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打分标准
浙江高考作文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
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装、套作。
一
改卷时我们必须思考的是,考生会怎么理解?或者说,怎么理解才是对的?
简单说这道作文题的焦点就在个人的人生理想和他人对自己的期待和定位之间的落差或错位:你是以个人的理想为准则, 设计自己的人生, 还是服从他人的意愿,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但是,现在的题目表述,出现了三方:个人、家庭和社会。而且,家庭是预期,社会是定位。而个人更复杂,又是人生坐标,又是美好期望。
什么是人生坐标?准确的表达是人生定位。而个人对自己的人生定位,用我们平常表达的说法,就是人生理想。家庭的预期,这也不会出现误读。比较让人纠结的是\"社会的定位”。这句话从字面意思上,是社会作为外在于个人的某种力量,对个体的定位。 这种力量, 是国家吗,是学校吗?如果放在30年前,大学毕业国家包分配,具体由学校斟酌确定, 这样的
形式倒是符合这句话的字面意义的。但自从实行大学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再加上高考填写志愿也完全遵从个人的选择,社会已经退出了主宰个体定位的计划经济模式了。所以,“社会的定位\"准确的理解,就是每一个个体在各种主客观条件的下找到的人生位置。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这里的落差是指个人的理想与家庭的期望有差距。这个词是中性的,没有任何褒贬意味,客观表达。错位则比落差程度更深。落差后面加一个错位,我们可以理解成错位是比落差更严重的意思。但是,实际上出卷者不可能把家庭和社会的期待做这样区分的,这更应该认为只是为了文字表达上不至于太重复。
阅读作文题,强调要全面理解,整体把握,不必过度解读或刻意求深,也不一叶蔽目,被局部细节牵着走,要做到抓大放小,以简驭繁。这道作文题其实可以做这样的简化: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体人生理想与家庭、社会对个体的期待,难免会产生差距。
简化后的题目能让我们看出, 所谓落差或错位, 并非指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而是指个体的人生理想与家庭与社会对个体的期待。这道题的关键词是个人预期、家庭期待和社会定位之间的落差或错位。我们对落差或错位不要深入推敲,求出差别来。作文中讨论落差、错位和差距等等,只要含义比较接近的词汇,都是切题的。
二
这道题对作文的观点是预设的。可以写成这样三种观点:
1. (在个人预期、家庭期待和社会定位之间的落差或错位中)个人服从社会。
2. ( 在个人预期、家庭期待和社会定位之间的落差或错位中)个人理想最重要,不管
如何,都要努力实现理想。
3. (在个人预期、家庭期待和社会定位之间的落差或错位中)平衡个体理想与家庭、社会的期待,作出最佳选择。
这三种观点,本身没有高低,无论选取哪一个观点都行。关键是看考生如何论述。
题目要求考生写对这个问题的体验和思考。加上文体种类上没有严格规定,只要不写成诗歌就行。但”明确文体”的要求是,你必须选定文学类文体或论速类文体中间的一种(可以写实用类文体,但一般考生不会写),而且语体和文体要保持同一,也就是说,写文学类文体,应该用文学语体,写论述类文体,要使用理性语体。今年的作文题,写个体的体验,使用文学类文体比较合适,写个体的思考,使用论述类文体更好。
我们重视考生的审题,有两个原因。第一,审题能让我们区别真假作文。所谓假作文,是指事先准备好的作文,就文章本身来说,应该比考生当场写作的作文水平高, 但是,因为事先无法知悉作文题,所以,作文的主题和内容就会和题目有较大的差异。通过我们对作文是否与题目相符的检验,把这类离题作文检测出来。如果明确是离题作文,只能在20分及以下打分。第二,对一些相对难一点的作文题来说,审题也有检验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的作用。当然,我们对待上述情况,一定要仔细负责,不能把一个没有作弊的考生误认为作弊,
