允许其复试,进一步作全方面的考查,经过复试专家 组推荐和导师同意接收后,可以录取为研究生。录 取初试分数较低的“偏才”、“怪才”、“天才”,要到 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研究生教育质量主管部门 可以组织专家对这些人才的培养环节不定期进行检 查、考核和跟踪。若这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科研 中,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可以随时中止这类学生的 培养。这种政策的实施既有效避免了学校怕影响排 名而不敢录取专业超长生,又可有效遏制录取中的 不正之风,也能让这类“天才”学生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陈睿.对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回顾 [J].中国考试,2006,(4). [2]于鹰宇.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思考[J].北京 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郭钊,等.对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的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12). [4]夏广忠.关于深化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 几点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5,(I1). [5]邓松.关于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若干思考[J] 财经政法资讯,2oo8,(6).  、[责任编辑:西广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