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备课要点

来源:九壹网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备课参考

第一单元

授 课 提 要

文中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字里行课 时

1 北京的春节

2 腊八粥

3 古诗三首

4*

藏戏

习作:家乡的风俗 语文园地

间透露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

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寒食》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迢迢牵牛星》一诗描述了织女无心织布,整天泪如雨下,思念牛郎的画面。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咏颂中秋明月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寄情,由望月升华到思人怀远。

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感受到藏戏独特的魅力和它带给人们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艺术享受。

要求把节日的活动过程写完整,有详有略,使

习俗具有节日的气息。

阅读文章能分清主次;了解我国习俗的寓意;了解同一意思不同的表达方法。

2

2

3

1

2

1

本单元人文主题是关于“民风民俗”的。 这一单元的训练点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细写主要部分的。根据这一训练点,让学生深入学习抓住课文主要事件,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在自学交流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抓住古诗中的字词,体会作者的感情。

授 课

1 北京的春节2 腊八粥

3 古诗三首 4*

藏戏

授 课

方 法 探 究

1.自主阅读,讨论交流,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

2.抓住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3.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

容,感受八儿在等粥、喝粥时心理活动的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亲情。

自学古诗,理解古诗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

根据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标要求,采用分小组学习,集体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恰当指导。

第二单元

提 要

课 时

叙述了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

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5 鲁滨逊漂流亡, 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经过二十八年的记(节选)

荒岛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选文部分写的是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文章写了小男孩尼尔斯被小狐仙变成拇指般大

1 2

6* 骑鹅旅行记小。尼尔斯为了留住家鹅,爬到了家鹅的身上。没想(节选)

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

到家鹅神奇地飞上了天。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

1

1

口语交际:同读解,观点必须有说服力;让学生感受同读一本书,每一本书

习作:写作品梗概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个人的理解也不一样。

了解什么是梗概,教给学生写梗概的方法,然后例文指导,学生习作。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多角度评价人物;学写夸张句,并感悟夸张句的好处;积累名言。

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名著。

教法与学法

2

1

1

本单元有一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单元训练点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首先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就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最后,介绍原著中的其他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授 课 方 法 探 究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先让学生阅读梗概,整体把握梗概内容,简单讲述梗概中鲁滨逊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浏览精彩片段,交流片段的精彩之处,以及自己对鲁滨逊的评价或读后的感受,激起学生读整本书的欲望。

6 骑鹅旅行记(节选)

*

让学生课前自主搜集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会尼尔斯的性格特点,并引导拓展阅读,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首先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自学,学习找出关于汤姆的

7* 汤姆·索亚句子,体会汤姆的性格特点,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历险记(节选)

第三单元

授 课

提 要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

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8 匆匆

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深深的留恋之情。

2 课 时

趣。

《那个星期天》主要写了妈妈答应星期天带“我”

出去,到了星期天,妈妈一会儿买菜,一会儿翻箱倒9 那个星期天 柜,一会儿洗衣服,“我”的希望最后化为泡影的一件

事。

1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通过阅读交流平台,学生进一步了解表达感情的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1

习作例文:两篇例文为写作做准备,学习文章的写法。

习作例文

例文《别了,语文课》重点感悟作者对语文课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引导学生体会阳光的两种用法,体会两位母亲勤俭、朴实、有智慧的形象。

1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首先引导学生把心事说出来,然后再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生活中的委屈、高兴、难过的事情,写事离不开写人,引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把情感融入人、景、事中。

教法与学法

2

这一单元有两篇课文,两篇都是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点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学习这两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表达感情的方法,可以通过写人、景、事等方法来表达情感。

授 课 方 法 探 究

8 匆匆

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感悟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并拓展关于时间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进一步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9 那个星期天

由“星期天是如何度过的”引入课文的学习,然后抓住写“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体会“我”由希望到失望的心情变化。最后再体会《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异同点,感悟文章的写法。

第四单元

授 课

提 要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是托物言志。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以及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对李大钊被捕前和被捕后的

2 2 课 时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表现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回忆

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

12 为人民服务

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毛泽东通过赞扬张思德同志为人民而生、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共产主义精神,阐述了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和怎样为人民服务的问题。

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

*

2

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

13 金色的鱼钩 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

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习作:心愿

1

了解即兴发言,学生能根据交际的话题快速构思发言。

1

能具体地表达自己的心愿。

了解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及好处;了解托物言

2

志的写法;学习外貌和神态描写在文章中所起的作

语文园地

用;积累名言。

教法与学法

1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点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授 课 10 古诗三首

方 法 探 究

引导学生自主交流,理解诗意,感悟作者情怀及品格。

学生自学课文,理解内容,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导学生抓住自己认为需要深入体会的句子,深入理解。

12 为人民服务

教学中围绕课后的问题采用层层 “剥笋”的方法,一层一层剥开,一句比一句深,句与句之间就是递进的关系。

13* 金色的鱼钩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应的资料,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细致入微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五单元

授 课

提 要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文章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两人学习效果截然不同。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

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两小儿

14 文言文二则

辩日》主要讲两小儿与孔夫子讨论太阳的远近问题的

故事,体现了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以及知识的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

2 课 时

2

15 真理诞生于不断解决问题,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一百个问号之后 中发现真理。

本文主要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

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

16 表里的生物 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 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

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本文主要写了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上学方式的不同,表现了玛琪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憎恶,对充满快乐的老式学校的向往。表现了作者对于教育、学习等问题的独特思考。

了解辩论的一般常识及技巧。

1 1 2

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

口语交际:辩论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语文园地

了解科幻故事的写法;想象丰富、内容具体,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愿望。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了解常用的学习方法;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欣赏书法;积累关于改革变新的句子。

教法与学法

2

1

本单元有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要点是: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事例,并分析事例,让学生明确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观点的。

授 课 14 文言文二则

方 法 探 究

根据课题质疑、解疑,小组合作突破重难点。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研读三个具体事例,着重理解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16 表里的生物

由表里面有螺丝、有齿轮、有表针等引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接着找出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个性。

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第六单元

授 课

提 要

回忆值得细细回味的点点滴滴,回忆印象最深的

人或事;和同学分享令人难忘的集体活动,舍不得的

人,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或者一两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回忆往事

学习“阅读材料”;用“编年体”或者“栏目式”的

方式来制作成长纪念册。

策划毕业联欢会;写一封信,可以写给老师或同

依依惜别

学,可以写给母校,可以写给自己,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学习“阅读材料”。

教法与学法

这次综合性学习是难忘小学生活。分成了两个板块,一个是回忆往事,一个是依依惜别。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所以在学习这一单元时,教师尽量把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整理学习成果,展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比较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的异同。

课 时

4

5

授 课 方 法 探 究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交流、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回

回忆往事

依依惜别

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时光,在说一说、写一写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1)阅读《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给老师的一封信》《毕业赠言》,感受作者对小学

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

(2)写毕业赠言,教给学生写赠言的方法。

(3)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进行联欢,让学生小

组交流,明确分工,并感受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表达对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