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技术项目计划管理办法
(石油信[2008]374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信息技术项目计划管理,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计划管理包括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制定、项目可行性研究、年度计划制定。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股份公司总部机关、专业分公司(以下简称专业公司)和地区分(全资子)公司、直属单位(以下统称地区公司)。
第二章   总体规划制定
第四条  总体规划是围绕股份公司总体发展目标、支持业务发展、提升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的信息化总体解决方案,是信息技术项目年度计划、立项、投资的依据。
第五条  信息管理部按照股份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信息化建设环境分析和对标分析,提出发展战略和目标建议,
— 12 —
报股份公司规划计划部。
第六条  信息管理部按照股份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要求,组织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初稿,相关业务部门参加,每五年进行一次。
第七条  规划的编制过程分为现状分析、技术展望、总体规划三个阶段。
第  现状分析包括调研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股份公司业务,研究石油行业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借鉴最佳实践,形成信息技术现状分析报告。
第九条  信息管理部组织业务部门、专业公司和地区公司以及信息技术专家讨论信息技术现状分析报告,确认信息化建设需求。
第十条  技术展望包括确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发展方向、总体目标和原则,设计信息技术体系架构,形成信息技术展望报告。
第十一条  信息管理部组织业务部门、专业公司和地区公司以及信息技术专家研究讨论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体系架构,形成信息技术项目总体规划报告和项目描述。总体规划包括分析差距、确定项目、编制实施计划和投资预算,提出变革策略,进行风险分析。
第十二条  在编制信息技术项目实施计划过程中,根据项目的逻辑关系、需求迫切程度和实施条件,统筹安排各项目的实施顺序和进度。
第十三条  总体规划中应当编制信息技术项目投资预算,包
— 13 —
括硬件、软件、第三方服务、内部支持和建设单位五类费用,按照合理的标准测算。
第十四条  总体规划报告编制完成后,报信息化建设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议。审议通过后,报股份公司规划计划部。将信息化建设规划纳入股份公司总体规划。
第十五条  信息管理部根据发布的股份公司总体规划,修改完善信息化建设规划,报股份公司规划计划部审查。审查通过后,报股份公司领导审批。
第十六条  信息管理部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总体规划的执行及其对业务适应性进行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总体规划经规划计划部确认,由信息管理部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批,批准后由信息管理部组织实施。
第三章   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管理
第十七条  承担项目可研编制单位,按照股份公司投资估算编制的有关规定,根据可研的技术、经济方案,编制项目投资估算。
第十  编制单位造价管理部门对投资估算进行审查,投资估算随可研报规划计划部或信息管理部。
第十九条  信息化专项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由信息管理部对投资估算提出初审意见,报规划计划部,规划计划部委托评估单位进行评估,按照评估意见进行审批。信息化专项投资1亿元以下的项目由信息管理部组织有资质的评估单位进行审查,按照
— 14 —
评估意见进行审批。
第二十条  项目评估单位成立包括投资估算审查的专家小组,对投资估算进行审查,并结合技术、经济专家组的意见,提出投资估算审查意见。规划计划部全过程参与专家组对投资估算的审查工作。
第二十一条  可研编制单位按照专家组审查意见,修改投资估算,并随可研报告技术、经济等修改内容,提交评估单位复审。
第二十二条  评估单位通过复审后,编写项目评估报告,信息化专项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报规划计划部,信息化专项投资1亿元以下的项目报信息管理部;编制单位修改的可研报告信息化专项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报规划计划部,信息化专项投资1亿元以下的项目报信息管理部。
第二十三条  信息化专项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由规划计划部对修改版投资估算进行复审,报股份公司领导审批。信息化专项投资1亿元以下的项目由信息管理部对修改版投资估算进行复审,并办理项目可研报告批复手续,经征求规划计划部同意后,报股份公司主管领导审批。
第四章   项目可行性研究
第二十四条  信息管理部对纳入公司前期工作计划和年度投资规模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委托有资质的内部支持单位或直接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 15 —
告,并组织审查。
第二十五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总论、现状分析、需求分析、技术方案、系统概要设计、系统运行的组织机构与定员、项目实施、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风险分析、可行性分析。
第二十六条  投资1亿元以下的项目,信息管理部提出项目论证建议意见,报股份公司主管领导审批,下达批复文件,抄送规划计划部。
