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
期中检测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__________,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3)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4)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5)《黄鹤楼》中,崔颢用“__________,__________”说仙人一去不复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陪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6)《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描写西湖花草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梁甫行》中描述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1分)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期间,天鹅湖周围群楼持续上演主题为“合肥之心祝福祖国”的灯光n灯光向祖国深情告白。夜幕下,变换的灯光幕墙,舞动的激光线条,滚动的五色字幕,共同构秀,用璀cà
筑一场爱国主题灯光秀,每晚吸引数万市民前来观看。
天鹅湖灯光表演以多元共融、合肥之心、宾礼四海、安徽之门为设计定位,以提升城市夜景环境质量、丰富市民夜间活动内容、展现合肥未来发展趋向为设计目标。绚丽的激光穿过夜空,美伦美奂,灯光秀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爱国热情。
“看到这流光yì彩的夜空,繁华背后的是合肥高速发展带来的成就,让人自豪感油然而生,骄傲自己是合肥人,骄傲自己是中国人。以此向祖国母亲表白,再合适不过,祖国盛世我们才有如今的幸福生活。”观看天鹅湖灯光秀的市民吴先生表达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
语文 第1页(共4页)
为了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国庆过后天鹅湖灯光秀还将继续播放。
(摘自2019年10月7日《江淮晨报》)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
n(_______) 流光yì璀cà彩(_______) 绚丽(_______) .
(2)文中有一个带错别字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2分) (3)第一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 (4)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4分)
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窗口。学校
开展了以“二十四节气进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14分) (1)下列诗句中均含有节气名,你认为正确的一组是( )(4分)
①梨花风起正 ,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②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 寒。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 ③寒暑平和昼夜均,阴阳相半在 。金风送爽时时觉,丹桂飘香处处闻。 A.立春 白露 春分 B.清明 小雪 秋分 C.立春 立秋 春分 D.清明 白露 秋分
(2)下面是某同学编写的介绍二十四节气的一段文字,请你按要求修改。(4分)
“二十四节气”承载着中国哲学特有的韵味,(A)它让绵延的生活有了“标点句逗”,建造着中国式的充满诗意的生活氛围。许多节令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春分立蛋、谷雨采茶、小暑尝新米、大暑吃凤梨、白露不露身等。(B)在这样的民俗活动当中,人们弘扬、继承和传播了传统文化,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①A句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②B句语序不当,应修改为: 。
(3)文中列举了不少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民俗活动,请你再列举三个(不得与上文重复)。(6分)
语文 第2页(共4页)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
埃德加·
我在学校的最后一年,母亲去世了,这样我更不想回家了。那年夏天,我决定到北平去,当时叫北京。当时湖南有许多学生打算用‘勤工俭学’的办法到法国去留学。法国在世界大战中曾经用这种办法招募中国青年为它工作。这些学生打算出国前先去北京学法文。我协助组织了这个运动,在一批批出国的人里面有许多湖南师范学校的学生,其中大多数后来成了著名的激进分子。徐特立也受到这个运动的影响,他放弃了湖南师范学校的教席到法国去,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不过他到一九二七年才参加党。
我陪同一些湖南学生去北京。虽然我协助组织了这个运动,而且新民学会也支持这个运动,但是我并不想去欧洲。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国家还了解得不够,我把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那些决定去法国的学生从现在任中法大学校长的李石曾那里学习法文,我却没有这样做。我另有打算。
北京对我来说开销太大。我是向朋友们借了钱来首都的,来了以后,非马上就找工作不可。我从前在师范学校的伦理学教员杨昌济,这时是国立北京大学的教授。我请他帮助我找工作,他把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他就是A,后来成了中国党的一位创始人,被张作霖杀害。A给了我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工资不低,每月有八块钱。
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在那些来阅览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运动头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极有兴趣。我打算去和他们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但是我并不灰心。我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学会,为的是能够在北大旁听。在新闻学会里,我遇到了别的学生,例如陈公博,他现在在南京当大官了;谭平山,他后来参加了党,之后又变成所谓“第三党”的党员;还有邵飘萍。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一九二六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
