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2021学年徐汇区西南模范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复习卷(有解析)

2020-2021学年徐汇区西南模范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复习卷(有解析)

来源:九壹网
2020-2021学年徐汇区西南模范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复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1. 一次函数𝑦=2𝑥−5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 下列方程中有实数根的是( )

A. √𝑥2−9=−1 C. 𝑥2+𝑦2+1=0

3. 用换元法解方程:

𝑥2−2𝑥

2𝑥

B. √𝑥+2=−𝑥 D. 𝑥+𝑥−1=1+𝑥−1.

+𝑥2−2=3时,若设

𝑥2−2𝑥

1

1

=𝑦,并将原方程化为关于y的整式方程,那么

这个整式方程是( )

A. 𝑦2−3𝑦+2=0 B. 𝑦2−3𝑦−2=0 C. 𝑦2+3𝑦+2=0 D. 𝑦2+3𝑦−2=0

4. 关于x的分式方程𝑥+2=𝑥+2有增根,则m的值为( )

𝑥−5

𝑚

A. 0 B. −5 C. −2 D. −7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0分)

5. 已知一次函数𝑦=𝑘𝑥+𝑏的图象与直线𝑦=2𝑥+1平行且过点𝑃(−1,2),则这个函数解析式为

________.

6. 在一次函数𝑦=𝑘𝑥+2中,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它的图象不经过第___象限. 7. 直线𝑦=𝑥+4与x轴、y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

8. 将直线𝑦=3𝑥向下平移5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 9. 若𝑎3=−8,则𝑎=______. 10. 方程√4−3𝑥=𝑥的解是______. 11. 方程组3=2=𝑥+𝑦−4的解为_________

𝐵(𝑥2,𝑦2),当𝑥1>𝑥2时,有𝑦1<𝑦2,12. 已知一次函数𝑦=(−3𝑎+1)𝑥+𝑎的图象上两点𝐴(𝑥1,𝑦1)、

并且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𝐵(𝑥2,𝑦2)是一次函数𝑦=−2𝑥+5图象上的两点,𝑦1________𝑦2.(13. 已知点𝐴(𝑥1,𝑦1),当𝑥1>𝑥2时,

填“>”“<”或“=”)

𝑥

𝑦

14. 方程𝑥−2=4的解是𝑥=______. 15. 方程√𝑥2−𝑥=√2的解是______.

16.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𝐴1,𝐴2,𝐴3…都在x轴上,点𝐵1,𝐵2,𝐵3…都在直线𝑦=𝑥上,

△𝑂𝐴1𝐵1,△𝐵1𝐴1𝐴2,△𝐵2𝐵1𝐴2,△𝐵2𝐴2𝐴3,△𝐵3𝐵2𝐴3…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𝑂𝐴1=1,则点𝐵2021的坐标是___________.

3𝑥−5

17. 如图,在矩形ABCD中,𝐴𝐶=4,𝐴𝐵=2,则BC的长是______.

18. 如图,矩形ABCD中,𝐴𝐵=5,𝐵𝐶=8,点P在AB上,𝐴𝑃=1.将矩形ABCD沿CP折叠,点

B落在点𝐵′处.𝐵′𝑃、𝐵′𝐶分别与AD交于点E、F,则𝐸𝐹=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0分) 19. 解方程:𝑥2−4+𝑥+2=𝑥−2.

16

1

𝑥+2

20. 解方程:1+√4𝑥+1=2𝑥

21. 解方程:𝑥

1

𝑥−1+2−2𝑥=3.

22. 如图,一架长5米的梯子AB,顶端B靠在墙上,梯子底端A到墙的

距离𝐴𝐶=3米. (1)求BC的长;

(2)梯子滑动后停在DE的位置,当AE为多少时,AE与BD相等?

23. 已知一次函数𝑦1=𝑘𝑥+𝑏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𝑦2=−𝑥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

和点B的纵坐标都是−2,求:

8

(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𝐴𝑂𝐵的面积.

24. 某种汽车油箱可储油60升,加满油并开始行驶,油箱中的余油量𝑦(升)与行驶里程𝑥(千米)之间

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如图).

(1)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加满一箱油汽车可行驶多少千米?

25. 如图,直线𝑦=𝑘𝑥−2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其中𝑂𝐵=1.

