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药理学习题适用于各医学院校本科期末考第1篇总论

药理学习题适用于各医学院校本科期末考第1篇总论

来源:九壹网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 [A型题] 1. 药物是:

A. 一种化学物质

B. 用于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C. 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D. 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E. 有滋补保健作用的物质

2. 以下对药理学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B. 药理学又名药物治疗学 C. 药理学是临床药理学的简称 D. 阐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E. 是研究药物代谢的科学 3. 药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 A.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 B.药物的作用及原理 C.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给药方法

D.药物的用途、用量和给药方法

E.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4. 药效学是研究: A. 药物的疗效

B. 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 C.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 影响药效的因素 E. 药物的作用规律 5. 药动学是研究:

A. 药物作用的动能来源 B. 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规律 C. 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D.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 E. 药物作用强度随剂量、时间变化的消除规律 6.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是指: A. 用离体器官来研究药物作用 B. 用动物实验来研究药物的作用 C. 收集客观实验数据来进行统计学处理

D. 通过空白对照作比较分析研究

E. 在精密控制条件下,详尽地观察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7. 新药的临床评价的主要任务是: A. 合理使用一个药物 B. 计算相关试验数据 C. 进行Ⅰ~Ⅳ期临床试验 D. 实行双盲法用药 E. 正确选择用药患者

8. 新药要进行临床试验必须提供: A. 系统的药理学研究资料 B. 急慢性毒性观察结果 C. 临床前研究资料 D. 新药的作用谱

E. 系统的药学研究资料

9. 新药开发研究的重要性在于: A. 新药的疗效优于老药

B. 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药物

C. 有肯定药理效应的新药,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D. 市场竞争的需要

E. 有利于开发祖国医药宝库 [B型题] 题10 ~ 12

A. 药理学 B. 药动学 C. 药效学 D. 毒理学 E. 生药学 10.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是: 11. 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是: 12. 研究机体对药物影响的是: 题 13 ~ 14

A. 机体 B. 动物病理模型 C. 人体 D. 健康受试者 E. 健康动物 13. 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14. 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x型题]

15. 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A. 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与作用机制 B. 研究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

C. 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D. 整理与发掘祖国医药遗产 E. 研究与开发新药

16. 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是: A. 药物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B. 药物作用及毒性

C. 药物效应的量效关系规律 D. 药物的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 E. 机体对药物的处理过程 参 [A型题]

1. B 2. A 3. E 4. C 5. D 6. E 7. C 8. C 9. B [B型题]

10. C 11. A 12. B 13. A 14. C [X型题]

15. A.B.C.E 16. A.B.C.D 2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A型题]

1. 阿司匹林的pKa是3.5,它在pH为7.5肠液中,按解离情况计,可吸收约: A. 1% B. 0.1% C. 0.01% D. 10% E. 99%

2. 某碱性药物的pKa=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则此药在尿液中:

A. 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B. 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C. 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D. 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E. 排泄速度并不改变 3. 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

A.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B.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C.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 D.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E. 以上都不对

4 .药物的首关效应可能发生于:

A. 舌下给药后 B. 吸人给药后 C. 口服给药后 D. 静脉注射后 E. 皮下给药后 5. 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A. 药物作用增强 B. 药物代谢加快 C. 药物转运加快 D. 药物排泄加快 E.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6. 下列药物中能诱导肝药酶的是:

A. 氯霉素 B. 苯巴比妥 C. 异烟肼 D. 阿司匹林 E. 保泰松 7.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

A. 药物能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脉循环的分量 B. 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 C. 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内达到作用点的分量 D. 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相对速度 E. 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和速度

8. 某药半衰期为4小时,静脉注射给药后约经多长时间血药浓度可降至初始浓度的5%以下:

A. 8小时 B. 12小时 C. 20小时 D. 24小时 E. 48小时 9. dC/dt=-kCn是药物消除过程中血浆浓度衰减的简单数学公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当n=0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B. 当n=1时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C. 当n=1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D. 当n=0时为一室模型 E. 当n=1时为二室模型

10. 静脉注射2g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0mg/d1,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 0.05L B. 2L C. 5L D. 20L E. 200L

11. 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量给药的间隔时间是:

A. 每4h给药1次 B. 每6h给药1次 C. 每8h给药1次 D. 每12h给药1次

E. 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

12. 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按药物半衰期给药1次,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浓度: A. 2~3次 B. 4~6次 C. 7~9次 D. 10~12次 E. 13~15次 [B型题] 题13~14

