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1.根据语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品读经典,寻万种风情。“①______,君子好逑”,这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芳草鲜美,①______”,这是美不胜收的桃林美景;“①______,①______。所谓伊“凄神寒骨,①____”,人,在水一方”,这是浓浓秋凉中折射出的主人公那淡淡的凄婉之情;这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给柳宗元的感受;“①______,胡为乎泥中?”,这是劳役者对贵族统治者压迫行为的怨怒;“①______,①______”(《子衿》),这是夸张地表达不见恋人时的焦灼;“①______,①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是王勃笔下江山难阻的深厚友情。
二、基础知识综合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太空出舱六小时,( )多个“第一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议程,持续引发网友讨论。从打开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的①(shùn) 间,到从太空看地球的画面,再到航天员与小机械臂协同工作的场景,重温一个个出舱细节,依然令人②(zhèn) 奋。
天地一体,乘组一心。出舱活动取得成功,既源于舱内外的密切配合,也离不开天地间的周密协同。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从“神舟”问天,到“嫦娥”奔月,从“天问”落火,到“羲和”探日,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成功和进步,都离不开航天团队协同配合形成的( )。立足本职岗位,激发协同智慧,③(níng) 聚团队力量这也是本次出舱活动成功带给我们的( )。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①______ ①______ ①______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创造 齐心协力 启示 C.创造 强大合力 启示
B.制造 齐心协力 启事 D.制造 强大合力 启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完成首次出舱活动部分既定任务,继续引发网友讨论。
试卷第1页,共8页
B.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持续引发网友讨论。 C.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全部首次出舱活动既定任务,继续引发网友讨论。 D.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全部首次出舱活动既定任务,持续引发网友讨论。
三、名著阅读
3.读书要读经典,读了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如果要向亲朋好友推荐下面的一部经典,请你作简要阐述。
《说文解字》 《诗经》 《史记》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点明时令,“平”“混”写出洞庭湖水岸齐平、与天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B.颔联中“气蒸”二字写出了湖水的丰厚蓄积,“波撼”二字展现了湖面的澎湃激荡。 C.颈联“无舟楫”暗指诗人有心出仕却无人识,“耻”则指为谋求功名者感到可耻。 D.全诗写景抒情相结合,触景生情,情在景中,前两联写景豪壮,后两联抒情真切。 5.尾联化用古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循溪觅胜,得石崖于北渚。崖临回澜①,澄潭漱其址②,隙缀茂树,石色青碧,森森有芙蓉出水态。僧结槛依之,颇觉幽胜。余踞坐石上,有刘对予者,一见如故,因为余言:“江山北二十里有左坑,岩石奇诡,探幽之屐,不可不一过。”余欣然返寓,已下午,不成行。八月初一日冒雨行三十里。一路望江郎试卷第2页,共8页
③片石,咫尺不可见。先拟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回澜:荡漾的水波。①址:山脚。①江郎:山名。 6.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加点词语 循溪觅胜 .崖临回澜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使用字典选择义项循:①顺着;①抚摩;①巡视。 (1)循: 成语迁移法如临深渊 .(2)临: (3)欣然: 余欣然返寓 关联教材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 C.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见如故,因为余言。 (2)先拟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 9.本文描写的石岩、潭水有何特征?请简要概括。 B.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 D.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山桃源 唐宝洪
①铁成鑫奉派到高礤村蹲点驻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为期一年。
②高礤村位于三县交界处的高山地带,平均海拔1280米,全村人口仅千余人。铁成鑫初来乍到,村里人不怎么听他招呼,他活似一条游离在烟灰缸里的鱼,不知从何入手。
③这天,他沿着村道,往桃花溪方向漫步而行,听到有人在背后叫他。回头一看,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江尧法。
④江尧法当过兵,退伍后在外打工,体检被查出椎间盘突出和胆结石,他垂头丧气地回到村里。从此不再出门打工,也不正经务农,成了“因病致贫”的贫困户。
⑤铁成鑫问江尧法找他有什么事,他说没事,边说边从兜里掏出两颗桃子,说是刚
试卷第3页,共8页
刚自家树上摘的。桃子是夏天成熟的,时令已是初冬,哪来的桃子?铁成鑫对这两颗桃儿产生了兴趣,握在手心细细端详,桃的表皮像是少女绯红的脸蛋,果蒂鲜红,整颗桃儿的红深浅相宜,逗人怜爱。放到鼻子下闻闻,一缕芳香飘进他的鼻孔,又由鼻孔沁入心肺。轻咬一口,又脆又甜!
