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议论文写作看说理能力的培养

从议论文写作看说理能力的培养

来源:九壹网
从议论文写作看说理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强化中学生的说理素养、提高中学生的说理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从国家发展层面做出的积极回应。说理,就其本质而言指的是理性交流,它是一种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对他人可能具有说服作用的话语形式;说服,就是运用语言对他人加以劝说、解释、说明,以期对他们有所影响。这种理解和认识对中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对说理的理解存在较大误区,在“让说理”和“学说理”上都存在着严重不足,因而 “不说理”和“不会说理”成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不说理和不会说理的表现

下面一篇市级示范校高二学生的期末作文,经教师双评、备课组讨论,最终得了 55 分(满分 60 分),并作为优秀范文提供给全区学生模仿学习。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今年,一些大学的毕业典礼在发生着变化。江苏师范大学的硕士毕业典礼,师生们都穿汉服,行汉礼,校长的讲话也用了不少古汉语,比如“更校名,庆甲子,攻科研,承故庠之传统,书新序之华章”等话语,就渗透着浓浓的古风。而吉林大学的毕业典礼又是另一番景象。有的学生身穿印有班级二维码的毕业衫参加典礼,校长热情洋溢的讲话中不乏这样的语言:“你们总是活跃在时事热点的最前沿,吐槽着‘PM2.5大气污染’,讨论着‘路边儿老人该不该扶’,怀念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祭奠着‘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学生例文】

从学位服之“变”的改革

中国人不论做什么总是在形式上大下功夫,由此做出的事情常常会偏向极端。 比如江苏师范大学毕业典礼上着汉服行汉礼的要求,连校长讲话也换成了古语。其用意大家心下明白,定是打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旗号。初衷本是好的,毕竟重拾传统文化是每一个知识分子都应自觉肩负的责任。可这位师范大学的校长在这里却暴露了大多数人的弊病,一味追求形式化的外在变革而忽略了形式背后的本质。每一位江苏师大毕业的学子都能终其一生恪守“礼义信”吗?教授们所传授的除了专业知识,有教人如何成为谦逊、宽厚、温和、博学的君子吗?倘若没有,那么一切仿古的排场除了吸引眼球外再无其他意义。

在中国大学缺乏美感的建筑群中,学生穿着宽大的曳地汉服,成群结队地赶去西式礼堂或者红色的塑胶草场参加毕业典礼。这样的情景,我不敢想。与极尽所能仿古对立的是另一个极端——一味追求新潮与流行。学生穿着印有二维码或涂鸦的文化衫,每一次张口必会带着时下最热的流行语,校长带着学生一起“玩转”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标志着一个人经历了十几年的读书生活,终于学有所成可以走进社会真正肩负起一个成人的责任的结点。它应当是肃穆的,庄重的。因为走入社会后,人就不可再任性而为,许多错误也不能再被原谅。学校通过毕业典礼传达给学生的应是一份郑重的宣告与告别。告别校园中单纯的人生,开始下一段身兼责任的旅程。

…………

该文在“不说理”或“不会说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题目所给的事件概括得过于草率甚至以偏概全;第二,行文中作者有意无意地偷换了概念、转移了论题;第三,分析阐释过程中常常无据推理、不讲逻辑。篇幅所限,笔者只以作者立论的两点基础为例加以分析。 先看作者经验判断的正确性,即文章首段内容的合理性。文章观点与首段内容构成了演绎三段论,补充完整是这样的:

大前提:中国人不论做什么总是在形式上下功夫,由此做出的事情常常会偏向极端。

小前提:江苏师范大学和吉林大学校长是中国人。 结论:他(他们)不论做什么(包括主持毕业典礼),便是在形式上下功夫,因此做出的事情也走向了极端。

上面三段论的“结论”即文章的中心观点。其中“小前提”无疑是正确的,它属于常识,而“大前提”显然是作者的主观经验判断,是一种认识或主张。这种认识或主张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结论即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我们来看,“大前提”是因果句,作者使用了全称判断“中国人”,程度副词“无论”“总是”,性质判断“走向极端”,使文章开篇具有较强的批判性和讽刺性,对读者形成了强烈的刺 激——对当下中国人作出这种判断是不是太绝对、太情绪化了?作者有什么依据?当读者产生这样的疑惑时,作者用来推出观点的大前提就很难成立了。当然,观点是否完全立得住还要看下文的分析阐释。

