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年第20卷第18期IMHGN,September 2014,Vo1.20 No.18 者HB 39 g/L,产生了类特异性自身抗体,输入M [4】胡继征.AIHA的血清学特性及交叉配血1例[J1.中国 抗原阴性红细胞比M抗原阳性红细胞的存活期更 生物制品学杂志,2005,18(6):516—517. 长。患者输入M抗原阴性主侧凝集强度最弱的洗 [5]杨绍明,兰炯采,胡利亚,等.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涤红细胞后贫血症状明显改善,无不良输血反应 患者抗体筛选观察[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4, 12(6):849—851. 发生。 【6]Petz LD,Swisher SN,Kleinman S,et a1.Clinical 参考文献 practice of transfusion medicine[M].3rd ed.New York: Churchill Livingstone,1 996. [1].检出抗一E相对特异性自身抗体1例IJ1.中国输 [7]钟展华,童玉春,古贤清,等.一种温自身抗体患者 血杂志,2013,26(7):671—672. 血源筛选方法的建立【J1.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 [2】粟玉萍,岁志红,宋学辉,等.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18(11):1557—1558. 伴同种抗体引起输血反应1例[J].中国输血杂志, 2005,18(2):154—156. (收稿日期:2014—03—26) (责任校对:成观星) 【3】刘冀华,诸葛京云,张红利.AIHA的血清学特性及交 叉配血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1):38. 成人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1例 报道并文献复习 孙明东赵海涛王雨存 【摘要l 目的探讨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报道1例成人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临床诊疗经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结合患者及其弟、其子血凝相关检查,诊断为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予以冷沉淀输注后 顺利手术,复习文献该病多于成年前出现出血表现而诊断。结论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较少见, 多于婴幼儿及儿童出现程度不同的出血表现,该病的诊断应强调详细的家族遗传史调查及出凝血实 验室检查。活动性出血时或外科手术前应予以替代治疗。 【关键词】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凝血 An adult ca8e of hereditary fibfinogen deficiency and related literature review Sun Mingdong,Zhao Haitao, WangYueun.Departmento ̄Hematology,People%HospitalofBinzbou,Binzhou 2566lo,China 【Abstract】 Objee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hereditary ifbrinogen deficiency and to improve the cognition of clinicians on the disease.Methods The treatment of an adult case of hereditary fibrinogen deficiency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eported and the related domestic literatures were reviewed.Results In terms of the related examinations of the blood coagulative funetion of the patient and his brother and son,Hereditary fibrinogen deficiency was diagnosed.Artiifcated lens was implanted smoothly after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4.18.022 作者单位:256610滨州医学院附属滨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 通信作者:孙明东,E—mail:haocheng520@126.COB 2837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年第2O卷第18期IMHGN,September 2014,Vo1.20 No.18 infusing the cryoprecipitate.Literature review showed that the disease was diagnosed when bleeding occured in aduh.Conclusions Hereditary fibrinogen deficiency is rare and mainly occur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having vary degrees of bleeding manifestations.The family history investigation and the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the coagula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to diagnose this disease.When actively bleeding,replacement therapy should be pre-operativey taken. 【Key words】Hereditary;Fibrinogen;Deficiency;Coagulation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Hereditary 2讨论 fibrinogen deifciency)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 疾病,临床非常罕见,表现为程度不一的自发性 出血或外伤性出血不止,多于出生后、婴幼儿及 儿童期发病而诊断。现报道1例确诊的成人遗传 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 提高大家对该病的认识。 1 病例资料 病案号003616,男,58岁,农民,既往体健。 因“右眼进行性视力下降2年”人住我院眼科, 行术前检查血凝分析发现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 于2013年l2月16日转入我科。患者既往无出血 史,无肝病史,父母为非近亲结婚,已去世,死 因不详。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无 畸形,无贫血貌,全身无瘀点、瘀斑及出血点, 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 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四肢无畸形,双 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42 g/k 白细胞6.160×109/L,血小板158×109/L,ESR 2 mm/h;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正常;生化常规无异 常;尿常规及大便常规无异常;肝炎标记物(一), 抗核抗体、抗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一)。血凝 分析:PT 21.3 S,AP1_r 65.4 S,Fg 0.62 g/L,TT> 60 S,D—Dimer<0.02 g/ml,加入正常血浆可纠 正,其后多次复查纤维蛋白原(Fg)0.59~0.77 g/L。至山东省血站行F II、F VII、F IX、F X、 FⅧ检测,活动度正常。