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构筑交流平台 引领教师成长
作者:房向阳 张伟春 刘永东 钟志婷 来源:《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第07期
共同体创建背景
西城教育研修网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信息技术大潮的冲击中,北京市西城区教育主管部门不断研究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征,研究信息技术如何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研究最切合教师实际需求的网上研修模式。教育主管领导认识到,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已经超越教师的个人层面,成为提高区域教育教学水平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成为推进教育整体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限于接受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更应注重实践——反思能力。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知识,也非通过外在的灌输而获得,而是通过教师对自我实践的反思与理解来获得。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研修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西城教委决心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平台,通过教师合作文化的创建,通过教育资源的再配置,来促进区域内教师队伍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西城教育研修网是一个比校园网更为广阔的干部、教师专业化研修空间,贴近和承载着西城教育积淀、教育实践、教育发展的便捷、优质、高效的研修平台,是距离教师最近的学术研究网站。区域教育研修网就要充分体现这一内在价值,就要倡导“区域合作的教师研修文化”,即以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专业发展为本,围绕教师在校本研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走进区域,打破校本局限,实现校际干部教师合作,建立多样化的网上学习共同体,在区域的数字化学习研究空间里寻找专业资源、专业伙伴、专业支持,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教师之间同伴互助、校校之间校际协作以及教师、学校、区域的协调发展。 天河部落
天河部落(www.thjy.org)是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利用BLOG技术,于2005年2月创建的开放性网络教研平台,其建设宗旨有两个,一是为中小学教师个体记录新课程实施过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提供工具,使天河部落成为教师知识管理的平台;二是为教师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提供互动协作、共建共享的平台,实现教学实践说语权的开放与回归,并通过建设实践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来支持教育均衡的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共同体现状
西城教育研休网
目前,西城教育研修网上注册的个人工作室17310个,开设的协作组1535个,上传的教育资源153434条,网上专题研讨活动16537次。 天河部落
目前,天河部落共注册博客14738个、群组3个,发布文章263937篇、评论23篇、留言25779调。
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教研平台
西城教育研修网
西城教研中心的各位教研员、师干训教师是网上协作组的组长,是网上区域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我们倡导协作组组长在网络工作中要有“跨越时空,超越自我”的意识、“同步支持、启发引领”的作用、“质量第一、持续发展”的标准、“统筹工作、互补增效”的模式(建网用网并不是要取代常规教研培训活动),探索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培训工作互补的常态网络研修模式,实现网络研修与常规研修活动的统筹安排,注意体现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弥补常规教研培训不足。例如,利用网络跨越时空的优势,可以时时也可以异时参与各类或多项研修活动;利用网络便于区域教师共享的优势,可以扩大各类资源利用率和活动参与面,使优质资源流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资源的价值,并通过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再加工,又能使资源不断升值;利用网络研修的互动优势,可以动态生成新问题、新资源、新的智慧等。
1.从“拿来主义”走向自主创造
西城区民族团结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由黄常青老师一人担任,小学科教学缺乏同伴群体交流,上课的设计思路总觉得打不开。在设计《立体服装》一课时,她发现研修网上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照片,就下载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孩子们从中大受启发,纷纷动手进行了大胆的设计与创新,许多学生都制作出了样式新颖美观的立体服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研修网上,像黄常青老师这样善于利用资源的老师越来越多。那么,这种“拿来主义”是否会造成教师对资源库的依赖而制约教师的创新能力呢?对这个问题,齐渝华院长的回答发人深省:“面对教师,我们要宽容一些。我们可以允许一些教师一直用别人的东西,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用好这些资源。用着用着,发现不顺手的地疗,教师自然会进行改进,改进还不够,再过渡到自主创造,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
上面例子里的黄老师,在课程结束后就又将学生的作品拍成照片上传到研修网上,与其他学校的劳动技术教育教师共同探讨,这也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在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们逐渐敢于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自已的想法,敢于做出新的尝试,也变得比以前更加自信了。柳荫街小学的赵老师,在同伴示范作用的带动下,犹豫再三后把自己制作的第一个课件《我要的是葫芦》上传到研修网,第二天就受到了教研室老师的鼓励。之后,她又陆续制作并上传了许多课件,课件得到肯定与鼓励让她感受到了被认可的喜悦,更让她体会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其他同伴提供帮助的快乐。
2.教师从“孤独者”变成学习共同体
