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
1. 算频率,看清楚是1s还是1min多少次
2. 液体温度计原理是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小心错别字)
3. 读温度计示数,首先看刻度是不是上大下小,否则就是零下的温度
4. 大气压强(气压)变高,沸点变高;大气压强变低,沸点变低
5. 沸腾前,水声大,气泡下大上小;沸腾时,水声小,气泡上大下小
6. 水浴法加热,试管内液体想要沸腾(或熔化),它的沸点(或熔点)必须低于烧杯内液体沸点(或熔点)。
7. “白气”、“白雾”不是气,更不是水蒸气,是小水珠;干冰造白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8. 小水珠形成在热的一面,冷的物体上。温差越大形成小水珠越多,越有利于液化;温差不够大,不能形成小水珠(液化不明显)。
9. 解释物态变化现象:某物质(如水)+物态变化的名称+吸/放热
10. 水加盐(盐水),熔点(凝固点)降低
11. “冰熔化时,温度先上升,后不变,再上升”或者“水凝固时,温度先下降,后
不变,再上升”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不变!
12. 晶体熔化时,刚刚达到熔点的那一时刻状态是固态,熔化刚刚结束那一时刻状态时液态,中间时间都是固液共存。(凝固反之)
13.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不管放在哪儿,室内也好,太阳下也好(甚至太阳上!),只要它还是冰水混合物,它的温度就是0℃
14. 测温液体的测温范围是它的凝固点(熔点)和沸点,换言之想要作测温液体,被测温度必须在凝固点和沸点之间
15. 碘锤实验:升华+凝华
16. 冰在熔点之上变小是熔化,冰在熔点以下变小是升华
17. 填空要答全称:如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反射时,光路可逆;
18. 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取两个一样大的物体AB,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像和物的连线关于镜面垂直;通过玻璃板看到A物的像和B物完全重合;白纸上不能承接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19. 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x°,则入射角=反射角=(90-x)°,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2(90-x)°
20. *平面镜转动x°,反射光线同方向转动2x°;入射角和反射角改变了x°,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2x°
21. *入射光线转动x°,反射光线反方向转动x°;入射角和反射角改变了x°,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2x°
22. 作图:只要有平面镜就一定有垂足;光线射入人眼,而不是从人眼射出来;实线:光线(带箭头),平面镜(带背面的斜线),实像(小孔成像);虚线:对称辅助线(平面镜成像),虚像(平面镜成像),光线的方向延长线,法线
23. 人走*面镜,小鸟向水面俯冲……像都不变
24. 物体比平面镜大,物体不在平面镜正前方,平面镜都能成物体完整的虚像
25. *相似三角形(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a/b=a’/b’(a和a’是对应边)
26. 粗糙不平的白纸是漫反射
27. 平面镜成像的根本原理是光的反射
28. 研究太阳光的热效应,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
29. 没有控制变量,要讲清楚具体是哪些变量没有控制
30. 用蜡烛做平面镜成像实验,要在暗的环境下,镜面背面的B蜡烛不能点燃,否则像的一面就会很亮,就无法看清A的像
31. 背着月光而行,水坑是暗的,路面时亮的;迎着月光而行则反之
32. 常考点:
1.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 声音的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控制噪声:在声源处控制;在传播途中控制;在人耳处控制
5. 使用温度的三种常见错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杯底/杯壁;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读数时视线未与液柱上表面向平
6. 太阳光(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7.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8. 光速3*10^8m/s
9. 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相对于镜面对称
10. 光的反射: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经典题
1. 钢尺的声学实验(课时p4)
2. 装有不同质量水的一组瓶子测音调(课时p5-6)
3. 琴弦的控制变量法实验(课时p6)
4. 研究隔音性能的实验(评价p13)
5. 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
6. 100℃水蒸气烫伤比100℃水烫伤严重
7. 研究蒸发的控制变量实验(课时p26)
8. 水沸腾实验、冰/石蜡/海波熔化和凝固实验、碘锤实验
9. 锅中锅、水浴法加热
10. 小孔成像实验、平面镜成像实验、光的反射实验
以前没考但有可能考到的
1. 以声消声
2. 凹面镜和凸面镜
3. 人工降雨
4. 声污染,水污染,光污染
5. 天路上的热棒(书P51)
6. 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