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糟 电舞 科技经济市场 某预应力梁高大模板施工技术 王章胜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蚌埠233010) 摘要:高大模板为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时必须编制专项方案并加以严格控制。本文着重介绍某办公楼预应力梁高大 模板施工工艺要点及施工过程。 关键词:预应力梁;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 0概况 某办公大楼工程混凝土预应力梁YKL1、YKL2、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 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 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 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之间增 加一道水平拉杆。 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 YKL3,截面尺寸:0.7m X 1.2m,跨度22.8m,梁底距离 支撑楼板面8.9rn,属于高大模板支撑系统。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 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 大于15kN/m ,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 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 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 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 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 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0cm,并 撑系统。高大模板的施工应该编制专项方案,原则上 需要经专家论证。 1 施工方法 1.1 工艺流程 弹梁位置线一搭设满堂脚手架一铺设梁底模 采用两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固 定。 板一安装梁侧模一铺现浇板模板一绑扎梁钢筋一绑 扎现浇板钢筋一穿对拉螺栓加固侧模板一浇筑混凝 土。 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 15mm。设在支架立杆根部的可调底座当其伸出长度 超过300mm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固定。 1.4梁模板安装 1.2支撑体系 1.2.1梁模支撑 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架,钢管规 格为dp48 x 3.0mm。立杆纵距沿梁跨度方向0.6m,立 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0.1m,横杆步距 梁底板及侧模采用18mm厚的胶合板,设50× 100mm的木枋做背楞,底板木枋在小横杆上间距 100mm,侧模木枋水平布置,间距300mm。 1.45m,搭设高度8.9m;梁两侧立杆间距1.00m,梁底 增设1道承重立杆,木方垂直于梁截面设置。 1.2.2剪刀撑体系 竖直方向,纵横双向沿全高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 道竖向剪刀撑。水平方向,沿全平面每隔2步设置一 道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 于6m,纵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为45~60度之 问,水平剪刀撑与水平杆的夹角为45度。 1.3支架搭设技术要求 1.4.1梁底模铺设 按设计标高拉线调整支架立杆标高,然后安装梁 底模板。梁跨中起拱高度为梁跨度2%。,主次梁交接 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1.4.2梁侧模铺设 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本例梁 侧模增设木枋腰楞,并用钢管穿 12mm对拉螺栓加 固,对拉螺栓水平间距为500mm,垂直间距300mm。 1.5检查验收 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垫板厚度为 5cm 1.5.1模板等进场材料质量要求 1)技术性能必须符合相关质量标准(通过收存、 检查进场木胶合板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来检验)。 作者简介:王章胜(1975一),男,安徽贵池人,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从事工程施工技术开发及项目管理工作。 @ 2012年第5期 技经济市场 2)外观质量检查 任意部位不得有腐朽、霉斑、鼓泡。不得有板边缺 损、起毛。每m 单板脱胶面积不大于0.1%。每Ill 污 染面积不大于0.5%。 3)规格尺寸标准 厚度检测方法:用钢卷尺在距板边20mm处,长 短边分别测3点、1点,取8点平均值;各测点与平均 值差为偏差。长、宽检测方法:用钢卷尺在距板边 100mm处分别测量每张板长、宽各2点,取平均值。对 角线差检测方法:用钢卷尺测量两对角线之差。翘曲 度检测方法:用钢直尺量对角线长度,并用楔形塞尺 (或钢卷尺)量钢直尺与板面间最大弦高,后者与前者 的比值为翘曲度。 钢管、扣件进场必须合格证、质保书,且符合方案 对钢管的要求。 1.5.2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 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 施工荷载、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必须符合验收规范的 要求。 1.5_3模板支撑架体的验收 1)复核进场的钢管、扣件等材料的产品合格证、 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并对其表面观感、重量进行抽 检。外观检查不低于搭设用量的30%,发现质量不符 合标准的要进行全面检查,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 全部清退出场。 2)检查支撑架体有否按方案施工,立杆间距、步 距、剪刀撑等有否按方案要求设置。 