⑥铁成鑫心头一亮,一个念头从他脑海里跳出来。
⑦铁成鑫登门去认结对帮扶对象江尧法为亲戚,同时见识冬桃树。冬桃树树形、树高与普通桃树差不多,但树上挂的果,明显比普通桃树的大。时令已是小雪,天气有些寒冷,地下有好些调零的枯叶,满树的果实却在枝头闹得欢实,一颗颗都对铁成鑫摇头晃脑。
⑧“你家的冬桃,能不能移植给其他村民,让大家都来种?”
⑨江尧法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沉默了一会,说道:“这五棵冬桃的树苗,是我爷爷当年千辛万苦从北方背回来的,哪能轻易就给别人?再说,全县就我家有冬桃,除了留一些给自家吃吃,挑到圩场去,很快就卖光,如果大家都种,谁还会稀罕我家的?”
⑩江尧法把话说到这份上,铁成鑫干脆撂出一句重话:“我真想取消你贫困户的资格!”
⑪江尧法如遭雷击,懵了好几秒才回过神来,气咻咻地诘问:“凭什么?” ⑫“你这么年轻,有初中学历,当过兵,打过工,见过世面。”铁成鑫凌厉的目光逼视着江尧法,“你自己说说,你凭什么是贫困户?”
⑬“村里人都知道,我身体有病!”
⑭“身体有病,可以治!但你的病,是心病!你看你,30多岁,霜打了一样,灰心丧气,无所事事!”铁成鑫不留情面的话犹如重锤一般。江尧法的心里痉挛起来,脸上抽搐着,身子不由得矮了下去,抱头不语。
⑮铁成鑫把江尧法拉到自己身边坐下,给“新亲戚”盘算起来:眼下,全村就江尧法一家种冬桃,单打独斗,没规模,没品牌,价格上不去,一年最多也就千把元收入。如果村里家家户户都种冬桃,形成规模,建成冬桃基地,成立合作社,再注册一个品牌,打响名气,脱贫致富不在话下;再说,冬桃成了村里的主导产业,江尧法也就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功臣,在村里有头有脸。铁成鑫的话像鼓点一样,擂开了江尧法的心房。
⑯铁成鑫联系农科所,从江尧法家桃树上剪枝育苗,大规模种植冬桃,上千株冬桃树苗在高礤的山田、丘陵和坡地安好了新家。注册“雪桃王子”品牌,创立合作社,被村民们看作是铁成鑫这位第一在高礤烧起的一把火。元旦过后短短20天内,高礤村冬桃的种植户发展到150多户。
⑰“雪桃王子”开花了,红红的笑靥把高礤村装粉得妩媚而喜庆。“高山桃源”
试卷第4页,共8页
才刚展开撩人的面纱,“总导演”铁成鑫却要卸任高礤村党支部第一。他在天蒙蒙亮的时候悄悄离开,车窗外掠过桃花溪的影子,他默默想着:“明年这个时候,高礤人家,相约雪桃王子。我愿是高山桃源里的一株桃树。”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高山桃源”既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暗含文章主旨。 B.铁成鑫初来乍到,与村里人不熟悉,所以他们不怎么听他招呼。 C.文章详略得当,略写寻找致富项目过程,详写联系农科所等内容。 D.文中的“铁成鑫”是无数个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驻村干部的缩影。 11.高礤村冬桃的种植业能形成规模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1)江尧法的心里痉挛起来,脸上抽搐着,身子不由得矮了下去,抱头不语。(赏析加..点词语)
(2)铁成鑫的话像鼓点一样,擂开了江尧法的心房。(赏析句子)
13.第①段中铁成鑫“心头一亮”,产生了一个怎样的念头?请分析本段有什么作用。 14.文章结尾“明年这个时候,高礤人家,相约雪桃王子。我愿是高山桃源的一株桃树”一句,内涵丰富,请探究其中蕴含的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起,晒秋忙
①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俗谚云:“时至立秋年过半,日月如梭转瞬间。”《管子》也有“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之句。立秋之后,暑热寒凉交替,阴阳互转,自然界万物随着阳气下沉而收敛,从繁茂趋向成熟。
②《淮南子·说山训》云:“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此叶是指梧桐叶。明人张岱在《夜航船》中认为此种说法源于古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③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旺盛。北方地区棉花结铃,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甘薯快速膨大。江南水稻陆续抽穗,瓜果菜蔬也渐次成熟。于是,农人们便开始晾晒田间的收获物,俗称“晒秋”。晒秋并不只在立秋,从农历六月初六便开始了,立秋之后渐入高潮。江西婺源篁岭古村每年都要举行“晒秋节”。篁岭是一个挂在崖壁上的村落,几百栋徽派民居沿着山势高高低低地分布,各家各户多利用房前屋后的小片空地或是屋顶平地晾晒。瓜果菜蔬铺在圆圆的晒匾内,搁在晒架上,从山上一直延伸到山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④每年立秋日,湖南花垣、凤凰、泸溪等地的苗族聚居区要举行隆重的“赶秋节”。