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作弊的考生。
三
今年的作文着重从这样四个方面评价:第一,审题;第二,文体;第三,思想深度;第四,语言。
1.审题
第一档(50-60分):切合题意。考生能准确理解题目, 抓住个人理想与家庭和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或错位立论和阐释。考生的阐释和思维过程呈现一定的思想深度。
第二档(45-49分):符合题意。能抓住个人理想与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或错位进行立论和阐释,但阐释和思维过程的思想深度一般。
第三档(40-44分):基本符合题意。作文对个人与他者之间的落差或错位有所提及,但是没有从这一落差展开论述或展开思考,而把重心放在了凭空抒发“我的人生我做主”,或者大谈作为中国人,应该具备社会责任心之类的话题。这一档作文和第一、 二档在审题立意上的这一差距,需要阅卷教师细致辨析。因为要注意区分,如果不联系落差或错位谈这些内
容,其宿构或以前做过这类作文的可能性比较大,分数可相应减少。
第四档( 36-39分),部分符合题意。
审题如果不做整体审视,就必然会被其中某一句话吸引 ,仅就这句话展开写作。比如第三句: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然后就大谈个体、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作文就属于部分离题。这是考生的阅读理解偏差,当然也同题目本身的表述有关。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的作文,还是考生到考场后看到题目写作的,与那些宿构甚至背诵作文到考场默写的作文有很大差别。所以,只要文章结构大体完整,语言表述还过得去,即可列入这一档次。
第五档(21-35 分)套作成分多,全文各部分之间联结十分生硬,有两张皮之嫌。原来我们认定的套话作文,仍然打30分。
第六档,完全离题。20分以下。
当然,一篇作文不能仅仅依靠审题做衡量标准。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评价。
2.文体。除了审题之外,今年我们对文体的要求不那么强调写论述类文章,但是,首
先要明确文体,其次要符合文体要求,也就是说,要求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要求。简单地讲,一旦考生选择使 用论述类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文体和语体要符合论述类文章的要求。同样,如果考生选择文学类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文体和语体也必须符合这种文章类型的规定。要适当关注语体和文体的一致性, 关注实际语言运用和文体选择的关联。一旦阅卷老师判定该生所写作文不符合文体要求,总分不能超过49分。反过来说就是,第一档的作文,按照等级评分标准,语体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3.思想深度。高中生的作文,思想深度永远是一项重要打分指标。 对考生的作文,我
们不强调四平八稳,面面俱到;一定意义上,我们更应该鼓励考生的思考和批判精神,敢于质疑,敢于有自己的看法。有思想深度的作文,即使有些偏激,或者不够周全,也应宽容。关键是考生要理性地思考和表达,善于证明自己的观点。能够“自圆其说”,就是好文
章。第一档的作文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第二、三档的作文评分也应该考虑立意的深浅。
4. 语言。要求第一档的作文,语言应该达到流畅,第二档应该达到通顺,第三档的作文应该基本通顺。还要考虑理性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差异。文学类文体的语言可以追求文采。
但这文采首先不是指语言华美,而是真实真切、生动传神。
我们鼓励考场作文的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有真切的体验或深入的思考关注现实生活,反对套话、假话和拟官话。