第二十七条  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信息管理部提出初审意见报规划计划部审核后,报股份公司主管领导审批,下达批复文件,抄送信息管理部。
第五章   年度计划制定
第二十  信息管理部根据总体规划、上年度项目进展、合同签订情况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及财务专项预算;将编制的年度预算与规划计划部和预算管理办公室沟通后,报信息主管领导审查;通过后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第二十九条  信息管理部根据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批意见,修改完善年度工作计划和财务专项预算,分别报送规划计划部和预算管理办公室。
第三十条  规划计划部对信息管理部上报的信息化年度投资建议计划进行综合平衡,预算管理办公室对信息管理部上报的信
— 16 —
息化财务专项预算进行综合平衡,纳入股份公司年度投资框架建议计划。由规划计划部和预算管理办公室分批下达,信息管理部组织实施。
第三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按计划组织实施,并按季度、年度上报投资计划和重点项目执行情况分析报告,报信息管理部。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各专业公司、地区公司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信息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录:1. 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制定方法       2. 有关报告内容
(2008年12月17日)
— 17 —
附录1
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制定方法
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制定方法分成三个阶段,即:现状分析阶段、技术展望阶段和总体规划阶段。
一、现状分析阶段 (一)阶段目标
调研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了解企业业务发展战略和业务流程,深入分析信息化建设需求。研究国际石油化工行业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比现状寻找改进的机会。
(二)主要任务
1.通过阅读相关文档了解企业业务战略、组织结构及主营业务,分析业务发展方向对信息技术的要求。
2. 通过现场调研和发放问卷等形式,充分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现状,进行评估。
3. 为确保计划的先进性,对国际石油化工行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最佳实践进行研究,分析企业存在的差距。
4. 通过对业务需求和差距的分析,提出企业对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三)阶段交付成果 《信息技术现状分析报告》
— 18 —
二、技术展望阶段 (一)阶段目标
以支持企业业务发展战略为根本出发点,结合现状分析阶段总结的信息化建设需求,确定企业未来五年信息技术的远景目标、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信息技术方案设计原则和总体架构。
(二)主要任务
1. 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参照国际最佳实践,明确企业信息技术的远景目标和指导思想。
2. 制定信息技术总体架构的设计原则。
3. 结合远景目标和设计原则,制定信息技术总体架构方案,包括信息架构、应用系统架构、IT基础设施架构和IT组织架构。
(三)工作单元交付 《信息技术展望报告》 三、总体规划阶段 (一)阶段目标
对于远景目标和企业信息技术现状,分析主要差距、确定主要信息技术项目,并编制实施计划和投资预算。
(二)主要任务
1.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远景目标,找出主要差距。 2.通过差距分析的结果,明确企业未来需要建设的信息技术项目。
— 19 —
3. 根据信息技术项目的需求迫切程度和实施条件,合理制定未来五年信息技术项目的实施计划。
4. 编制实施信息技术项目所需的投资预算和人力资源投入计划。
5. 提出每个信息技术项目的项目目标、框架方案、实施方法,并进行定性的成本效益分析。
6. 分析信息技术项目实施潜在的风险,提出风险规避的措施和管理方法。
(三)工作单元交付
《信息技术项目五年计划报告》 《信息技术项目描述报告》
— 20 —
附录2
有关报告内容
一、现状与需求分析报告 (一)前言
包括:说明报告的背景情况和基本目标。 (二)规划编制方法
包括:项目整体实施方法、现状调研的方法。 (三)股份公司业务综述
业务战略:包括股份公司整体业务战略、各业务板块业务战略。 业务综述:包括石油化工行业价值链、按照业务定义、在股份公司业务中的定位、业务的特点、业务的发展方向、业务与其他业务之间的关系、业务与信息化的依赖程度、信息化建设的紧迫程度等方面说明各业务板块的情况。
管控模式:包括股份公司对所属单位的管控模式。 (四)现有信息技术评估
规划实施情况概览:从信息化规划编制、专业系统、管理系统、基础设施、管理和标准等方面概要说明“十五”信息化规划的执行情况。
信息管理:按照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加工和利用等方面描述信息管理的现状、描述各级组织间的信息流等内容。
— 21 —
应用系统:包括股份公司总部应用架构、各业务板块应用系统架构、公司集中统一建设的应用系统架构。
基础设施:包括广域网、局域网、数据中心、电子邮件、安全管理等方面IT基础设施现状。
IT组织:包括信息技术组织结构、信息技术队伍建设现状。 管理:包括管理、项目管理制度、信息化建设标准、信息化管理流程等。
IT投资:包括IT投资资金来源、IT投资金额等。 IT现状评估:从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基础设施和IT组织四个方面总结信息化建设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
(五)趋势概述
行业趋势:阐述各业务板块发展趋势。 技术趋势:阐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管理组织设置趋势:阐述信息技术组织设置的趋势。 (六)信息化建设需求
包括:管理层对信息化的需求、各业务板块对信息化的需求等。 二、展望报告