试卷第5页,共8页
这是苗族人民欢收的盛大节日,也叫“赶秋场”“交秋”,逢到哪个地方是墟场(即赶集的地方),哪里便是苗区这一年的“秋场”。是日,男女老少放下手中的活计,御下肩上的担子,穿上艳丽的苗族节日盛装,从十里八乡、四村五寨来到秋场,迎接代表丰收的“秋公”“秋婆”。苗族鼓舞、夹马号、吹唢呐、十二人秋对歌、舞龙舞狮、武术等各色表演一一登场,热烈欢腾。赶秋节上,苗族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感谢自然的馈赠,抒发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⑤《诗经》有“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之语。这里的“七月”指农历七月,尽管已到了立秋节气,但仍赤日炎炎,各地多有立秋吃西瓜的习俗,俗称“啃秋”,既为解暑,也为防病。清代张焘《津门杂记·岁时风俗》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到了立秋这天,人们把西瓜作为敬宗法祖的供品和亲邻之间馈赠的礼物,俗称“立秋西瓜”。如今,立秋祭祀的习俗慢慢淡了,不过吃西瓜的惯例却保留下来。
⑥立秋处于夏秋交替之际,暑热渐消的清朗让人畅快,大地的丰收令人欣喜,赶秋的热闹使人沉醉。一个充满诗意的秋,随着习习凉风潜入人们心中。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旺盛,如玉米、水稻等。 B.农人们从立秋便开始晾晒从田间收获的农作物,这就是“晒秋”。 C.“赶秋节”是苗族人民欢收、表达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重要节日。 D.我国各地的人们大多有立秋吃西瓜的习俗,这是为了解暑、防病。 16.本文是如何一步步介绍“立秋”的?请简要分析。 17.文章最后一段包含了哪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快递的发展
①早在周代,我国便已出现快递制度。周王朝就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职叫“行夫”。汉代设“传驿”,已有专用运输车“传车”。当时,用马车快递叫“传”,用马速递称“驿”。东汉以后,“传车”逐渐被淘汰,马成为快递的主要交通工具,称为“马递”。在投递过程中,一般是“换马不换人”,投递员一般跑完全程。唐时规定,陆驿最快日行500里,这叫“加急”,主要用于政令、军情和紧急文书。
②现代快递业起步于国外。中国快递早期以国有为主,主要是与国际快递企业合作,开展国际业务。1980年,中国邮政开办了国际邮政特快专递业务,开创了我国快递业;1985年,成立了中国速递服务公司,全面开展快递业务。
试卷第6页,共8页
③南方谈话后,一批民营快递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93年,顺丰速递在广东顺德成立。当时他们靠人背肩扛,往来于和内地之间,主要运输商务快件、商务票据、产品样本等。同年,申通快递成立,也是靠人背肩扛,往来于上海和江浙一带运输商务快件。随后宅急送、韵达速递、圆通速递相继成立…这一批民营企业,为快递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④到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全行业员工总数达300万人;快递企业日均服务达2.8亿人次,相当于每天5个人中有1人在使用快递服务。目前,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超过美、日、欧发达经济体之和,规模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是第二名美国的3倍多,占全球快递包裹市场的一半以上。 ⑤快递业在发展初期,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低成本人力资源,依靠成本和价格优势,以规模效应驱动了行业发展。