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小学生作业
一、课堂作业的全面性和探究性
课堂作业主要是为巩固所学知识服务的,是全面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的必要途径。因此,作业设计,从内容上应抓住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本质,突出重点,攻破难点,由浅入深,由慢到快。从题型上应使学生从模仿到变通。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特别强,不但是全体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去解答基本问题,还可以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新知识,稍动脑筋,探究性地解答一些综合性问题。 另外,课堂作业要适量,让大部分学生在下课前完成。不要占课外时间,这样的效果最佳。 二、学校作业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学校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是否掌握的桥梁。因此,它的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坡度和层次,难易适度,能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要有最基本的练习,也要有综合性的富有思考性练习。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以不同的训练方式,多方位地巩固所学的知识,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课外作业的适量性和科学性
根据儿童的遗忘规律,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遗忘性。因此,对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连续性,还应该加强知识的巩固训练,要求学生做一些适量的课外作业。在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星期一到星期五,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作业,而星期天的作业不能完成,甚至根本
不做。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除检查作业外,是否该检查一下自己布置的作业是否还缺少适量性和科学性。另外,课外作业要适量,要有科学性,以当天所学知识为主,适当地调剂作业的数量和内容,会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和作业负担。 四、面向全体,分层要求。
作业要有层次性,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改变作业的命令性、强制性,让每个学生在作业中都有收获。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而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都有较大的不同,他们对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有差异。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差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学生在“作业超市”中找到自己的空间。所谓“作业超市”是指像购物超市一样,让学生在所罗列的作业中选取一种或几种自己所喜欢做的,而且认为有能力完成的作业。这样以来,学生完成了自己能够完成的作业,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