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纤维蛋白原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脓毒症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研究

纤维蛋白原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脓毒症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研究

来源:九壹网
第34卷 2010年第3期 黑龙江医学 Vo1.34.No.3 HEl LONG JIANG MEDICAL JOURNAL Mat.2010 161 ・论 著・ 纤维蛋白原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脓毒症△ 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研究 杨昆鹏,周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FIB)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重症脓毒症危险性的预测评估作用。方 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19例重症脓毒症和48例非重症急性白血病脓毒症患者血浆的FIB和血清C反应蛋 白(CRP)。结果 在第0、3、4 d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浆FIB明显高于非重症组(P<0.05),而两组间血清 CRP在各个时间点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FIB与CRP在所有时间点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 论血浆FIB浓度可以预测中性粒细胞缺乏性发热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重症脓毒症的危险性。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纤维蛋白原;脓毒症 doi:10.3969/j.issn.1004—5775.2010.03.001 学科分类代码:320.2430 中图分类号:R733.71 文献标识码:A Evaluation Effect of Fibrinogen on the Severity of Sepsis in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YANG Kun—peng,ZHOU Jin (Department ofHaematology,the First Afilfiated Hospital of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effect of ifbfinogen(FIB)on the severity of sepsis in acute leuke— mia patients.Methods Using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ethod to compare plasma FIB and serum C——reactive protein(CRP)between 19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and 48 with non—severe sepsis.Results Plasma FIB on the 0,3 rd and 4th day in severe sepsis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se— vere group(P<0.05).Howeve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erum CRP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in each time points(P>0.05).FIB and CRP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in all time points(P<0.01).Conclu. sion Plasma FIB could forecast the tendency to severe sepsis in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with neutropenic fever. Key words:Acute leukemia;Fibrinogen;Sepsis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常常由 于化疗后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而继发感染¨J。其 中,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脓毒症常为重要的致死原 险性评估中的预测价值,尚缺乏研究。本研究回顾 性分析、比较了我院2005~2008年间,发生的67例 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脓毒症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发 因 。脓毒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激活凝血系 统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作为凝血级联 反应中的重要蛋白,也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常 被用于脓毒症患者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诱 导化疗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研究 ]。但是, FIB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脓毒症危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 专项课题资助(06—07LP15) 作者简介:杨昆鹏(1981一),女,汉族,硕士,住院医 师。 热初始状态下,检测的血浆FIB浓度并结合其与血 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相关性 进行分析,研究FIB在重症脓毒症危险性方面的预 测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一般资料:选择2005—01—2008—12间,我 院收治的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性(中性粒细胞< 0.5×10 /L).脓毒症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7例。其 中,男35例,女32例。年龄为17~55岁(中位年龄 42岁)。全部患者均符合AL诊断标准。其中,急 第34卷 162 2010年第3期 黑龙江医学 Vo1.34,No.3 Mar.2010 HEI LONG JIANG MEDICAL J0URNAL 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8例。 1.1.2诊断标准 1.1.2.1脓毒症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2项者,且 存在感染的证据:(1)体温>38 ̄C或<36 ̄C;(2)心 率>90 ̄,/min;(3)呼吸频率>20 ̄/min或PaCO, <32 mmHg;(4)NwBc>12.0×10 /L或<4.0 X 10 /L和未成熟白细胞>10%。 1.1.2.2 重症脓毒症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1项 者:(1)血压过低(收缩压≤12.0 kPa或平均动脉压 ≤65 mmHg或收缩压比基础血压下降>5.3 kPa); (2)PaO ≤75 mmHg,排除肺部原发病;(3)酸中毒 pH≤7.3或者BE>15.0 mmol/L;(4)尿量过少,尿 量<30 mL/h,持续2 h(在足够的液体补足后);(5) 意识的改变;(6)凝血障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1.2倍,D一二聚体I>500 g/L或血小板 ≤100×10 /L。 1.1.3分组:根据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分为非重症 脓毒症组和重症脓毒症组。其中,非重症脓毒症组 48例,重症脓毒症组19例。 1.2治疗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DA方案(柔红霉 素、阿糖胞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VDLP或 VDCP方案(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左旋门冬 酰胺酶、环磷酰胺等药物)诱导缓解治疗。在粒细 胞缺乏期及发热过程中,根据血培养结果对症给予 相应抗生素治疗;根据血常规指标,相应给予粒细 胞集落刺激因子、输血等支持治疗。 1.3样品采集 患者初始发热开始(第0 d),同时采集血浆 FIB和血清CRP,并送检血培养。此后,1 ̄,/24 h采 集静脉血,送检FIB和CRP,连续4 d。 1.4统计学方法 重症组和非重症脓毒症组问采用t检验的方 法,FIB与ClIP的相关性分析应用Spearman等级相 关系数。