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8卷第4期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Vo1.8 No.4 2006年12月 Journal of Xiamen Educational CoHege Dec.2o06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与途径 张 颖 (山东省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出来的精神、物质成果及创造过程。建设大学校园文 化,有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个侧重点,以及四个具体分途径,即:以思想政治文化 建设为首位,以科技学术文化建设为核心,以网络信息文化建设为延伸,以文艺体育文化建设为载体。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重点;途径 [中图分类号]G 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275(2006)04—0069—02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界定与现状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 所谓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这一特定的育人环境 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其中,精神文化建设 中,在培养学生成才的过程中,由师生员工在教学、科 是商品位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研、管理、生活、学习、娱乐等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创造出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包括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物、校 来的精神、物质成果及创造过程。校园文化的形成,是校 园绿化以及各类教学设施的建设必须达到使学生在无形之 园内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 中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作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集体共同拥有的成果。校园文化既是意识形态的,又是物 优美整洁的环境,不仅能对学生产生一种感召力,而且对 质的;既有精神文明的综合效应,又有物质形态显现出来 形成其良好的思想品质、生活习惯能起到积极作用。我国 的校园风貌;既有教育内容,又有教学内容;既有现实的 古代书院的设置就非常讲究“借山水以悦情操,假期水 存在,又有历史的沉淀。 以静心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论及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 设施时指出,校园应该像伊甸园一样引人人胜,要让每一 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面墙壁都会说话。这些精辟见解,让我们领悟到校园的物 人。21世纪,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的基本素 质文化在整个文化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当然,这并不是要 质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人才的综合素质表现应该是:有 求把整个校园宫殿化、园林化,而是旨在促使校园趋向品 较高的文化道德修养,坚实的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动手 格化、精神化、个性化,从而形成独特的气韵情调和氛 能力。所以,校园文化应该重在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努力 围。一个警句标牌,一尊雕塑,一片绿地,都足以激励学 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有远大理想,热爱 生的思想,制约并诱导他们的意识和行为。在进行校园物 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富于献身精神,努力追求科学文化 质文化建设时,要做到和谐统一,要把整体布局与零星点 知识,具有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心理承受能力的高素质 缀协调起来,使实体象征与抽象暗示相结合,形成一个经 纬交错、意象共存的文化共同体,把校园环境变成一个融 人才。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和归宿。 启发性、暗示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艺术品,使每一棵花 但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中却大量存在着与大学生成 草、每一块砖石都能闪烁出理性的光芒和气韵,营造出淡 才不相适应的、低格调的、甚至扭曲的文化形态。比如, 淡的情调和若有若无的融融气氛。 “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大学校园中蔓延;看破红尘、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体现着人的意识形态,在校园文 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出现;哥ffTJL义气、感情用事 化中起着保证作用。健全的学校管理制度有助于凝聚人们 的“非理性主义”时有发生等等。这些文化的存在,将 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形成。制度建 会对大学生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容易造成大学生价值观 设的意义不仅在于制定并执行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而且 念的混乱,冲淡大学生的政治意识,降低大学生的社会责 在于使大学管理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的特点。因 任感,助长大学生追求物质享乐的心理,使大学生的审美 此,要花大力气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深入的研究,比如 情趣向低层沙滑坡,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甚至诱发 生活作息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招生分配制度、道德行为 各种暴力、恶性犯罪事件的发生。对此,我们应该引起高 规范以及其他有关教学、科研、生产等所做的规章条例等 度的警惕。 等,使学校各级组织、团体、机构的作用职能有效发挥, 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 使校园中个体行为方式有序、约束地进行,最终保证学校 [收稿日期]2006—10—18 [作者简介]张颖(1974一),女,山东济南人,法律硕士,山东省管理干部学院马列部讲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0・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6拉 环境能够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 全面教育。