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深基坑风险评估

深基坑风险评估

来源:九壹网
第一章 工程简介

1、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2、交通运输部交质监发【2011】217号文《关于展开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本次评估主要参考一下标准、规范作为评价依据:

3、《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6、《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 7、《公路工程金属试验规程》 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9、《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10、《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11、《公路工程组织建设规划与施工改造安全技术规范》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3、《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14、《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程》 15、《安全预评价导则》 16、《安全评价通则》

17、利川至万州高速公路湖北段凉雾至桂花坪段ZK25+7/ YK0+030~YK25+591)《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8、利万一标施工组织设计

1

ZK0+030~ (2、工程概述

利川至万州高速公路第一标段起于利川市凉雾乡旗杆村附近,设利川西枢纽互通与沪渝高速公路相连,经利川市凉雾乡、南坪乡和谋道镇的上磁村,本标段起止点里程为ZK0+030,YK0+030~ZK25+7,YK25+591,全长25.561Km。 2.1主要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车道数:双向四车道; 设计时速:80Km/h; 设计基准期:100年; 最小平面曲线半径:739.2m; 最大纵坡:3.60%; 整体式路基宽度:24.5m;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地震相应裂度Ⅳ级;

汽车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设计安全等级:清江河大桥、磁洞沟大桥一级,其余桥梁二级,涵洞三级;

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其他桥涵1/100; 路基宽度:整体式: 24.5米,分离式: 2×12.25米; 2.3地形地貌

项目区为鄂西南褶皱山地,北东向滨太平洋构造体系奠定了该区地形

2

地貌骨架。山脉走向、地形地貌受区域构造线及地层岩性控制,从东向西大体呈北东走向展布,区内峰峦叠嶂,峰丛林立,山高谷深。本标段属于构造剥蚀溶蚀低中山区,该段主要是经过长期强烈溶蚀切割作用形成的陡峻地形。海拔高度1040~1332.8m不等,山体呈浑圆状线性延伸,山势陡峻,沟谷切割较深,切割深度多在100~300m之间,相对高差较大,山坡坡角25°~50°,局部可达55°~65°。植被较发育,多以灌木为主。该区基岩一般埋藏较浅,顶部多直接裸露,溶蚀严重,局部表层有残积物掩盖:谷底有较厚的洪积物、坡积物或冲积物,局部相对开阔地表有浅层淤泥等:在边缘地带尝尝有结构松散的新近堆积物。 2.3气象特征

本项目所处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5.5℃,热季7~8月份平均气温23.3℃,冬季1月平均气温1.7℃,极端高温35.4℃,极端低温-15.4℃,极端无霜期234天。区内冬季有寒冻现象发生,以标高1000m以上的中山、高中山区较强,临时性冻土厚度一般30cm以内。降水集中、降雨强度大是当地一大气候特点,12月至2月为枯季,5~9月为雨季,尤以6~8月降雨最多,月占全年的50%,期间连续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一般5~7天,长者可达半月余;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最大日降雨量可达166.9mm,局部可达324mm。热季山区小气候特征明显,雷阵雨-暴雨几乎天天出现。

强降雨是区内滑坡、崩塌、岩溶塌陷、泥石流及洪灾多发的重要诱因。利川为湖北省地质灾害多发,灾害损失严重的地区之一。 2.4水文地质

3

本标段属长江及其一级支流清江的上游流域。

清江发源于齐岳山东麓的龙洞暗河以及大鱼泉、小鱼泉等岩溶泉,向东流至利川转向北东成伏流,于黑洞浮出地表,向东流经木贡、屯堡、至龙凤坝直转南下,经恩施转向东,在宜昌枝城汇入长江。河道蜿蜒曲折,河床狭窄深切,显幽谷和峡谷景观。利川全年平均流量17.6m3 /s,两岸支流多为3~5km长的冲沟溪流,暴涨暴落,具有典型山区河流特征。路线在K3+853附近跨越清江。

