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办公楼装饰装修工程确保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技术值措施

办公楼装饰装修工程确保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技术值措施

来源:九壹网


目 录

技术标部分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编制依据、范围及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二、编制范围 三、编制说明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二、装饰工程概况

第三章 质量方针与实施目标 一、质量方针 二、质量目标 三、安全文明管理目标 四、预防和消除其他事故的目标 五、成本目标 六、工期目标

第四章 施工组织与管理 第五章 现场组织管理机构 第一节 现场组织管理机构 第二节 项目部成员主要职责 第六章 施工部署 第一节 施工现场部署

1

一、施工现场部署 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第二节 施工准备 一、施工现场准备 二、技术准备 三、主要材料准备 四、机械设备准备 五、劳动力计划 第三节 施工管理制度 一、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二、安全管理规定

第七章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第一节 轻钢龙骨吊顶工程 第二节 地砖地面工程 第三节 内墙乳胶漆工程 第四节 楼梯工程

第六节 卫生间墙面工程(釉面砖镶贴)第五节 楼梯工程(不锈钢扶手) 第七节 木作业工程 第八节 电气安装工程

第八章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一节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第二节 质量控制措施

2

第九章 成品保护措施

第一节 装饰抹灰工程对成品保护控制措施 第二节 装饰门窗工程对成品保护控制措施 第三节 装饰玻璃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第四节 装饰吊顶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第五节 装饰饰面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第六节 装饰地面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第七节 装饰涂料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第十章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一、落实安全责任制、实施责任管理措施 二、安全保证体系

三、落实安全教育、安全训练管理措施 四、安全检查制度 五、安全交底制度

六、落实施工作业标准化措施 七、具体实施措施

八、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情况 第十一章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措施

一、 对严格劳动纪律、遵守操作与安全规程采取的措施 二、 对施工现场布置采取的措施

三、 对优化施工现场的场容场貌采取的措施

四、 对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采取的措施 第十二章 施工现场安全、消防保证措施

3

第一节 总则

第二节 公司主管安全生产领导安全防火职责 第三节 职工安全防火守则 第四节 专职安全员安全防火职责 第五节 施工场所主要负责人安全防火职责 第六节 工地管理员安全、防火职责 第七节 工地仓库保管员安全、防火职责 第八节 工地电工安全防火职责 第九节 轻钢龙骨工安全防火职责 第十节 油漆工安全防火职责 第十一节 杂工安全防火职责 第十二节 木工安全防火职责 第十三章 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第一节 施工进度计划 第二节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第三节 各专业工程交叉配合保证措施 第十四章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第十五章 服务内容、承诺及质量保证 第十六章 施工临时用电方案 一、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 二、 现场临时用电方案的确定:

第十七章 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第十八章 冬、雨季施工措施

4

第十九章 确保文明施工、减少扰民、降低环境 污染和噪音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二十章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二十一章 执行国家、行业、地方强制性标准规范的具体措施 第二十二章 降低成本措施 第二十三章回访保修 一、 服务宗旨

二、保修服务措施、

第二十四章确保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附件:

1、 施工进度横道图 2、 施工进度网络图 3、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确保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5

1、

2、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921-86 GB 9801-88 GB 11737- 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重量法 空气质量 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法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 -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 6

GB 12372-90 GB/T 14679-93 GB/T 14669-93 GB/T

14582-93 GB 14677-93 GB/T 15262-94 GB/T 15435-1995 GB/T 15438-1995 GB/T 15439-1995 GB/T 15516-1995 GB/T 16128-1995 GB/T 16129-1995 GB/T 16146-1995 GB/T 16147-1995 GB/T 17095-1997

空气质量 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 - 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 法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 空气质量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分光光度法 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7

GB/T 18204.18-2000 GB/T 18204.23-2000 GB/T 18204.24-2000 GB/T 18204.25-2000 GB/T 18204.26-2000 GB/T 18204.27-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检验方法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检验方法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检验方法 5 室内空气质量检验 5.1

5.2 室内空气中苯浓度的测定方法见附录 C 。 5.3

5.4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检验方法见附录 E 。 5.5

1、范围

本导则在进行室内空气污染物监测时,对采样点位,采样高度,采样时间和频率,以及采样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等项做出规定。 本导

8

则作为《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配套的空气采样技术的指导原则,适用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各种化学污染物的采样。