再看假设推理的合理性 。作者在第二段的“责怪”中运用了假设推理,先假设江苏师范大学的毕业典礼是适宜或正确的,学校平时也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由此引申出每位学生应该都能终生恪守“礼义信”的结论。而实际上,作者的结论或预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学校无法做到让每位学生终生恪守“礼义信”。用脱离实际或无法达成的结果证明“江苏师范大学毕业典礼只是一种形式”的推演方式,不仅在说理上无力,且给人强词夺理之感。 当然,从国情和现实看,作者的观点不无道理,但从作者对材料的分析看,文章又存在着明显不讲理或不会讲理的情况。笔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分析这篇文章,是因为目前议论文写作教学,对于理性认识与理性教育的关注远远不够。 (二)议论文要说什么理

说理要表明自己的主张,说明对事情有什么看法 ,观点为何。没有明确的主张,读者就不知道作者要说什么、在说什么,甚至连作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要说什么。根据主张的具体内容,可以把说理分成不同的目的,这样可以有的放矢,更为有效地说理。一般可把主张分为六种:定义(概念判断)、事实(发生了什么)、原因(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如何)、意义(如何阐释一件事、一部作品、一席话的意义)、价值(什么是好的、有用 的 、美 的)和行动(该 怎 么办)。由于篇幅所限,下面仅举三例进行说明。 1.说清概念内涵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议论文写作过程就是逻辑思维运行的过程,即运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分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没有概念就无法完成命题,也就不能进行判断和推理。因而“定义主张”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议论文写作训练中,应先教会学生正确灵活地阐释概念,说清楚概念内涵之理。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磨”既有摩擦、磨合的意思,也有研磨、打磨的意思,还有磨炼、磨砺的意思……有时候,“磨”能带来精致;有时候,“磨”代表一种慢生活;有时候,“磨”意味着没有效率…… 请以“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一学生从三个角度阐释“磨”的特点—“进展慢、用时长、效果好”,从而把“磨”定义为它“含有人生的要义”,鲜明而深刻地表达了观点。 2. 说清原因是如何形成结果的。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谭木匠”是全国知名的木梳品牌,它的创建人谭传华创业时把产品易虫蛀、易折断等缺点刻写在木梳上,这却让消费者看到了梳子天然绿色的优点,“谭木匠”品牌成功走向市场。谭传华秉持“我善治木”的企业理念,多年来他不做股票不炒地皮,坚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大公司。目前“谭木匠”专卖店已有 2000 多家,遍布世界各大城市。

要求:请根据材料,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

阅读本题所提供的材料不难发现 ,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材料。“结果性”信息有:“全国知名的木梳品牌”“成功走向市场”“专卖店已有2000 多家,遍布世界各大城市”等。“原因性”信息有:“把产品易虫蛀、易折断等缺点刻写在木梳上,这却让消费者看到了梳子天然绿色的优点”“秉持‘我善治木’的企业理念”“多年来他不做股票不炒地皮”“坚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大公司”等。

对于这样一个内含因果关系的事实材料,学生需要把原因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清楚:谭木匠品牌成功走向市场的原因是它“把产品易虫蛀、易折断等缺点刻写在木梳上”,“这却让消费者看到了梳子天然绿色的优点”一句既是前者行为产生的结果,又构成后面结果形成的原因,是因果关系链条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谭传华秉持‘我善治木’的企业理念”“多年来他不做股票不炒地皮”“坚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大公司”,这三条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也可认为最后两条从属于第一条,为总分关系。总之,它们都是“‘谭木匠’专卖店已有 2000 多家,遍布世界各大城市”这个结果的原因或条件。 3.说清意义表现在哪里