今后快递业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能仅停留在“长块头”,也要“长智慧”,要从规模驱动转向技术驱动。 【材料二】 快递服务种类 根据运输方式和客户需求的不同,现代快递分为以下常见的服务种类: 类别 类型 航最为快捷,已经成为快递的常用方式之一 空快运 公是目前运输量最大的快递方式 运输方式 路快运 铁运量大、安全、准时 路快运 水适合大宗物品尤其是有时间需求的特殊物品的运输 上快运 特运输速度 快专递 一速度和安全系数都一般,适合一般物品 般快递 【材料三】新闻链接 试卷第7页,共8页
门到门或桌到桌服务,速度更快,多是紧急的小物品,以文件和小包裹为主 特点 近年来,快递业的发展得到了党、的高度重视。总多次对快递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称赞“快递小哥”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充分肯定快递业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便利民众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18.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我国早在周代便已出现快递制度,但是现代快递业并不是在我国最先起步。 B.现代快递业的发展路径主要是国营到民营,民营快递业快速发展为快递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C.从顺丰和申通的发展来看,民营快递公司都是由人背肩扛起步到各种运输方式兼用。 D.快递业要高质量发展,要从规模驱动转向技术驱动,不能仅停留在“长块头”,也要“长智慧”。
19.根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杨贵妃很喜欢吃海南的新鲜荔枝,皇帝为了取悦她采用了“加急”方式送荔枝,引发。
(1)用材料一中的史料,说说皇帝和杨贵妃的行为为什么引起?
(2)用材料二说明,现在海南的新鲜荔枝要运到西安,“走数千里,味未变”,你觉得要用什么办法?并说明理由。
七、作文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拼,是一种勇气,让我们正视过往的一切,重新开始;拼,是一种艺术,让我们借助外力破局,重新获得力量。在生活中,你是否曾经遗失过什么?丢弃过什么?打碎过什么?当你有了“拼”的勇气,有了“拼”的艺术,相信你一定可以将曾经遗失的、丢弃的、打碎的东西重新拼回来,比如勇气、梦想、爱……
请以“把 拼好给你”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①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①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试卷第8页,共8页
参:
1. 窈窕淑女 落英缤纷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悄怆幽邃 微君之躬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缤纷、蒹葭、霜、幽邃、微、躬、涯。 2.(1) 瞬 振 凝 (2)C (3)B
【详解】(1)本题考查字形。
瞬间,shùn jiān,一指船行如箭,瞬间来到近旁,二指形容刹那间,须臾,一眨眼的工夫。也可以作为文学描写中形容时间流逝迅速的单位。 振奋,zhèn fèn,(形)精神奋发。
凝聚,níng jù,(动)①物质由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①聚集。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制造”指用人工使原材料成为可供使用的物品。
根据语境,第一空应选“创造”,指做出多个“第一次”的成绩。 “强大合力”指坚强雄厚的合作力; “齐心协力”指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根据语境“离不开航天团队协同配合形成的”,第二空应选“强大合力”。 启示,意思指看完某种事物后,又有了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启事是机关,团体,单位个人有事情需要向公众说明,或者请求有关单位,广大群众帮助时所写的一种说明事项的实用文体。