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 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观察 本组67例脓毒症患者均有发热等感染症状, 血培养阳性率为23.9%(16例)。其中,l9例重症 脓毒症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平均时间为11 d(5~ 30 d),从发热开始到完全符合重症脓毒症诊断标 准的中位时间为1.5 d(1~7 d),中位发热时间为 4 d(1~15 d)。有6例重症脓毒症患者,由于并发多 器官功能衰竭(Moos)死亡,致死率为31.6%。 2.2 FIB与脓毒症的关系 重症脓毒症患者在所有时间点FIB均高于正 常参考值范围(2.0—4.0 g/L),且随着时间延长, FIB不断升高。在发热初始,重症脓毒症患者的平 均纤维蛋白原浓度(5.1 g/L)明显高于非重症脓毒 症组(4.5 g/L)(P=0.031)。各自的四分位间距为 4.5~5.6 g/L(重症脓毒症组)和4.1~4.8 g/L(非 重症脓毒症组)。随后的观察中,两组之间没有显 著性差异,直到第3、4 d。随着时间的延长,重症脓 毒症组FIB不断增高,而非重症脓毒症组在第3 d开 始下降。FIB I>4.0 g/L,对于发生重症脓毒症的阴 性预测值为100%,阳性预测值为32.8%。(表1, 图1) 表1 重症脓毒症组与非重症脓毒症组血浆纤维蛋白原 (g/L) 数据以平均值表示;括号内为最小值到最大值范围;P<O.05有 统计学意义 o l 2 3 时间点(d) 叫口<0.05 料p<0.01 重症脓毒症组与非重症脓毒症组血浆纤维蛋白原 RP与脓毒症的关系 全部时间点,所有脓毒症患者CRP均高于正 值范围(0~4.0 mg/L)。但重症脓毒症组与 脓毒症组相比,各个时间点均没有统计学意 0.05) (图2) +■症脓●症组 +葬■毫脓●定组 0 1 2 3 4 时间点 图2 重症脓毒症组与非重症脓毒症组血清C反应蛋白 第34卷 黑龙江医学 Vo1.34,No.3 2010年第3期 HEI LONG JIANG MEDICAL JOURNAL Mat ̄2010 l63 2.4 FIB与CRP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血浆FIB与血清CRP在所有时间点有显著相 关性(第0 d:r=0.586,P<0.01;第1 d:r=0.631,P <0.01;第2 d:r=0.595,P<0.01;第3 d:r=0.514, P<0.01;第4 d:r=0.535,P<0.01)。 3讨论 [1]H ̄imalainen S,Kuittinen T,Matinlauri I,et a1.Neutropenic fever and severe sepsis in adult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patients receiving intensive chemotherapy:causes and consequences[J].I ̄uke— mia and Lymphoma,2008,49(3):495~501. [2]Jantunen E,Itala M,Lehtinen T,et a1.Ear— ly treatment——related mortality in adult autologous stem 脓毒症是一种以感染和系统性炎症反应为特 征的综合征 ,常表现为发热和白细胞增加 ,病 死率高。机体反应所致细胞因子介导凝血系统的 激活和纤溶系统的抑制,最终可使脓毒症发展为弥 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反过来促使器官衰竭,并导 致不良预后 J。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的中性 粒细胞缺乏期容易罹患脓毒症,特别是重症脓毒 症,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死亡率。因此,应早期 判定中性粒细胞缺乏性发热患者发生重症脓毒症 的危险性,从而早期采取强有力的抗菌治疗,对于 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血浆FIB浓度 可以预测中性粒细胞缺乏性发热的急性白血病患 者发生重症脓毒症 危险性,而作为急性期反应标 志蛋白的CRP,并无此提示作用。 全部重症脓毒症患者在发热早期,FIB已高于 正常参考值范围,且持续性升高,提示FIB正常者 基本上可以排除发生重症脓毒症的可能性。重症 脓毒症患者的FIB在发热初始,以及第3、4 d明显 高于非重症脓毒症患者,且随着时间延长,数值不 断升高,而非重症脓毒症患者的FIB在连续升高2 d 后,有下降趋势(第3、4 d),提示FIB可以作为鉴别 重症及非重症脓毒症的指标。此外,重症脓毒症并 发MODS最易发生凝血系统功能障碍 J,而引发 DIC。我们设想重症脓毒症患者可能由于并发 DIC,而导致FIB消耗性下降,但是观察中发现,随 着时间的增加,FIB反而持续性增高,加重了患者的 高凝状态。 有研究表明,作为急性期反应标志性蛋白的 CRP可以提示感染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所有 脓毒症患者的CRP均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与文献 报道一致。但是重症脓毒症组和非重症脓毒症组 相比,各个时间点均没有明显差别,表明CRP对于 脓毒症严重程度没有预测价值。而在所有时间点, 血浆FIB与血清CRP有显著的相关性,进一步提示 FIB也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可以作为预测脓毒 症严重程度的指标。 总之,血浆FIB在发热初期升高并持续性增 加,可以预测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性发热患者脓 毒症的严重程度。血浆FIB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 基本上可以排除重症脓毒症感染。这项指标检测 方便,节省费用,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cell transplant recipients:a nation—wide survey of 1482 transplanted patients[J].European Journal of Haematology,2006,76(3):245~50. [3]Persson L,Engervall P,Magnuson A,et a1. Use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bacteraemia in patients with febrile neutropenia[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04,36 (5):365~71. [4]Zeerleder S,Hack C E,Wuillemin W A.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sepsis[J]. Chest,2005,128(4):2 864~75. [5]Esmon CT.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inflam— mation and coagulation[J].British Journal of Haema— tology,2005,131(4):417~30. [6]Hunauh—Berger M,Chevallier P,Delain M,et a1.Changes in antithrombin and fibfinogen lev— els during induction chemotherapy with L——asparagi-- nase in adult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 mia or lymphoblastic lymphoma.Use of supportive co— agulation therapy and clinical outcome:the CAPELAL study[J].Haematologica,2008,93(10):1 488~ 94. [7]Delves P J,Roitt I M.The immune system [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0,343 (2):37~49. [8]Sachse C,M Prigge,G Cramer,et a1.As— sociation between reduced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一DR expression on blood monocytes and in. creased plasma level of interleukin——1 0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J].Clin Chem Lab Med,1999, 37(3):193~8. [9]刘毅,王洪霞.脓毒症患者凝血系统功能 紊乱的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 (2):92~3. [10]Rintala E,Irjala K,Nikoskelainen J.Va1. ue of measurement of C——reactive protein in febrile pa— 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J].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1992,11(11):973~8. (编辑:谢忠艳) (收稿日期:2010—02—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