梅子溪也发育于齐岳山东麓五龙寺等岩溶泉,沿齐岳山东麓坡脚不断汇集齐岳山脚下的岩溶泉水,经南坪、高桥向北东向汇入长江。齐岳山隧道进口即位于清江与梅子溪的分水岭附近。

长江另一条较大支流为磨刀溪,起源于走马岭附近和齐岳山北西侧山麓,于龙驹坝镇南西汇集,向北至长滩井附近汇入长江。

本标段主要属清江水系,仅在标段终点附近属梅子溪(长江)水系。

4

第二章 评估过程及评估方法

随着公路项目建设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安全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有可能出现设计指标完全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但存在安全隐患,风险也会出现许多变化,因此我标段为保证日后安全生产无事故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防患于未然,把风险降到最低,故成立安全领导小组体系如下

安全领导小组

副组长:梁金宝、周大勇、安长书 组长:王红卫 风险评估组:朱兴礼危险源辨识组:翟鹏现场安全管理组:刘文政应急救援组:吕洪吉

这些变化的信息及时被反馈,这样风险就能及时的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循环往复,直到达到风险管理的预期目的(如图所示)。

5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过程

风险规划

风险监控 风险监督,风险控制,确定循环的时机 风险处置 应对风险的对策措施 风险评估 风险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风险事件后果有多大,哪些部分会遭受到风险,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的因果关系,评价风险损害程度,评价风险转换的条件,确定项目整体风险水平。 风险识别 风险来源,有哪几类 工程风险管理计划 1、风险评估过程

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所作的明确规定,风险评估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1准备阶段

(1)成立专项评估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其中小组负责人应当具有多年工程管理经验;

(2)明确评估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和标准,了解同类工程的事故情况;

(3)现场查勘评估对象的地理、水文、气象条件,收集工程建设有关资料。

1.2 开展总体风险评估

6

根据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若有),以及类似结构工程安全事故情况,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分析本项目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施工中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确定项目总体风险等级。 1.3确定专项风险评估范围

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桥梁或隧道工程,应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其他风险等级的桥梁或隧道工程可视情况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1.4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1)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施工工法, 分解施工作业程序; (2)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结合工序(单位)作业特点、环境条件、施工组织等致险因子,辨识施工作业活动中典型事故类型,建立风险源普查清单;

(3)对风险源进行风险分析和估测,确定重大风险源及其风险等级。

1.5 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接受准则的相关规定,明确重大风险源的监测、监控、预警措施及应急预案。安全风险评估程序流程图如下:

7

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编制评估报告 得出评估结论 提出评估对策措施建议 选择评估方法 确定专项风险评估范围 开展总体风险评估 前期准备 2、风险评估方法

2.1深基坑施工总体风险评估方法

桥梁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场地位置及基坑深度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的分类、赋值标准参见下表:

8

深基坑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分类标准 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软土等特殊土 地层岩性a 粉质粘土、碎石土等 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 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 断裂带b 工程地质条件A1=(a+b+c+d+e) 存在断裂破碎带 无断裂破碎带 存在滑坡、危岩、崩塌与岩堆、岩溶、泥石流、不良地质情况c 采空区等不良地质情况 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 地下水丰富,存在承压水 地下水d 地下水较丰富,存在潜水,无承压水 地下水不丰富 散体结构 岩体结构e 破裂结构 层状结构 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洪水、强暴雨雪、大雾等) 气候条件A2 施工区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全 施工区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 水下基坑 场地位置A3 河谷区及岸坡 地势平坦的区域 基坑深度超过20米 基坑深度A4 基坑深度10-20米 基坑深度5-10米 基坑深度不足5米 标准分值 4 3 2 1 1-2 0 1-3 0 4-5 2-3 0-1 3 2 1 4 2-3 0-1 4 2-3 0-1 7 5-6 3-4 1-2 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R=A1+A2+A3-A4 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所赋分值应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9

程度而定,数值应取整数。评估指标也可以根据工程实际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删减,

