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2020年)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挚友(zhì) 咳嗽(sou) 鲜为人知(xiān) ...B.筹划(chóu) 殷红(yīn) 可歌可泣(qì) ...C.宰割(zǎi) 排衙(yá) 夐不见人(xiòng) ...D.硕果(shuò) 赫然(hè) 潜心贯注(qiǎ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烘托 爱暮 麻木不仁 小心翼翼 B.叛逆 凄冷 惊慌失措 洗耳恭听 C.消逝 祷告 眉开眼笑 沉墨寡言 D.窠巢 灼热 畏罪浅逃 花枝招展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庆元旦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B.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C.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一直鸦雀无声的大厅里,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D.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礼是由传统和习俗形成的行为规范。
B.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民众高尚文雅的气质和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 C.重礼仪的民族,都是古代经济较为发达,衣食生活比较充足。 D.礼尚往来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喻户晓的礼节,也是人们交往的准则。 5、下列句子中有关语法修辞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担心”“想念”“出现”“应当”等词语的词性,都是动词。
1 / 9
B.“凌乱”“强壮”“清脆”“笔直”等词语的词性,都是形容词。 C.“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句中的加点词........是贬义词。
D.“那只猫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这个句子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①但是这些优秀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秀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A.②⑤①③④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④①③
7、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 / 9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牧竖:牧童。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一狼径去(______) .(2)狼亦黠矣(______) .(3)相去数十步(______) .(4)跑号如前状(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甲)文中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乙)文中大狼的行为体现了什么?
4.(甲)(乙)两文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跟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
3 / 9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
4 / 9
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 第②段: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 邓稼先 吴王夫差 刘禅 司马迁 4.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
2、明天的寓言
①从前,在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环境相处得很和谐。这个城镇坐落在像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中央,其周围是庄稼地,小山下果园成林。春天,繁花像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静悄悄地穿过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
②沿着小路生长的月桂树、赤杨树以及巨大的羊齿植物和野花,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使旅行者感到目悦神怡。即使在冬天,道路两旁也是美丽的地方,那儿有无数小鸟飞来,在雪层上露出的浆果和干草的穗头上啄食。这里事实上正以其鸟类的丰富而驰名,当迁徙的候鸟在整个春天和秋天蜂拥而至的时候,人们都长途跋涉地来这里观看它们。另有些人来小溪边捕鱼,这些洁净又清凉的小溪从山中流出,形成了绿荫掩映的生活着鳟鱼的池塘。这里一直是这个样子,直到许多年前的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儿建房舍、挖井筑仓,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③从那时起,一个奇怪的阴影遮盖了这个地区,一切都开始变化。一些不祥的预兆降临到村落里: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到处是死神的幽灵,农夫们述说着他们家庭的多病,城里的医生也愈来愈为他们病人中出现的新病感到困惑莫解。不仅在成人中,而且在孩子中出现了一些突然的、不可解释的死亡现象,这些孩子在玩耍时突然倒下了,并在几小时内死去。
④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说,鸟儿都到哪儿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它们战栗得很厉害,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斑鸫、鸽子、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泽。
⑤农场里的母鸡在孵窝,但却没有小鸡破壳而出。农夫们抱怨着他们无法再养猪了——新生的猪仔很小,出生后也只能活几天。苹果树花要开了,但在花丛中没有蜜蜂嗡嗡飞来,所以苹果花没有得到授粉,也不会有果实。
5 / 9
⑥曾经一度是多么吸引人的小路两旁,现在排列着仿佛火灾浩劫后的、焦黄的、枯萎的植物。被生命抛弃了的地方只有寂静一片,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钓鱼的人不再来访问它,因为所有的鱼已经死亡。
⑦在屋檐下的雨水管中,在房顶的瓦片之间,一种白色的粉粒还在露出稍许斑痕。在几星期之前,这些白色粉粒像雪花一样降落到屋顶、草坪、田地和小河上。
⑧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
⑨上述的这个城镇是虚设的,但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上千个这种城镇的翻版。我知道并没有一个村庄经受过如我所描述的全部灾难;但其中每一种灾难实际上已在某些地方发生,并且确实有许多村庄已经蒙受了大量的不幸。在人们的忽视中,一个狰狞的幽灵已向我们袭来,这个想象中的悲剧可能会很容易地变成一个我们大家都将知道的活生生的现实。 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这篇文章共有九个自然段,若分成三个部分,应该怎样划分?各部分都说的是什么?
3.文中说“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环境相处得很和谐”,归纳一下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它。
4.第⑨自然段中“一个狰狞的幽灵已向我们袭来”中的“幽灵”是指什么? 5.请你想想办法改变一下文章中说的局面,对未来做一番美好的畅想。
四、写作题(40分)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文题一:下次,你会做得更好
文题二:“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
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以“和谐之美,美在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你从“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6 / 9
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7 / 9
参考答案:
一 C B B C D B
(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
1. (1)径直 (2)狡猾 (3)距离 (4)原先的
2.(1)_屠户于是奔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2) _不久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
3.【甲】文中两狼贪婪、凶残、狡诈而愚蠢;【乙】文中大狼身上体现出浓浓的母爱。
4.(示例)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他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游戏的心态,很是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三 【答案】
1.第②段: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第④段: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2.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而证明了中心沦点。
3.示例一: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示例二:吴
8 / 9
王夫差,作为一国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4.示例: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社会的舞台上,每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如我们中学生,要好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1. 这是一篇科幻作品(科幻小说)。
2. 第一部分(①、②):虚拟城镇环境美好的昨天。第二部分(③—⑦):虚拟城镇环境变坏的今天。第三部分(⑧、⑨):揭示变化原因,预测明天的后果。 3. (1)城镇位置优越。 (2)终年环境美丽,动植物种类丰富,小溪洁净又清凉,人们到小溪边捕鱼。 (3)旅行者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观赏候鸟,欣赏路边花草树木。
4. “幽灵”是指环境被污染的危害。
5. 示例:人们改变了种植方式,注意保护环境,树木渐渐生长起来,鸟儿又飞回来了,狐狸、小鹿徜徉在林间。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