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8月B 第3卷/第9期Aug.B 2016 Vol.3 No.9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141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产科因素
研究
张 艳
(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德州 253000)【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在分娩中出现新生儿低血糖问题的影响因素,并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120例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进行调查研究,所有产妇均为单胎,根据其分娩后新生儿是否存在低血糖问题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为出现低血糖问题的新生儿共42例,对照组为未出现低血糖问题的新生儿共78例,分析对比两组产妇在各项临床资料上的差异性,主要涉及到的临床资料有产妇年龄、身高、产次、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是否早产、产妇血糖控制状况、新生儿体温、新生儿体重以及喂养规范性等。结果 本研究表明,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产次、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血糖控制以及是否早产、新生儿体温、新生儿体重以及新生儿喂养方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因素逻辑回归也表明孕产妇血糖控制效果、是否早产、新生儿体温、新生儿体重以及喂养规范性是影响新生儿低血糖问题的重要因素。结论 在产科护理工作中,针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于新生儿低血糖问题的控制来说,必须要从产妇血糖控制、分娩周期控制、新生儿的各项护理规范性入手进行严格把关,尽可能降低新生儿出现低血糖问题的概率。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低血糖;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6.09.00141.02针对近年来产科护理工作中产妇的变化趋势来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越来越多,并且表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基于这些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而言,其不仅仅自身的糖代谢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还会对于新生儿造成较大的影响,容易造成新生儿低血糖问题的出现,进而严重危及母婴身体健康[1-2]。因此,针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后新生儿低血糖问题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探究,了解各个方面的奉献内容,并且据此进行相应的控制和预防也就显得极为必要,这也是本研究的核心目标和任务所在。
低体重为10例(12.82%),新生儿喂养方式规范的为76例(97.44%)。
1.2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针对上述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究哪些因素在两组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即可能会影响到最终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新生儿出现低血糖问题。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 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主要针对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进行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根据其分娩后新生儿是否存在低血糖问题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为出现低血糖问题的新生儿42例,对照组为未出现低血糖问题的新生儿78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0.47±3.95),平均身高(162.82±4.51)cm,孕次为(1.60±0.85)次,生产孕周为(39.51±0.92)周,产妇血糖控制良好的为31例,自然分娩产妇为32例,剖宫产产妇为10例,男22例,女20例,新生儿低体温为34例(80.95%),新生儿低体重为31例(73.81%),新生儿喂养方式规范的为35例(83.33%);观察组平均年龄(30.65±3.69),身高平均值为(162.47±4.62)cm,孕次为(1.71±0.91)次,生产孕周为(36.21±0.)周,产妇血糖控制良好的为72例(92.31%),自然分娩产妇为62例,剖宫产产妇为16例,男40例,女38例,新生儿低体温为8例(10.25%),新生儿
2 结 果
本研究中对于临床数据的分析处理主要涉及到了两种方式:
单因素差异分析比较,主要就是采用卡方分析以及平均数差异T检验针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两组之间是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产次、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血糖控制以及是否早产、新生儿体温、新生儿体重以及新生儿喂养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即血糖控制以及是否早产、新生儿体温、新生儿体重以及新生儿喂养方式可能会对于新生儿低血糖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
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最终新生儿出现低血糖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孕产妇血糖控制效果、是否早产、新生儿体温、新生儿体重以及喂养规范性等几个方面,这些数据分析均具备统计学意义。
(下转第143页)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142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2016 年8月B 第3卷/第9期Aug.B 2016 Vol.3 No.9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左红艳
(荆门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荆门 441800)【摘要】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增强运动、控制饮食等综合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5.26%,对照组剖宫产率65.79%。结论 在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观察组采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再控制饮食、增强运动等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孕妇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将患者的血糖值控制在常规的水平,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治疗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6.09.00142.02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两种,一种是孕妇妊娠前就患有的糖尿病,另一种是孕妇妊娠后发生的糖尿病。近几年人们糖尿病的发病率慢慢上升,逐年增多,并且逐渐趋于年轻化。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过程都比较复杂,很容易导致孕妇和胎儿发生并发症,并且死亡率非常高,因此,一定要尽早的给孕妇进行干预治疗。本文选取了7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探究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人员应该为患者制定出一套合理、完整的运动计划。叮嘱患者在饭后的30min~1h时间之内做一些轻度的有氧运动[2]。在运动过程中,产妇的心率应该尽量的保持在110~120次/min,避免孕妇患者做激烈的运动。
②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饮食控制方法的关键就在于保证孕妇和胎儿汲取充分能量和营养物质,降低患者出现高血糖的几率。结合患者的血糖值和体重精准的计算出患者每日必须要摄入的热量,为患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有效控制营养的摄入量,保证少食多餐的原则。
1.3 效果判定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 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25.14±3.21)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16例。观察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6.38±4.32)岁,初产妇24例,经产妇20例。两组孕妇资料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本次临床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胰岛素治疗方法,首先选取剂量最小的胰岛素进行皮内注射,及时观察和检测患者的血糖值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做出及时的补救措施并改变胰岛素的使用量。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增加运动、控制饮食等综合治疗方法。
①运动治疗。根据产妇和内科相关的治疗原则,医护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剖宫产2例,剖宫产率5.26%,对照组剖宫产25例,剖宫产率65.79%,对照组的剖宫产率高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早产、妊高症、产后出血、羊水过多以及产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后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对比[n(%)]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
早产8(21.05)2(5.26)
妊高症7(18.42)1(2.63)
产后出血5(13.16)1(2.63)
羊水过多6(15.79)0(0)
产后感染6(15.79)1(2.63)
剖宫产25(65.79)2(5.26)
2.2 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孕妇发生妊娠合并糖尿病会直接影响其自身和胎儿的身体健康情况。由于孕妇患有糖尿病,会造成孕妇本身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