2、选点要求 2.1

2.2 采样点应避开通风口,离墙壁距离应大于 0.5m 。 2.3 采样点的高度: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相对高度 0.5m~1.5m 之间。

3、采样时间和频率

4、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

根据污染物在室内空气中存在状态,选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和仪器,用于室内的采样器的噪声应小于 50dB 。具体采样方法应按各个污染物检验方法中规定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

5、采样的质量保证措施 5.1

5.2 流量校准:采样系统流量要能保持恒定,采样前和采样后要用一级皂膜计校准采样系统进气流量,误差不超过 5% 。

5.3 空白检验:在一批现场采样中,应留有两个采样管不采样,

9

并按其他样品管一样对待,作为采样过程中空白检验,若空白检验超过控制范围,则这批样品作废。

5.4 5.5 在

T —采样时采样点现场的温度( t )与标准状态的绝对温度之和,( t+273 ) K ;

P 0 —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力, 101.3kPa ; P —采样时采样点的大气压力, kPa 。

5.6 每次平行采样,测定之差与平均值比较的相对偏差不超过 20% 。

6、记录和报告

本方法主要依据 GB 11737-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1.2

1.3 干扰和排除:空气中水蒸汽或水雾量太大,以至在碳管中凝结时,严重影响活性炭的穿透容量和采样效率。空气湿度在 90% 时,

10

活性炭管的采样效率仍然符合要求。空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干扰,由于采用了气相色谱分离技术,选择合适的色谱分离条件可以消除。

2、适用范围 2.1

2.2 适用场所:本法适用于室内空气和居住区大气中苯浓度的测定。

3、试剂和材料

4、仪器和设备

4.1 活性炭采样管:用长 150mm ,内径 3.5~4.0mm ,外径 6mm 的玻璃管,装入 100mg 椰子壳活性炭,两端用少量玻璃棉固定。装好管后再用纯氮气于 300~350 ℃温度条件下吹 5~10min ,然后套上塑料帽封紧管的两端。此管放于干燥器中可保存 5 天。若将玻璃管熔封,此管可稳定三个月。

4.2

4.3 注射器: 1ml 。体积刻度误差应校正。 4.4

4.6 气相色谱仪: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11

4.7 色谱柱: 0.53mm × 30mm 宽径非极性石英毛细管柱。 5、采样和样品保存

6、分析步骤

6.1 色谱分析条件:由于色谱分析条件常因实验条件不同而有差异,所以应根据所用气相色谱仪的型号和性能,制定能分析苯的最佳的色谱分析条件。

6.2

6.2.1 用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于 5.0ml 容量瓶中,先加入少量二硫化碳,用 1μL 微量注射器准确取一定量的苯( 20 ℃时, 1μl 苯重 0.8787mg )注入容量瓶中,加二硫化碳至刻度,配成一定浓度的储备液。临用前取一定量的储备液用二硫化碳逐级稀释成苯含量分别为 2.0 、 5.0 、 10.0 、 50.0μg/ml 的标准液。取 1μL 标准液进样,测量保留时间及峰高。每个浓度重复 3 次,取峰高的平均值。分别以 1μL 苯的含量( μg/ml )为横坐标( μg ),平均峰高为纵坐标( mm ),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回归线的斜率,以斜率的倒数 Bs[μg/mm] 作样品测定的计算因子。

6.3

7、结果计算

7.1 将采样体积按式( 1 )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 式中 c —空气中苯或甲苯、二甲苯的浓度, mg/m 3 ;

12

8、方法特性

8.1 检测下限:采样量为 20L 时,用 1ml 二硫化碳提取,进样 1μl ,检测下限为 0.05mg/m 3 。

8.2 线性范围: 10 6 。 8.3

8.4 准确度:对苯含量为 0.5 , 21.1 和 200μg 的回收率分别为 95% , 94% 和 91% 。

1、方法提要 1.1 相关标准和依据

本方法主要依据 GB 11737-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1.2 原理

1.3 干扰和排除

采样前处理和活化采样管和吸附剂,使干扰减到最小;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分析条件,本法能将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分离,使共存物干扰问题得以解决。