A. 在胃中解离增多,自胃吸收增多

B. 在胃中解离减少,自胃吸收增多 C. 在胃中解离减少,自胃吸收减少 D. 在胃中解离增多,自胃吸收减少 E. 没有变化

13. 弱酸性药物与抗酸药同服时,比单独服用该药: 14. 弱碱性药物与抗酸药同服时,比单独服用该药: 题15~19

A. 药理作用协同 B. 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 C. 诱导肝药酶,加速灭活 D. 竞争性对抗 E. 减少吸收

15. 苯巴比妥与双香豆素合用可产生: 16. 维生素K与双香豆素合用可产生: 17. 肝素与双香豆素合用可产生: 18. 阿司匹林与双香豆素合用可产生:

19. 保泰松与双香豆素合用可产生: 题20~22 A 立即 B 1个 C 2个 D 5个 E 10个

20. 每次剂量减1/2需经几个t1/2达到新的稳态血药浓度: 21. 每次剂量加倍需经几个t1/2达到新的稳态血药浓度: 22. 给药间隔时间缩短一半需经几个t1/2达到新的稳态血药浓度: [X型题]

23. 舌下给药的特点是: A. 可避免胃酸破坏 B. 可避免肝肠循环 C. 吸收极慢 D. 可避免首过效应 E. 吸收比口服快 24.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 转运速度受药物解离度影响

B. 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成正比 C. 需要消耗ATP

D. 需要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 E. 有饱和现象

25.下列有关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的稳态血浓度即坪值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增加剂量能升高坪值

B. 剂量大小可影响坪值到达时间

C. 首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迅速到达坪值 D. 定时恒量给药必须经4~6个半衰期才可到达坪值 E. 定时恒量给药,达到坪值所需的时间与其T1/2有关 26.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主要有: A. 药物的理化性质 B. 首过效应 C. 肝肠循环 D. 吸收环境 E. 给药途径 27. 药酶诱导剂: A. 使肝药酶活性增加 B. 可能加速本身被肝药酶代谢 C. 可加速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代谢 D. 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血药浓度升高 E. 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血药浓度降低 28. 药物血浆半衰期:

A. 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B. 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 C. 是调节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 D. 其长短与原血浆药物浓度有关 E. 与k值无关

参 [A型题]

1. C 2. D 3. B 4. C 5. E 6. B 7. E 8. C 9. C 10. D 11. E 12. B [B型题]

13. D 14. B 15. C 16. D 17. A 18. A 19. B 20. D 21. D 22. D [X型题]

23. A.D.E 24. C.D.E 25. A.C.D.E 26. A.B.D.E 27. A.B.C.E 28. A.B.C.D

3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A型题]

1. 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时,引起的口干属于: A. 治疗作用 B. 后遗效应 C. 变态反应 D. 毒性反应 E. 副作用

2. 下列关于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起反应的细胞成分

B. 受体都是细胞膜上的多糖

C. 受体是遗传基因生成的,其分布密度是固定不变的 D. 受体与配基或激动药结合后都引起兴奋性效应 E. 药物都是通过激动或阻断相应受体而发挥作用的 3. 完全激动药的概念是药物:

A.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 B. 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C.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 D. 与受体有较弱的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E. 以上都不对

4. 加入非竞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 A. 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 B. 平行左移,最大效应不变 C. 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D. 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E. 保持不变

5. 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

A. 对受体有亲和力,且有内在活性 B. 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 C. 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D. 对受体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E. 直接抑制传出神经末梢所释放的递质 6. 治疗指数为: A. LD50 / ED50 B. LD5 / ED95 C. LD1 / ED99

D. LD1 ~ ED99之间的距离

E. 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7. 氢氯噻嗪100mg与氯噻嗪1g的排钠利尿作用大致相同,则: A. 氢氯噻嗪的效能约为氯噻嗪的10倍 B. 氢氯噻嗪的效价强度约为氯噻嗪的10倍 C. 氯噻嗪的效能约为氢氯噻嗪的10倍 D. 氯噻嗪的效价强度约为氢氯噻嗪的10倍 E. 氢氯噻嗪的效能与氯噻嗪相等 8. 安全范围为: A. LD50 / ED50 B. LD5 / ED95 C. LD1 / ED99

D. LD1 ~ ED99之间的距离

E. 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9. 药物作用是指:

A. 药理效应

B. 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 C. 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

D. 药物对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 E. 对机体器官兴奋或抑制作用 [B型题] 题10 ~ 12

A. 强的亲和力,强的内在活性 B. 强的亲和力,弱的效应力 C. 强的亲和力,无效应力 D. 弱的亲和力,强的效应力 E. 弱的亲和力,无效应力 10. 激动药具有: 11. 拮抗药具有: 12. 部分激动药具有: 题13 ~ 16 A. 停药反应 B. 后遗效应 C. 副作用 D. 变态反应

E. 特异质反应

13. 长期应用可乐定后突然停药可引起: 14. 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可导致:

15.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停药可引起: 16. 阿托品治疗胃肠绞痛可产生: [X型题]