比如,2014 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老规矩”,材料中包含着对“老规矩”的传统价值的认识与思考,因此文章要说清楚关于“价值”的道理。 【学生作文片段】

如今“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希望这不是一时之热,而能被人们所回忆并重视。因为这些“老规矩”不是仅仅几代人的记忆,更是几代北京人生活经验的积累,文化传承的体现。它与我们小时受到的品德教育有着莫大的联系。因为“老规矩”,我们懂得了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因为“老规矩”,我们懂得了做客、待客之道;因为“老规矩”,我们传承了“明礼守信”“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让“老规矩”焕发新光彩,照亮每一个北京人,发挥它在品德教育上的价值,引领“复古”的热潮吧!

(三)常用推理形式对说理的影响

写作教学中应使学生掌握归纳、演绎、类比推理等基本逻辑知识,并能借助图尔敏模式中的“中介保证”说理形式,提高严谨、科学的分析论证能力,使议论文的说理正确、充分、深入。

以上文“谭木匠”作文题目为例,很多学生从“诚信经商、朴质为人,让谭木匠走向了成功”这个角度展开写作。我们可以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来解析学生作文的思维路径。 1. 归纳推理 诚信让谭木匠 ···品牌走向了成功。(事实论据) 诚信让格力电器 ····走向了全球。(事实论据) 诚信让三元牛奶 ····屹立不倒。 (事实论据) …………

诚信经商能让企业 ······走向成功。(结论)

这种作文思路是把“谭木匠”的材料当作一个事实论据,把其成功的原因当作普遍的道理甚至真理,以之为标尺去搜寻类似的事例,逐一印证。文章重点可能不在道理的阐释上,而在事例的罗列上。呈现的思维特点是:由特殊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这种推理方式体现的是证他和印证式思维,它是产生判断的基础,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也是中学生应该掌握的说理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模式不能过度、单一地使用,否则会使学生只知堆砌事例,不会有效地证明观点。

2.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特点是“由一般到特殊,由共性到个性”,如: 大前提 :诚信让品牌走向成功。 小前提 :“ 谭木匠 ”经商讲诚信。 结论 :“ 谭木匠 ”品牌走向成功。

它把“谭木匠”品牌走向成功当作一种现象,重点挖掘现象背后隐藏的道理,即作者会着重分析诚信如何让这个品牌走向成功,而谭木匠正是因为守诚重信,从而赢得成功。这种写作思路重在分析道理。

相较于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侧重于证我和论证 ,属于高一级的认识阶段。作者先要从“把产品易虫蛀、易折断等缺点刻写在木梳上 ”的做法中分析出经商者具有诚信的品德或其他定性 ,文章才能由理到理或由理到事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即说理性更强。 3.图尔敏模式

图尔敏模式的论证过程是:资料和必要条件共同构成理据,在接受了例外的反驳之后,经过限定,使结论得以成立。说理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主张、理由和作为这二者中介的“保证”。我们可以“三段式”论证法(包括省略形式)当作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基础,接着运用图尔敏模式,让学生思考说理陈述中更多、更细致的组成部分,从而使认识更深入 ,论证更严谨 、充分。比如:

大前提:谭木匠经商讲求诚信。(事实)

小前提:诚信会让消费者对商家、对产品产生信任。(为什么,需要证明) 结论:诚信能让谭木匠成功走向市场。(正确与否依赖小前提的证明)

这个三段论,学生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大前提”的正确性,因为它指向题目核心;需要注意的是,“小前提”也是需要证明的,因为题目中没有明确证据显示其合理性。

在形式逻辑推理中,一般不包含大前提或小前提的证明,而在议论文写作中,想要说理更准确,大、小前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需要证明的。因为它们自身也是一种主张,凡主张都需要证明其合理性。同时,对大、小前提的再次追问,也会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走向深入。图尔敏论证模式就是提醒我们,在使用形式逻辑推理过程中,要不断地追加证明。

总之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这样的 意识和责任 ,培养中学生理性地表达观点 ,让他们富有逻辑地分析推理 ,这既是提高议论 文 写作能力的正途 ,也是培养理性思维和学术精神的不二法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