2、适用范围

13

2.1

2.2 适用场所:本法适用于室内、环境和工作场所空气,也适用于评价小型或大型测试舱室内材料的释放。

3、试剂和材料

3.1 VOC S :为了校正浓度,需用 VOC S 作为基准试剂,配成所需浓度的标准溶液或标准气体,然后采用液体外标法或气体外标法将其定量注入吸附管。

3.2

3.3 吸附剂:使用的吸附剂粒径为 0.18~0.25mm ( 60~80 目),吸附剂在装管前都应在其最高使用温度下,用惰性气流加热活化处理过夜。为了防止二次污染,吸附剂应在清洁空气中冷却至室温,储存和装管。解吸温度应低于活化温度。由制造商装好的吸附管使用前也需活化处理。

3.4

4、仪器和设备 4.1

4.2 注射器:可精确读出 0.1 m L 的 10 m L 液体注射器;可精确读出 0.1 m L 的 10 m L 气体注射器;可精确读出 0.01mL 的 1mL 气体注射器。

4.3

14

4.5 热解吸仪:能对吸附管进行二次热解吸,并将解吸气用惰性气体载带进入气相色谱仪。解吸温度、时间和载气流速是可调的。冷阱可将解吸样品进行浓缩。

4.6

5、采样和样品保存

采样后将管取下,密封管的两端或将其放入可密封的金属或玻璃管中。样品可保存 5 天。

服务内容、承诺及质量保证

在工程交付使用后,工程部会同质安部、项目部做好质量回访工作,建立保修制度及技术服务档案,听取用户对工程质量的反映,以便进一步改进质量控制措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1、签订保修期

2、质量保修期间的服务

(1)在维修保养期内,当由于工程本身质量原因造成损坏,我公司将免费负责修理或更换。

(2)

(3)工程交付使用半年内,我公司将派专人、定期对本工程进行工程质量回访并认真听取业主意见,做好《工程回访记录》。

(4)

(5)在保修期内除对有缺陷的部位进行无偿地给予修理与更换外,并承担一切由而引起对业主或第三者的直接损失,除非该缺陷是由于人为破坏或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坏。

(6)

15

安全环保措施

(1)安全措施 ①安全防火制度

基层施工技术员安全生产责任:认真执行上级有关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工作的各项规定,对自己负责的施工区域职工的安全、健康负责:在生产的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中,必须同时把安全工作贯穿到每个具体环节中去,保证在安全条年下进行生产:组织职工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并抽考、检查执行情况。对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避免事故者,提出奖励意见,对违章蛮干、造成事故者,提出征罚意见:领导本地工区域的班组开展每周的安全日活动,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推广安全生产经验:发生工伤 事故后,应立即上报,负责查明原因,提出重发的防范措施:监督检查职工正确使用个人劳保用品。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新工人入场前应接受三级教育,即对新入场的工人,必须接受公司、项目经理部、施工队和班组三级的安全教育:对与特殊工种应进行专门教育;经常性举行安全生产和安全技术措施、安全交底、安全活动记录等安全生产资料:检查安全帽、安全带等是否坚持正确使用:检查各种机械性能是否良好、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检查施工用电的线路、闸箱、接零接地、漏电保护装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检查各种材料、物品是否妥善堆放和保管:明火管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防火工具和设施是否齐全:检查各交叉施工和工种间

16

配合施工,是否存在安全问题。

②现场管理 1)

2)必须随时携带和使用全安帽和安全带,防止机具、材料的坠落; 3)作业时要穿整洁合体并适合作业特点的工作服,不得裸身作业,要穿适合作业特点的工作鞋、不得穿凉鞋、拖鞋。

4)

5)每天作业前后检查所用工具: 6)

7)不得随意拆除脚手架等临时作业设施,不得已必须脚手架搭板时,需得到安全人员的允许,作业结束务必复原上述装置:

8)

9)制定全安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

10)本工程项目设一名专职安全员,各班经且一员兼职安安全员,加强现场监督检查,由施工员和质检员配合进行现场安全管理。

③应急措施

如有工伤事故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1)如有工伤事故发生应立即向安全部门、公司、甲方及有关部门进行报告;

2)抢救伤员;

17

3)保护好事故现场; 4)

a)要立即组织义务消防人员和职工进行扑救; b)

c)救火方法要得当; d)

e)电石库起火:应用黄沙、干粉灭火; f)

g)灭火以后要保护好火灾现场,设专人巡视,以防死灰复燃,并查找原因。

>>>详细资料请见 >>>更多资料请见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