根据语境“凝聚团队力量这也是本次出舱活动成功带给我们的”,应用“启示”。 故选C。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画线句搭配不当,应将“议程”改为“任务”。故选B。
3.示例1:《说文解字》是由东汉时期许慎所著,是我国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是文字学的古典。全书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个字都有说解。
示例2:《诗经》由上古时期的歌谣流传下来,春秋时宴饮时用诗篇内容表达人们的愿望、
答案第1页,共8页
感谢和责难;孔子则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因此“《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诗经》有“六义”,为风、雅、颂、赋、比、兴。
示例3:《史记》由西汉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书里不时有作者的牢骚之辞,却增加了史书的情韵。《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录帝王政迹;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
【详解】本题考查推荐语。结合《经典常谈》中的故事情节,向大家推荐最喜欢里边哪部分内容,同时说出理由,注意语言通顺,表达得体,围绕主题,注意字数。
示例:《说文解字》主要介绍了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文解字前的字书,《说文解字》的作者和内容,造字和用字六个条例以及汉字的演变,《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经典常谈》中介绍了《诗经》的来源、构成与特色,经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国人的诗歌启蒙,因此深入阅读《诗经》,不仅可以了解先秦人 们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还可以欣赏其优美的语言,学习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适合学习历史。
4.C 5.示例:诗人巧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借以表现对丞相张九龄出来主持国政的羡慕,表达了能追随丞相左右、得到引荐、为国效力的政治渴望。
【解析】4.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
C.“‘耻’则指为谋求功名者感到可耻”理解分析不正确。“耻”是指圣明时代闲居而感到羞愧。 故选C。
5.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主旨。
结合“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可知,诗句的意思是只能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诗人的言下之意是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
答案第2页,共8页
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表示诗人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希望能追随张大人左右,为国效力。
6.(1)顺着 (2)靠近 (3)高兴的样子 7.B 8.(1)互相一见就像老朋友,(他)于是对我说。
(2)(我)打算先到江郎山下,等走到路口,没法实现。 9.潭水清澈。石岩或姿态挺拔优美,或神奇诡异,颜色青翠碧绿。
【解析】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循溪觅胜”意为:顺着溪流寻访名胜(优美的景色)。结合查字典法,使用字典选择义项可知,“循”是顺着的意思;