(1)求k的值;

(2)若点𝐴(𝑥,𝑦)是第一象限内的直线𝑦=𝑘𝑥−2上的一个动点,当点A运动过程中,试写出△𝐴𝑂𝐵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 (3)探索:

①当点A运动到什么位置时,△𝐴𝑂𝐵的面积是1;

②在①成立的情况下,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𝑃𝑂𝐴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的坐标.

26. 已知:如图1,𝑅𝑡△𝐴𝐵𝐶中,∠𝐴𝐶𝐵=90°,AM是△𝐴𝐵𝐶的角平分线,过点B作AM的垂线,

交AM的延长线于点D,过点D作AB的垂线,垂足为E. (1)求证:𝐵𝐶=2𝐷𝐸;

(2)如图2,作∠𝐴𝐵𝐶的平分线交AC于F,连接FD交BC于G,若𝐷𝐺=5,𝐹𝐺=𝑙5,求线段DE的长.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𝑦=2𝑥−5, ∴𝑘>0,𝑏<0,

故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不经过第二象限. 故选:B.

由直线的解析式得到𝑘>0,𝑏<0,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确定直线经过的象限. 此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它的图象经过的象限由k,b的符号来确定.

2.答案:B

解析:解:A、√𝑥2−9=−1,没有实数根; B、√𝑥+2=−𝑥,两边平方得:𝑥+2=𝑥2, 解得:𝑥=1或𝑥=−2, 经检验𝑥=1是无理方程的解;

C、由𝑥2+𝑦2+1=0,得到𝑥2+𝑦2=−1,无解; D、方程整理得:𝑥=1,

经检验𝑥=1是增根,分式方程无解, 故选:B.

根据负数没有平方根,平方的结果为非负数得出所求即可.

此题考查了无理方程,以及分式方程的解,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由

𝑥2−2𝑥

+𝑥2−2=3时,若设

2𝑥

𝑥2−2𝑥

=𝑦,得𝑦+𝑦=3.

2

化简,得𝑦2−3𝑦+2=0. 故选:A.

根据换元法,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了换元法解分式方程,换元是解题关键.

4.答案:D

解析:

增根是化为整式方程后产生的不适合分式方程的根.所以应先确定增根的可能值,让最简公分母𝑥+2=0,得到𝑥=−2,然后代入化为整式方程的方程算出m的值即可.

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增根的知识.注意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让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 解:方程两边都乘(𝑥+2), 得:𝑥−5=𝑚, ∵原方程有增根,

∴最简公分母:𝑥+2=0, 解得𝑥=−2,

当𝑥=−2时,𝑚=−7. 故选:D.

5.答案:𝑦=2𝑥+4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两直线平行的问题,根据平行直线的解析式中的k值相等得到𝑘=2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平行直线的k值相等可得𝑘=2,然后把已知点代入直线解析式进行计算即可求解. 解:∵一次函数𝑦=𝑘𝑥+𝑏的图象与直线𝑦=2𝑥+1平行, ∴𝑘=2,

∵图象经过点𝐴(−1,2), ∴−2+𝑏=2,𝑏=4.

∴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𝑦=2𝑥+4.. 故答案为:𝑦=2𝑥+4.

6.答案:四

解析:解:∵在一次函数𝑦=𝑘𝑥+2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 ∴𝑘>0, ∵2>0,

∴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不经过第四象限. 故答案为:四.

先根据函数的增减性判断出k的符号,再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 𝑏>0时,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即一次函数𝑦=𝑘𝑥+𝑏(𝑘≠0)中,当𝑘>0,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

7.答案:8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直线𝑦=𝑥+4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是解题的关键.

设直线𝑦=𝑥+4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A、B的坐标,进而可得出OA、OB,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结论. 解:设直线𝑦=𝑥+4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 则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为(0,4), ∴𝑂𝐴=4,𝑂𝐵=4,

∴𝑆=2𝑂𝐴⋅𝑂𝐵=2×4×4=8. 故答案为8.

1

1

8.答案:𝑦=3𝑥+7

解析:解:将直线𝑦=3𝑥向下平移5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𝑦=3(𝑥+4)−5,即𝑦=3𝑥+7. 故答案为𝑦=3𝑥+7.

直接根据“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平移规律求解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知函数图象平移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答案:−2

解析:解:∵𝑎3=−8, ∴𝑎=−2. 故答案为:−2.