同时风险分级标准也须进行相应调整。

计算得到总体风险值R后,对照下表确定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等级。

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

风险等级 等级Ⅳ (极高风险〕 等级Ⅲ(高度风险) 等级II (中度风险) 等级I(低度风险) 计算分值R 19分及以上 14-18分 10-13分 3-9分 对总体风险等级在III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深基坑工程,纳入专项风险评估范围。评估小组应根据总体风险评估情况,提出专项风险评估中需要重点评估的风险源。 3、深基坑总体风险评估

桥梁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总体评估范围:开挖深度5米及以上,或深度不足5米,但工程地质条件与周围环境复杂或较复杂的基坑工程。

工程地质条件与周围环境复杂或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主要包括:不良地质条件、特殊性岩土的基坑;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部分的基坑工程;与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影响范围以内的基坑;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坑。

根据以上原则,桥梁深基坑可以纳入风险评估的有两处:分别是清江大桥2#承台基坑、磁洞沟大桥5#承台基坑。

10

3.1清江大桥2#承台基坑工程总体风险评估表

评估指标 分类标准 标准 分值 4 3 2 1 1-2 0 1-3 0 4-5 2-3 0-1 3 2 1 4 2-3 0-1 4 2-3 0-1 7 5-6 3-4 1-2 无断裂破碎带 0 中硬岩 1 实际情况说明 评估 分值 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软土等特殊土 粉质粘土、碎石土等 地层岩性a 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 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 存在断裂破碎带 断裂带b 无断裂破碎带 工程地质存在滑坡、危岩、崩塌与岩条件堆、岩溶、泥石流、采空区等A1=(a+b+c不良地质不良地质情况 +d+e) 情况c 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 地下水丰富,存在承压水 地下水较丰富,存在潜水,无地下水d 承压水 地下水不丰富 散体结构 岩体结构e 破裂结构 层状结构 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洪水、强暴雨雪、大雾等) 施工区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气候条件A2 全 施工区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 场地位置A3 基坑深度A4 水下基坑 河谷区及岸坡 地势平坦的区域 基坑深度超过20米 基坑深度10-20米 基坑深度5-10米 基坑深度不足5米 存在溶洞、危岩 地下水丰富,3a-1桩基出现了承压水,压力大,抽不敢 中厚层状结构 地处亚热带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潮湿多雨,区内冬季有寒冷天气,降水集中,强度大 位于陡坡上 2 4 1 2 3 基坑深度5-10米 4 故清江大桥2#承台基坑风险评估分值为17,风险等级III级,属于高度风险。

11

3.2磁洞沟大桥5#承台基坑工程总体风险评估表

评估指标 分类标准 标准 分值 4 3 2 1 1-2 0 1-3 0 4-5 2-3 0-1 3 2 1 4 2-3 0-1 4 2-3 0-1 7 5-6 3-4 1-2 无断裂破碎带 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水量较贫乏 中厚层状结构 地处亚热带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潮湿多雨,区内冬季有寒冷天气,降水集中,强度大 位于缓坡上 0 碎石、块石夹粉质粘土、强风化泥岩、砂岩 3 实际情况说明 评估 分值 膨胀土、冻土、湿陷性黄土、软土等特殊土 粉质粘土、碎石土等 地层岩性a 软质岩(粉砂岩、泥质页岩等) 中硬岩(白云质灰岩、石英片岩等) 存在断裂破碎带 断裂带b 无断裂破碎带 工程地质存在滑坡、危岩、崩塌与岩条件堆、岩溶、泥石流、采空区等A1=(a+b+c不良地质不良地质情况 +d+e) 情况c 不存在不良地质情况 地下水丰富,存在承压水 地下水较丰富,存在潜水,无地下水d 承压水 地下水不丰富 散体结构 岩体结构e 破裂结构 层状结构 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洪水、强暴雨雪、大雾等) 施工区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气候条件A2 全 施工区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 场地位置A3 基坑深度A4 水下基坑 河谷区及岸坡 地势平坦的区域 基坑深度超过20米 基坑深度10-20米 基坑深度5-10米 基坑深度不足5米 0 1 1 2 2 基坑深度5-10米 4 故磁洞沟大桥5#承台基坑风险评估分值为13,风险等级II级,属于中度风险。

