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买文具》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琴城镇中心小学黄益中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法第一课时《买文具》。教材分析: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法第一课时。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二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内容,基本掌握了除数计算的试商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的相同,不同的是商的数值可能较大。在试商时又涉及商的定位。教材这里安排竖式计算是为了分散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为后续的学习除数是任意的两位数及三位数打下伏笔。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除数的除法。教学难点:
试商时商的定位。一、复习旧知1.开火车口算。
40某2=30某3=20某7=……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0某()<14020某()<110()某30<1753.抢答。
8÷224÷815÷342÷248÷436÷3二、新知导入
1.通过刚才的练习,老师发现大家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掌握的非常好,从这节课起,我们要更加深入的学习除法知识了。(出示主题图)这是哪?(文具店)
今天我们逛一逛文具店,一边买文具,一边学习新知识。(板书标题:买文具)
2.文具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都有些什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善于提出问题的孩子都很聪明,你愿意做个聪明的孩子给大家提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①书包的单价是文具盒的几倍?②1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③80元可以买多少个计算器?④计算器的单价是书包的几倍?⑤……)三、自主探索:
2
1.老师也有个问题给大家!(手中一叠十元钱)猜猜老师手中有多少钱?现在老师想用这些钱买书包,可以买多少个?(将问题卡片贴于黑板上。)
(1)谁能列出算式?板书:80÷20=
(2)你能用哪些方法,计算出它的结果?(学生思考)可以利用练习本写一写。
(3)小组讨论:写完的同学,可以小组交流一下。(4)全班汇总
①减法:理解除法的含义;②乘法:为后面的试商作准备;
③人民币:帮助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④列竖式:师黑板演示。思考问题:“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补全板书)
2.80元买的4个书包(小卡片)送给刚刚表现非常出色的4名同学。还有想要小书包的吗?这回老师拿了14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将问题卡片贴于黑板上。)
(1)估计一下,比刚才买的书包多还是少?够不够买10个?(2)谁能列出算式?板书:140÷20=
(3)计算: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140里有几个20?(4)全班汇总:竖式方法由学生板演。思考问题:为什么“7”与个位对齐?(补全板书)
3
3.小结:
(1)今天学习的除法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除数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
(板书副标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2)再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还有什么不同?(被除数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三位数)除数都是20,被除数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三位数,商怎么都是一位数?
如何判断商是几位数?(在交流中归纳出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要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再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四、知识升华:
1.小书包发完了,看看这回要给大家买什么?课件出示:90元可以买几个计算器?计算,全班汇总。90÷30=3(个)
2.大家都做对了呀,是不是这道题太简单了啊,下面来个有难度的,你们敢挑战吗?课件出示:165元呢?
(1)先说一说商是几位数。
(2)计算:165÷30=5(个)……15(元)(3)思考:说一说算式中的数都表示什么,注意单位。
4
3.小结:
回顾这四道题,想一想,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时需要注意什么?五、练习巩固:
1.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计算。(P60-3)
课件出示六个卡片:每个卡片后面都藏着一个算式,谁愿意挑战?
2.老师也给大家选了一道题:600÷20=?探索,全班汇总。思考:商的个位为什么要
补“0”?你能再举一个例子吗?六、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买文具一行,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保守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小学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小同学们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溢着求知欲和表示欲。下面,我对一些具体案例的教学反思,从同学的变化看课改,就我教学经验谈一下课改体会。
教学反思一:从生活动身的教学让同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上学期的教材有“图形与变化”这一节课,在同学理解了旋转和平移的前提下,让同学多去观察日常生活中,哪里有旋转,哪里有平移,第二
5
天再来回答,同学们开始活跃起来,受到启发,每个同学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同学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教学反思二:交流让同学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和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买文具”这节课中,实现了他们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认识,大家一起分享发现和胜利的快乐,共享相互的资源。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