直接利用立方根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立方根,正确把握定义是解题关键.

10.答案:𝑥=1

解析:解:原方程变形为4−3𝑥=𝑥2, 整理得𝑥2+3𝑥−4=0, ∴(𝑥+4)(𝑥−1)=0, ∴𝑥+4=0或𝑥−1=0, ∴𝑥1=−4(舍去),𝑥2=1. 故答案为𝑥=1.

将无理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求解即可.

本题考查了无理方程,将无理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𝑦=2.

解析:

𝑥

𝑥=3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把原式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𝑦

2

=23

𝑦

=𝑥+𝑦−4

是解题的关键

.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

𝑥

解:根据题意,得:{𝑦

2

=23

𝑦

=𝑥+𝑦−4

整理得:{

2𝑥=3𝑦𝑥+2𝑦=4

1

𝑥=3

解得:{.

𝑦=2

𝑥=3

故答案为:{.

𝑦=2

12.答案:𝑎>3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一次函数的性质,正确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一次函数𝑦=(−3𝑎+1)𝑥+𝑎的图象上两点𝐴(𝑥1,𝑦1)、𝐵(𝑥2,𝑦2),当𝑥1>𝑥2时,有𝑦1<𝑦2,并且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得到关于a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之即可. 解:∵当𝑥1>𝑥2时,有𝑦1<𝑦2, ∴−3𝑎+1<0 ①, ∵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 ∴𝑎≥0 ②, ①和②联立得:

−3𝑎+1<0{, 𝑎≥0

解得:𝑎>3, 故答案为:𝑎>3.

11

1

13.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与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由k小于0可知一次函数单调递减,根据𝑥1>𝑥2即可得出结论. 解:∵一次函数𝑦=−2𝑥+5中𝑘=−2<0, ∴该一次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 ∵𝑥1>𝑥2, ∴𝑦1<𝑦2. 故答案为<.

14.答案:3

解析:解:去分母得:3𝑥−5=4𝑥−8, 解得:𝑥=3,

经检验𝑥=3是分式方程的解, 故答案为:3

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解分式方程注意要检验.

15.答案:𝑥1=2,𝑥2=−1

解析:解:方程两边平方得,𝑥2−𝑥=2, 整理得,𝑥2−𝑥−2=0, 解得𝑥1=2,𝑥2=−1,

经检验,𝑥1=2,𝑥2=−1都是原方程的根, 所以,方程的解是𝑥1=2,𝑥2=−1. 故答案为:𝑥1=2,𝑥2=−1.

将方程两边平方整理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求解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解无理方程的知识点,去掉根号把无理式化成有理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观察方程的结构特点,把无理方程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进行解答,需要同学们仔细掌握.

16.答案:(22020,22020)

解析:

本题考查了图形规律问题,也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属于中档题.根据𝑂𝐴1=1,可得点𝐴1的坐标为(1,0),然后根据△𝑂𝐴1𝐵1,△𝐵1𝐴1𝐴2,△𝐵2𝐵1𝐴2,△𝐵2𝐴2𝐴3,△𝐵3𝐵2𝐴3…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𝐴1𝐴2,𝐵1𝐴2,𝐵2𝐴2…的长度,然后找出规律,求出点𝐵2021的坐标. 解:∵𝑂𝐴1=1, ∴点𝐴1的坐标为(1,0), ∵△𝑂𝐴1𝐵1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𝐴1𝐵1=1, ∴𝐵1(1,1),

∵△𝐵1𝐴1𝐴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𝐴1𝐴2=1,𝐵1𝐴2=√2, ∵△𝐵2𝐵1𝐴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𝐵2𝐴2=2, ∴𝐵2(2,2),

同理可得,𝐵3(22,22),𝐵4(23,23),…𝐵𝑛(2𝑛−1,2𝑛−1), ∴点𝐵2021的坐标是(22020,22020). 故答案为(22020,22020).

17.答案:2√3

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𝐵=90°,

∴𝐵𝐶=√𝐴𝐶2−𝐴𝐵2=√42−22=2√3; 故答案为:2√3.

