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6日红河州州级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题(综合岗)
考试时间:9:00-11:30,共计2小时30分钟
一、单选题(20题,共24分)
考察热点涉及幻灯片的运用、趋势线、修改、Office办公软件使用等知识。
二、多选题(10题,共16分)
考察热点涉及红河州特色节日、红河州风景区概况等州情热点知识。
三、案例分析题 (1题,共20分)
材料:互联网发展迅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渠道增多,人人都是信息的制造和传播者。但也避免不了有人会把互联网作为发布不实信息的一个渠道。
自疫情爆发以来,各类谣言数不胜数。“当尚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跑遍了半个地球”,有时候谣言传播的比病毒还快。比如瑞丽封城第一天,9月15日,社交平台上有消息称“瑞丽市全城都在买菜,有的超市都被搬空了”。有的消息中还附上了市场采购人满为患的视频;比如网上“传言抽烟、喝酒的人不易感染新冠病毒?”“抽烟喝酒预防新冠肺炎”等谣言满天飞。疫情面前,本来就人人自危,恐惧是最容易被点燃的情绪,这些谣言会进一步扩大和强化负面情绪,让人心更乱,让社会不稳。
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疫情期间谣言满天飞的原因,同时提
出对策。不少于字数500字,20分。
【参考作答】
疫情期间谣言产生主要有主观、客观两方面原因:
主观方面:一方面,群众缺乏理性认知。疫情恐慌下内心敏感,加之科学知识欠缺,对谣言分辨能力弱。另一方面,商家缺乏社会责任感。为博眼球、赚流量、牟私利发布谣言,破坏社会秩序。
客观方面:一是网络监管不严。网监部门对互联息监管不严,对网络监测、分析、监管方法不足,办法不多。二是信息公开不广。信息公开不对称、不及时、不透明,权威渠道发布的信息不够,群众信息诉求渠道不畅。三是社会引导不足。主流媒体等反应不迅速,未能及时正面引导导向。
应对网络谣言,要念好“五”字诀:一是突出一个“正”字,正面引导正民心。对于不实的谣言,要坚决扼制,指出其不科学之处,并向群众告知正确的应对法则。二是突出一个“快”字,迅速公开安民心。要在第一时间,掌握主动权,各部门统一口径,快速发声,安定民心。三是突出一个“准”字,全面准确定民心。干部要强化“互联网+”执政能力,对待不同类型谣言,应对要精准要全面。四是突出一个“广”字,强化宣传聚民心。既要宣传的举措,还要宣传营造健康的氛围,倡导网民理性上网,正确使用言论自由权。五是突出一个“严”字,严控舆情齐民心。对散布谣言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问责,并将典型案例公布以示警示。(524字)
四、大作文 (1题,共40分)
材料1:云南省红河州地处滇南,接壤越南,拥有长达848公里的国境线和3个国家级口岸。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我国陆路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肇始地。
古时,南方丝绸之路沿红河水道而下,可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近代,在红河留下的多个云南历史上的“第一”,也都与开放发展有关:第一条铁路(滇越铁路)、第一个邮政局、第一个海关,第一家外国银行等。如今,这里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
从红河岸边越南商贩的第一声叫卖,到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将货物送到国门之外;从18年蒙自正式开埠通商,到2019年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以下简称红河片区)挂牌成立……置身红河,我们分明感受到这里开发开放浪潮的不断涌来,分明听到了追逐开发开放梦想的强劲足音。
材料2:如何交出一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优异答卷?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云南重工业靠资源、轻工业靠烟草的产业结构弊端
面临严峻挑战,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一度“青黄不接”。 审视自身短板和比较优势,五年来云南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两型三化”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
近年来,传统的跟跑发展已“不解渴”,曾被视为“互联网沙漠”的云南毅然抢抓数字经济机遇,相继成立“数字云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云南省数字经济局、省“云上云”中心、数字经济开发区等。
在云南白药健康产业园智慧工厂,操作人员只需一键下达指令,就可以实现牙膏从原材料到成品入库。这个生产过程实时出现在“数字云南”展示中心的“数字工业”展示屏幕上。
把握新工业机遇是必由之路。云南着力构建以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等重点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等已填补云南产业链空白,液态金属、钛合金等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
动能转换从云南工业结构变化中可见一斑——2019年上半年,云南省的非烟工业增长超过13%,处于全国第一位;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43%。绿色能源产业增加值已经跃升全省第一大产业,作为烟草大省“烟草依赖”明显降低。 通过“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无理由退货”旅游“三部曲”,
云南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五年来,云南接待海内外游客年均增长24.5%,旅游的总收入年均增长35.5%。
五年来,一个个新坐标勾勒出云南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上扬曲线:2015年至2019年,云南省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2015年的第24位提升为2019年的第18位,平均每年“晋升”1位。
材料3:州委姚国华在2020年8月2日召开的中国党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八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深入贯彻抓学习,把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决推动学习贯彻*总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见行见效。要坚定不移抓发展,持续推进大抓产业、大抓工业、大抓项目、大抓开放、大抓电商、大抓招商取得实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加重视抓民生,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面改善和保障民生。要高度重视抓风险防范,牢固树立总体观,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全力防范化解社会安全风险,坚决确保全州大局安全稳定。要勇于担当抓治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化边境地区综合整治,深入推进文明创建,不断提升边疆治理能力。要深入研究抓规划,科学谋划编制“十四五”规划,以高质量规划引领红河高质量发展。
问题:如何落实好州委、州提出的“大抓产业、大抓工业、大抓项目、大抓开放、大抓电商、大抓招商”六个大抓思路,请任选其一,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800字,40分。
【参考作答】
牵住“开放”的牛鼻子 助推红河更好更快发展
*总强调,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当前,红河州的对外开放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工作与要求、群众期望还有不少差距。我们要旗帜鲜明地把勇当开放排头兵作为不懈追求,不断优化开放环境,加快推动红河经济高速发展。
要在狠抓任务落实上下硬功夫。狠抓落实、善作善成,重在具体化,唯有具体才能深入、唯有深入才能见效。红河州应继续把握自身口岸优势,牢固树立“河口实现跨越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通道、区位、平台等优势,立足省、州发展大局,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力争在对外开放上打开新局面。
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硬功夫。优化营商环境能够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更好的扩大开放。要立足于“简”,严格涉企会议、调研活动、涉企检查的归口报批管理;立足于“便”,按法定和承诺时限做到审批服务“零超时”;立足于“快”,进一步打破地区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以数据在部门间的“穿墙打洞”换来市场主体的“立等可取”;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流程制再造水平。
要在优化资源配置上下硬功夫。以基层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强高位统筹,明确解决方案。要加强高位统筹,定规范、明底线,避免州县招商引资陷于恶性竞争的循环。要加强行业高位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应,打造知名品牌。要加强配套高位统筹。以“县县通高速、南北通航空、州府通高铁”为目标,构建内连滇中、两广、大西南,外接越南老街延伸至河内、海防的综合交通体系。
“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处,我们将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奋进精神,攻克一个又一个艰难堡垒,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不懈奋斗。(80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