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Journal of Ancient Books Collation and Studies
Jul. 2004 No.4
《二十四诗品》别笺
凌郁之*
(复旦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433)
摘要:《二十四诗品》前人笺注有多种,本文于前人所注之外续有所获;或有可助理解文义之材料,亦并录以备考。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注释
中图分类号:G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17(2004)04-00-06
自复旦大学陈尚君先生、汪涌豪先生《二十
[1]
四诗品》伪书说提出以来,围绕着《二十四诗品》真伪问题,学界展开了持久而激烈的争鸣,迄今尚无定论。论者多致力于文献考据或理论阐释,而一时对于《二十四诗品》的本文考释似乎被冷落了。有鉴于此,笔者数年来处处留心,薄有所获。现在整理出来,以求教于方家。
《二十四诗品》注解本主要有清代孙联奎《诗品臆说》、杨廷芝《廿四诗品浅解》、杨振纲《诗品续解》、无名氏《诗品注释》等,今人有郭绍虞《诗品集解》、乔力《二十四诗品探微》、刘禹昌《司空图诗品注释》、曹冷泉《诗品通释》、赵福坛、黄能升《诗品新释》、杜黎均《二十四诗品译注评析》、祖保泉《〈二十四诗品〉语词征信录》、《〈二十四诗品〉解说》(《司空图诗文研究》)、萧水顺《司空图诗品注释》(《司空图诗品研究》)、詹幼馨《司空图〈诗品〉衍绎》等数种。
笔者笺释皆出上述各家之外。本文以《二十四诗品》品目先后为序,先录须注之诗句,后用括号标以所在品目。主要从语源上考释,备录材料,但求直观,一般不作强解。因为《二十四诗品》的真伪及其究竞出于唐宋或元初尚未定论,故本文基本是就《二十四诗品》的文本作稽考,力求客观讨源,不受主观拘牵。间或涉及前人所注而略致商榷;有些材料有助于理解文义,亦备录之;为求清楚悦目,每条之下往往分数小段;
为避免繁冗,除今人著述作尾注并标明版次、页码外,其他均只作随文简注。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雄浑》)
《五灯会元》卷一二福严保宗禅师:“独超象外,且非捉兔之鹰;混迹尘中,未是咬猪之狗。”宋释正觉诗:“默游量外,直照环中”(《禅人写真求赞》,《全宋诗》卷一七八一),又“劫外游神,环中契真”(《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全宋诗》卷一七八三)。
祖保泉《〈二十四诗品〉校正》:“怀悦本作‘寰中’,‘寰’字误。……前人偶有把‘得其环中’
[2]
写成‘得其寰中’的,只能视为笔误。”然观《五灯会元》之以“象外”与“尘中”相对,知作“寰中”或亦有理。王夫之《姜斋诗话》引作“规以象外,得之圜中”。
诸家注本多援引《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及《文心雕龙・体性》“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句,意亦可通,但于“环中”一词似犹未惬。
[备考]饶宗颐曰:“司空表圣之《赞香严长老》,曰:‘大师之旨,吾久得之。’……表圣自言得之,则其参禅必有所得。观《二十四诗品》,以‘雄浑’居首,曰:‘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虽用庄子之言,而‘环中’即圆相之○也。又其句云:‘不似香山白居士,晚将心境著禅魔。’其不
[3]
缚于禅,信能深知禅者。”
收稿日期:2003-11-09
作者简介:凌郁之(1968—),男,安徽舒城人,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主要从事唐宋文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风日水滨”、“柳阴路曲”(《纤秾》) 《文镜秘府论・九意・冬意》:“经中遥见,路上逢迎。”句末注云:“美人。”又《秋意》:“风飘绮袖,日照金堤。”亦注云:“美人。”窃谓《纤秾》诸句意境正相仿佛。《诗家一指・四则・格》:“犹清风徘徊于幽林,遇之可爱;微径萦纡于遥翠,求之愈深。”或演其义。
[备考]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一引郑厚云:“乐天如柳阴春莺”
东斗,好风相从”一句注中亦引《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至于“羽化而登仙”一节[6]。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典雅》)
注者率以“玉壶”为酒器,以“春”为酒名。窃以为“酒”与“典雅”何涉?况《二十四诗品》又以“何如尊酒,日往烟萝”为“旷达”,故绝知此“玉壶买春”非关酒也。苏轼《壶中九华诗》有“九华今在一壶中”之句,其“壶”则显非“酒器”所能诠释也;又东坡诗:“误入仙人碧玉壶,一欢那复间亲疏。……欲穷风月三千界,愿化人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沉著》) 天百亿躯。”(《景纯席上和谢生二首》之一,《苏