由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12

解析:解:过P作𝑃𝐺⊥𝐶𝐷于G,交𝐶𝐵′于H, 则四边形ADGP和四边形PBCG是矩形, ∴𝐴𝐷=𝑃𝐺=𝐵𝐶=8,𝐷𝐺=𝐴𝑃=1, ∴𝐶𝐺=𝑃𝐵=4,

∵将矩形ABCD沿CP折叠,点B落在点𝐵′处, ∴∠𝐵𝐶𝑃=∠𝑃𝐶𝐻, ∵𝑃𝐺//𝐵𝐶, ∴∠𝐻𝑃𝐶=∠𝑃𝐶𝐵, ∴∠𝐻𝑃𝐶=∠𝑃𝐶𝐻, ∴𝐻𝑃=𝐶𝐻,

设𝐻𝐺=𝑥,则𝐶𝐻=𝑃𝐻=8−𝑥,

35

∵𝐻𝐺2+𝐶𝐺2=𝐶𝐻2, ∴𝑥2+42=(8−𝑥)2, ∴𝑥=3, ∴𝐶𝐻=𝑃𝐻=5, ∵𝐻𝐺//𝐷𝐹, ∴△𝐶𝐻𝐺∽△𝐶𝐹𝐷, ∴

𝐶𝐻𝐶𝐹5

=

𝐶𝐺𝐶𝐷4

=

𝐻𝐺𝐷𝐹

∴𝐶𝐹=5=𝐷𝐹, ∴𝐶𝐹=

25

3

,𝐷𝐹=4

7

154

∴𝐵′𝐹=4,

∵∠𝐵′=∠𝐷=90°,∠𝐸𝐹𝐵′=∠𝐷𝐹𝐶, ∴△𝐵′𝐸𝐹∽△𝐷𝐶𝐹, ∴∴

𝐵′𝐹𝐷𝐹

7

4154

=𝐶𝐹,

𝐸𝐹

254

𝐸𝐹

=

∴𝐸𝐹=12. 故答案为:12.

𝐷𝐺=𝐴𝑃=1,过P作𝑃𝐺⊥𝐶𝐷于G,交𝐶𝐵′于H,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𝐴𝐷=𝑃𝐺=𝐵𝐶=8,求得𝐶𝐺=𝑃𝐵=4,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𝐵𝐶𝑃=∠𝑃𝐶𝐻,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𝐻𝑃𝐶=∠𝑃𝐶𝐵,等量代换得到∠𝐻𝑃𝐶=∠𝑃𝐶𝐻,求得𝐻𝑃=𝐶𝐻,设𝐻𝐺=𝑥,则𝐶𝐻=𝑃𝐻=8−𝑥,根据勾股定理得到𝐶𝐻=𝑃𝐻=5,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该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几何知识点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翻折变换的性质等知识点来分析、判断、解答.

35

35

19.答案:解:方程:𝑥2−4+𝑥+2=𝑥−2,

去分母得:16+𝑥−2=(𝑥+2)2, 整理方程得,𝑥2+3𝑥−10=0, 解得:𝑥1=−5,𝑥2=2,

经检验𝑥=−5是原方程的解,𝑥=2是增根(舍去),

161𝑥+2

∴原方程的解是𝑥=−5.

解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解分式方程注意要检验.

20.答案:解:方程整理得:√4𝑥+1=2𝑥−1,

两边平方得:4𝑥+1=(2𝑥−1)2,即4𝑥2−8𝑥=0, 分解因式得:4𝑥(𝑥−2)=0, 解得:𝑥=0或𝑥=2,

经检验𝑥=0是增根,无理方程的解为𝑥=2.

解析:方程整理后,两边平方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无理方程的解.

此题考查了无理方程,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解无理方程注意要验根.

21.答案:解:方程变形得:𝑥−1−2(𝑥−1)=3

方程两边同乘以2(𝑥−1)得:2𝑥−1=6(𝑥−1) 解得:𝑥=4

经验:把𝑥=4代入2(𝑥−1)≠0 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𝑥=4.

5

55

𝑥1

解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解分式方程时注意要检验.