打分标准补充说明
我们推出的今年高考作文打分标准,有几处说得不够具体,老师们觉得难以操作,现在做补充说明。
第三档:对个人理想与家庭社会期待之间的落差或错位有所提及,但没有展开论迷。这
里的提及,就是指在作文中点了一下(但不是抄题目),并没有以此为作文讨论的重心。
第四档:没有完整理解题目,只看第三句,大谈个人、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等等。
第五档;没有完整地理解作文题的含义,只抓住作文中的一个词,大谈人生坐标、或个人期望,或社会责任心。作文主题与作文题有较大距离。
第六档:作文与题目完全没有关系,明显是把以前写过的作文移植过来。
还是要强调的是,评价一篇高考作文,不能局限在审题上,需要作全面的审读和把握,尤其重视文体、语言和立意,这需要阅卷老师调动所有的语文修养,来做好这项工作。
样卷1:直面落差,成就自我
随着现实生活的不断改变,个人追求与家庭预期、社会角色正不断产生落差和错位。有些人一意孤行,逃避落差。但在我看来,直面落差和错位,仔细审视分析,方能成就自我。
首先要明确的是,落差和错位并不是一种错误。 相反,若一个人一 辈子都听从家庭和社会,没有丝毫的个人意志,这样即使没有落差和错位,他的人生也注定如“提线木偶”,了无生气。王小波说过:“指标这东西是一切浪漫情调的死敌。”因而落差和错位的产生,突破了“指标”的局限,象征着浪漫的人文主义,我们对此无须恐惧。
“个人主义”的成长难免带来人们思想的改变。费孝通《乡土中国》中提到的“家长制
社会”正不断解构,孩子有表达自我的权利,有追逐梦想的权利。当梦想与家长期许不一致时,就导致了个人与家庭的落差。
而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产业多元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产业多元意味职业多元,也意味人们的选择多元。当个人选择与社会角色产生偏差,这便导致个人与社会的错位。
对于落差与错位,我们无须恐惧担忧,也不可忽视逃避。而要选择直面它们,叩问心灵。
放任落差在家庭中的滋生很可能会导致矛盾的爆发。因此当落差产生时,我们务必要与家人展开沟通。雨果说过:“不被听见不是沉默的理由。”就算父母家人不赞同你的选择,但一场灵魂与心灵的共享无疑是解决矛盾、培育温情的不二法门。 我们允许个人与家庭期许存在落差,但绝不能让这落差变成利刃,刺伤彼此的感情信任。
然而当社会错位产生时,我们必须再次拷问自我。这真的是你的梦想吗?这真的是你的未来期望吗?原因在于,偏离社会角色、时代使命的目标实践起来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阻力而十分困难。如果只凭一时 “逆流”的新鲜感,就如目无东海的井蛙,最后只剩一场空。
而若你坚守自我,坚定目标,社会错位只会是助力。一方面,竞争者减少:另一方面,获得成就的关注度增加。《南方周末》的新年贺词中说过:“ 参差百态成为幸福的本愿。”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一部分的 “错位者”,这彰显了人类追求真我的执着,也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参差百态”的社会才是幸福的社会。如若任凭社会角色的“流水线”诞生,自我意志就被社会意志所取代,末日也就不远了。
直面个人与家庭、社会的落差错位,做出判断,方能成就自我。再以这样一个自我, 助力家庭的和睦和谐和社会的转型进步,“共襄海晏河清之大同”!(58分)
全文紧紧围绕个人理想与家庭期待与社会定位展开议论,标题“直面落差、成就自我”就是作文主题。作文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较好地阐释了主题,有一定深度。该文使用了理性语言,简洁明了,语体与文体十分吻合。可以作为今年的范文。
样卷2:持己心,行世间
西哲曾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理想与家人的期望、社会的要求或许契合万分,或许存在落差,不论是契合还是存在不完美的地方,我认为,我们都应当:持本心,行世间。
