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南府办〔2009〕40号
各县、区,各管委会,市直各有关部门:
《南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二日
南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参与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谋划好这个阶段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做好《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认真开展发展基础调查和重大问题研究,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凝聚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智慧,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实现我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宏伟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目标,研究制定“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二、编制原则
(一)立足实际与面向未来相结合。 “十二五”规划要以南宁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为基础,结合在全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及建设广西“首善之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等发展目标,制定既符合实际又远瞩,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
(二)实践总结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既要做到深入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经验,充分吸收成熟理念,承前启后,又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石,进一步深入县乡、深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及时了解企业、基层情况,并多方面、多
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发展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三)统筹兼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规划编制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既要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又要按照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做到全面发展、重点突破。
(四)宏观规划与微观可操作性相结合。 “十二五”规划既要有宏观的、总体的发展规划,在规划内容、措施方面又要更具体合理,增强规划可操作性,同时进一步明确规划实施责任主体,树立规划的权威性,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五)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在主导、部门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使规划充分集中全市人民群众的智慧,更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体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与合理性。 三、工作机构 (一)领导小组
成立南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推进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纲要、专项规划以及重大问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刘长林 常务副 副组长:黄善武 市副秘书长 刘 雄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成 员:市经委、教育局、科技局、民委、、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土局、建委、规划局、城市管理局、房产局、园林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水产畜牧局、商贸局、文化局、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审计局、环保局、广电局、体育局、统计局、新闻出版局、林业局、安监局、旅游局、粮食局、外事办、侨办、法制办、信访局、国资委、人防办、扶贫办、信息办、招商局、政研室,市发展研究中心,市社科院,党校,市总工会、团、妇联、科协、残联,武鸣县、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兴宁区、江南区、青秀区、西乡塘区、邕宁区、良庆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南宁华侨投资区管委会等单位各一名主要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的日常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市,主任由市杨敏副主任担任。 (二)编写小组
由市负责组建“十二五”市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小组,成员从市有关科室以及市经委、建委、规划局、农业局、商务局,政研室、市发展研究中心、市社科院等部门或单位抽调,或聘请专家和咨询机构参加。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按县区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编制的要求,要分别成立县区、行业及专项规划编写小组。 (三)专家咨询小组
由市组建专家咨询小组,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对南宁市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指导、审稿、修改和提出意见等咨询、论证工作。 四、工作安排 (一)工作任务及思路
扎实完成“十二五”期规划编制工作需重点开展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开展规划工作调研及学习培训。
重点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探讨规划编制工作的创新,研究我市“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主线、发展目标、建设重点等。主要通过学习文件、外地考察、组织培训、专题研讨等形式开展。
第二,开展规划前期重大发展问题研究。
安排对关系我市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重大项目进行专题研究论证,凝聚社会智慧,理清发展思路,加强科学规划,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充分的支撑和指导,是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关键环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由市统筹安排,主要是通过向社会公开选聘和直接委托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各县区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前期研究工作由各责任单位自行安排。
第三,起草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在调查研究、资料(意见)征集、课题研究等基础上,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由市代草拟《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纲要》,经、市审定后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第四,编制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发展专项规划。
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纲领和依据,围绕“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要求,编制全市重点领域(行业)建设发展的专项规划,主要包括23个专项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5年)、城市管理发展规划、工业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商贸物流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交通发展规划、水利建设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人才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社会保障发展规划、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主要由对应领域和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人员和聘请专家(或咨询机构)开展编制工作。 第五,编制各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为基础,各县(区)组织编制各自县(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二)分工及时间安排 1.总体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准备阶段。
2009年3月底进行全市“十二五”规划工作动员,开始组织规划编制研讨班、基层调查调研以及外地考察学习等活动。 第二阶段,前期重大课题研究阶段。
2009年4月—2010年3月组织开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具体安排为:2009年4月确定“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方案及相关课题,并确定第一批课题承担单位,2009年4-10月开展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后续根据需要再陆续安排部分课题研究工作,2010年3月前完成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规划编制阶段。
(1)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步骤:2009年12月前完成提出“十二五”规划纲要思路;2010年1—8月起草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确定基本框架草案,并充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2010年10—11月修改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报、审核。
(2)各县、区规划纲要编制步骤:2009年12月前提出规划思路;2010年2月底前将规划编写提纲交市平衡,2010年5月底前将规划纲要初稿交市衔接;2010年1—7月各县区开展各自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起草工作,2010年7月底前将规划纲要草案交市衔接。
(3)重点专项规划编制步骤:2010年2月底提交提纲,5月底提交初稿,在2011年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获市通过后,以之为依据进行衔接,修改完成后于2011年5月前上报“十二五”期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市常务会审议。
第四阶段,规划报审阶段。
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完成《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修改工作,经、市审定后,2011年初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2.具体分工及时间安排(见附件) 五、经费保障
(一)市级“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各专项编制经费要纳入当年财政预算,由各有关部门专项申请,经市同意后由市财政核拨。
(二)各县区规划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规划经费落实到位。 六、工作要求
第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区要高度重视,领导挂帅,专人(部门)负责,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充分的人员、经费、设备等保障。
第二,加强衔接,协同推进。各部门要加强衔接和协调,形成下级规划服从和落实上级规划,同级规划各有分工、各有侧重、衔接协调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融为一体。同时加强配合,认真协助责任单位开展相关规划编制工作。
第三,科学规划,创新方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思想,开拓创新,科学测算经济指标,科学确定发展目标,革除原则性过强、针对性较差的规划内容,
突出空间性、可操作性和地方特色,避免上下雷同、交叉重叠的内容,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有用性。
第四,统筹安排,按时完成。各负责单位要统筹安排规划编制工作,及时与市沟通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进展情况,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完成相关规划并及时报送市,保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附件:具体分工及时间安排表