东坡全集》卷六)此“碧玉壶”中有“风月三千
“大河”前人或释为江河,或释为恒河,窃
界”,那复玉壶买酒之俗趣!此盖即道徒所喜称之
以为当释为银河。
壶中之乐。《诗人玉屑》卷四《风骚句法》有“万
释正觉诗:“秋高月转,天淡河横”(《禅人写
象入壶”格;南宋临安有玉壶园(施谔《淳祐临
真求赞》,《全宋诗》卷一七八一)、“寒潭月落,
安志》卷六);元武汉臣有杂剧《李素兰风月玉壶
霁夜河横”(《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全宋诗》
春》(《元曲选》),剧中复有曲牌《玉壶春》,从中
卷一七八三)、“天与之形,月皎河横”、“天空霁
俱可推知“玉壶买春”之意。
阔而河横”(同前)、“露寒斗湿,秋淡河横”(《真
清人汤右曾诗:“玉壶买得春多态,茅屋听残
首座写真求赞》,《全宋诗》卷一七八三)。
雨滴声。”(《怀清堂集》卷一四《壬辰九月十一日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句之前有“夜渚月
行在启事恺功都宪以近诗见示循讽周咏因作小诗
明”(《诗家一指》怀悦本作“夜睹月明”,《虞侍
八章》之五)当即从“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化
书诗法》本作“夜露月明”),知“大河”必指银
出,自然也可迻作注脚。《虞侍书诗法》本作“赏
汉也。或有引证黄庭坚诗“坐对真成被花恼,出
花茅屋”,意较“赏雨”更近“买春”之意。或释
门一笑大江横”(《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
“买春”之“春”为春景,庶几近之;或释“春”
心为之作咏》,《山谷内集诗注》卷一五),但此与
为春酒,则扞挌难通矣。
“沉著”之境无关。
[备考]苏轼《壶中九华诗》引曰:“湖口人李
祖保泉《〈二十四诗品〉语词征信录》释“大
正臣蓄异石九峰,玲珑宛转,若窗棂然,予欲以
河前横”云:“此处‘大河’特指印度恒河”,复
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遐也。名之
云:“‘如有佳语,大河前横’中之‘大河’,取‘恒
曰壶中九华,且以诗记之。”诗云:“清溪电转失[4]
河沙多’,比喻‘佳语’多得不可言说。”可谓
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
失之远矣。
今在一壶中。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虚处处通。
[备考]《诗式・取境》:“有时意静神王,佳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苏文忠公
句纵横,若不可遏,宛若神助。”若以此意释之,
诗编注集成》卷三八)后又作《予昔作壶中九华
似亦可通。
诗,其后八年复过湖口,则石已为好事者取去,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高古》) 乃和前韵以自解云》,有云:“赖有铜盘修石供,
”(《集成》卷四五)黄庭坚有《追 《文镜秘府论・九意・风意》:“经过芍药,仇池玉色自璁珑。
和东坡壶中九华》诗,有“浮岚暖翠”之语(《山参次芙蓉。”
谷内集诗注》卷一七)。朱彧《萍洲可谈》卷二、
“月出东斗”(《高古》)
《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咏物门”俱载此事。
苏轼《前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窃谓此亦“玉壶买春”之乐也。 于斗牛之间。”陈尚君、汪涌豪《司空图〈二十四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洗炼》) [5]
诗品〉辨伪》业已征及。萧水顺《司空图
《神会和尚禅话录・南阳和尚问答杂征义》:诗品研究》第二章《司空图诗品注释》于“月出
・90 ・
“譬如金之与矿,俱时而生。得遇金师炉冶烹炼,金之与矿各当自别。金即百炼百精,矿若再炼变成灰土。《涅槃经》云:金者喻于佛性,矿者喻于烦恼。”又云:“譬如金之与矿,相依俱时,而不逢金师,只名金矿,不得金用。若逢金师烹炼,即得金用。”《古尊宿语录》卷二:“但是一切有无凡圣等法喻如金矿,自己如理喻如于金。金与矿各相去离,真金露现。”
《苏东坡全集》后集卷七《崔文学申携文见过,萧然有出尘之姿,问之则孙介夫之甥也,故复用前韵赋一篇示志举》,有云:“清诗要锻炼,乃得铅中银。”《诗家一指》:“文字频改,工夫自出,所以顽铁久炼成钢,铅锡冶而银出。”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洗炼》)