22.答案:解:(1)∵一架长5米的梯子AB,顶端B靠在墙上,梯子底端A到墙的距离𝐴𝐶=3米,

∴𝐵𝐶=√52−32=4(𝑚), 答:BC的长为4m;

(2)由题知𝐵𝐷=𝐴𝐸,则设𝐴𝐸=𝑥, 故(4−𝑥)2+(3+𝑥)2=25,

解得:𝑥1=1,𝑥2=0(舍去), 故AE=1𝑚.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应用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 (1)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C的长;

(2)由𝐴𝐸=𝐵𝐷,设𝐴𝐸=𝑥,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23.答案:解:(1)把𝑥=−2代入𝑦2=−𝑥得𝑦=4,把𝑦=−2代入𝑦2=−𝑥得𝑥=4,

∴点A的坐标为(−2,4),B点坐标为(4,−2), 把𝐴(−2,4),𝐵(4,−2)分别代入𝑦1=𝑘𝑥+𝑏 −2𝑘+𝑏=4𝑘=−1

, 得{,解得{

4𝑘+𝑏=−2𝑏=2∴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𝑦=−𝑥+2; (2)如图,直线AB交y轴于点C,

88

对于𝑦=−𝑥+2,令𝑥=0,则𝑦=2,则C点坐标为(0,2),

∴𝑆𝛥𝐴𝑂𝐵=𝑆𝛥𝐴𝑂𝐶+𝑆𝛥𝐵𝑂𝐶

=2×2×2+2×2×4=6.

1

1

解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同时满足两个函数的解析式.也考查了三角形面积公式.

B点坐标为(4,−2),(1)先把A的横坐标和B点的纵坐标分别代入𝑦2=−𝑥,可确定点A的坐标为(−2,4),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先确定次函数与y轴的交点坐标,然后利用𝑆△𝐴𝑂𝐵=𝑆△𝐴𝑂𝐶+𝑆△𝐵𝑂𝐶进行计算即可.

8

24.答案:解:(1)设油箱中的剩余油量𝑦(升)与汽车行驶里程𝑥(𝑘𝑚)的解析式为𝑦=𝑘𝑥+𝑏,

由于图象经过(50,55)(80,52),

50𝑘+𝑏=55∴{ 80𝑘+𝑏=52

𝑘=−0.1

解之得{

𝑏=60

∴𝑦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𝑦=−0.1𝑥+60; (2)由题意,−0.1𝑥+60=0, 解得𝑥=600,

即加满一箱油汽车可行驶600km.

解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掌握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设油箱中的剩余油量y升与汽车行驶里程xkm,把已知坐标代入,依题意列出函数解析式; (2)令𝑦=0求解x,即为答案.

25.答案: 解:(1)∵𝑂𝐵=1∴𝐵点坐标为:(1,0)

把B点坐标为: (1,0)代入𝑦= 𝑘𝑥−2得𝑘=2 (2)∵𝑆 = 2×𝑂𝐵×𝑦 ∵𝑦=2𝑥−2 ∴𝑆 = ×(2𝑥−2) 2∴𝑆 = 𝑥−1

(3)①当𝑆 =1时,𝑥−1=1 ∴𝑥=2,𝑦=2𝑥−2=2

∴𝐴点坐标为(2,2)时,△𝐴𝑂𝐵的面积为1 ②存在.

满足条件的所有P点坐标为:

𝑃1(2,0),𝑃2(4,0),𝑃3(2 √2 ,0),𝑃4(−2 √2 ,0)。

1

1

解析:(1)首先求得直线𝑦=𝑘𝑥−2与y轴的交点,则OC的长度即可求解,进而求得B的坐标,把B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得k的值; (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3)①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②分O,P,A分别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点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26.答案:(1)证明:如图1,延长AC、BD交于点K.

∵𝐴𝐷⊥𝐵𝐾,

∴∠𝐴𝐷𝐵=∠𝐴𝐷𝐾=90°. ∵𝐴𝐷平分∠𝐶𝐴𝐵, ∴∠1=∠2,

∴90°−∠1=90°−∠2,

∴∠𝐴𝐾𝐷=∠𝐴𝐵𝐷,即∠𝐵𝐾𝐶=∠𝐷𝐵𝐸. ∵∠𝐴𝐶𝐵=90°=∠𝐵𝐶𝐾=∠𝐷𝐸𝐵, ∴△𝐵𝐷𝐸∽△𝐾𝐵𝐶, ∴𝐷𝐸:𝐵𝐶=𝐷𝐵:BK, ∵𝐴𝐾=𝐴𝐵, ∴𝐷𝐵=𝐷𝐾=𝐵𝐾,

21

∴𝐵𝐶=2𝐷𝐸;