(一)业务战略和信息技术含义
包括各业务板块业务发展目标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二)困难与挑战
说明股份公司的信息技术环境特点和面临的挑战,为制定设计原则和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总体方案打下基础。
— 22 —
(三)建设目标
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阐述股份公司未来五年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
业务发展方向与信息化建设目标分析:阐述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信息化建设目标对业务发展的作用:说明实现信息技术远景目标后可以给业务带来的价值。
(四)规划原则
阐述信息技术总体方案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五)信息技术展望综述
阐述信息技术总体方案设计的关键领域和核心设计思路。 (六)信息架构
包括股份公司信息架构以及信息的描述。 (七)应用系统架构
总部应用系统架构:包括部署在股份公司总部应用架构、股份公司总部应用系统架构。
地区公司/专业公司应用系统架构:包括股份公司所属地区公司/专业公司部署在总部的应用系统架构。
专业应用系统架构:包括各业务板块专业应用系统的架构说明。 (八)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架构
包括网络架构、数据中心方案、企业系统管理架构、信息安全管理架构等内容。
— 23 —
(九)信息技术组织、人员及流程
包括信息技术组织结构、职能、角色与岗位说明、技能描述、信息技术组织管理流程和标准、考核等。
(十)对业务的影响及需考虑的因素
分析信息化建设可能对业务、组织机构等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三、总体规划报告 (一)差距分析
根据信息化建设远景目标和现状,分析主要差距,为确定未来建设的IT项目奠定基础。
(二)建议的信息技术项目
股份公司信息技术项目:描述整个股份公司未来五年信息技术建设的项目。
(三)经济评价
投资测算标准:说明信息技术项目建设所需资金投入的测算依据,包括费用组成、各项费用的计算标准等。
股份公司投资及人力资源估算:说明公司未来五年信息化建设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情况。
(四)项目实施计划
包括公司未来五年IT项目实施计划、优先次序等。 (五)变革策略
说明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各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变革管
— 24 —
理的思路和方法。
(六)主要假设、问题和风险
包括制定总体规划有关的假设条件、实施总体计划可能遇到的风险和规避措施、IT项目实施的效益分析等。
(七)结论
包括总体规划的总结性说明、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成功因素、未来五年信息化建设预计达到的水平等。
(八)中文缩略用语及英文名词缩写注释
说明所有报告中用到的缩略用语和英语用词注释。 四、信息技术项目描述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
主要包括:项目基本情况、编制依据、项目的背景、项目的必要性、研究目标、研究范围(包括组织范围、业务范围、应用系统范围、投资范围)、编制原则、投资概述及研究结论、存在问题与建议等。
(二)现状分析
主要包括:企业概况(包括基本信息、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企业发展规划)、业务综述(包括业务现状、业务发展方向、业务流程分析)、信息技术现状分析(包括信息管理现状分析、应用系统现状分析、基础设施现状分析、IT人员与组织现状分析)、相关领域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包括国外现状和趋势分析、
— 25 —
国内现状和趋势分析)、实例介绍等。
(三)需求分析
主要包括:业务需求(包括业务需求分析、目标用户分析、业务流程)、功能需求(企业总体功能需求、目标用户功能需求)、技术需求(性能需求、输入输出、数据管理能力、故障处理、运行环境、与其它系统接口、其它需求)、数据信息需求(包括数据标准化需求、信息需求)、差距分析等。
(四)技术方案
主要包括:项目目标和范围、项目定位、与现有和规划系统之间的关系、系统功能架构方案、体系架构方案(包括方案描述、方案比选)、技术架构方案(包括硬件方案、数据库方案、应用系统产品方案、运行环境方案)、建设方案等。
(五)系统概要设计
主要包括:系统功能设计(包括总体结构设计、系统主要功能、子系统功能设计)、信息流设计、基础架构配置设计(包括硬件配置设计、数据库配置设计、运行环境配置设计)、接口设计(包括内部分系统接口设计、外部系统接口设计)、安全性设计等。
(六)系统运行的组织机构与定员
主要包括:系统的运行维护、组织机构与定员设计的原则、组织机构与定员及其职责(包括系统维护的组织设置、维护人员职责、维护人员的技能要求和人员数量需求)、培训(包括培训
— 26 —
目的和内容、培训人员、培训计划)等。
(七)项目实施
主要包括:项目实施原则及方法、项目实施前提条件(包括对信息技术环境的要求、对外围因素的要求)、项目管理策略、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包括实施组织机构、项目实施人员安排)、项目实施建设过程和方式、项目实施培训(包括培训目的和内容、培训人员、培训计划)、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甘特图、表)、项目验收指标(包括总体验收指标、分阶段验收指标)等。
(八)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主要包括:编制依据、投资估算编制范围、主要工程量测算说明、总投资估算结果(包括总投资、试点阶段投资估算、推广期投资估算、硬件投资、软件投资、系统用户数、咨询费用、内部支持费用)、投资效益(包括投资效益指标、运行维护费用估算)等。
(九)风险分析
主要包括:风险分析方法、技术风险、非技术风险、规避及降低风险措施比选等。
(十)可行性分析
主要包括: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已有技术和工作基础、可用技术和条件)、经济可行性分析、研究结论、问题与建议等。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