“崖临回澜”意为:石崖靠近荡漾的水波;如临深渊:如同靠近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临:靠近。结合成语迁移法可知,“崖临回澜”中的“临”也是靠近的意思; “余欣然返寓”意为:我十分愉快地回到住处。欣然起行: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欣然:高兴的样子。结合关联教材法可知,“欣然”是高兴的样子的意思。 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分析,“三十日过江山”中省略了主语,“三十日”是定语,“过”是谓语,“江山”是宾语,故在“山”后断句;“抵青湖”中“抵”是谓语,“青湖”是宾语,故在“湖”后断句;“乃舍舟登陆”中“舍舟登陆”是连续的动作,不能中断;再结合句意“三十日过了江山县,抵达青湖,于是下船上岸”可断句为:三十日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 故选B。
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如(像),故(老朋友),因(于是),为(对),言(说)”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拟(打算),比(等),至(走到),不(没有),果(实现)”要理解正确,同时要注意补充省略的主语“我”。 9.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崖临回澜,澄潭漱其址”可知,石崖靠近荡漾的水波,澄澈的潭水冲刷着石崖底部;据
答案第3页,共8页
此可知,本文描写的潭水澄澈(清澈);
结合“隙缀茂树,石色青碧,森森有芙蓉出水态”“江山北二十里有左坑,岩石奇诡,探幽之屐,不可不一过”可知,石缝中长着茂盛的树木,石色青翠碧绿,高高耸立有荷花露出水面的姿态;江山县北二十里处有左坑,那里岩石非常神奇诡谲,探寻幽深的旅行,不能不去那里一次;据此可知,本文描写的石岩颜色青翠碧绿,姿态各异,有的姿态挺拔优美,有的神奇诡异。
【点睛】参考译文:
三十日过了江山县,抵达青湖,于是下船上岸。顺着溪流寻访名胜(优美的景色),在北边的小洲上有石崖。石崖靠近荡漾的水波,澄澈的潭水冲刷着石崖底部,石缝中长着茂盛的树木,石色青翠碧绿,高高耸立有荷花露出水面的姿态。僧人傍靠石崖建盖房屋,感觉十分幽雅、美好。我盘坐在石头上,遇到一个叫刘对予的人,互相一见就像老朋友,(他)于是对我说:“江山县北二十里处有左坑,那里岩石非常神奇诡谲,探寻幽深的旅行,不能不去那里一次。”我十分愉快地回到住处,已是下午,没能启程。八月初一日冒着雨行走三十里。一路上眺望江郎山片状的岩石,咫尺不能看见。(我)打算先到江郎山下,等走到路口,没法实现。
10.C 11.江尧法的爷爷从北方背回五棵冬桃的树苗;铁成鑫说服江尧法同意将冬桃移植给其他村民;将冬桃移植形成规模,建成冬桃基地,成立合作社,注册品牌;铁成鑫联系农科所,从江尧法家桃树上剪枝育苗。(答出三点即可) 12.(1)“抽搐”原指“抽筋”。这里指铁成鑫不留情面的话使江尧法的心理受到震动而感到了惭愧。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铁成鑫的话比喻成鼓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铁成鑫一连串话的有力、有节奏感,体现了铁成鑫的话在慢慢改变着江尧法的想法。 13.产生了“将江尧法家的冬桃移植,发展成全村的产业,实现脱贫”的念头。承上启下;紧承上文写冬桃色香味俱全,为后文铁成鑫说服江尧法同意将冬桃移植给其他村民做铺垫;成段,使文章结构错落有致。(答出两点即可) 14.示例:对冬桃良好长势的期盼;对农村脱贫致富的憧憬;对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奉献精神的赞颂。
【解析】1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C.有误。本文详略得当,详写寻找致富项目过程,略写联系农科所等内容。故选C。 11.本题考查概括内容。
结合第①段“这五棵冬桃的树苗,是我爷爷当年千辛万苦从北方背回来的”可知,江尧法的爷
答案第4页,共8页
爷从北方背回五棵冬桃的树苗;
结合第①段“铁成鑫把江尧法拉到自己身边坐下,给新亲戚盘算起来……一年最多也就千把元收入”可概括出:铁成鑫说服江尧法同意将冬桃移植给其他村民;
结合第①段“如果村里家家户户都种冬桃,形成规模,建成冬桃基地,成立合作社,再注册一个品牌,打响名气,脱贫致富不在话下”可概括出:将冬桃移植形成规模,建成冬桃基地,成立合作社,注册品牌;