王尔德曾感叹生活之美:“生活是你的艺术,你将自己谱成乐曲,你的光阴就是十四行诗。”生活的美好可以在于个人理想的生发,这是我们的精神坐标;可以是家人美好的期望,这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可以是社会对公民的要求,这督促我们承担责任。然而,个人与家庭之间,与社会之间往往存在落差,而作为一个真正成熟之人,面对如此境况,如何处理好自己的心态便显得尤为重要。
世界丰富的经验与知识有时能帮我们成为更完善的自己。父母的严格要求虽
然繁多而又苛刻,却能将安逸懈怠的枝蔓扼杀在萌芽时期;社会的公正性、公开
性虽然有时会进行繁杂的程序,却能有效杀灭社会中精神与物质的蛀虫。所以,
家庭、社会与我们自己期望之间所产生的落差,往往可以从中反窥到自己的不足。
这时,我们应当客观理性的面对这种“合理的差距”,都通过规划自己来弥补落差,以顺应家庭与社会的良性导向,实现自身的价值。
但是,世界往往鱼龙混杂,好坏皆有,家庭与社会环境也不免有其缺陷性。这时,我认为,我们应当“逃离”,“逃离”灰暗冰冷的家庭,“逃离”世俗的污浊,“逃离”物质的禁锢……我们应同毛姆一样, 逃离世俗的束缚,反观内心,追求内心价值的实现,在自由心灵的荒原上阔步行走。这种逃离并非完全回避社会,逃避责任,而是不为社会中不好的风气所侵扰,持自己的初心,行走在世间,并且一路行走一路歌唱。
面对自己与家庭、社会之间存在的落差,不论是顺应其正确的导向还是规避其缺陷,实际上都是在鉴定自身价值的立场上做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古语有言:“适来,时也:适去,顺也。安时而处顺,忧虑不能入也。”家庭社会的有利期望,我们顺从并改善自己,而不利的侵扰,我们不妨学做苏轼“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超旷心境,于世俗之中不移本心。
落差难免,应顺时而改进自我,不应顺时坚守自我。但问少年郎,何不持本心,而行人世间? (56 分)
样卷3:拥抱落差,期望如初
罗曼罗兰曾说:“真正的英雄,是在认清生活的后依然热爱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生活的是现实的变化不居与个人和外界的定位落差。然而,希望成为英雄的人,必然要接受落差,执守人生的初心和期望。
在生活格局不断变化时,个人的期望受到许多方面的压迫。家庭是每个人梦
想的温床,但当你飞翔的方向与父母的目光迥然相异,个人期望与家庭预期的落
差由此产生。社会是每个人期望成真的舞台,但能力评价标准和社会需求指标的
不匹配,使个人期望与社会分配角色的错位可能性也大幅跃升。
如果个人的坚守屈从于家庭与社会这两种绝对力量的牵扯,人的性与思想性将沦落于现实的漩涡中。正如帕斯卡尔所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何不坚守正确的个人期望,坦然拥抱不可避免的人生落差?
家人当然爱我们,但温柔拒绝家庭预期的道德捆绑绝非不孝或冷酷。“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父母的怀抱不能承载我们的一生,而在我们牙牙学语,读书认字的过程,我们的思维将不可避免地区别于父母亲人的思维,展现出与个性的风采。同时,父母也将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产生认识上的盲点,由此推断,基于亲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家庭预期难免与我们产生偏差。那么,当父母的判断失准,我们是否仍有必要委屈于此?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味遵从父母之志是一种愚孝,将家人的预期强硬嫁接于 自己的人生是一种对生活的亵渎和不负责。
因此,在落差产生时,不妨拥抱落差。
社会自然需要我们,但理性拒绝社会的错误定位绝非离经叛道或不知好歹。樊锦诗当然可以接受职场精英等社会角色,但她投身敦煌的个人选择,才能让人生价
值的真正实现,钟南山、李兰娟等当然可以自安于院士之誉,然而逆行抗疫,坐
镇武汉,则是坦然接受了角色错位,追逐自己的本心。海明威说:“每个人都不是座狐岛。”这自然无错,因为个人托身于社会之中,自然要如曾国落之言“躬身入世”,寻找角