经过总体风险评估,清江大桥2#承台基坑结合清江大桥一起组织开展专项风险评估,基坑作为评估的重点。

12

4、深基坑施工事故风险评估

专项风险评估的方法,已经在桥梁、隧道风险评估报告中定义的很清

楚了,这里不再赘述。

结合现场实际,根据《指南》推荐,清江大桥2#承台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体系评分情况如下:

序号 1 评估指标 基坑深度 分类 H≥5m 3m≤H<5m H<3m 一类土 2 岩土条件 二类土 四类-六类土 地下水浅层分布,需降水处置,施工中可能带水作业 地下水深层分布,对施工安全基本无影响 采用经验设计支护方案 采用专业设计支护方案 雨季、冻土消融等不利季节 较适宜施工作业季节 筑岛围堰开挖 放坡台阶法幵挖 标准分值 4-6 2-3 0-1 0-1 0 1-3 2-3 1 0-1 1-3 0-1 1-3 0-1 1-3 0-1 2 0 1 2 6 评估分值 3 地下水 4 5 6 基坑支护 作业季节 开挖方式 则R=12折扣系数同上,γ值在桥梁、隧道风险评估报告中已经针对基坑进行了分析为0.8。

综上,基坑施工事故可能性分值P=R×γ=12×0.8=9.6,通过下表划分,2#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可能性等级为3级(中度)。

桥梁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

计算分值P P≥14分以上 6≤P<14 3≤P<6分 P<3 等级描述 等级IV(很可能) 等级Ⅲ(可能) 等级Ⅱ(偶然) 等级Ⅰ(不太可能) 等级 4 3 2 1 13

第三章 深基坑风险源辨识、分析及预防措施

1、深基坑风险源辨识

清江大桥2#承台基坑危险源有登高作业、临边作业、施工方案、雨水、模板、钢筋材料、机械零件、作业工具、飞溅的渣石、渣土、砼输送管、施工机具、电气焊、漏电、爆破作业。 2、风险源分析

运用桥梁、隧道风险评估报告中介绍的鱼刺图分析法,对分别确定了事故伤害对象、伤害程度及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具体分析情况见下表。

清江大桥2#基坑风险源风险分析表

风险源 单位作业内容 潜在的 事故类型 风险估测 不安全状态(行为) 1、雨水排泄不当; 2、基坑边堆放渣土; 3、地下水丰富; 坍塌 4、方案针对性不强; 5、基坑护壁措施不合理; 6、在危险区域开挖; 7、土层中有水但未进行排降水。 1、装炮时炮眼温度过高; 2、炸药填放不合要求; 2#承台 基坑施工 放炮 3、电雷管引爆器或线路故障; 4、违规进入放炮危险区域; 5、人员安全距离不够即引爆; 6、放炮完毕后未确认安全;私自进入放炮区域。 1、基坑临边未设置护栏或护栏不合要求; 2、场地材料、工具、机械混乱; 高处坠落 3、夜间照明不够; 4、基坑内未设置安全梯或土坡道; 5、在危险区域行走、停留; 6、未正确穿戴、使用劳保用品。 14

3、深基坑施工预防措施

针对清江大桥2#承台基坑现场实际情况,重点对临边防护、基坑上下、模板搭设、拆除、爆破作业、砼浇筑、1#、2#基坑作业面交叉作业的中间防护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3.1基坑临边防护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2#承台基坑临近清江,高度10m左右,临边采取搭设钢管架,悬挂栅栏网挡护,防护栏高度1.2m,立杆间距2.5m,横杆与上下件之间60cm,涂刷红白相间安全色防锈漆。

靠山体一侧,同样采用搭设钢管架,涂刷红白安全色,高度3.0m,围挡竹排,防止高处物体滚落。 3.2基坑上下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人员上下基坑,采取搭设步梯,步梯采用钢管搭设,上铺5cm厚的木板,同时设置防滑木条。步梯两侧搭设1.2m高的钢管扶手,刷红白相间安全色。