17. 下列关于药物毒性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一次性用药超过极量 B. 长期用药逐渐蓄积 C. 病人属于过敏性体质 D. 病人肝或肾功能低下 E. 高敏性病人 18.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 A. 抑制作用 B. 副作用 C. 毒性反应 D. 变态反应 E. 致畸作用 19. 受体:

A. 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

B. 在体内有特定的分布点 C. 数目无限,故无饱和性

D. 分布各器官的受体对配体敏感性有差异 E. 是复合蛋白质分子,可新陈代谢 20. 同一药物是:

A. 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作用越强 B. 对不同个体,用量相同,作用不一定相同 C. 用于妇女时,效应可能与男人有别 D. 在成人应用时,年龄越大,用量应越大 E. 在小儿应用时,可根据其体重计算用量 21. 以下有关极量的是:

A. 比治疗量大,比最小中毒量小 B. 尚在药物的安全范围内 C. 不会产生过敏反应 D. 超过时将会引起中毒

E. 临床上绝对不能采用

22. 下面对受体的认识,那些是正确的:

A. 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直接反应的化学基团

B. 药物必须与全部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药物最大效应

C. 受体兴奋的后果可能是效应器官功能的兴奋,也可能是抑制 D. 受体与激动药及拮抗药都能结合 E. 经常处于代谢转换状态

参 [A型题]

1. E 2. A 3. A 4. C 5. C 6. A 7. B 8. E 9. D [B型题]

10. A 11.C 12. B 13. A 14. E 15. B 16. C [X型题]

17. A.B.D.E 18. B.C.D.E 19. A.B.D.E 20. A.B.C.E 21. A.B.D 22. A.C.D.E

3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A型题]

1. 短期内应用数次麻黄碱后其效应降低,属于: A. 习惯性 B. 快速耐受性 C. 成瘾性 D. 耐药性 E. 以上都不对

2. 对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用药物时,应着重考虑患者的: A. 对药物的转运能力 B. 对药物的吸收能力 C. 对药物排泄能力

D. 对药物转化能力 E. 以上都不对

3. 先天性遗传异常对药物动力学影响主要表现在: A. 口服吸收速度不同 B. 药物体内生物转化异常 C. 药物体内分布差异 D. 肾排泄速度 E. 以上都不对

4. 药物相互之间的拮抗作用可用于: A. 使药物原有作用减弱 B. 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C. 解决个体差异问题 D. 增加其中一药的疗效

E. 以上都不正确

5. 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者失败,可能是因为: A同时服用肝药酶诱导剂 B同时服用肝药酶抑制剂 C产生耐受性 D产生耐药性 E首关消除改变 [B型题] 题6 ~ 10

A. 药物引起的反应与个人体质有关,与用药剂量无关 B. 等量药物引起和一般病人相似但强度更高的药理效应或毒性

C. 用药一段时间后,病人对药物产生精神上的依赖,中断用药后,会出现主观上的不适 D. 长期用药后,产生了生理上的依赖,停药后出现了戒断症状 E. 长期用药后,需要逐渐增加用量,才能保持药效不减 6. 高敏性是: 7. 习惯性是: 8. 过敏性是: 9. 成瘾性是: 10. 耐受性是: 题11 ~ 15

A. 产生协同作用 B. 产生拮抗作用

C. 可诱导肝药酶,加速灭活 D. 可减少吸收

E. 可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 11. 维生素K与华法林合用: 12. 肝素与华法林合用: 13. 苯巴比妥与华法林合用:

14. 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合用: 15. 保泰松与华法林合用: [X型题]

16. 关于合理用药正确的是: A. 必须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B. 在化学治疗中,除对因治疗外还需要对症治疗 C. 应采用同一治疗方案 D. 根据药理学特点选药

E. 了解与掌握各种影响药效的因素

17..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的改变包括: A. 耐受性 B. 耐药性 C. 依赖性 D. 药物慢代谢型 E. 快速耐药性

18. 联合使用两种以上药物的目的是: A. 增强疗效 B.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C. 减少单一药用量 D. 改变遗传对药效的影响

E. 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19. 安慰剂在新药临床药理研究中非常重要,是因为其: A. 可排除假阳性疗效 B. 可排除假阴性表现 C. 可排除假阳性不良反应 D. 含有治疗用的辅助药剂

E. 可以给患者心理上的安慰 20. 口服给药的缺点为:

A. 大多药物发生首过效应使药效降低 B. 对胃肠粘膜的刺激作用 C. 易被酶破坏 D. 易受食物影响

E. 易受胃肠道pH值影响

参 [A型题]

1. B 2. D 3. B 4. B 5. A [B型题]

6. B 7. C 8. A 9. D 10. E 11. B 12. A 13. C 14. E 15. E [X型题]

16. B. D. E 17. A. C. E 18. A. B. C. E 19. A. C 20. A. B. C. D. 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