色,创造价值。但海明威也言:“一个人要成为最坚硬的岛屿,才能成为陆地的一部分。”一味屈从社会定位拒绝错位的人不是“坚硬的岛屿”,土质日渐疏松的结局只能是岛屿渐渐沉沦于人生的海渊。
落差象征着家人的关怀,错位暗含了社会的关怀。我们拥抱它们,是对这些善意的感激。我们执起父件的双手,向社会躬身感谢,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人生期望。我们不是辛波斯卡说的“行走于地面的鹰华\", 我们应当奔赴自己的天空。
世间万象,变动无常。我们怀着各自的期望,拥抱与家庭、社会的落差。(53分)
七组教师评论集锦
学生审题,抓不全材料中的关键词:个人,家庭,社会,落差。 很多学生提到了落差,不提三者;有些提到了三者,但没说三者之间如果有落差,如何看待。
另外, 很大一批作文,直接把“落差” 替换成了“困难”“困境”, 通篇在谈现实中遇到的困境,写的是在追梦的路上遇见的客观困难,扩大了材料的具体情境,偷换了关键概念。
还有,套作的还是比较多。比如其中有一篇《倾听读者的作家》,整篇文章在谈作家,作品。 再比如《同林异路, 携手同行》,这是之前模拟考中关于疫情下的家庭矛盾的一篇作文, 是一篇范文,今天在阅卷中重新看到,里面每段的内容几乎没改,是背下来的。
我的感受:1.今年要求区分度拉开,学生主要差距其实还是在于立意。有的作文,虽然提到落差,但理解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或者人和人的差距都是不对的。有的作文,虽
然字难看但是立意围绕个人理想与家庭期待的关系谈,感想记叙文的,文字表达也很一般也能40多。
2.作文形式上问题很大。一是喜欢把背过的名言全用上,感觉这样就很深刻似的,其实细读根本没有自己流畅的观点表达。二是有的作文喜欢颠来倒去那几个例子抗击疫情啊、敦煌女儿啊、马云什么的,没有新意。三是不忘初心、要有梦想、坚守、舍小家为大家等套做比较严重。
关于作文审题的思考:
由于本次作文材料由三句话构成,概念较多,给考生审题上带来了困惑,导致考生未能抓住最核心的关键词写作,如只抓住第一句或第二句中的“预期”“坐标”“角色”等词进行写作,从而造成偏题甚至离题。因此,审题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是区分考场作文档次的决定性因素。
写作中,考生不应急着动笔写作,而应反复阅读所给材料及要求,注意抓句子的关键词句,并能理顺句子间的关系。尤其是较复杂的材料,应做到抓大放小,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本次作文的三句话,根据句间结构关系,前两句应该是分说,最后一句应该是总说,重点当然在总说中;其次在最后一句中,分析句子语法成分,不难看出核心词汇是“落差或错位”;然后要进一步整合三句话,界定“落差或错位”的具体内涵,得出是有关“个人理想与家庭预期、社会定位之间的落差或错位”,而非“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与错位”。
建议在高三复习备考中搜集各市高考模拟题与高考真题,加强审题训练,让学生注意
揣摩出题者的意图,能够准确读懂作文材料,并能抓住材料中的主要矛盾,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在审题立意上,学生审题出现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不能将题中三句话联系起来导致了审题出现了偏差。学生只抓住了题中的某句话或某个词展开论述,比如只抓住了“人生坐标”“美好期望”就立意为“人生定位”“追求梦想”“坚持梦想”等;比如看到第二句中”社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就立意为“个人角色转变”“社会责任”“大国与小我的关系”等;比如只抓住了“个人与家庭之间的落差”大谈家庭与家庭之间物质上的差距导致了自己心里产生落差,我该如何面对的问题,甚至有些学生抓住了“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的“变化”二字,立意为“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我们该如何自处”。