(2)解:如图2,过F作𝐹𝑁⊥𝐵𝐾于N,过D作𝐷𝑇⊥𝐴𝐶于T. ∵∠1=∠2,∠3=∠4,∠1+∠2+∠3+∠4=90°, ∴∠1+∠3=45°, ∵∠1=∠5,

∴∠3+∠5=45°. ∵𝐷𝑇⊥𝐴𝐶,𝐵𝐶⊥𝐴𝐶, ∴𝐷𝑇//𝐵𝐶,

∴𝐹𝐶:𝐶𝑇=𝐹𝐺:𝐺𝐷=15:5, 设𝐹𝐶=3𝑎,则𝐶𝑇=𝑎.

∵𝑅𝑡△𝐶𝐾𝐵中,𝐵𝐷=𝐷𝐾,𝐷𝑇//𝐵𝐶, ∴𝐶𝑇=𝑇𝐾=𝑎,∴𝐶𝐾=2𝑎,𝐹𝐾=5𝑎. ∵∠𝐹𝑁𝐵=90°,∠𝐹𝐵𝐾=45°, ∴𝐹𝑁=𝐵𝑁.

∵∠𝑁𝐹𝐾=∠𝑁𝐵𝐻,∠𝐾𝑁𝐹=∠𝐻𝑁𝐵,𝐹𝑁=𝐵𝑁, ∴△𝐾𝑁𝐹≌△𝐻𝑁𝐵, ∴𝐹𝐾=𝐵𝐻=5𝑎.

∵∠𝐶𝐹𝐻=∠𝐶𝐵𝐾,∠𝐹𝐶𝐻=∠𝐵𝐶𝐾, ∴△𝐶𝐹𝐻∽△𝐶𝐵𝐾, ∴𝐶𝐻:𝐶𝐾=𝐶𝐹:CB, 即2𝑎×3𝑎=𝐶𝐻(𝐶𝐻+5𝑎), ∴𝐶𝐻2+5𝑎×𝐶𝐻−6𝑎2=0, ∴𝐶𝐻=𝑎或𝐶𝐻=−6𝑎(舍去), ∴𝐵𝐶=𝑎+5𝑎=6𝑎, 由(1)得𝐷𝐸=2𝐵𝐶=3𝑎. ∵∠1=∠2, ∴𝐷𝑇=𝐷𝐸=3𝑎,

∴𝐶𝐺:𝐷𝑇=𝐹𝐶:FT,即CG:3𝑎=3𝑎:4a,

9

∴𝐶𝐺=𝑎.

4∵𝑅𝑡△𝐶𝐹𝐺中,𝐹𝐺2=𝐶𝐹2+𝐶𝐺2, ∴𝐹𝐺=

154

1

𝑎=15,

∴𝑎=4, ∴𝐷𝐸=3𝑎=12.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有一定难度,通过作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BD交于点𝐾.先证明∠𝐵𝐾𝐶=∠𝐷𝐵𝐸,(1)延长AC、再由∠𝐵𝐶𝐾=∠𝐷𝐸𝐵=90°,得出△𝐵𝐷𝐸∽△𝐾𝐵𝐶,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得出DE:𝐵𝐶=𝐷𝐵:BK,从而得出𝐵𝐶=2𝐷𝐸;

5,(2)过F作𝐹𝑁⊥𝐵𝐾于N,𝐶𝑇=𝐹𝐺:𝐺𝐷=15:过D作𝐷𝑇⊥𝐴𝐶于𝑇.由𝐷𝑇//𝐵𝐶,得出FC:设𝐹𝐶=3𝑎,则𝐶𝑇=𝑎.再利用AAS证明△𝐾𝑁𝐹≌△𝐻𝑁𝐵,得出𝐹𝐾=𝐵𝐻=5𝑎,然后证明△𝐶𝐹𝐻∽△𝐶𝐵𝐾,则CH:CB,FT,𝐶𝐾=𝐶𝐹:𝐵𝐶=6𝑎,𝐷𝐸=3𝑎,𝐷𝑇=𝐹𝐶:求出𝐶𝐻=𝑎,再由CG:得到𝐶𝐺=4𝑎,在𝑅𝑡△𝐶𝐹𝐺中,由于勾股定理得出𝐹𝐺=

154

9

𝑎=15,求出𝑎=4,进而求出𝐷𝐸=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