韩愈《北极赠李观》:“方为尽石姿,万世无缁磷。”(《全唐诗》卷三三七)刘禹锡《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风霜苦摇落,坚白无缁磷。”(《全唐诗》卷三五四)释正觉诗:“涅不缁而磨不磷,仰弥高而钻弥坚。”(《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全宋诗》卷一七八三)而此曰“绝爱缁磷”,正反其意而用之。《焦氏笔乘》卷四《坚白》:“嶢嶢者易缺,坚而磷者也;曒曒者易污,白而缁者也。孔子则不然,不曰坚矣,我无以受磨而奚磷?不曰白矣,我无以受涅而奚缁?此所谓‘无可无不可’也。若谓坚不磷、白不缁,非物理也。非物理何以喻大?”此意亦可解《二十四诗品》作者为何“绝爱”缁磷也。
王楙《野客丛书》卷二九《不磷不缁》:“《论语》‘磨而不磷,涅而不缁’,今读磷字,多作去声,读缁字多作平声,而古来文人以磷字为平声,如挚虞、傅咸以至李、杜、元、白之流皆然。缁字作去声协,见沈约《高士赞》。今《礼部押韵》(凌按,当即《礼部韵略》),缁字只平声一音,盖当时未分四声故尔。”按,实际宋人作诗也以缁、磷字为平声,如黄山谷:“青眼向来同醉醒,白头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洗炼》)
相望不缁磷。”(《山谷外集》卷一二《再次韵》)
窃谓此二句用东坡《前赤壁赋》“客亦知夫水又云:“千里同明月,相期不磷缁。”(《山谷外集》
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卷八《庭坚得邑太和……十首》之二)
而卒莫消长也”一节大意,是所谓水月之譬,喻
“古镜照神”(《洗炼》)
文章洗炼之际的变与不变。“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此句注家多忽而不注。实则“古镜”与“照当是互文见义,而不可机械地理解为“前身是明神”联系时,其内涵极为丰富,而古镜信仰,在月,今日是流水”,实谓前后身之变化循环,仿佛中国亦可谓源远流长。 流水之奔流不舍而“未尝往也”、明月之盈虚消息
《全后汉文》卷九七《镜铭》:“洞照心胆,而“卒莫消长也”。
・91・
屏除妖孽。”朱昼《赠友人古镜》云:“我有古时
镜,初自坏陵得。蛟龙犹泥蟠,魑魅幸月蚀。摩久见菱蕊,青于蓝水色。赠君将照心,无使心受惑。”(《唐诗纪事》卷四一)而小说中附会尤多,如《洞冥记》卷一、《西京杂记》卷一及卷三,王度《古镜记》、《酉阳杂俎》前集卷一○,等,多以镜为照妖或厌胜之符,《李义山诗集》卷一《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我闻照妖镜。”李剑国说:“以照妖镜名神镜,此语一出,千古莫
[7]
替,盖缘神镜之功特以伏妖为最也。”
钱钟书以为《庄子・应帝王》、《韩非子・饰邪》等“早有镜形之喻,然不若释氏著作之发挥尽致”,且举《宗镜录》卷一○引《〈起信论〉疏释》之镜喻四解,谓彼“推阐无賸义矣”,其解有云:“登楼持镜,则黄河一带尽入镜中,瀑布千丈,
[8]
见于迳尺……”按,此引语或有助于我们理解《诗品》何以以“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二者对举、何以此二句与“洗炼”有关,盖“古镜照神”喻屏弃文中渣滓杂质也。
苏轼《仇池笔记》卷二《古镜》:“元丰中余自齐安过古黄州,获一镜。……其铜黑色如漆,照人微小,古镜皆然。此道家聚形之法也。”意者古镜亦禅家之话头,师徒喜以古镜发起问端,如《五灯会元》卷八龙济绍修禅师,“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曰:照破天地。问:磨后如何?师曰:黑漆漆地。”卷一○灵隐文胜禅师,“僧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曰:古镜。曰:磨后如何?师曰:古镜。”卷一一风穴延沼禅师,“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曰:天魔胆裂。曰:磨后如何?师曰:轩辕无道。”卷一六玉泉思达禅师,“僧问:如何是一印印空?师曰:万象收归古鉴中。”卷一九云盖智本禅师,“问:人人尽有一古镜,如何是学人古镜?师曰:打破来,向你道。”等等。
《诗人玉屑》卷四《风骚句法》有“古镜重磨”一格。
镜花水月,本系禅家之话头,《祖堂集》卷一○镜清和尚:“此界他界如水月,几般应迹妙逍遥。”又卷一二后踈山和尚,“以水中之月,物外谈四十余年”。而以此喻诗者,宋人多有,如《沧浪诗话》之类,人尽能详,兹不赘焉。
[备考一]清张商言《竹叶厂文集》卷九《题王阮亭禅悦图》二首,皆驳严沧浪,第一首有云:“《诗品》不言禅,水月禅之趣”,自注云:“‘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余谓以禅喻诗,无出此八字
[9]
之妙”云云。
[备考二]乾隆《御制诗集・三集》卷《仇英松阪临流》诗云:“系马松间,对坐崖唇。一问一答,谁主谁宾。非丝非竹,泠泠可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又乾隆《钦定南巡盛典》卷八五记御书行宫有联曰:“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备考三]关于前后身。佛家有三身之说,即法身、受用身、变化身(《佛地经论》卷七),也即慧能所说“化身报身及法身,三身元本是一身”
