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正确答案:D
2、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 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正确答案:C
3、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 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 正确答案:D
4、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观点 D.不可知论 正确答案:C  5、“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正确答案:A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主观与客体的统一 正确答案:C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主观与客体的统一 正确答案:C
8、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 正确答案:D
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正确答案:B
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C
11、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观点 D.不可知论 正确答案:C
12、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A.辩证统一的关系 B.因果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等同关系 正确答案:A  13、“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
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正确答案:D
14、事物的质是指()。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正确答案:C
1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正确答案:A
16、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观点 D.不可知论 正确答案:C  17、“司马光破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小时侯看到一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D
1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 正确答案:B
19、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正确答案:A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