2、学生错误理解“落差”二字,将它作为一个贬义词,不好的东西,于是理解将落差理解为“挫折”“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将最终的立意定为“面对挫折我们该怎么办”。
3、学生默认了个人与家庭之间落差的存在,定位在我该怎么办,于是立意为“坚持初心”“不忘初心”的同学很多,全文没有“落差”一词。
4、立意不深刻应该是大部分学生的通病。观点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缺乏由现象层层发掘其本质的能力。
在作文标题上,
1、标题“大而空”,导致作文越写越偏,学生在离题路上越走越远。比如《人生》《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路在何方》《现实》《未来与梦想》等。
2、标题过于诗意化,不知所云。比如《出之于名山,戴之于乔木》《流星划过之处皆闪耀》《站着且战着》《追光者》《交错之间,采撷一缕先辉》
在作文结构上,
1、作文模板化。开篇引用+观点,举三个例,分三个段落,最后再总结观点,即是一篇议论文,没有对素材和观点进行分析论证,缺乏深刻性,甚至有些作文所举例子和素材完全没有联系。
2、用几个问题分段,如“为什么要有梦想?”“有梦想需要什么?”使得文章看似条理清晰,实则与自己要阐述的观点越走越远。
3、用名言分段,今年考场作文名言泛滥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学生引用的名言跟观点毫无关系,甚至还有些学生胡编乱造,“人”“言”不符。
在语言,素材的选取上,
1、有些语言生涩难懂,随意删词,造词,改词,学生为了使语言显得高级,有意使用文言词汇,或引用很多名言,显得不伦不类,故弄玄虚。
2、素材千篇一律,学生大概是都准备了关于疫情的素材,觉得考场上没用上就亏了,只要自己的立意与疫情有点关联就迫不及待把自己考前背好的素材背上去了,导致钟南山、马云等被迫成了作文中的“网红”。
3、选用的素材学生不会运用精炼的语言去概括,而是以叙代议,讲故事一样呈现在考卷里。
在卷面上
1、涂改太多,学生还没有构思好就落笔导致有很多大段划掉重写的。
2、字迹不清晰,有的字写太小难以辨认,有的字大大小小,让改卷老师感觉这个学生态度就不认真。
3、错别字太多,甚至有些题目就出现了错别字,并且这个错别字在文中还反复出现。
1.由于材料要素较多,学生在选取关键词时会出现偏差,不少同学在抓到关键词“落差”后,在文章中蜻蜓点水,或是在文中把“落差”理解成理想与现实的“落差。2.标题过于冗长,不够言简意赅,还有部分标题雷同率过高,与文章的贴合度不高。 3.不少开头过于啰嗦,与材料关联性不强,最好在开头能够开门见山。4.例证过于老套,缺乏时代性,例证表述上不扣中心立意,或以叙代议,缺乏思想性。5.名人名言泛滥成灾,过多的引用使文章浮于表面。6.文章思绪游离,与立意若即若离。
“得作文者得天下”,我也发表一下自己本次批阅“半壁江山”后的感受:
1、准确审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是好多学生没有整体阅读意识,三句话只抓其中一点便立意写作,不能准确抓住关键词“落差”或“错位”;二是不能对性词语“个人预期、家庭期待和社会定位”之间的三者关系的准确理解;
2、拟一个好标题。最好有关键词“落差”出现,以免跑题。二三字的词作标题太短,
如“角色、人生坐标、论落差”等大而空;12字及以上太长。个人以为用对偶句、动宾式短语,拟人、比喻修辞的较好。如《直面落差,成就自我》《正视落差,完善以自立》《擎自强之火,照落差之渊》《明承载之期许,破落差之坚冰》等。
3、写好开头。由材料一二句话概括引出观点,自然合理,不必啰嗦,入题要快。有效引用,不是堆砌名人名言,而应有针对性地深入分析。
4、观点要鲜明,反复扣题。好多学生只是开头、结尾有一点体现。而且论证方法使用不够密,举例为多,以叙代议的太多。背歌词,抄试卷中中材料、语用题的低分。
5、关注语体和文体的一致性。如《集个人之怀,燃家国之情》是写给妈妈的一封信,书信体是个人私信,却说大话。结尾凑字数“少年人啊,愿你⋯愿你⋯愿你⋯”。
6、字数不够是硬伤,书写不工整,传统三段式等及下面内容在教学中也要强调。标点符号要准确运用,冒号顿号分号句号等不能放首格。错别字太多,如“砥砺”等。涂改严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