[10]
(《自性真佛解脱颂》)所谓三身,与三生(前生、今生、来生)、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意亦相通,故“前生”、“前身”等往往通用,如东坡说:“只渊明,是前生。”(《东坡乐府》卷二《江城子》)梅尧臣说:“敢期子美是前身”等。前后身之说,魏晋迄于宋明,诗文小说中习见之,如《太平广记》提到羊祜前身、诸葛后身(卷九六、卷三八七)等。而宋世文人于此感悟犹似特深,试举一二例,苏辙《壬辰年写真赞》:“颍滨遗民,布裘葛巾。紫绶金章,乃过去人。谁与丹青,画我前身,遗我后身?一出一处,皆非我真。”(《栾城第三集》卷五)黄山谷写真赞:“作梦中梦,见身外身”(《写真自赞五首》之五,《山谷集》卷一四,《全宋诗》卷1023)。他如指郭祥正为太白后身、五戒和尚为东坡前身,宗杲为东坡后身、李后主系宋徽宗前身,等等,小说敷会,不一而足。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绮丽》)
[备考]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碑。’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又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晏元献公喜评诗,尝曰:‘老
・92 ・
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未是富贵语,不如‘笙
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人皆以为知言。”
《青箱杂记》一条,《类说》卷四、《诗话总龟前集》卷一二亦引。旧题范德机门人集录《总论》,亦以此二句为“富贵”,但以此为司空文明(曙)诗。《归田录》一条,《类说》卷一三亦引。《诗学规范》也有“晏元献论富贵诗”条。足见此事自是学林公案,流行颇广。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绮丽》)
东坡云:“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又云:“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窃以为《绮丽》“浓尽必枯,淡者屡深”二句意正由此化出。
刘辰翁:“(郎)士元诸诗,殊洗炼有味,虽有浓景,别有淡意。”(《唐音癸签》卷七引) “幽人空山”(《自然》)、“水流花开”(《缜密》) 苏轼《阿罗汉颂之第九尊颂》:“我作佛子,渊乎妙哉。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苏东
[11]
坡全集后集》卷二○)清杨廷芝《二十四诗品浅解》谓“水流花开”“乃东坡《罗汉赞词》,岂东坡犹抄写旧语”?今考释德洪有诗,题云《余在制勘院昼卧,念故山经行处,用‘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为韵,寄山中道友八首》(《全宋诗》卷一三四○)。韩淲《涧泉集》卷一七有《鲁解元以坡语“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为诗,和韵》(《全宋诗》卷二七六八),则明著为坡语。《诗人玉屑》卷一五引《许彦周诗话》亦云:“如东坡《罗汉赞》‘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此八字还许人再道否!”可见此八字一时盛传。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集》卷五《寄题李东老渊乎斋》:“空山无客到,流水有花开。”(《全宋诗》卷二三八七)或即化用其意。 沈德潜《说诗晬语》:“司空表圣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严沧浪云:‘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苏东坡云:‘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王阮亭本此数语定《唐贤三昧集》。” “花开”,有的板本或作“花间”,祖保泉《〈二十四诗品〉校正》:“怀悦本、杨成本、《说郛》本皆作‘花间’。按:‘间’字是,取‘花’与‘水’密不可分。万历本作‘门’,‘门’乃‘间’之缺误。《津逮》本作‘花开’,徒取‘水流’、‘花开’相对,而有损‘花’、‘水’之间的密不可分关系,
[12]
不可取。”似未讨及上引故实。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含蓄》)
