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跳高——教案(初中) 作者:李忠 文章来源:作者惠赐 点击数: 39009 更新时间:3/2/2006 年级 初二 女生 36人 第 周 第 节 本课教材 教 学 目 标 重点基础知识 重点难点 顺 时间 序 开 始 部 分 准 备 部 分 1’ 7’ 教学常规 1. 队长集合整队 2. 师生问好 3. 报告出勤情况 4. 宣布本课内容 5. 检查服装 6. 安排见习生 准备活动: 跳皮筋 一. 跨越式跳高 1.辅助性练习 组织形式:二列横队 ●☆☆☆☆☆☆☆☆☆ ●☆☆☆☆☆☆☆☆☆ ★ 教师宣布教学内容及学习目标 (1)学习过竿动作 (2)随音乐跳竹竿舞 组织:学生6人自主结组 教法: 1.教师提示练习方法,启发学生自创自编练习。 2.随音乐跳皮筋。 3.观察学生练习效果适时帮助指导。 4.语言鼓励。 组织:2--6人自主结组 教法: 1. 教师提出练习要求并介绍辅助要求: (1)二分钟预备铃响后,队长要组织学生站队。 (2)学生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学法: 1.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练习。 2.学生结组自创自编练习。 3.随音乐练习。 要求:积极参与。 学法: 1. 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并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组织形式与要求 1.跨越式跳高:学习过竿动作 2.竹竿舞 课的 新 授 类型 1.学生能说出跨越式跳高过竿动作的要领,多数同学在过竿时能做出摆动腿移髋动作,部分同学能完成落地时身体侧对竿动作。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和身体的灵敏协调能力。 2.通过竹竿舞练习,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3.学生能对多次重复练习具有兴趣,并通过与同学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合作能力。 过竿动作要点: 摆动腿内旋并下压,起跳腿积极向上抬。 教学重点:摆动腿过竿后内旋下压 教学难点:移髋 顺 a. 原地单、双足、交叉跳 b. 模仿两腿依次过竿练习 c. 原地左、右连续跨越竹竿 d.跨过竹竿 教学内容 性练习方法。 2. 教师示范。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并巡视辅导,适时反馈。 仔细观察教师示范。 2.学生进行辅助性练习。 时间 序 主 体 部 分 教法、学法、组织形式与要求 e.连续跨过三个竹竿 组织:4-6人自主结组 教法: 1. 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2. 提问:怎样过竿才能做到臀部不坐竿? 3. 小组讨论,教师点评。 4. 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竿上动作。 5. 学生自主练习。 6.教师巡回指导,语言提示,适时反馈。 7.教师示范跨越式跳高过竿的完整动作。 8.小组评价,学生完成竿上动作情况。 9.学生按技能分组,自选高度练习。 要求: 1.练习时,学生之间相互指导、评价。 2.根据同伴情况,高度做适当调整,注意安全。 学法: 1. 学生做过竿练习。 2. 学生讨论并积极回答问题。 3. 学生结合多媒体听教师讲解竿上动作。 4. 结合电脑做模仿练习,体会移髋动作。 5. 同学之间相互指导,评价。 6.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示范动作。 7.进行3-5步助跑、起跳过竿练习。 8. 结合电脑练习,实现人机互动。 9.学生示范。 17’ 2. 学习过竿动作 12’ 二.竹竿舞 组织:(1)4人一组结组练习 (2)2—3组组合练习 教法: 10.小组评价。 11.技能分组,自选高度练习,发挥学生潜能。 要求: 练习认真,勇于向高度挑战,练习中要随时整理垫子,注意安全。 1. 教师介绍竹竿舞的练习方法。 学法: 2. 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 3. 教师巡视指导。 4.教学反馈。 1.学生击棍和步法练习。 2. 学生自主结组练习竹竿舞。 3.2—3组组合练习。 4.小组反馈。 要求: 1. 动作连贯,符合音乐节奏。 顺 序 结 束 部 时 教学内容 间 组织:散点形 教法: 教法、学法、组织形式与要求 2.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 3. 练习中注意安全。 学法: 1.认真听教师所提示放松的3’ 1. 整理放松 2. 小结 布置收还器械下课 1. 教师提示做放松的方法和要分 求。 2.教师总结本课学习的情况。 方法要求。 2. 学生随音乐做放松舞。 要求:身心快乐,使生理负荷恢复相对安静状态。 教 具 准 备 竹竿18根 皮筋6根 录音机1台 电脑4台 垫子7 块 跳高架3个 投影仪1台 课 后 反 思 天津市南开中学 李忠
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
学校:下沈中学 班级:702 人数:40 课次:第1次