胸部CT无异常,腹部彩 超示肝胆胰脾肾腹膜后淋巴结无异常。考虑为遗 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遂查其儿子Fg 0.68 g/L, 其弟弟Fg 0.65 g/L,追问二者曾有外伤后出血史。 诊断为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考虑为杂合子 型,遂输注冷沉淀,至Fg 1.8 g/L后行白内障晶 体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视力恢复好。 2838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凝血 性疾病,1920年Rade和Salmon首先报道该病, 现认为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约半数发生在 近亲婚配家系,发病率小于1/100万。该病发病 机制还不是很清楚,近年来通过对纤维蛋白原基 因缺陷的研究发现,该病与编码纤维蛋白原的基 因突变有关。纤维蛋白原的三条肽链 、B、-,/ 分别由FGA、FGB、FGG编码,位于4q28~31 区带约50 kh区域,其中以FGA基因突变为多, 类型包括基因缺失、错义突变、剪接突等,影响 纤维蛋白原基因转录,进而影响其生物合成,而 不是分泌异常,因为患者及其父母血中纤维蛋白 原的寿命正常[】】。引起该病的的基因突变位点迄 今已报道了63个,包括20种缺失,17种无义突 变,13种插入/缺失突变,以及3种大片的缺失口]。 一般而言,Fg基因截断得越多,Fg缺乏就越严重, 由此从轻到重地产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或无纤维 蛋白原血症 J。 根据 减少的程度,该病分为两种类型:第 一种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Fg较正常人减少,Fg 0.4~0.8 g/L,多为杂合子型;第二种为无纤维蛋 白原血症,Fg极低或缺如,Fg<0.4 ,多为纯 合子型 1。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由于凝血通路最后 一步纤维蛋白原的缺乏,使得出血时不能形成纤 维蛋白血栓而止血,但是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一 般不受影响。复习国内文献,发病时间从出生后 至12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出生时脐带出 血或包皮环切时出血不止,鼻衄、皮下出血、乳 牙脱落时出血和伤口愈合延迟。任何部位均可出 血,但大的瘀斑和胃肠道出血更多见,可有自发 性出血。外伤或手术后大量出血是其典型特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年第2O卷第18期IMHGN,September 2014,Vo1.20 No.18 产钳分娩或其他轻微外伤可致脑出血。硬膜外血 F IX、F X、FⅧ活动度正常,多次查Fg<0.8 g/L, 肿亦有报道。女性患者可有月经量增多[5-9]o特异 加入正常血浆可纠正,考虑为杂合子型遗传性纤 性染色体异常者可反复发生早期流产。一般而言, 维蛋白原缺乏症,平素出血倾向不明显与Fg水平 纯合子型较杂合子型出血重。该病往往Fg<0.5 有关。予以冷沉淀替代治疗效果好。 g/L时才发生显著出血。本病还可发生血栓并发症, 综上所述,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为常染 即使未行替代治疗 。 色体隐性遗传,临床罕见,约半数发生在近亲婚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所有以纤维蛋白原 配家系,多于婴幼儿及儿童出现程度不同的出血 转换为纤维蛋白为终点的筛选试验,凝血时问 表现,该病诊断应强调详细的家族遗传史调查及 (C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 出凝血实验室检查。活动性出血时或外科手术前 间(APPT)均延长,但均可加入正常血浆或纤维 应予以替代治疗。 蛋白原纠正。自然放置时血液可不凝固,部分病 人可出现血小板功能轻度异常,本病患者的血沉 一参考文献 [1]Fellowes AD,Brennan SO,George PM.Identiifcation and 般为0。血中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杂合子型 该病诊断时应注意与下述疾病相鉴别:(1)继 Fg0.4~0.8 g/L,纯合子型Fg<0.4 g/L。 发性纤维蛋白原降低:肝病时纤维蛋白原合成 减少,DIC、原发性纤溶亢进时纤维蛋白原消耗 增多;(2)其他凝血因子缺乏:常见F II、F VII、 F IX、F X、FⅧ缺乏,测相关凝血因子活动度 characmrization offive new ifbrinogen gene polymorphisms[J]. Ann N Y Acad Sci,2001。936:536—541. [2]Asseha R,Spena S,Duga S,et a1.Molecular genetics of quantitative fibrinogen disorders[J].Cardiovasc Hematol Agents Med Chem,2007,5(2):163-173. 【31 Neerman—Arbez M,de Moerloose P,Bridel C,et a1.Mutations in the fibrinogen A alpha gene aceout for 降低而 正常;(3)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Dvsfihrinogenemia):该病为纤维蛋白原质量异常, Am原浓度正常。 the majority of cases of congenital a ifbrinogenemia[J]. Blood,2000,96(1):149—152. 可正常,PT、TT延长,常规监测纤维蛋白 【4] Asseha R,Duga S,Tenchini ML,et a1.The molecular basis of quantitative ifbrinogen disorders[J].J Thromb Haemost,2006,4(10):21 15—2129. 本病作为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理想治 [5]李春怀,梁东,陈银波,等.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 疗是纠正突变基因,使其发挥正常功能,但目前 尚无可使用的基因治疗手段,只能使用替代治疗。 妊娠及儿童期长期预防性应用已有成功的报道, 症1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2,9(1):142—143一 二例[J].中国新生儿杂志,2013,28(3):200. [6]武慧,张娟,李在玲,等.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但尚需随机性研究加以证实。当有活动性出血时 [7]商宏恺,吴逸,周健红,等.妊娠合并先天性低纤维 蛋白原血症1例报告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17 或外科手术前应予以治疗,应输注血浆或冷沉淀 或纤维蛋白原制剂使Fg>1.5 g/L。但有研究报道, 因反复输注纤维蛋白原制剂而产生抗纤维蛋白原 抗体,导致严重的输注反应,并使输注的纤维蛋 (8):596. 【8】彭湃,田秦杰,杨冬.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行子宫 切除术叭生殖医学杂志,2008,17(4):307—309. 白原半衰期缩短。部分患者可因输注纤维蛋白原 而发生血栓,并且有可能传播病毒,美国现已禁 用未经病毒灭活的纤维蛋白原制剂而多用冷沉淀, 每单位冷沉淀含200~250 mg纤维蛋白原,其半 衰期为96—144 h,因此替代治疗可每3~4天 1次。 【9】戴碧涛,王莉佳,王世一.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家 族发病三例『J].中国儿科杂志,2002,40(12):763. 【1 0]Hill M,Dolan G.Diagnosis,clinical features and molecular assessment of the dysfibrinogenaemias【J]. Haemophilia,2008,14(5):889—897. 本例患者具有家族史,无肝病史及特殊用药史, 血凝分析PT、Am、TF明显延长,F II、F VII、 (收稿日期:2014—06—11) (责任校对:成观星) 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