教师是一个相对孤独的职业,课堂上许多转瞬即逝的灵感、教书育人中许多难解的困惑、新课改中面临的种种不适,都需要与同行或专家交流、沟通。西城教育研修网不但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园地,还为教师的自我展示、同伴互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系统充分考虑到教师的需求与习惯,以“工作室”和“协作组”为核心,辅之以“我的课堂”、“教师聊聊”、“研修大讲堂”、“论坛”等多种研修工具。通过这些工具,老师们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提供给大家研究,看过的好书、好文章推荐给同行的伙伴,自己设计的小练习、制作的课件上传给大家使用。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老师们都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同行们分享。
在西城教育研修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教师要从资源的使用者成长为开发者。在建设具有西城特色的动态生成的网上资源库的过程中,积极倡导和鼓励教师将自己成熟有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资源共享,使其效益和价值最大化,帮助更多的教师提高专业水平。进而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智慧碰撞、互动反思、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的新型教师互助关系,使西城教育研修网真正成为教师互联、知识互联、思想互联、情感互联的平台。
在个人工作室研修中,促进教师个体的自修与反思。西城教育研修网立足于以教师发展为本,为每位上网学习的教师开设了一个网上个人工作室,提供针对教师个人的研修服务,促进教师个体的自修与反思。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空间与提供便捷的参与研讨的工具和知识管理工具,倡导教师在作为学习者的同时,也成为研究者与资源提供者。并将学习的选择权、资源建设的规划权及资源的发布权交给教师个人。教师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伙伴、创建个性化的栏目。
3.积极开展专题研讨,促进教师深入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协作组中开展多样化的研修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立足于同伴互助的协作组,是研修网上体现教师群体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是网络平台上富有特色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依托西城教育研修学院的专业辐射作用,组织者结合干部、教师日常的管理和教学问题以及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不断抛出研究计划与研究问题,创设互动交流共享的氛围,促进组员的有效交往。
例如,高三生物教研员张怡老师针对《植物的激素调节》研究课,提出了三个关于分层教学的研讨话题。在一周时间内,参加研讨教师的跟帖数就达到了25个,阅读数达到了629次,其中西城实验学校王玉婕老师这样说:“一开始我认为这与学生能力有关,因为我校的生源不好,所以就没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多下功夫,多想对策。但后来在一些方面作了些尝试后发现学生能力还是可以提高的,尤其是在答题技巧方面。现在,在课上分析试题时我会把更多的时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去分析,保证每节课每位学生都能被提问到,尤其是学习落后的学生。我发现,在他们的分析中往往会暴露出我没有想到的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知识上的,审题方面的,还有他们自身对试题的错误理解等方面的。”
教研员张怡老师这样回复:“感谢肯下功夫又善于动脑筋的王老师。说实话,多年你的高考成绩好,我都表扬而没有推广你的经验,因为你下了很大功夫帮助学生,而其他教师班多,你‘死盯’的方式他们学不来。现在通过对分层教学内涵的探讨,我发现你真正理解了,而且实践证明了你的学生学习能力是能够提高的。真为你的‘兴奋’而感到高兴。希望你的学生有更大进步。”像这样教研员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指导一线的教师进行高三的备考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保障机制
网络教研是相对自由的教研方式,大家可以在网络上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是网络教研是有预定的目标和任务的。所以,我们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制度,确保网络教研的健康高效。
区教委采取措施保障西城教育研修网工作的开展,每年拨付专款保证研修网的运行、建设、发展、研究的资金需求;每年召开一次全区信息化工作会议布置对研修网工作推进的要求。在区教委下发的西城区学科带头人(含特级教师和市区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管理规定中,我们将参与西城教育研修网工作纳入学科带头人的职责,并列为每年履职考核的内容。 西城教育研修网开通后,我们将从事西城教育研修网工作明确纳入教研员工作职责。研修网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都制订研修网专项工作计划,使研修网建设与应用有序推进;每年召开若干次研修网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培训会、专项调研会,使研修网工作的研究与实践、建设与应用不断深入,工作质量和认识水平不断提升。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征询意见,西城教育研修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西城教育研修网协作组组长工作管理办法》、《西城教育研修网工作指导意见》、《西城教育研修网先进协作组及先进工作者评选办法》等相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制度。特别是《西城教育研修网协作组组长工作管理办法》,规范了网上最为重要的研修载体协作组的基本工作行为。 天河部落
理念先行,课题引领,项目带动。
理念先行,实施一体化战略。互联网、博客和Moodle可使区际,校际、教师间的持续合作成为可能。一体化战略的隐喻是通过持续合作,额昂一个学校的教师成为“一个教师”;让一个区域内的多个教师、多间学校成为“一个教师”、“一间学校”;让多个区域成为“一个区域”,打破教师间、校际间、区际间的思想和行动壁垒,通过共建、共享,缩小教师间、校际间,区际间发展的不平衡。
同时,重新界定“名师”的概念。当一个地区的老师只能“教”,因为研究能力低下而不能“研”,不能将所做的说出来、写出来,那么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途径就只有师傅带徒弟(师徒结对,青蓝工程)一个途径,可以称之为教研的原始阶段,只有一个单位,一个学科教师的合作、关怀文化远远强于竞争文化,人与人的关系处于双赢的利人利已象限,教师们不仅仅关注自己的教(知识内化),也关注研(知识外化),教研财富才能形成,教育均衡才能达成。这时,名师才是真正的名师。