教学 内容 教 学 目 标 课的 结构 1、跨越式跳高(助跑与起跳) 2、游戏:斗牛 重点 难点 起跳 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 1、了解跨越式跳高的完整技术动作,懂得助跑起跳的动作方法。 2、通过口令式徒手练习和过橡皮筋练习有80%以上的学生做出4~6步助跑起跳的动作。 3、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的优良品质。 运动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和要求 负荷 数量 时间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 2、向学生问好 1、向教师问好 要求 组织:图一 要求:快、静、齐 开始 部分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1次 1’ 3、宣布本课的内容。 3、宣布本课的内容 2、明确本课的内容和4、安排见习生 4、安排见习生 准备 一、队列队形:反口1、讲解练习方法,1、认真听讲,积极练组织:同图一 部分 令练习 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习。 1~22’ 二、跟随跑 三、徒手操 1、扩胸运动 2、体转运动 3、腹背运动 4、弓步压腿 5、踝腕关节运动 巡视指挥学生。 方法,并作示范 在操场自由慢跑积 师积极练习。 组织:成四路纵队 次 2、讲解跟随跑方法,2、各排排头带领组员组织:图二 × × × × × × × × × × 1次 3’ 各 3、讲解徒手操动作3、认真观察,跟随老 × × × × × × × × × × ☆ 要求:精神饱满,动作到位 4×84’ 拍 基 本 部 一、跨越式跳高 1、任选姿势跳过低皮筋 2、讲解示范跨越式1、启发学生,怎样1、想象跳跃的形式,组织:图三 越过橡皮筋,同时要跃跃欲试。 求不要碰到橡皮筋 次 2~3 3’ 跳的? 跳高:由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几个2、讲解配以图片。 2、听讲解和观察图 概念。 2、巡回指导,给胆2、学生自主练习,用 小的学生一些鼓励。多种方法越过橡皮筋,要求:练习有序,注意启发学生那种形式高度自己调节。 安全 更好,引导出跨越式 跳高。 1、示范跨越式跳高完整动作,让学生观1、带着问题观察示范组织:成四列横队,前察是怎样助跑和起动作。 两排蹲下 1次 2’ 分 环节组成 片,对跨越式跳高有个要求:仔细观察,认真 思考,积极回答 课的 结构 运动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和要求 负荷 数量 时间 1、听口令做徒手练习 组织:分四组进行徒手5~6 2、跳过橡皮筋练习:练习 次 要求:全脚掌着地,起 跳有力 基 3、初步学习跨越式1、讲解示范,并口跳高技术 令指挥学生进行集 (1)、1步助跑摆腿体练习 起跳徒手练习 本 (2)2步助跑起跳徒2、巡回指导,个别 手练习 纠错,鼓励学生 部 分 5~610’ 次 体会踏跳、摆腿、摆臂组织: 的动作协调,使助跑起 (3)、2~6步助跑 跳过竿结合起来 6~8 起跳过橡皮筋练习 次 要求:互相观察、互相 1、从最低高度开始指正 4、逐步升级跨越式 跳,依次进行。 跳高 1、引导学生用助跑2、根据自己完成动作组织:按完成动作的情6~8 二、游戏:斗牛 两人面对面,两脚前起跳评价标准进行 戏方法 的情况进行自评,每个况升级 次 5’ 自评,指导升级分组 高度跳3次 要求:助跑积极,不赶 次 组织:两人一组 要求:遵守游戏规则 1、明确游戏的规则和步,起跳腿快速蹬直 1、教师讲解示范游要求,男女分组。 2、学生积极参与练习。 后站立,伸出一手相 握,另一手放背后,2、巡回、参与、指利用拉、敲等动作使导、及时评价 对方的脚移动就算赢。 1、放松活动 结 束 部 分 2、整队小结 3、收拾器材 4、师生再见 3~5 6’ 1、教师示范,语言1、跟老师一起做放松组织: 提示:小雨、中雨、活动 大雨、暴雨 2、课堂小结 材 4、向学生再见 × × × × × 次 2、认真听讲,接受点 × × × × × 评,反思不足 × × × × × × × × × × ☆ 要求:放松身心 练习 45%左右 3~5 4’ 3、指挥学生收拾器3、收拾器材 4、向老师再见 场地器材 空地一块,跳高架5个,橡皮筋4根 预计 负荷 密度 平均 心率 110-130次/分 1、对课的重、难点确定不够具体,对于难点的确定更应该在具体一点。 2、在原地摆臂起跳徒手练习中,专家老师提出缺少动力,建议采用1步助跑摆臂起跳徒手练习。在课后反思 看谁跳得高比赛中,到后来就好的几个学生在跳了,很多同学都是站着看。练习中本课安排了斗牛的游戏,从上下肢的搭配来看没问他,但是斗牛的运动量太小了,后来学生没有几个在练习了,可能组织上做的不够好。 3、在动作讲解方面,语言不够简炼,是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的,不清楚老师哪些讲的是重点,哪些是今天要记住的。对于一些评价的话,不够具体,不够准确,只是一味说“好” “很好”。 问题: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tony罗腾 学生 福建农林大学学生
2015-10-05 21:19
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动作这四个技术环节组成,说明如下: 第一是助跑,斜线助跑(与横杆约成30度),跳高的助跑要求有节奏,有弹性,最后几步稍降重心(利于起跳),步点要准(便于发挥助跑速度)。起跳点距离横杆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有两脚左右的距离即可) 第二是踏跳,踏跳时要注意踏跳腿以后脚掌先着地,过渡到前脚掌,完成快速支撑踏跳,同时... 全
部问题: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tony罗腾 学生 福建农林大学学生
2015-10-05 21:19
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动作这四个技术环节组成,说明如下:
第一是助跑,斜线助跑(与横杆约成30度),跳高的助跑要求有节奏,有弹性,最后几步稍降重心(利于起跳),步点要准(便于发挥助跑速度)。起跳点距离横杆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有两脚左右的距离即可)
第二是踏跳,踏跳时要注意踏跳腿以后脚掌先着地,过渡到前脚掌,完成快速支撑踏跳,同时两臂同时上摆,重心稍后仰。
第三是过杆动作,跨越式跳高,摆动腿要积极上抬跨越横杆。摆动腿过杆的同时,踏跳腿跟着快速上抬过杆,摆臂协调用力。 第四步落地,利用惯性落地,同时注意缓冲,避免受伤。平
时要多加强助跑(高重心有弹性,落点要准确,一定要测量好步点)和加强爆发力的专项训练:爆发力的专项训练手段有很多如:负重半蹲、深蹲、蛙跳、跨跳、负重跑、牵引跑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