3.3模板搭设、拆除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模板拼装、拆除必须搭设双排钢管脚手架,施工技术方案中必须编制脚手架搭设、拆除的具体方案和安全措施。脚手架搭设、拆除必须遵守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内的要求施工。 3.4爆破作业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现场的安全员、爆破员必须是经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的操作人员。基坑开挖需要爆破时,执行《爆破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每次爆破作业时,安全员必须要求作业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同时确保施工区域

15

没有当地居民,吹警戒哨,确保安全了才能实施爆破。 3.5砼浇筑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①2#承台工程数量较大,砼浇筑前,必须安排一名专职模板工,观察模板的变形程度,随时用扳手紧螺丝加固模板,发现模板支撑有变化,及时报告工班长停止施工,施工人员撤离,待处理完成无安全隐患再行施工。

②2#承台采用地泵浇筑砼,砼输送管作为安全防范的重点,安排专人观察输送管的接头是否连接牢固,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当砼在输送管接头漏浆严重时,停止输送砼,及时加固输送管接头,保证安全。 3.6上下作业面交叉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在1#、2#之间,修出一道防护平台,平台搭设钢管架,高度1.2m,悬挂栅栏网围挡,涂刷红白安全色。上面悬挂警示标牌。

16

第四章 应急预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湖北利万高速公路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减少公路建设施工事故的发生,提高自防自救意识,经理部成立应急抢险救援指挥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副经理为副组长。成员:工程部、质量部、安全环保部、物设部、财务部、办公室、实验室。

组员必须有畅通的通讯方式,保持24小时畅通,接报后立即赴事故现场,并指挥救援小组展开抢救,根据事故事态发展情况,迅速调整救援方案。及时将事故情况上报,必要时向外部救援机组织机构(110、119、120、122)求助。

施工现场发生触电、高处坠落、坍塌、爆炸等灾害险情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电话通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组长接到险情后,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启动应急预案程序、应急抢险救援指挥系统立即投入运作,在现场设立指挥场所,相关人员到位,组织实施抢险工作。必要时采取措施防止坍塌、涌水、爆炸等事态扩大,将人员和机械迅速撤出危险区。

副组长: 协助组长组织应急所需资源满足现场应急需求,与企业外应急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组织本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定期检查日常工作和应急响应准备状态。

17

危险源风险评估组: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相关部门人员参加;评估施工现场以及生产过程的危险源的风险, 指导安全部门对安全措施落实和监控、减少和避免危险源的事故发生、完善危险源的风险评估资料信息、为应急响应的评估提供科学、合理、准确的依据;为应急响应提供及时的应急响应支援措施。

现场抢救组:由项目负责,相关部门人员参加,根据伤员情况,制定抢救方案,联系就近医疗单位设备、医务人员会同项目抢救人员,进行现场抢救处置工作。

技术处理组: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相关人员参加,公司工程部协助提供技术支持,制订其可操作性的施工应急响应方案,为事故现场提供有效的技术储备、图纸。应急预案启动后,根据事故现场的特点,及时向应急总指挥提供科学的工程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文件。

伤员营救组:由项目负责,相关部门人员参加,根据伤员情况,制定伤员营救方案、进行事故现场伤员的营救、转运等工作,联系就近医疗单位进行妥善的营救治疗工作。

消防灭火组:消防灭火组由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项目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制定灭火方案,组织施工现场人员,进行事故现场的灭火工作。

后勤供应组:后勤供应组由项目财务、物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担,制订物资计划,检查、监督、落实物资的储备情况。应急预案启动后,按应急总指挥的部署,有效地组织应急响应物资资源到施工现场。

善后工作组;组长由项目负责;项目相关部门人员参加。 主要做

18

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抚恤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能够稳定。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盾。与保险单位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慰问伤员及家属。

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组长由公司(项目)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担任,相关部门人员参加,主要保护事故现场、对现场的有关实物资料进行取样封存、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教育,总结。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