我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时候,还遇到了张国焘——现在的苏维埃副;康白情,他后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加入了三K党。段锡朋,现在在南京当教育部次长。也是在这里,我遇见而且爱上了B。她是我以前的伦理学教员杨昌济的女儿。在我的青年时代对我有很深的影响,后来在北京成了我的一位知心朋友。
我对政治的兴趣继续增长,我的思想越来越激进。我已经把这种情况的背景告诉你了。可是就在这时
语文 第3页(共4页)
候,我的思想还是混乱的,用我们的话来说,我正在找寻出路。我读了一些关于无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我常常和来看我的一个名叫朱谦之的学生讨论无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前景。在那个时候,我赞同许多无主义的主张。
4.下列表述与原著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党
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党人的真实生活。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
“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党和中国做了客观的评价。 C.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D.1936年,英国记者埃德加·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
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党人的生活经历和精神。
5.文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_,文中的A、B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在北京,“我赞同许多无主义的主张”,后来“我”的世界观为什么发生了改变?(4分)
7.在眼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具体情节说一说。(6分)
8.作品取名为《红星照耀中国》有什么深刻寓意?(6分)
【二】(17分) 被放逐的皇后 金建云
①我爸去世后,我妈越活越不招人待见。
②她用平板电脑打发孙子,烧饭忽咸忽淡;记账乱七八糟,将自己锁在门外,时不时将孙子忘在幼儿园……谁敢相信,妈妈退休前曾是高中的特级教师呢?我教她玩微信,陪她旅游;帮她买健身器材,带她找老玩伴,催她跳广场舞……却还是无法让她找回青春时代的光彩与热情,她永远是热闹场合的陌生人。
③对老妈这种状态,我实在无法理解,直到有一日,我发现她在读一本书:阿尔诺·盖格尔的《流放
语文 第4页(共4页)
的老国王》。这么伤感的书,怪不得她越看情绪越低落!为了批判这一株“精神毒草”,我偷偷读起来。
④作者描写了自己父亲老去的过程,将患帕金森症的父亲比喻为一位被流放的国王,原本熟悉的家庭环境对父亲来说,已变得越来越陌生,他仿佛身处异乡。这位父亲一心要回到自己记忆中的家,于是“不知所措地四处乱窜”。作者看到父亲慢慢“变傻”,仿佛感到生命从他身上渗出,整个人的个性一滴滴漏掉……
⑤读到感人之处,我黯然神伤!这么久以来,我没有真正理解父亲去世对老妈的打击。我只是一味地怪她不乐观、不振作,却从未从她的角度看待过她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大致浏览完这本书,我走出我妈的卧室,她正在客厅看电视。
⑥像往常一样,她看电视的眼神中散发着淡漠的霉味。屏幕上演的什么对她来说毫无意义,她只需要足够响的声音来冲淡自己的寂寞。
⑦我坐下来,同她聊起电视上的这位笑星。她支支吾吾应对着我,敷衍着笑几声。看得出,她对我今天“反常”的表现感到一丝惶恐。自从父亲走后,她变得越来越像个爱犯错的蛮女孩,对我,竟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感。或许是怕我唠叨她吧,她借口说自己要烧饭,就把我独自撂在沙发上。
⑧厨房里她的动作好慢,时常停下来若有所思,又不知道在思考什么。她拿起盐瓶,思考自己究竟有没有放盐,停顿几秒钟后,她放了一点点,再加上一点点……
⑨这时候,我想起过世的父亲。父亲生前总会在她烧饭的时候,凑过去聊天。那时候,我妈嘴上对答如流,手上有条不紊。她永远井井有条、遇事不慌,谈笑之间便将美味端上餐桌。
⑩如今,一个走了,一个活在女儿的嗔怪与脸色之中。
⑪看着我妈的背影,我感到岁月流逝的巨大冲击力。不知不觉中,母亲已经走入孤单的晚年,她仿佛一位被流放的皇后,手足无措地面对这个对她来说越来越陌生的世界。爱她的父母、丈夫、老朋友们,逐一离去,唯一的女儿整天抱怨她不乐观、不阳光、不振作……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浮现在我脑海中——“面对生命那无可挽回的溃败,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理解它”。
⑫如果说,衰老与孤独是我妈必须面对的生命之溃败,那么,我不该再要求她强颜欢笑,不该带她去那些她完全无法融入的热闹环境中,更不应该责怪她带孩子、做家务不走心。如果她的心都不知道何处安放,又怎么谈得上是否走心呢?
⑬我走进厨房,默默地打开她忘记打开的抽油烟机。我给她嘴里塞进一块糖,微笑着看她笨手笨脚地做事。厨房里很安静,抽油烟机的声音竟带给我们默契的温暖感。我妈朝我笑笑,我也朝她笑笑。那种幸福感涌上心头。
⑭是的,当我放弃对她所有的要求之后,那种叫作“理解”的东西,如圣灵一般翩然而至。
语文 第5页(共4页)
⑮“妈妈,愿我的理解能安放你的孤独。”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9.结合文意,说说标题“被放逐的皇后”的含义。(3分)
10.选文第⑨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手法?有何作用?(5分)
11.揣摩文章第⑮段画线句子的意蕴。(3分)
12.通读全文,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得到的人生启示。(6分)
【三】(16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欣然起行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4.翻译下面句子。(4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语文 第6页(共4页)
15.“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有何妙处?(3分)
16.从以上诗文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结合诗文内容回答。(5分)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行走在人生旅途上,你总会走过许多地方。也许,有一个地方,凝聚着你的感动和期盼;也许,有一个地方,记录着你的欢乐和笑容;也许,有一个地方,镌刻着你的伤痛和泪痕……这个地方,会勾起你刻骨铭心的记忆,会牵动你连绵不绝的情思,会触发你褒贬扬抑的议论。每当你从这里走过,你就会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请以“每当我从这里走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语文 第7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