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提高创建校园文化主体 之一的大学生素质,因为低格调校园文化存在的一个重要 原因就是部分大学生缺乏集体观念,社会责任感淡薄,以 自我为中心,心理不成熟,很少考虑自己言行而造成的。 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 修养,包括建立完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及时帮助大学 生摆脱困惑、压抑、危机的心理,正确面对感情、失败、 荣誉、挫折、他人和社会。同时还要特别强调施教者的素 质,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如果校园文化 另一主体施教者亦即教职员工的素质不高,将对大学生产 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因此,高品位校园精神文化的建 设无疑要求施教者也要不断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水平,提高个人思想理论水平 和道德情操,不仅让学生得到知识的汲取,还要感到人格 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境界。另一方面,必须用具备 高品位属性的校园文化占据精神文化的阵地,排除或减少 低格调校园精神文化的不良影响,积极发挥校园文化对大 学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四个途径着手: (一)思想政治文化建设是首位。思想政治文化是校 园文化阶级性、民族性的体现。其内容必须坚持“三个 代表”的要求,唱响主旋律,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理论,继承和发扬中西方一切优秀文化 成果,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心理素质,以帮助大学生 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培养崇高的精神境界。其途径主要 靠“两课”来进行,必须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充 实“两课”教学内容,改进“两课”教学方法。特别要 强调思想政治文化建设途径上的创新性,我们还要通过一 些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输思想政治文化,寓敦于乐。 (二)科技学术文化建设是核心。作为大学,科技学 术的发展与进步才是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和基本推动力,科 技学术文化建设的状况体现着一个学校师资水平、办学层 次的状况,也是大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掌 握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文化来源。因此,高校应该把科 技学术文化建设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抓实、抓 好。我们认为,高校进行科技学术文化建设时,应注意几 个问题:1.学风建设,包括教师的学凤和学生的学风两 个方面。教师必须严谨求实,锐意创新,攀登科技高峰, 提出有独到的见解或形成创新的科技学术成果,并在教学 中积极传播科技学术文化知识,教给学生鲜活的知识,紧 跟潮流的知识,培养学生成才。学生必须树立新的学习观 念,认识到学习并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应该是能力的 培养,把“求知”上升为“求学”的层面,必须掌握学 习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2.开办学术讲座。高 校要有计划地开办各种学术讲座,立足本校专家、教授对 学生进行专业思想、专业定向、专业前沿知识、最新科技 成果等方面教育的同时,还要邀请校外知名学者、人士来 校进行讲座,让学生在频频进行的思想碰撞、学术争鸣、 信息交流中吸收、消化各种科技学术文化成果。3.组织 科技学术竞赛活动。高校要成立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领 导小组,统一协调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部署、组织、 参加校内外各种科技学术竞赛活动。 (三)网络信息文化建设是延伸。校园网络信息文化 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方式。在计算机网络中, 大学生们可以获取社会信息,查阅专业学术资料,从事有 关学习活动;同时,通过网络,社会热点或是校内重大举 措、突发新闻,都能在学校的BBS上激起大学生的不同 反应。此外,网络也逐渐成为大学生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 有效载体。听音乐,看在线电影,玩网络游戏等吸引了越 来越多的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可以说,依托现代化的网 络技术,大学生网络化的生活环境正在形成,对学校来说 一个开放的“地球村”正成为现实。但是,我们应该看 到网络信息是一面“双刃剑”,它一方面给大学生带来了 好处,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行为 等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应该把网络信息文化建设作 为商品位校园文化建设的延伸,不断实践和探索,减少负 面影响,扩大积极影响,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为 此,应该做到:1.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 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的教育观和价值观;2.主动参与校园 网络建设,增强网络的可控性,将全面、客观、科学的信 息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3.开展网上德育工作,不仅要靠现代教育学、心 理学、传播学、学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学生思想,还 要掌握信息技术,能够进行网上操作,可随时对网上信息 进行传输、引导、反馈、研究和评论;4.建设有特色的 校园网,在网站、网页的制作上,不仅在外观、版面上要 有个性,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要有鲜明的思想性,要体 现敏锐的触觉、深刻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 (四)文艺体育文化建设是载体。文艺体育文化是德 育的重要形式与组成部分,它以感性形式出现,使用的是 最灵活、最丰富、最富有表现力、最不受的一种媒介 和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个性 的发展以及群体认同意识与超越精神。高校应该把文艺体 育文化建设作为高品位校国文化的载体,赋予其积极、健 康、向上的内容,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总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庞杂的系统工 程,它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化和完善。随着中国大学呼唤 一流高品位校园文化的呼声与日俱增,我国高校校园文化 一定能够建设成以师生员工为主体,既有多层次又体现高 品位,既多样化又有主旋律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