《楞严经》卷六:“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五灯会元》卷九牛头山精禅师,“僧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东海浮沤。”《古尊宿语录》卷二《大鉴下三世百丈怀海大智禅师语录之余》“问::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如何?师云:空喻于沤,海喻于性。自己灵觉之性过于虚空,故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又《古尊宿语录》卷二黄蘖希运断际禅师,师云:“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一切不如心真实。”是知海沤、浮沤为禅家话头。
然“海沤”与“含蓄”有何关系?观《祖堂集》卷九落浦和尚有《浮沤歌》,有云:“……(浮沤)外明莹,内含虚,内外玲珑若宝珠。正在澄波看似有,及乎动著又如无。有无动静事难明,无相之中有相形。……解达蕴空沤不实,方能明见本来真。”此所谓“外明莹,内含虚,内外玲珑若宝珠”的特性,似正是其含蓄处,或可迻作注脚。
“杨柳楼台”(《精神》)
晏殊诗:“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诗学规范》“晏元献论富贵诗”条引)陈尚君、汪涌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则
[14]
引征小晏词:“舞低杨柳楼心月。”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缜密》)
曹山本寂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称君,不敢斥言是也。”(《五灯会元》卷一三)洞山守初曰:“乘言者丧,滞句者迷。”(《林间录》卷上)任渊云:“读后山诗,大似参曹洞禅。不犯
[15]
正位,切忌死语。”(《后山诗注目录序》)。姜夔《白石诗说》:“思有窒碍,涵养未至也,当益以学。”窃谓“思不欲痴”之“痴”殆作“窒”或“滞”解。
“脱帽看诗”(《疏野》)
[备考]杜甫《饮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此句注者多引,为人熟知。兹复征引数则。李颀《别梁鍠》:“朝朝饮酒黄公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含蓄》) 炉,脱帽露顶争叫呼。”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剑“浅深聚散”,是承前句“忽忽海沤”而言,作》
[13]南诗稿》卷三)。《齐东野语》卷一九《子固类元傅翕《浮沤歌》:“浮沤聚散无穷已”。
:“诸王孙赵孟坚字子固,号彝斋,……庚申“万取一收”,此类“万”、“一”相对句,似章》
是自佛门习语转化而来。《六祖坛经》:“说即虽万岁,客辇下,会菖蒲节,余携一时好事者邀子固,般,合理还归一。”《景德传灯录》卷二八,神会各携所藏,买舟湖上,相与评赏。饮酣,子固脱
,旁若无人。”《海宁大师示众曰:“心归法界,万象一如。”《祖堂集》帽以酒晞发,箕踞歌《离骚》
蒙古刊李贺歌诗编跋》:“《玉堂卷一五:“千圣同源,万灵一辙。”同书卷一七:王静安先生遗书・
“灯分千室,元是一光;潮应万波,本来一水。” 闲话》记吕逊尝谈赵著,吕鲲以诗鸣燕赵间,二
人皆出耶律相门下,虎严每得一联一咏,即提掷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豪放》)
其帽于九龙山,从旁谓曰:‘不知李杜平时费多少
释正觉诗:“云山苍苍,水天茫茫。”(《禅人帽子。’闻者为之捧腹。” 并化主写真求赞》,《全宋诗》卷一七八三)释绍
“晴涧之曲”(《实境》)
昙偈:“湖山苍苍,湖水茫茫。”(《全宋诗》卷三
《文镜秘府论・九意・秋意》:“涧曲人迷”、四二六)。句格与此相似。
“风飘曲涧”,又同书《冬意》:“涧曲多阴。”
“青春鹦鹉”(《精神》)
“萧萧落叶,漏雨苍苔”(《悲慨》)
《文镜秘府论・九意・山意》“青春鸟哢”。
齐己《风骚旨格》“六诗”,六曰变小雅,例韩偓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
“寒禽粘古树,积雪占苍苔。”虞集《道园(《青春》,《全唐诗》卷六八三)又:“雨后碧苔诗云:
:“积雨苍苔路不院,霜来红叶楼。闲阶上斜日,鹦鹉伴人愁。”(《效学古录》卷四《酬书巢送棕帚》
分。” 崔国辅体四首》,《全唐诗》卷六八三)
窃谓“青春鹦鹉”之意盖如黄山谷诗:“青春“花草精神”(《形容》) 白日无公事,紫燕黄鹂俱好音。”(《次韵盖郎中率
释正觉诗:“点活眼,著精神,野草闲花自在
郭郎中休官》,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六)
・93・
春。”(《禅人写真求赞》,《全宋诗》卷一七八一)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纵观《二又:“草木精神兮风流自得。”(《禅人并化主写真十四诗品》,其中不乏清风明月之趣。 求赞》,全宋卷一七八三)
“御风蓬叶,泛彼无垠”(《飘逸》)