结合第①段“铁成鑫联系农科所,从江尧法家桃树上剪枝育苗,大规模种植冬桃,上千株冬桃树苗在高礤的山田、丘陵和坡地安好了新家”可概括出:铁成鑫联系农科所,从江尧法家桃树上剪枝育苗。 1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1)“抽搐”指肌肉抽动,多由于悲伤、气愤、紧张或疾病引起。结合①段语境“身体有病,可以治!但你的病,是心病!你看你,30多岁,霜打了一样,灰心丧气,无所事事!”分析,这里指铁成鑫毫不留情的话使江尧法的心理受到震动而感到了紧张、愧疚。
(2)“铁成鑫的话像鼓点一样”把铁成鑫的话比喻成鼓点,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铁成鑫的话感染力强、有节奏感,这些话使江尧法的心理受到震动而感到了惭愧,深深影响了江尧法。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语段作用。
结合第①段“铁成鑫把江尧法拉到自己身边坐下,给新亲戚盘算起来:眼下,全村就江尧法一家种冬桃,单打独斗,没规模,没品牌,价格上不去,一年最多也就千把元收入。如果村里家家户户都种冬桃,形成规模,建成冬桃基地,成立合作社,再注册一个品牌,打响名气,脱贫致富不在话下”分析,铁成鑫“心头一亮”,产生了“将江尧法家的冬桃移植,发展成全村的产业,实现脱贫”的念头。
前文第①段“铁成鑫奉派到高礤村蹲点驻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和第①段“铁成鑫对这两颗桃儿产生了兴趣,握在手心细细端详,桃的表皮像是少女绯红的脸蛋,果蒂鲜红,整颗桃儿的红深浅相宜,逗人怜爱。放到鼻子下闻闻,一缕芳香飘进他的鼻孔,又由鼻孔沁入心肺。轻咬一口,又脆又甜”分析,铁成鑫担任书籍后苦苦寻找脱贫致富之路。眼前的冬桃色香味俱全,引出下文铁成鑫说服江尧法同意将冬桃移植给其他村民;所以这一段承上启下,是过渡段。结构上成段,使文章结构错落有致、浑然一体。 14.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
结合最后一段“‘雪桃王子’开花了,红红的笑靥把高礤村装粉得妩媚而喜庆”分析,冬桃已经
答案第5页,共8页
开花了,且生机勃勃,结果也一定会好;表达了对冬桃良好长势的期盼。
结合第①段“注册‘雪桃王子’品牌,创立合作社,被村民们看作是铁成鑫这位第一在高礤烧起的一把火”分析,表达了对农村脱贫致富的憧憬;
“我愿是高山桃源的一株桃树”,开花结果,为脱贫致富贡献自己。表达了对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奉献精神的赞颂。
15.B 16.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先从立秋节气的特征写起,再对立秋的各种习俗进行详细描写,最后总结。 17.①气候变化:暑热寒凉交替,气温由热变凉。①农作物从繁茂趋向成熟。①由欢收而形成各种节日,蕴含着人们对自然馈赠的感谢、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解析】1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B.有误。结合第①段“晒秋并不只在立秋,从农历六月初六便开始了,立秋之后渐入高潮”可知“从立秋便开始”有误。故选B。 16.本题考查说明顺序及内容。
本文第①段“立秋之后,暑热寒凉交替,阴阳互转,自然界万物随着阳气下沉而收敛,从繁茂趋向成熟”先从立秋节气的特征写起,①①段“晒秋”“赶秋节”“赶秋场”“交秋”等,是对立秋的各种习俗进行详细描写,最后第①段总结。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17.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
结合第①段“立秋处于夏秋交替之际,暑热渐消的清朗让人畅快”可知立秋的气候变化:暑热寒凉交替,气温由热变凉。
结合第①段“大地的丰收令人欣喜”可知农作物从繁茂趋向成熟。
结合第①段“赶秋的热闹使人沉醉。一个充满诗意的秋,随着习习凉风潜入人们心中”可知由欢收而形成各种节日,蕴含着人们对自然馈赠的感谢、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18.C 19.(1)因为“加急”主要用于政令、军情和紧急文书的传达,可是皇帝却用来为杨贵妃送荔枝,所以引起。
(2)使用航空快运。因为荔枝容易变质,对时间要求严格,航空快运最为快捷,已经成为快递的常用方式之一。
【解析】18.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材料内容。
C.说法与原文不符。结合【材料一】第①段“1993年,顺丰速递在广东顺德成立。当时他们
答案第6页,共8页