课题引领,项目带动。如果说理念先行是从道德和文化层面推进,那么课题引领和项目带动就是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推进。由于基础教育的特殊性,科研的效益多数是间接的,缓释的,这时,特别需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坚持之心透过表象看到科研作用的发挥。广州市天河区教科研课题与项目的投入约占全区教育经费的0.5%。2009年天河区教育教研部门将通过招标的方式资助250个左右的小团队研究。
基于网络的教师实践社群的哲学结构是“主体一客体一主体”,天河过往相关的实践表明,对学校的教师实践社群而言,其中的“客体”应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实践社群的研讨是围绕当前教学进度的教学内容来展开的,这是保持网络教研实践共同体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科组知识管理的要求。考查一个学校教研组知识管理的水平,只需问两个问题:本科组(教研组,备课组)本学科同事拥有哪些学科教学知识?这些知识存在哪里?如果回答含糊,这个学校科组建设就还是个体实践没有共同实践,还是个体知识没有共同体知识。
对于区域实践社群而言,客体的确定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教研员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来确定研讨主题,二是通过区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来确定。第一个途径可由学科教研员组织、每月一次、有确定主题、教师分学科和年级全员参与的集中式研讨。第二个途径则基于网络阅卷系统提供的数据,主要是全区每个学校或教师在历次考试相关知识点上的教学对比情况(如图所示),通过具体数据来科学组合实践社群的主体(教师,学校)和客体(知识点)。这样,区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为了教学的评价”功能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也就将质量监控系统传统的区分优劣功能的“法官”转换为了诊断发展功能的“医生”。 天河部落
天河部落拥有比其他教研博客群更独特的方式——“天天、人人、点点”网络教研公社形式,这种形式使天河部落一直保持相对旺盛的人气,每天都会有很多教学资源、案例设计以及教学反思上传,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网络公社形式。天河部落还拥有为数不少的原创或非原创教学资源,给教师们带来极大的便利,方便教师在资源上共创共享,所以在资源建设上一直受到一线教师的好评。
让教师们保持参与热情
西城教育研修网
物理教研员王树明老师经过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对网络的初始需求,就是能从网络上得到有用的资料,并且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较简单。进入新课改以来,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的情况日趋频繁,教研员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提供了许多多媒体教辅资料,但是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的资料拷贝工作非常麻烦。研修网开通后,王老师和他的初中物理协作组采用摊派和自愿相结合的方式,发动青年教师,搜集整理教学辅助、拓展等背景性材料,并上传到网上供有需要的老师们下载;随着工作的深入,还将协作组内的资源分类目录做得更为细致,便于老师们查找并使用;随着老师们需求的增长,每次教研活动的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法辅导等资料也都陆续上传到网上。
“说实在的,教师考评制度里规定的5次网络教研活动合起来才占0.5分,只靠硬性规定不足以保证教师坚持下来。”化学协作组一位教研员如是说,“最初我们靠巧立名目‘逼’教师‘上(网)访(问)’,现在我们靠的是团队的魅力和老师们自己要求进步的愿望。”在各学科协作组的努力下,研修网方便了、好用了,参与教研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更灵活了,老师们自然愿意有事没事经常到研修网上看看。老师们从需要学校设立制约机制才登录研修网,变成了把上研修网学习、交流当成了每天课余的习惯。
网络教研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所以,我们在组织网络教研的过程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让老师愿意表达,乐于表达,这样,才能达到网络教研的最终目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们建立了对参与研修网资源建设人员奖励的制度和证书发放制度。2008年,西城区第二届教育科研月期间,我们首次在全区中小学干部教师中,组织了《我与研修网》的“西城教育研修网应用与管理”的征文和表彰活动,表彰了32个西城教育研修网先进协作组、184位来自于教育一线的先进工作者。
在研修网上,对于每一个成员,最大的奖励莫过于自己提供的资源成为同伴们争相浏览、下载收藏的对象,特别是得到同伴们在教学中分享后的反馈。一位政治老师谈自己当时的体验说:“助人者自乐,快乐的情绪体验不仅使我身心健康,更使我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 天河部落
教师写博客需不需要成为区域教研的一种形式?我们已经知道,教师写博客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深入实施新课改。如果教师愿意写博客,积分可不可以算作教研的分值?个人觉得这样原创的劳动本身就是自我教研,为什么不可以鼓励呢?如果在行政上纳入博客积分,鼓励教师经营博客,那么绝对不是现在这种人走茶凉的凄清局面。因此,要求教师写博客,写了博客却不给予支持,光是搭个架子你爱唱戏也罢,做个样子应卯一下也罢,这样“轰轰烈烈”的教育博客运动很快就会进入霜冻期,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人力浪费。 可以借鉴海盐博客的电子杂志的形式,让教师在博客中的辛勤劳动得到突出和肯定,或者在电子杂志中文窜中,让更多的老师从文章中读到他人的创见和想法,对于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目标与展望
西城教育研修网
西城教育研修网已经开办了5个年,研修网的组织管理体系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网上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专题研讨活动更加热烈,充分的发挥了西城区内骨干教师的引导和带头、辐射作用,得到了市区教育领导的肯定,同时也得到了西城区广大教师的欢迎。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西城教育研修网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利用网络开展在线的教学活动较少,优秀的视频案例还不是很多等方面。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在这些不足的地方加强,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开展网上的在线教育教学活动,开发新的视频案例频道,充实区内各学科优秀的视频案例为区内的广大教师服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天河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