3)对扣件螺栓的紧固力矩进行抽查,梁底的扣件 应100%进行检查,不允许有不合格的出现,其他部位 的抽查10%,合格数量必须达到抽查数量的90%,不 合格的必须重新拧紧,直至合格为止,扣件螺栓紧固 力矩合格标准是40~65Nom。 4)检查不合格的下整改通知单,整改结束后重新 组织验收,不通过验收不得进行混凝土浇筑。 5)由于架体使用时间较长,每半月对架体做一次 全面检查,主要检查架体基础、扣件的连接,架体的垂 直度等。 1.5.4预应力梁的混凝土浇筑 1)首先浇筑梁两侧框架柱,然后绑扎梁的钢筋, 再浇筑梁的混凝土。 2)混凝土浇筑采用商品混凝土,汽车泵人仓,插 入式振捣棒振捣。 3)梁分层浇筑,一次浇筑40em厚,每次从梁的两 2012年第5期 侧向中间浇筑。 4)浇筑过程中严密监控波纹管不能移位,不能碰 损。 1.5.5模板拆除 1)本专项方案的施工部位,预应力梁要到钢绞线 张拉灌浆后,且灌浆强度大于30MPa后才能拆除梁底 模板,拆模前必须履行审批签字手续。 2)梁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侧模拆除时应 保证混凝土棱角不受损伤。 3)支撑系统拆除,必须自上而下进行逐层进行, 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作业。设置的附墙连接及固定架 体的钢丝绳必须随架体逐层拆除。 4)拆除时,严禁将拆卸的杆件向地面抛掷,应有 专人传至地面,并按规格分类堆放。 5)拆除过程中,地面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安排 专人看守,禁止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范围。 2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 目总工、副经理任副组长,安全员、施工员、器材员、质 检员、施工班组长为组员。 2.1安全技术措施 1)支撑架体搭设完成后,顺梁方向的外侧设安全 防护网封闭。 2)在预应力的操作层采用穿心笆铺设操作平台, 在安全通道的上方铺设双层穿心笆。 3)在架体搭设及拆除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正确使 用劳保用品。 4)架体及模板拆除设专人看护,严格按上述拆除 方案进行。 2.2监测、监控 1)在梁底的小横担上每隔6m设置一个垂直变形 观测点,用水准仪观测。 2)在架体外侧顺梁方向每隔6m设置一组水平变 形观测点观测架体,在梁顶侧模上同样设置观测点, 观测梁的变形,用经纬仪观测。 3)在架体搭设完成后,观测一次,作为初始观测, 在钢筋安装后观测一次,特别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全程跟踪观测。 4)观测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发现偏差较大, 及时汇报,应立即停止施工,查出原因,处理好后才能 继续施工。 3劳动力安排 架子工30人,木工40人,项目部专职安全员1 (下转第25页) 0 技经济市场 在S平面中极点分布的位置,可很方便地判断系统稳 定性。 s右半平面,故系统是不稳定的. 1)稳定系统:H(s)全部极点落于s左半平面(不 包括虚轴),则可以满足 lim[h(0]=0 系统是稳定的。 每 2)不稳定系统:H(s)极点落于s右半平面,或在 虚轴上具有二阶以上极点,则在足够长时间后,h(t)仍 继续增长,系统是不稳定的。 3)临界稳定系统:H(s)极点落于s平面虚轴上, 且只有一阶,则在足够长时间后,h(t)趋于一个非零数 值或形成一个等幅振荡。 系统函数H(s)的零、极点可用matlab的多项式求 根函数roots()求得。 极点:p=roots(den) 零点:z=roots(Bum) 4结束语 相对于传统的信号与系统教学模式,采用Matlab 仿真后,在整个学习中,同学们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 根据P和z用plot()命令即可画出系统零、极点 分布图,进而分析判断系统稳定性.例:系统函数H(s) 如下,画出系统零、极点分布图,判断该系统稳定性。 ( num=[1,0,一4]; den=[1,2,-3,2,1]; 时又得到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同时也提高计算 机软件使用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综 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作为信号与系统的授课 教师,结合历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将软件仿真加入教 学过程中后,授课形式生动丰富,摆脱了理工类专业 课的枯燥乏味的授课现状,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大正,杨林耀,张永瑞等.1]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M]第四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德丰.MATLAB通信工程仿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0. p=roots(den); z=roots(num); plot(real(p),imag(p), );hold on; plot(real(z),imag(z),’O’);grid on 极点:p=一3.1300、0.7247+0.6890i、0.7247—0.6890i、 -0.3195 零点:z=2.0000、一2.0000 由系统零、极点分布图可知,该系统有一极点位于 【3】陈后金:我校“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卟北京:电气 电子教学学报. 【4】唐向宏.岳恒立,郑雪峰.MATLAB在电子信息类课程中的 应用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上接第27页) 量优良,施工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oo8[s 3.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8. 人,施工班组兼职安全员3人,电工2人,塔吊驾驶员 2人,司索工2人。 4结语 由于本工程在开工前编制了详细的专项方案,并 组织了专家论证,然后又进行了技术交底,施工过程 中严格按方案实施,加强了监控,所以整个施工完全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cJ130—2011 [s]冲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7. 在可控状态,支架及模板未发生变形,拆模后外观质 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