靠人背肩扛,往来于和内地之间,主要运输商务快件、商务票据、产品样本等。同年,申通快递成立,也是靠人背肩扛,往来于上海和江浙一带运输商务快件。”可知,顺丰和申通的发展,都是靠人背肩扛起步,但未曾体现“由人背肩扛起步到各种运输方式兼用”。 故选C。
19.本题考查理解概括与运用材料。
(1)结合【材料一】第①段“唐时规定,陆驿最快日行500里,这叫‘加急’,主要用于政令、军情和紧急文书”可知,“加急”主要用于政令、军情和紧急文书,皇帝却用于为杨贵妃送荔枝,因此引起。
(2)结合荔枝容易变质,需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送达的特点,结合【材料二】的快递服务种类可知,可采用航空快运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最为快捷,已经成为快递的常用方式之一”。 20.例文:
把梦想拼好给你
只要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题记
橙红的天空在夕阳的熏陶下降退成浅绛,仿佛一切赤红的火焰缓缓熄灭。我知道光与影中交织着我的梦想,但无论我怎么包揽那片星河都捉不住其尾巴……
忆起儿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中国舞,从此痴迷到一发不可收拾,吵着嚷着一定要去学,母亲无奈地同意,幼小的我还不知此路艰辛,傻笑着幻想舞台的自己,以为捉住了梦想的碎片。少年正风华,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开始的青蛙趴到现在的前桥,从稚嫩的笑脸到青春的清涩,窗外阳光正好,可人生又怎会一帆风顺呢?好不容易拼到独舞选拔的总决赛,我本应更努力地去练习,但一场不期而遇的意外终归还是来了:比赛前夕,十二时左右,练了一天的我疲惫不堪,飞奔着想早点回家,一不小心在楼梯拐角重重摔下,便没了知觉。我恍然觉得那腿上包裹着的不是血与痛,而是那快拼好却又破碎的梦想……
在家休养这段日子,心绪不同于以往,我似乎想放弃,但又想不顾一切地坚持;我本以为我就要拼好梦想了,可这重重的一摔,我更找不到那梦的踪迹,那种感觉就像“我差一点就碰到星星了,可是后来天亮了。”一度的挫败感让我迷了方向,再也望不到前方……“大家好,我是文艺类一号选手齐思钧。因为我相信,只要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手机屏幕不知在何时亮起,播放那段曾激励我一路前行的视频,我望着里面站在舞台的正在发光的少年,一切思绪都和解了,我知道,我不能放弃!重回舞蹈室,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梦想,我奋
答案第7页,共8页
力挽回那因病痛逝去的时光,汗泪在舞服衣襟中流淌不息。我也在准备参加更多的比赛,在每次舞台中丈量自己与的距离,脚踏实地,一次比一次向前。终于,我站到了舞台,聚光灯似都落到了我身上,而梦想在光的笼罩中拼接交错,我捉住了它的全部。
旭日东升,其道大光,我在这惊诧人间的晨晖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平凡的我也在舞台拥有了自己的名字,在光中捉住了自己的梦想,把它拼好,予世界予自己,这便是最了不起的事情了。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拼”的含义在导语中已经有诠释,一、审题立意。题目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拼”,一是“你”。第一层意思是有正视过往的勇气,因而作文里应该要有“过去的故事”;第二层的意思有借助外力破局的艺术,即方法,因而作文里应该要有“拼”的方法。“拼什么”,写作对象可以是“梦想、爱、勇气、自信、成功、美好”等等。“你”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本题都倾向于成长主题,围绕着个体生活体验,着力于个体成长,写出精神变化,立足于个体精神成长,写作内容指向学生核心素养。
二、选材构思。可围绕着“将曾经遗失的、丢弃的、打碎的东西重新拼好”的“拼好”选材构思,从“勇气、梦想、幸福、爱”等方面去选材构思都可以;从“阳光、云彩、花朵”等比喻为美好的事物去选材构思也可以;从生活中具体的物品“相册、画作”等选材构思也可以。“你”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身边的人。“拼”不能只从原意把某物拼凑好去选材构思,要写到“拼”的方法,要写出“拼”前与“拼”后的变化。
答案第8页,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