“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超诣》)
[备考]苏轼《前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
[16]
[备考]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风,而不知其所止。”
参考文献: [1] 陈尚君,汪涌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全文正式发表之前,于1994年11月在浙江新昌召开的唐代文
学国际讨论会第七届年会上曾发表节要,1995年9月在江西南昌召开的古代文论国际讨论会上又作报告,《中国诗学》第五辑曾开辟专栏展开讨论,1996年始全文发表于《中国古籍研究》第一卷。 [2] 祖保泉.司空图诗文研究[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112. [3] 饶宗颐.澄心论萃[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128. [4] 祖保泉.司空图诗文研究[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138.
[5] 陈尚君,汪涌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业已指出)[A].陈尚君.唐代文学丛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7.476.
[6] 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集刊[J].第十七号,联合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73,673. [7] 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118. [8] 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1210. [9] 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6.260. [10] 陈尚君.全唐诗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2.778.
[11] 陈尚君,汪涌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业已指出)[A].陈尚君.唐代文学丛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7.476.另参刘永翔.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伪作补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5). [12] 祖保泉.司空图诗文研究[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122. [13] 陈尚君.全唐诗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2.1714.
[14] 陈尚君,汪涌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 (业已指出)[A].陈尚君.唐代文学丛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7.476.
[15] 关于“语不欲犯”,周裕锴(亦曾指出此乃惠洪、任渊概括曹洞禅法以论诗之话语).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真
伪刍议[N].人民政协报,1998-9-28.
[16] 陈尚君,汪涌豪.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业已指出)[A].陈尚君.唐代文学丛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7.476.
Noting Additionally about Ershisi Shipin(二十四诗品)
LING Yu-zhi
(The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a few noting books on Ershisi Shipin(二十四诗品) before, I have found a lot of answers in addition, and written down some data to be as reference material.
Keywords: Ershisi Shipin;note
・9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