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优质课教学设计_145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优质课教学设计_145

来源:九壹网
 一个小人物的心酸生活

——《骆驼祥子》导读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小说主要情节,点燃学生阅读小说的激情。

2. 以读为核,思考品悟,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3. 初步理解小说深邃的主旨,以博爱之心注重普通人的生活。

【教学重点】以读为核,思考品悟,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小说深邃的主旨,以博爱之心注重普通人的生活。

【教学方法】对话法 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1936年春天,一位朋友不经意地给老舍谈起了他所雇用的一个车夫。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最后还是受穷。老舍的朋友随后又说起另外一个车夫的故事,车夫被抓去了,哪知因祸得福,他乘着转移之际,偷偷地牵回三匹骆驼。老舍决定把车夫和骆驼结

合到一起,把主人公放到了自己熟悉的北平。出版后,在 15 年时间中印刷二十余版,自上世纪 40 年代起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多种文字。《骆驼祥子》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作品。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的就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骆驼祥子》。

2.明确学习目标

(1)我能整体感知小说主要情节,点燃阅读小说的兴趣。

(2)以读为核,思考品悟,我能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3)我能初步理解小说深邃的主旨,以博爱之心注重普通人的生活。

二、读情节 感其事

活动一 测一测

请抢答:

1.《骆驼祥子》属于什么体裁?

A戏剧 B诗歌 C散文 D小说

2.故事发生在哪个地方?

A北平 B上海 C天津 D 郊区

3.本书的主人公是谁?

A祥子 B虎妞 C刘四爷 D曹先生

4.主人公的职业是什么?

A农民 B人力车夫 C养骆驼的

5.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A拥有一辆车 B拥有一个车厂C租到一辆新车

6.祥子拉车经历了几起几落?

A四起四落 B三起三落 C二起二落

7.祥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A实现梦想 B还在追求中 C放弃梦想

播放视频,明确:

一起: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攒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给祥子买了二强子的车。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卖车。小福子自杀,理想完全破灭。

三、读语言 解其味

【批注方法】

1.感想式批注:写出读后的体会、心得、感想、收获等。

2.质疑式批注:写出对文本不理解的地方或质疑的地方。

3.联想式批注: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

4.评价式批注: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

5.补充式批注: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

活动二:试一试(批注方法)

1.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能够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能够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

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能够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明确:祥子挣车时的吃苦耐劳、积极乐观。买车的激动和对车的珍爱。

2.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个点儿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

明确:这段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生动体现出祥子心中自尊,骄傲,热情和希望。可这希望之火很快就被现实的污水泼灭了。

3.吃苦,他不怕;不过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工夫!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他喊了出来。

明确:这段心理描写刻画出祥子遭受到的沉重打击,当他千辛万苦逃回北京城已经精疲力尽了。

4.坐在那里,他不忙了。眼前的一切都是熟悉的,可爱的,就是坐着死去,他仿佛也很乐意。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地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

明确:充满浓厚京味的细节描写,语言大俗大白而鲜活生动。

5.云还没有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

似的。风小了,不过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很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匀了满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仅仅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象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曳。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不过,看看身上,已经全往下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的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顾不过命来。

明确:暴风雨里无处可避的祥子,像极了生活中左冲右突,又不得其门的自己。在这章后面的语段里,老舍用罕见的直白的笔锋,“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写出了对一个时代的控诉。

6. 冬天过去了,春天的阳光是自然给一切人的衣服,他把棉衣卷巴卷巴全卖了。他要吃口好的,喝口好的,不必存着冬衣,更根本不预备着再看见冬天;今天快活一天吧,明天就死!管什么冬天不冬天呢!不幸,到了冬天,自己还活着,那就再说吧。原先,他一思索,便想到一辈子的事;现在,他只顾眼前。经验告诉了他,明天仅仅今天的继续,明天承继着今天的委屈。卖了棉衣,他觉得非常的痛快,拿着现钱做什么不好呢,何必留着等那个一阵风便噎死人的冬天呢?

明确:“哀莫大于心死”,说的应该就是现在的祥子吧。

7. 他又恢复了他的静默寡言。一声不出的,他吃,他喝,他掏坏。言语是人类彼此交换意见与传达感情的,他没了意见,没了希望,说话干吗呢?除了讲价儿,他一天到晚老闭着口,口似乎专为吃饭喝茶与吸烟预备的。连喝醉了他都不出声,他会坐在僻静的地方去哭。几乎每次喝醉他必到小福子吊死的树林里去落泪;哭完,他就在白房子里住下。酒醒过来,钱净了手,身上中了病。他并不后悔;假若他也有后悔的时候,他是后悔当初他干吗那么要强,那么谨慎,那么老实。该后悔的全过去了,现在没有了可悔的事。

明确:祥子已经彻底地糜烂、堕落和沉沦,万劫不复。

小结:1.经过提炼了的北京口语,其特点是通俗平易、大众化。2.善用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3.小说中环境的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很大的作用。

四、读人物 悟其悲

活动三:想一想

结局:

祥子:“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刘四:失去女儿,孤苦终老

虎妞:难产而死

老马:死在街头

小马:死在爷爷怀里

二强子:行尸走肉般的活着,就像祥子最后的结局

小结:大体来看,更多人物的结局是糟糕的。《骆驼祥子》中的社会,恶人没有得到惩戒,善人堕落或是死去,半黑半白的人物苟延残喘。就如老舍所说,“它不让好人有出路。”“末路鬼”之类的用词,不但是祥子的结局,也是广大民众于当时的缩影,举世皆浊,对于没有任何资本傍身撑腰的普通人来讲,怎能不染尘埃、独得善终呢?

五、读背景 哀其命

《骆驼祥子》所描述的故事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当时正是中国现代史是最黑暗、混乱、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连年持续地实行争权夺势的战争,城市买办阶、乡村豪绅阶级对工农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特别是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和水、旱、虫的持续发生,不但加剧了民族工商业的破产,也加速了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因而成批的农民为了谋求

生路纷纷涌入城市。老舍笔下的祥子正是这千百万破产农民中的一个。

祥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省吃俭用,拼命拉车,真正买上新车时,激动兴奋的让读者为之感动,到结尾却丝毫不想买车的事,只靠赁车活命,颓废消极的让人为之心痛。《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悲剧是整整一个时代的悲剧,身处其中的每一分子到头来都逃脱不了祥子一样的命运,除非他们认清楚自己的现状,联合起来推翻那吃人的社会与制度。

六、小结

这节课学到的仅仅这部名著的冰山一角,仅仅一个“引子”,一把“梯子”,真正的阅读,还是在课外,还是靠自主。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追随老舍的文字,走进一个车夫的悲惨世界,欣赏一段旧北京的社会剪影。

【板书设计】

小说:情节 人物 环境

读情节 感其事

读语言 解其味

读人物 悟其悲

读背景 哀其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